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生指南 >

第84部分

汉生指南-第84部分

小说: 汉生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是每年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间。这对一般人家来说。是极大的负 担。可以说,免除徭役比免除田租更为重要。两项加在一起,普通人家一下子等于减少了十几石的支出。 
  故而,免税令一下,青州六郡国是家家欢喜,人人交口称赞。要知道,群雄讨伐董卓,没怎么打仗,兵却没少招,每人都有数万之众。战争打的就是金钱。各地需要出大批的夫役,征收无数的粮食。长途跋涉运输过去,路途上地消耗常常比运输到粮草的几倍还多。 
  像孙坚、王匡等人可不管地方上如何。就是要粮食、民夫,所有胆敢不按数缴纳的,一率处以重刑。孙坚为此斩杀了南阳太守张咨,王匡也没少破家,何人敢不从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官吏的脑袋要紧,谁还管税赋收到哪儿年的。额外少收些慰劳慰劳自己,就是顶有良心的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孙坚是长沙太守,越境讨粮,给是人情,不给是本份,怎么也轮不到他处置南阳太守。说白了,一样的乱臣贼子。 
  张涵能够免除两项税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所依仗。青州每年的田租税约在600石上下,而张涵没收了宦官、何进等人的田产,接管了皇帝的私田,再加上流民地屯田,他手里的官田超过二十万顷——青州第一大地主,亩产量在三~四石,五成:    ;    :        千一百万石。正因为有了这笔收入,张涵才有可能免除田租。 
  注意,张涵免除地是每年三十税一的官方田租,是对农田征收的赋税,而这五成才是字面意义上的田租。而这五成租,张涵是不可能免除的。不患贫患不均,青州人嫉妒流民,并不是好事。张涵是要争取民心,并不是要拉一派打一派。激化青州人与流民间的矛盾,那就得不偿失了。 
  至于徭役的免除,也类似于此。每年涌入青州的流民,都在四十万人到五十万人之间。张涵把他们编制成流民屯,却不会立刻有土地安置他们,需要他们自己去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一般地说,流民会在统一指挥管理下,服一到两年地劳役。然后,才能获得自己那一块租来的官地。也就是说,张涵并不需要青州人服徭役,便有人手可用。 
  当然,这不等于说,免除了田租和徭役,对张涵没有影响。张涵收入多,开支也大。每年未安置流民,就需要消耗七八百万石粮食。简而言之,张涵越富有,他就觉得自己需要更多地钱粮。这与后世,越有钱的人,越觉得自己穷,是一样的悖论。只不过为了收买人心,张涵觉得这笔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除此之外,张涵还努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青州粮食的亩产量。节流不如开源,要改善民生,光凭免税是不行的。 
  从年初开始,张涵就从不其招募了大批人手,分派到各县各乡担任力田。 
  力田与乡三老相似,没有秩禄,没有官衔,姑且算是乡里的小吏。力田就是善于种田的人,他的主要职责是劝农种田,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不过,现在担任力田的人,基本已起不到设置之初的作用了,只是入仕为官的途径之一。 
  到不其读书的士人们,自然不会愿意去做这样的小吏,张涵也不可能为之提供很优厚的待遇。因此,所招募到的人员,差不多都是张家的下人经由不其镀金的。 
  力田是不需要具备多少知识,粗识文字,知道一些礼仪,日常与人打交道不会漏馅就可以了。所以,张涵只从流民屯中抽调了六十五个屯长来负责此事。每县一个屯长,下到每个乡里的,则都是家中的下人 了。  
  不过,这些年来,张家中的基础教育一直没有放松,这些人也多是从中挑选出来的矫矫者,都是二十几岁的年纪,有过一些工作经验,除了礼仪粗疏些儿,不类良家子弟外,倒也没有什么大的破绽。 
  这些力田多半会与各地学校的先生,同住在一起——假如有的话。如果没有,他们还会兼任一段先生,教小孩子们简单的文字和计数。至于推广的耕种方法,张涵并没有加意限制,准备的《氾胜之书续补》 里,除了先进的农机具外,基本都包括在内了。 
  张涵准备租用原力田家的土地,进行耕作,即通过示范田来推广农业技术。不过,即便如此,没有五~七    ,          。u州普及。 
  张涵动用了如此多的人手,也还需要这么长时间,所以,他并不怎么担心农业技术外流出去。等到各地区了解这技术,再推广下去,青州兵造都打过去了。
    正文 第三卷 第四章 起兵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13 本章字数:5324
    主公,据查,牟平刘家、安丘孙家、东平陵刘家、临     家……”张音搬着指头一连数出了十几户人家,都是青州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都悄悄增加的私兵的数量,而其余大小豪族也多有类似的举动……” 
  “哦,知道了,就知道他们不会老实的! 
