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智愚配 >

第71部分

智愚配-第71部分

小说: 智愚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碗里还剩三个饺子地时候,梅兰花用筷子杵了杵,觉得其中的一个有种硬邦邦的感觉。她赶忙起身,把自己碗里的那三个饺子倒在家堂上供的饺子上面,端到桌上,对大家说:“这是家堂上供的,大家都尝尝吧,吃了能长命百岁。”说着,给每个人的碗里拨了几个,在给王仕峰拨时,顺便把自己碗里的那三个给了他。
    “咯嘣”,王仕峰的牙被狠狠硌了一下,一枚制钱从嘴里吐了出来。
194 第五卷 第二十七章 故事的启示
    在欢声笑语中,年很快过去了。
    年节里,王家最出风头的要数王仕峰、梅兰花两口子了。王仕峰还吃到福钱,成为一家人的“福星”。这在一向争强好胜的刁藿改心里,投下很大的阴影。
    刁藿改一向善用心计。看到男人在家里不占地位,便撕破脸皮耍蛮使刁,震慑了公公婆婆,成了家里说话算数的人物。
    梅兰花的到来,尤其是傻四小叔子奇迹般变聪明,她在家里的位置就有些动摇。否则,年夜里她摔坏小布盘时,最先说“碎(岁)碎(岁)平安”的应该是婆婆。而现实恰恰是妯娌中最小的梅兰花,这让她觉得很没面子。虽然借作诗挖苦了婆婆一番,换来的却是婆婆整个年节里冰冷的脸。
    刁藿改思前想后,觉得这些与四小叔子有直接关系。想想自己一个年节里低三下四地奉迎他们,末了还是被人瞧不起,不觉又悔又恨。
    引起爆发的是正月初三王灿菊领女婿回娘家拜年。
    按照习俗,正月初三是结了婚的女儿带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尤其是新婚,必须在这一天回。王家四房儿媳妇,二、三、四房都在这一天回了娘家。刁藿改之所以没有走,一是想第二天借用王仕峰的马套车去;二是考虑家里人都走了,怕婆婆王施氏往女儿家鼓捣东西。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把回娘家的日子往后推了一天。
    王灿菊因为回门时和大嫂闹得很别扭,平时很少回娘家。这次来,也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为了缓解和大嫂的关系,在路上,王灿菊对甄宝良说:“若大嫂没有回娘家。见了她,你就冲着她作一个揖,对她说宝良这厢有礼了。她要说免礼,你就说多谢大嫂饶恕小弟”。
    甄宝良记在了心里。
    这时的甄宝良,经过王灿菊地帮助。也学会一些文明话。最近刚学会“岂有此理”这个成语,觉得新鲜,经常使用。
    到了王家没多会儿,刁藿改领着孩子过来了。让两个孩子给姑姑姑父拜年。这个年可是不能白拜的,王灿菊高高兴兴地每个孩子给了一个铜板。
    贾宝良回门时吃了她地苦头。至今还心有余悸。一见刁藿改。心里已怵了三分。见王灿菊给他使眼色。强打精神作了一个揖。却忘了词。谎忙中说道:“宝良这厢……岂有此理。”
    刁藿改没念过书。不知道“岂有此理”怎么讲。见人们总是在责怪人地时候用。误以为甄宝良在指责她。又见王灿菊只给了儿子们一人一个铜板。觉得当姑姑地也太小气了。压抑了一年节地怒气一下爆发出来。把王灿菊两口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王灿菊热脸遭骂。心里委屈。“呜呜”地哭了起来。
    王施氏一看刁藿改鸡蛋里挑骨头。知道这气不是光冲女儿女婿发地。按捺不住心里地怒火。指着刁藿改说道:“你还知道点儿人情事理不?他姑父也没说你别地。就是说了。他头一年来。你当大嫂地也不能这样对待他。也忒没点儿教养了!”
