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智愚配 >

第73部分

智愚配-第73部分

小说: 智愚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今年准备去哪里呀?”梅兰花问。她见尤二能很有骨气,也很会处理事,觉得如果和他作伴,对王仕峰肯定有好处。
    “今年我打算到麦糠屯去。”尤二能说,“有个过去在一块儿的伙计邀了我。出门在外。朋友是一宝啊。”
    王仕峰似有所悟,频频地点着头。
    “麦糠屯?这个名字很新鲜!”梅兰花说道。此刻,她已经暗暗把落脚地希望寄托在这个能说会道的尤二能身上,她想了解他提到的所有信息。
    “不但新鲜,这个村名还有个讲儿呢。”尤二能一付学识渊博地表情。
    “是吗?你给咱讲讲吧!”梅兰花一听“有讲儿”,搜集民间故事的瘾又上来了。微笑着要求道。
    尤二能也不谦虚,见梅兰花要求,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说起麦糠屯的来历,还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很久以前。有一个庄稼汉在井台上提水。刚提上一桶来,抬头一扫,看见大道上急呛呛奔过一头小毛驴。骑驴的约摸四十来岁,穿着打扮很利索,有几分儒气劲儿。烈日炎炎似火烧,风儿不吹树不摇。那人热得满头大汗,坐下的小毛驴也热得光想栽倒,呼呼咧咧直喘气,直勾勾奔井台来了。这是渴极了来要水喝呀!
    庄稼汉眼珠儿一转。赶紧在井边抓了一小撮麦糠扔在水桶里了。
    这时。骑驴的已来到近前,把庄稼汉的举动看在眼里。心里一打顿刻。他也是实在渴极了,赶紧下了小毛驴,只说了句“我喝口水”,就伸直脖子朝水桶里扎。因为水面上漂着麦糠,不吹几下是喝不成的。而且,还不能大口喝,只能半闭着嘴吸。他吸了半天才喝够。那头小毛驴也得慢慢吸,不能大口哇,有麦糠当着呀,喝到嘴里是会卡嗓子的。
    等人和驴都喝够了,庄稼汉把剩下地水倒掉,重新又提了一桶净水。
    骑驴人不说好,也不言谢。心中暗想;好嘎咕的庄稼汉,要口水也这么难!你发坏往水桶里扔麦糠,不让喝个痛快。我也来个壁虎伸爪——给你一小手。他用手背把嘴一抹,笑模悠悠地对庄稼汉说:“老弟,我是个观风水先生。在这大热天里,你的水无疑就是我的命。有恩不报非君子,我去你家给你观观风水,权当回报吧!”
    “好好好,我正想请个先生给观风水呢。请随我来。”庄稼汉说完,满心欢喜地担着水担子在前头走起来。
    风水先生牵着毛驴在后面紧跟。一边走一边打着他的鬼主意。心里话:你发孬在先,可别怪我使坏在后。我非鼓捣得你没法过了不可……还没进门。风水先生就装模做样地仔细观望。到了院里,把小毛驴往树上一拴,就屋里院里到处转起来。庄稼汉的妻子正挺着个大肚子也被他看见了。
    风水先生在院里院外转了一圈,故作惊慌地对庄稼汉说:“哎呀不好,你这处院儿犯五鬼闹宅呀!生了孩子怕一个也活不了!”并且还说,这宅子已经”到他无法破解的地步。
    “这……”庄稼汉将信将疑。
    大凡都知道。这神鬼迷信,是信者朝朝有,不信半点儿无。风水先生自然知道这些。他把事态说的如此严重,就是再不迷信的人,心里也得腻歪。这人要是长期有心理压力,么事都能出!风水先生盼地就是他家能出点儿事,以报其往水中扔麦糠的恶作剧。
    因为生活条件地关系,庄稼汉并没有听他的。依然我行我素,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几个月后。妻子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因为有“五鬼闹宅”之说,给两个儿子一个起名叫“阎王”,一个起名叫“判官”。依然过他粗衣淡饭的日子。
    光阴似箭。一晃就是八、九年。庄稼汉一家平平安安,孩子健康壮实。一家人早把“五鬼闹宅”之说抛到脑后头去了。
    一天,风水先生又从这里路过。看见当年喝“麦糠水”的井台,想起了那个庄稼汉。心想:不知他被我“五鬼闹宅”的说道吓成什么样子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下驴向人们打听。当听说他家不但没出事,孩子还都很结实后,心中好生纳闷。牵着毛驴就进了庄稼汉地家门。
    庄稼汉一看是曾经来过地风水先生,便热情地把他让到屋里,又沏水又做饭地招待起来。
    到了中午。两个孩子放学回来,庄稼汉忙把孩子介绍给风水先生。并请求风水先生给两个孩子观相,看孩子有什么发展。
    风水先生见两个孩子活泼机灵,胖墩墩小虎羔子一般,方知这家人心理素质不一般。当听说两个孩子一个叫“阎王”、一个叫“判官”时,不无惊讶地说:“怎么起这么个名子?”