  元心,你勤盯着点儿,注意别让人发现了,早晚有收拾他们的时 候……” 
  ———————————————————————————————— 
  清晨,八只号角同时吹响,高亢嘹亮的号角声就响彻临  城,张涵一身火红的戎装,全副铠甲,腰悬宝刀,步出了州牧府。 
  凌厉的号角声为临  城平添了几分肃杀,无数人涌出家门,想看看出了什么事,见此情形,不由都驻足观看,人们在路口、里坊门口,及城门外越聚越多。 
  旌旗招展,前后各有四百玄甲步兵,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各持刀矛昻然而行。张涵的亲军尽选精锐,非在战场上立有战功者不得入选,数百人一路行来,直如千军万马,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观者如堵,却不觉都屏息静气,鸦雀无声,长长的大街上,只听得亲军前行的脚步 声。走在两队中间的,是两百骑兵,人马具是精中选精,虽无步兵的严整,却气势更胜一筹,张涵骑在一匹高大神俊地乌  马走在正中。面无表情,漠然前行。 
  大军云集的场面,临  人已经见过几次了,但是,训练与检阅完全是两回事。今天是青州出兵的日子,张涵有意示之以威,在临  搞了个简单的阅兵仪式。一万两千青州将士齐聚在校场之上,未下令的时候。就静静地驻立在那里,久久一动不动,上万之众竟只听见呼吸声;命令一下,便在紧张有序地迅速完成。青州军兵甲鲜明,士气高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平元年(190)六月初六。张涵以“泰山贼泛滥,泰山太守应 劭无力剿灭,担心泰山贼久后成患,殃及青州”为由,派遣大军进入泰山郡,讨伐泰山贼寇。 
  ———————————————————————————————— 
  “父亲,你看,张州牧这回又是要搞什么鬼?” 
  大军聚在一起,一声齐呼,真有如山崩海啸。震撼人心。左丘亮观过很是震惊,心下激动。连对张涵的称呼都不自觉改了。 
  “嗯,亮儿。你怎么看?” 
  左丘林见多识广,倒镇静了许多,正好趁机考教一下儿子。 
  “这个,泰山贼势不小,却也没有侵扰到青州。原来在齐国和济南国驻军,便足以遏制泰山贼。此时此刻,张州牧出动了数万大军,讨伐泰山贼。所有有些大材小用了……” 
  左丘亮偷眼去看父亲,左丘林不动声色。心里却不太满意,这些谁都能看出来,左丘亮连忙补充说: 
  “依儿子看,张州牧之意多半不在于泰山贼,而在乎泰山郡。如 今,  州刺史统大军在外征战,泰山郡外无援兵,多半是要守不住 的……父亲!” 
  左丘亮看了青侯军地声势,不由得动了心思。 
  儿子有所长进,左丘林也微觉满意。但他做事却更谨慎些儿,天下大乱,不知道有多少家族会因此家破人亡。有人形容,在大汉国最重要的大事是站队——站对了队伍,自然就富贵双全;万一站错了队伍也会损失惨重,身死族灭也不希奇。左丘林不能不谨慎从事。 
  “亮儿,青州军军威严整,确不可小视。然而,张青州的形势却并不是太好,在临  搞出这么大的声势来,也是为了震撼人心。前一阵子平原的事,可得罪了不少人,如今人心未定,便欣然出兵,后果难以预料…… 
  另外,青州以南是徐州。张青州进攻泰山郡,陶徐州总不会坐视不理。唇往齿寒的道理,天下皆知。我们不知张青州是如何部署地,但这必须要考虑在内。 
  再者说,袁渤海等人结盟一致,正在讨伐董卓的凉州军,张青州却在这时候攻打泰山,无论能否成功占据泰山郡,都必会招致后患……”
  左丘亮点头称是,姜还是老的辣,父亲的眼光就是比他看得远。 
  “父亲,那我们怎么办?” 
  左丘林轻捻山羊胡子,沉吟片刻,才继续说道:“静观其变!” 