    王施氏这一发话。也就算接上了火。刁藿改使出浑身地蛮劲大骂了起来。王施氏也不省着。一对一地和她对骂。直到王立春用棍子把刁藿改撵到屋里去。
    王灿菊两口子午饭也没吃就回去了。
    梅兰花回来后。家里还一股子火药味。当她问明情况安慰婆婆时,刁藿改在屋里又指桑骂槐地出了声:“我在这个家里哪里有短处了?这个家白纸黑字写着分给了我。我养着老地还照顾着小的。早知道这样对待我。你们无情,也别怪我无意,一个二个的都给我搬出去。有那闲房我还留着往外租赁挣钱哩。”
    这话分明是说给王仕峰、梅兰花听地。
    王仕峰地情绪一下低落下来。想想自己之所以走到这一步,还不是因为过去办的傻事。那时,自己是懵懵懂懂没有自制力;等明白过来了,一切又都晚了。现在自己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有的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的外债。心里想着,整个人就像霜打了的茄子。无论梅兰花怎么哄,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夜深人静了,两个人谁也没一点儿睡意。梅兰花忽然想起今晚光顾了劝老人和生闷气了,还没有讲每天必讲的故事呢。就对王仕峰说:“别生气了,咱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咱自己的事。过咱该过地日子。相信吧,一切都会好起来地。今晚上,我就给你讲一个励志图强的故事。”说完,也不等王仕峰表态,便讲了起来:
    “这是个叫《一只玉碗》地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艾玉的人。小时侯家里很穷,家徒四壁不说,房屋还见阳漏雨,衣服也只是遮羞御寒。但他却特别喜欢玉,经常到卖玉地地方去看。卖玉的对他很不耐烦,因为他是个只看买不起的主。
    “玉,石之美者,人之王为君,石之王为玉。玉是世间珍宝,好象只有达官贵人方可拥有,所以他身边的人都嘲笑他,笑他不自量力。但艾玉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不往心里去。“有一天,艾玉去山上砍柴,忙到下午,他很累了,就躺在一块青石上休息。山里四周静悄悄的,抬眼望着蓝蓝的天空,他想天上能掉下一块属于自己的美玉多好啊,他幸福的幻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他赶忙起身,准备收拾一下回家。却在青石旁边被什么东西拌了一下,他低头一看,是一块埋在土里的石头。他用砍柴刀轻轻一挖,竟是一个碗状的石头,上面敷了一层土。艾玉想,家里正好少碗。拿回去可以当碗用。
    “第二天早上,艾玉把昨天从山上捡来的石碗拿到小溪边,准备洗干净好用。清清的溪水冲干净碗外层的污垢,一只美伦美幻地玉碗呈现在眼前,细腻温润。通体透亮。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石碗,而是一只玉碗,艾玉高兴的手舞足蹈,他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宝玉了。
    “从此以后,他每天都用这只碗吃饭。有达官贵人听说艾玉有一个玉碗,都非常羡慕。准备出高价购买。但天生爱玉的他说什么也不卖。有人讽刺他说,你用那么好地一个玉碗,再看看你那双烂筷子。配么?艾玉看看美丽的玉碗。又看看普普通通的木筷子,是挺不般配的。他想,只有一双好的玉筷子才能配这好的玉碗。于是,他每天都去山上捡玉碗地地方寻找。他想,老天在这个地方赐给我一个玉碗,也许会在这个地方再赐给我一双玉筷。
    “十几天过去了,他一无所获。这天。他找的累了。就躺在原来的那块石板上睡着了。这时,一个白胡子老头走到他跟前。说:小伙子,不是每一件东西都是可以白白捡到地。要想得到更多。全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艾玉一惊,醒了,原来是一个梦。
    “艾玉打消了去山上捡玉筷子地想法。他发奋图强,努力赚钱。一段时间过去了,他挣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双好的玉筷子了。他非常的高兴,毫不犹豫地买了来。
    “这双筷子和碗真是完美的组合。
    “但是没多久,他发现他吃饭的桌子太旧太烂了,这套玉的碗筷放在这种桌子上太不合时宜了,于是,他又发奋努力,为买一个好地上档次地桌子而挣钱,没过多久,他果然如愿买了一个高档的桌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艾玉感觉自己地房屋很破很旧,他这么好的一个桌子摆在里面有一点亏了,于是,他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造一套好房子地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他又开始努力赚钱了。后来,他造了一个在当地数一数二的好房子。
    “经过不懈的努力,艾玉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做空梦的穷小子了,而是成了一个当地的富翁”。
    “你是在说我们也应该和艾玉一样,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王仕峰的情绪有些好转。
    “对,喜欢美玉是艾玉的本能。玉碗只是帮他敲开了走向成功的大门,就如同人们的志向。后来的所有一切,都是他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就像白胡子老头说得那样:全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我们现在这个样子,一点儿本钱也没有,拿什么去争取?”王仕峰低沉地说。
    “身体就是本钱。”梅兰花说,“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
    “一个情绪低沉,甚至想到自杀的青年人,有一天碰到一个哲人,他向哲人诉说了自己的心境。
    “哲人说:你五官端正,四肢健全。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应该有百万富翁的豪气和
    胆量才对。
    “要自杀的青年人说;我都到这份上了,你还挖苦我
    “哲人说:决不是挖苦你。这样吧,如果我花十万元买你一只手,你卖不卖?
    “不卖。
    “好,如果我花二十万元你一条腿,你卖不卖?
    “不卖。
    “好,如果我花五十万元买你的脑袋,你卖不卖?
    “不卖。
    “好,再好不过了。你有两只手,两条腿,一个脑袋,它们已经值一百万了,难道你不是一个百万富翁吗?”
