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 >

第7部分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第7部分

小说: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的功能主要是排泄与再吸收。肾小管的细胞数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因此,排泄与再吸收功能均明显降低。

    第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的滤过率趋于下降,血清肌酐含量上升,而血清肌酐清降率则明显下降。

    第四,肾脏浓缩功能下降。青年人最高尿比重常见值是1.032,到80岁时降至1.024。老年人尿浓缩功能降低要比肾功能其它改变要来得早些,但速度较缓慢。

    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肾血管发生了变化。由于老年人肾的血运经路数目减少,血管内腔狭小,血管保持持续性的收缩状态,因此导致肾小球输入小动脉及肾小球毛细血

 4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3

    管闭塞或发生玻璃样变,使肾小球逐步演变成纤维性结节,功能明显降低或消失。

    卡泼莱认为,大约有95%的健康人到40岁后,其肾小球就有10%发生硬化;到70岁左右,正常肾小球的总数可减少到青年时期的一半以上;至于70~80岁的老人,肾脏内三分之一的肾小球单位结构会发生变化而失去作用。有效肾血流量也可减少47~73%,使肾脏显著老化。老化了的肾脏,血管内血流的阻力也会增大,同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也每况愈下。据测定,人过40岁,肾小球的滤过率平均每年下降1%,到90岁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可减少45%,尿素清除率则下降25%~40%甚至70%不等。

    随着肾小球的衰退,肾小管也会萎缩,表现为上皮萎缩,管腔细小,遇曲减少等。同时神经系统对肾脏的活动调节作用也会减弱。

    老年肾病具有一系列特殊症状:如重度肾脏病变可诱发一系列神经症状;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可以是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尿化验蛋白超过150毫克24小时,则为不可忽B视的肾病预兆。老年人的肾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所以临床用药应特别谨慎。一般老人夜间尿频尿多,这主要是由于肾浓缩功能减低及泌尿系统有梗阻所致,也可能与糖尿病、心力衰弱、精神紧张等有关,应严加鉴别。

    随着年龄的老化,人的膀胱也发生变化,膀胱里残余尿量增多,膀胱容量减少,出现不可控制的收缩,常有尿失禁现象;如果处在膀胱与尿道交接处的前列腺肥大,阻碍了尿的排出,容易引起膀胱尿潴留,产生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女性尿道短,再加上老年期阴部及尿道粘膜萎缩变

 50

    23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薄和局部酸度降低,细菌易繁殖向上侵袭,从而引起膀胱炎反复发作,甚至向上引发肾盂肾炎,损伤肾功能。

    ⑨生殖系统的改变中医认为人生失去生殖能力的年限是:男子在64岁左右,女子在49岁左右。

    其主要原因是肝肾和冲任二脉功能衰退,天癸枯竭。在男子表现为精气衰少,女子则表现为月经断潮。当然也有例外,虽百岁而能生子者,是由于养生有道的结果。就一般人而言,“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中、老年期的生殖系统多数出现萎缩和功能减退。其中特别是通过前列腺的变化,可以预测出该人的年龄(有病者除外)。摩莱曾研究40~50岁的人,前列腺上皮形状出现轻度不规则,50~60岁的老人,腺叶出现萎缩,腺上皮的分泌功能减退或消失;60~65岁细胞显著萎缩;65岁以后,淀粉样小体增大,数目增多,有的可明显地出现间质的平滑肌组织萎缩与结缔组织增生。

    性激素的改变更加明显。

    男性激素的分泌,在40岁时为最高峰,以后逐渐减低,到了老年男性性欲大大减退;女子的排泄量为男子排泄量的三分之一,女性45岁前后,因卵巢萎缩而终止排卵,月经也随着停止,与此同时,乳腺也发生萎缩,老年妇女由于雌性激素的低下或缺乏,常可导致12羟氧基酶的活性下降,引起老年骨质疏松,所以老年妇女容易发生骨折。