    庄稼汉笑了,对风水先生说:“那年你从这里路过,不是说这宅子犯五鬼闹宅嘛,所以就给这俩孩子起了这名字。”
    “起得好。起得好啊!别说是五鬼闹宅了,就是一千鬼一万鬼来闹,也惹不起阎王和判官呀!”风水先生见庄稼汉一家这么精明又这么会过日子,待人还这么热情,不觉良心发现。说当初讲五鬼闹宅,实是信口开河,是自己要报那一撮麦糠地怨愤。
    庄稼汉一拍巴掌说:“咳,先生可是错怪了我。我可是一片好心一片诚意啊。”
    “如何讲?”风水先生不解地问道。
    庄稼汉说:“当时天那么炎热,你那么渴。那么乏。怕你和驴一见水就急着猛喝。一猛喝就会出闪失,人喝炸肺。牲口喝炸心。撒一撮麦糠,你想猛喝也喝不成了。慢慢吸够,不就没事了嘛!”
    风水先生听了,懊悔不已。忙不迭地赔礼道歉。
    话说开了,两个人越说越投缘,认成了干亲。走动了一辈子。
    后来,庄稼汉的孙子辈出了个做大官地。为了彰显祖辈以诚待人的美德,就把村名改成了麦糠屯。一直沿用了下来。
    “好淳朴的民风啊!”梅兰花赞叹道。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麦糠屯,已经由先前地十几户发展成了上千户的小镇。外来户占了一多半。”尤二能说。
    “其实,传闻也是一种约束力。人们在为自己的祖先自豪时,也会自觉地效仿。这就是榜样地力量。”梅兰花不无感触地说。
    此刻,她心里已经有了落脚的目标。
194 第五卷 第三十一章 长工打伞送长工
    在尤二能的帮助下,王仕峰和梅兰花很快在麦糠屯租赁了两间简易房定居下来。王仕峰也被介绍到一户姓钱的财主家去做长工。
    正如尤二能所说,麦糠屯已是个一千多户人家的大村子。南北东西各有两条大街,把整个村子分成一个不很规则的“井”字形。各种商铺应有尽有,逢五排十是集日,买的卖的熙熙攘攘,环境条件很不错。
    简易房其实就是长工房。是一户有钱的财主看到年年有穷人投奔到这里来,到处租房住。便兴心在自己的地盘上盖了一片简易房。为了招揽租主,还用篱笆把房子分割成一间或两间的小独院。拉家带口的一般租两间,单身汉租一间或两人合租一间。
    王仕峰对这个新家很满意。两间房虽然还不足十平米,但独门独户的很是清静。何况周围住的都是外来户,谁也不知道谁的根底,再也没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他了。这让他有一种完全解脱的感觉。说话声音高了,胸脯也挺起来了,浑身散发着朝气。
    见王仕峰高兴,梅兰花倍感欣慰。穿越以来,虽然生存环境一步不如一步,以至弄到现在被人雇佣等人赏饭吃!但是,如果这样能唤醒王仕峰前世的记忆,改变现状是一瞬间的事。她相信前世那个文科状元的能力!
    话又说回来,王仕峰是她前世今生的唯一,只要他心情舒畅,自己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摆脱了王家那一大家人的吵吵闹闹,关上柴扉,整个世界仿佛就剩了他们两个人。他们都感觉出两人地心贴得更近了。
    “阿峰,祭灶时你对灶王爷许愿说马尾巴栓两小孩来,你是不是真地想要孩子?”梅兰花柔情蜜意地说。
    “那是一首祭灶歌!你没听说过?”见美兰花摇头,王仕峰笑笑说:“亏你还爱好搜集民间文学,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一晚上,每一个是自己编的。连父亲的都不是。”
    “可是……可能……要被你言中了呢?”梅兰花有些羞赧地说。
    “怎么?你真的有了?”王仕峰有些吃惊地问。
    “还说不准。不过。那个有四十多天没来了。”
    “这么说。我要当爹了。”王仕峰兴奋起来。
    “我倒不希望是真地。”梅兰花有些犹豫。
    “你是怕我们养不起?你放心。我一个大男人。怎么也挣上你们娘俩吃了。”王仕峰几乎是拍着胸脯说。
    梅兰花笑笑。没再言语。她地意思是想等王仕峰完全恢复记忆后。两个人再商量着要一个前世今生两世地爱情结晶。可这话又不能现在就说。偏偏孩子又毫无思想准备地来了。
    王仕峰沉浸在做父亲地喜悦中。毅然改变了过去地依赖思想。开始以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地身份自居。悉心照顾起梅兰花来。
    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长工们都开始上班了。王仕峰也如约来到钱财主家。
    按着钱财主家的惯例,长工的工钱一年一结算,年底拿着工钱回家过年。
    王仕峰考虑到自己新来乍到手里没钱,梅兰花坐月子也等不到年底。就向东家要求分阶段结算。钱财主答应了。改成逢节结算:端午、中秋和年底,一年结算三次。但提出了一个额外的条件:如果派活不会做就扣工钱。王仕峰只好答应。