    “青年人恍然大悟,从此消除了轻生的念头。他用自己的两只手、两条腿、一个脑袋努力进取,一点一点地积攒财富。后来,他果真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要这么说,我也是一个百万富翁呢!”王仕峰受到故事的启发,心情一下开朗起来。笑容也爬上了脸。
    “咱俩合计合计,看怎样才能最快摆脱目前的状况?”王仕峰满怀信心地说。
194 第五卷 第二十八章 捧煞师爷
    梅兰花见王仕峰情绪被启发调动起来,心里感到欣慰。至于如何改变目前状况,根据前世经验,唯一的办法是出去打工。所不同的是,前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国家提倡,群众拥戴,人们为能做一个打工族而自豪;在这个封建社会里,打工叫扛活,而且收入没保障,属被剥削的最低阶层。梅兰花还真舍不得让王仕峰走这条路。
    “要不,我先出去扛两年活。等攒下钱了,再干别的。”王仕峰首先打破了沉默。
    “你们王家曾是名门望族,这样做,你父母能同意吗?”见王仕峰这么一说,梅兰花也有些心动。毕竟,这是当前唯一的出路。
    “不同意又能怎么样?家分了,他们也没了权利。我们总不能守着名门望族的历史饿死吧!”王仕峰意志坚决地振振有词。
    也算是不谋而合吧!梅兰花虽然有些不舍,还是同意了。
    吴瓷屯东十来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塔,人称“宝云塔”。每逢正月十五塔会。这天,宝云塔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舞龙的、耍狮的、玩猴的、唱戏的、卖花儿的、卖炮儿的,都早早的来到这里。三里五乡的人们也都一群一伙儿的到这里来赶塔会、看热闹。
    在塔会的一角,有一个劳力市。一些没有找的地方扛活的穷人们每年都在这里集汇,有的找活干,有的等待雇主雇佣;需要临时找劳力或长期雇人还没有雇到的财主们也来这里挑选。相中了,说好价钱。被雇地便跟着雇人的一起走。那阵势,跟买卖牲口也差不多。
    正月十五这天,王仕峰也来到塔会劳力市场上等待雇佣。
    劳力市场上人头攒聚,熙熙攘攘。备雇的远远多于雇人的。备雇地衣衫破旧,一脸土色;雇人的穿绸着缎,满面红光。阶层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雇人的多是拣着面相忠厚、肤色黝黑的壮劳力挑。哪怕面部有残疾,只要有一身力气就行。
    王仕峰往人群里一站,白白净净地脸色透着文雅。一袭半新不旧的长袍衬托出满身英气,怎么看都不像在庄稼地里摔打过。别说被雇了。好多穷人都把他当成了雇人地主。
    中午时分。王仕峰地雇主还没有着落。为了解决肚子问题。便到市场边上一家小酒馆里去吃饭。
    这时。人群里有人认出了王仕峰。就和他打招呼。
    一个青年后生说:“王大哥。人们都说你对联写得很好。诗也作得不错。是真是假呀?”
    王仕峰说:“不掺假。不过。都是瞎凑合。”
    “给咱作几首听听!”吃饭地人们情绪立时高涨起来。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你说怎么这么巧:曾经在一条船上打过交道地假秀才张肥子也在吃饭地人当中。这张肥子在船上和王仕峰比输诗付了船钱。一直耿耿于怀。在他眼里。王仕峰还是过去地“傻呆愣”。作地诗只不过是媳妇口递口教给地。用时一脚踢了个屁——碰准了。就站起来说;“王仕峰。今天我再给你出个题。你若作地出来。你地饭钱我掏;如若作不出来。我地饭钱你掏。怎么样?”
    “行啊!作什么样地诗哩?”王仕峰笑眯眯地问道。
    “你就以这宝云塔为题来一首吧”张肥子一脸奸笑地说。
    王仕峰抬头透过半敞地屋门,看了看太阳地里高高耸立的古塔,随口吟道:
    “远看宝塔颤悠颤,
    不知砌了多少砖。
    数九寒风刮不倒,
    三伏太阳晒不蔫。”
    大伙听罢,连声称妙。有地还给他鼓起掌来。
    张肥子一听挑不出毛病来,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绝了。后悔的心理直打扑啦:这顿饭钱又躲不过去了!
    在酒馆里坐着地,有一个附近翰林村的邬师爷。邬师爷老辈儿里坐过翰林院学士,到他这一辈儿,读书不用功了,花钱捐买了个举人,走门子到知县衙门当了师爷。当地的人们都瞧不起他。今天来赶塔会,是想给自家雇俩长工。
    邬师爷见王仕峰作的诗挺逗,又听身旁的人议论说他是来找雇主的,便凑过来坐在王仕峰身边,自我介绍一番后,让他为自己来几句。实际上是让他吹捧吹捧。并咬着耳朵说如果捧得好,让他到自己家里当长工,工钱从优。
    王仕峰听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