    唐勃利奴等曾测定,老年人尿中各种类固醇显著减少,而

 5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3

    其代谢产物的中性还原性脂类几乎不见减少。这说明各类固醇的分泌机能有所下降,但肾上腺皮质机能则不因年龄增加而减弱,它可代偿部分睾丸的机能。

    正由于老年人的肾上腺皮质可以代为发挥性腺的作用,所以有些60~70岁以上的男性还能有性要求。勃罗姆曾对60岁以上的165个男子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60~70岁有精子存活者占68.5%,70~80岁有精子存活者占59.5%,80~90岁有精子存活者占48%(精子数不多)。人的性欲并不直接依赖于男性激素,从中年至老年,性的能力确实逐渐减退,但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30岁已经阳萎,有的人80岁还出现情欲。

    但就一般而言,半数左右的60岁男子和三分之一左右的70岁男子完全阳萎。

    这种性能力减弱的倾向并非男性激素减退所致,而是心理因素决定的,多数学者证实了这一点。

    女性生殖系统同样随着年龄的老化而衰退,魏甫利兹曾提供过这样的数据:卵巢重量在成熟期平均为9~10克,在41~50岁为6.6克,在51~60岁为4.9克,在61~70岁为4克。组织学检验证明,卵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女子进入老年,卵巢呈现出老化性萎缩状态,输卵管在40~50岁后也开始萎缩,弹性、长度、厚度均有所减少,粘膜皱襞的结缔组织变硬,出现玻璃样变。

    子宫重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41~50岁平均为57克,50~60岁为49克,61~70岁为39.5克。子宫体积变小,内膜机能层变薄,子宫腺的管腔缩小,上皮成骰子状,各个腺呈囊泡性扩大,腺与腺间的襞相融合,基质梭状细胞互

 52

    43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相接触,胶元纤维增厚,细胞增多,大部分细胞终止分泌,颈管腔的粘连导致颈管闭锁,血管硬化。

    阴道萎缩,粘膜上皮变薄。老年期的基本特征是基底细胞的出现,在阴道的分泌物中可看到许多核大的中层或表层细胞,嗜酸性细胞通常很少。阴道的结缔组织变密,弹性纤维常呈块状,骨盆结缔组织明显萎缩,从而使性器官的移动性受到限制。

    ⑩血液系统的改变中医认为,血液系统由消化器官吸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化生而成,和心、肝、脾有密切关系,所以有“心主血”

    ,“肝藏血”和“脾统血”的说法。人体各种机能活动,都有赖于血液提供营养。血与气是统一的整体,血液在血管内周流全身,一靠气的推动而运行;二是靠气的收摄作用,使血不溢出血管外面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五脏功能减低,血液的营养功能也随之而衰退,甚至出现病理现象,如“血虚”

    、“血瘀”和“出血”等。

    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及血浆等组成的混悬液。其化学成分为:水、蛋白、糖、脂肪、矿物质及含氮产物、乳酸、酶等。其中水约占血液量的80%左右。

    血液的主要机能是供给机体组织、器官以氧、营养物质(热量)

    、水、盐等,同时也由血液携带出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残余氮等。另外,血液还参与机体内的免疫作用,同时,又是酶和激素的输送者。

    血液的pH值的范围在7.35~7.45之间。

    这种酸碱度的平衡是依靠血液中存在着的缓冲物质,以及肺、肾及胃肠道的排泄机能,在高级神经活动

 5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3

    的调节下来维持的。血液比重,男性约为1.060,女性约为1.050,血清比重为1.028~1.032。血液的粘稠度为水的3~4倍。

    红细胞随动脉血把携带着的氧气运输到机体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而后把代谢产物随静脉血携回至心、肺,再排出体外。白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为机体构成一道防御病菌侵入的重要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状态有关。淋巴细胞与愈合步骤及感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血液凝固性是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变为血液凝块(系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组成)的特性。

    这种特性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因为它可以防止出血。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也随之而有所变化。如铁的吸收减少,出现老年贫血,二者都是继发性的。至于失血后血液的再生延缓,这可能也与缺铁有关。血清铁与铁结合力均略有下降,但血清铁蛋白则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白细胞分类变化不大,但炎症后白细胞增多反应减弱。淋巴细胞变化也不大,但其免疫监护作用则明显下降。在抗原刺激下,免疫球蛋白产生明显减少。

    循环中的丙种蛋白的总量逐渐增多。

    血小板的粘度明显增加。红细胞的沉降率明显增加,每小时40毫米(魏氏法)