  “那家兵……” 
  “继续招,招到的家兵封闭在庄里严加训练,不过,要小心些儿,不要让外面知晓了……” 
  左丘林犹豫了一下,没有改变主意,这天下是要乱了,想要在乱世中保全家族,私兵也是重要的一环。 
  树大招风,世家大族人员众多,引人瞩目,考虑的也就要多些儿。而平民百姓的考虑,就相对要简单许多,没有世家大族那么些弯弯绕。看到了强大的军队,或者貌似强大的军队——两者对他们而言没有区 别——便深感兴奋。在随后地很多天里,临  人的话题都围绕在那天地所见所闻。铠甲、环首刀、斩马刀、强弓硬弩,以及驽车等等,都让人们津津乐道。张涵治理青州已久,在天下不安之际,尚能维持住地方安定,今年又免了大家的税役,还是颇得人心地。而且,怎么也是青州自己的军队,临  人说起话来,不知不觉间都有些偏向张青州。 
  “不过是一群泰山贼,还能用多少时间?当初平原数万黄巾,伍大人也才用了十日……” 
  这位身穿细布长衫的中年人,显是喝的有点多,满面红光,舌头不太听使唤,说的稍微有些含糊。不过,他的同伴显然已经习惯了他的口吻,并没有搞错他的意思。 
  “那可不一样,平原郡地多平原,泰山郡上多林密,骑兵未必施展地开……” 
  这位还有些军事常识,试图证明,泰山贼不可易与。不过,他也不怀疑青州军终将取胜。 
  没有人会怀疑青州军的胜利,临  人常自豪地说,咱们青州兵可不是泰山兵。张角作乱,乌桓入寇,还有青州地十万黄巾,徐州的三十万黄巾,青州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是无可置疑的,人们议论的多是需要多少时间而已。 
  青州军兵分两路,一路以伍子方为首,率领三千骑兵,及张恒和孙成良两军,共一万六千余人,从北海国出发,穿过琅邪国境内,由东北进入泰山郡。这一路本就守在北海国,张涵在临  演兵时,便已越过北海,出发了。另一路则由齐国出发,分别由高顺和张英各领一军,直奔莱芜和  县,进占两县以后,再进军泰山郡。张涵检阅        
      是齐国这一路兵马。 
  果然不出所料,张英、高顺各领一军,没费多少工夫,就占了莱芜和  县。而几天以后,北海也有消息传来,伍子方部占领了盖县。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张涵大喜,在州牧府大摆酒宴,宴请了众位从事,新来不久的主薄荀彧还喝醉了云云。这些事情与百姓关系不 大,却也平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随后,张涵就派兵运输粮草前往莱芜,接替张英防守。而张英则统军绕过泰山,经北海前往琅邪国,去支援张桓。青州只剩下刘文标和高顺率领的两军,一万余人。 
  此后的十天里,没有青州军的消息初出来。但在六月二十日,张涵却秘密动员了屯田兵。说是秘密,也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于是,便有流言流传,称青州军的进展很不顺利。随后,张涵调动了一支屯田兵,接替了高顺把守新下两城,而高顺则匆匆找了几名向 导,带兵进入泰山。有消息灵通人士说,高顺要带兵穿越泰山,前往泰山郡。青州偌大的六郡国六十五县,算上各郡国兵,也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马。这部分地证实了上述流言。出征的三万青州军多是青州子弟,青州人也担心青州军一旦失败,战火会燃至青州。 
  青州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流言还只在暗地里悄悄传播。然而,到了六月下 旬,屯田兵动员完毕,一万屯田兵押运着粮草,开赴南方。种种迹象表明,青州军地形势不妙。谣言就忽然爆发开来。有说泰山贼与泰山太守同流合污,打败了青州军;有说徐州刺史陶谦参战,截断了青州军粮道。青州军大恐之下,全军溃摆……这些说法都是比较普通的,还有很多离奇的。比如说,黄巾复起,大败了青州军什么的。也有传闻说张涵得到消息,大发雷霆云云。都说的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的。 
  总而言之,谣言多种多样、说法不一,却都称青州军败了。 
  “怎么会呢?” 
  不是左丘亮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转眼间,雄纠纠气昂昂的青州军就战败了。作为临  有数的世家,他地消息自然远比平头百姓灵通。张涵已秘密下令各县,征集青壮,说是要讨阀董卓云云。但是,这样的借口如何骗得过人。青壮打胜不打败。只有守城还用的上。 
  “嗯,”左丘林也没有更多的消息。北海以南都是战区,被张涵严密封锁了。“黄巾什么的,肯定是胡说,不可相信;泰山贼就算与泰山军配合,恐怕也不可能打败青州军,但应太守文武兼资,曾经做过车骑将军  ,也许有什么奇谋也说不准;但最可能的,还是徐州出兵 了……” 
  左丘林得意于自己地先见之明。不过,他也有些担忧。战乱一 起。世家大族在其中也如蝼蚁一般。但事到如今,他也没有选择,只好让儿子抓紧时间招募训练更多的家兵,以应付时局的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