    ,在老年人是常见的。

    运动系统的改变C D中医认为运动系统的骨、肉、筋等,受内脏管属,如肾主骨骼,脾主肌肉、四肢,肝主筋等。随着内脏功能的衰退,其所主运动系统的功能也必然有所反应。譬如,肝主筋,筋是指附着于各关节的肌腱,具有维持肢体的伸、屈、展、旋的活动作用。

    筋受肝阴或肝血的滋养,才得以维持正常活动。

 54

    63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老年人由于肝阴或肝血不足,出现肢体麻木,行动迟缓,或手足拘挛,这都是由于“血不荣筋”的缘故。

    运动系统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人体的肌肉和骨骼组织,长期承担着全身的重量和活动耗损,到了老年,其质和量都会发生变化。

    通常人体的运动功能是在30岁时发展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譬如30岁的男子肌肉重量可占体重的42%~44%,而老年人的肌肉重量则仅占体重的24%~26%。运动功能与骨骼、关节、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肺等器官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老年人运动功能的减退既受年龄的制约,也受疾病的影响。

    老年时期,肌肉组织细胞的重量随着年龄的增高,呈现出明显的直线性下降趋势,其下降速度超过人体总体重下降速度,一般男性比女性更为明显,尤以从事脑力劳动者更为突出。肌纤维萎缩,其弹性、伸展性、兴奋性和传导性都大大减弱。

    譬如,女性到70~80岁时,手的肌力大约下降30%,而男性则约为58%。

    肌浆球蛋白、三磷酸腺苷等酶活力下降,导致肌肉力量和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也随之降低,如人神经内的传导速度,20~30岁的人大约为每秒7.5米,而80~89岁的人大约为每秒5.2米。

    肌电图能反映这类由年龄引起的重要变化。

    从老年人的图像上,可以发现单个神经运动单元的电位期间延长。

    由于肌内氧耗量的减少,老年人特别容易感到疲劳。

    肌肉工作能力减弱,运动功能减退,这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将影响人的总工作能力、活动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5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3

    骨骼是全身的支架,老龄对骨骼的影响,首先表现为钙代谢的紊乱,老人骨骼中的有机成分(如骨胶元、骨粘蛋白质等)均会减少,而无机盐(如碳酸钙与硫酸钙等)却会增加。青年人骨骼中含无机盐50%,中年人含62%,老年人则高达80%。无机盐含量越高,骨骼的弹性、韧性则越差。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和骨裂。同时,由于骨骼内盐分和蛋白质支持基质的丧失,造成骨细胞或骨基质的缺陷,骨质变得疏松,尤其多见于脊柱,故老人常有背痛或背弯弓现象。

    关节面上的软骨,从21~30岁起开始退化。

    由于软骨退化,软骨中的水分丧失,形成关节腔、椎间盘关节腔的狭窄,则会使人变得比年轻时矮小一些,俗称“老缩”。男性老人身高约平均缩短2.25%,女性老人身高约平均缩短2.5%。

    骨质疏松还会引起老年性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尤以腰骶骨处为甚,因为脊椎骨的腰骶部分在人的活动中负荷量最大,它使老人躯干慢慢缩短和向前弯屈,肌肉萎缩,体力减弱,难以耐劳,对寒冷或机械性损伤很敏感,常常闹腰腿痛。

    此外,老年人某些骨骼还会发生骨刺增生,脊椎部位的骨刺有时会压迫脊椎间的动脉或神经,引起神经根痛和四肢血循环阻滞。

    1978年美国梅友医学中心的利格斯认为:老年易患骨质疏松症,尤其是老年妇女易患闭经期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激素缺乏,进而引起1α羟氧基酶活性低下甚至缺乏所致。

    缺乏维生素D或代谢活性化异常亦是原因之一。日本学者村上元孝等曾用强身钙剂来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所引起的慢性腰背痛、腿痛,取得显著疗效。铃特霍姆等则让老年人服用

 56

    83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3,其结果是促进骨质形成,骨质吸收减少,所以说,活性型维生素D可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

    (四)衰老学说

    1.中医论衰老

    (1)肾气说从上面引的《素问》那段论述中可以看出,人体的衰老与肾气(真气)的关系极为密切。肾可以说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肾气是生命个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机能。

    肾气包括元阳、元阴两种物质,又称命门之水火,为性命的根本所在,正如《中藏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