    钱家是一个大财主。家有万贯财产,土地千顷。长期雇着三个长工,农忙时还要临时雇短工帮忙。
    钱财主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顽皮异常。为了教儿子读书认字,专门请了一个教书先生。
    王仕峰新来乍到,遵循“紧睁眼,慢开口”的原则,一般都是干地多,说的少。倒也能讨东家欢心。只因与教书先生的一次小摩擦。被告了诬状,便一步步不顺起来。惹得王仕峰给他斗智斗勇,派生出一个个让人深思的小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放公休假时正赶上下雨,钱财主就叫王仕峰打着雨伞送一下教书先生。
    按说,干活的长工和教书的先生,都是财主用钱雇来的长工,只不过干地活儿不一样罢了。实际上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挣财主点儿钱养活自己的家口。
    这个教书先生可不这样想。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己是教书的先生。不受风吹雨打地坐在屋里教学生念书,属上等公民。而长工干的是农活。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卖苦力,属下等公民。
    时值仲春,雨却下的不小,街上到处是水,行走起来很不方便。王仕峰把雨伞高高地擎在头顶,小心翼翼地拣着道走。
    哪知,俩人这样在一把雨伞下并肩走,教书先生就觉得自己高大起来,言谈话语里尽是瞧不起卖力气的人。说的王仕峰心里直窝火。
    教书先生光顾了高谈阔论,没留神脚下一滑,一个趔趄就要摔个仰面朝天。王仕峰赶紧扶住了他。这一扶一闪不要紧,把教书先生的眼睛给闪掉下来。教书先生去拾时弯腰急了些,身子一前倾又要爬到地上。王仕峰手疾眼快忙抓住他的胳膊,才避免了受泥水之苦。
    在屋檐下避雨地几个农民看到教书先生这些滑稽举动,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教书先生见笑他的是衣衫不整的农民们,心里就有些不服气起来。心想:我就是摔倒了,也是文雅的一摔。哪像你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与老牛有什么区别?心里这么一想,随口吟出一首诗:
    “春雨贵如油,下的满街流。闪了文先生,笑倒一群牛”。
    王仕峰一听教书先生把农民比成了牛,觉得他太不够意思了。于是也随着吟了一首:
    “春雨从天降,水流路泥泞。都是雨中人,何必贵贱分。”
    教书先生见王仕峰给他吟诗作对,心里很是不服。便想作弄他一下。信口又吟出了一句诗:“村前村后雨蒙蒙,”。
    王仕峰见他又要作诗,心里想:农民们笑了笑你,你就作诗把人家比做牛。我刚回敬了你一首诗,还不知道把我作践成什么哩?干脆我来个先下手为强,截住你算了。开口就回了一个下句:“长工打伞送长工。”意思是给他说:你别看我打伞送你,其实咱俩一样,都是财主雇来的长工,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教书先生一听把他说得和他一般高,哪肯承认!又来了一句:“酒席宴上分上下”。意思是说,别看咱们都是长工,我教书的能赴东家地宴席,你干活地就不行。谁高谁低分得清清楚楚。
    王仕峰觉得很不是味儿,就又回敬了一句:“结算工钱一般同”。意在告诉他:别看你能上席,我不能去,按工钱咱俩挣得可是一般多。
    教书先生见王仕峰能用诗词给他辩理,而且句句都能压他一头,大感意外。竟不好意思起来。
    这个教书先生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经历了这次打伞相送事件,不但不思过,反而对王仕峰产生了怨愤心理。经常在钱财主面前说王仕峰的坏话,妄图钱财主把王仕峰赶走,消除这次打伞相送吟诗相斗地尴尬。
194 第五卷 第三十二章 巧治“抠”财主(一)
    王仕峰初涉社会,凭着自己的良知,处处以诚待人接物。尤其对东家,心想人家既然雇了咱,端人家碗,给人家卖力气,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东家指东上东指西上西,干起活来更是不知道爱惜力气。很讨钱财主的欢心。
    头两个月,吃得喝得还都像那么回事。虽然每天都是鸡一叫就下地干活,满天星了才收工回家。王仕峰却感到很欣慰,还以为遇到好人家了呢。
    忽然有一天,钱财主对三个长工说:“从今往后,早、午饭都在地里吃。晚上回来吃晚饭睡觉。每人每天七个窝头。早饭吃三个,午饭两个,晚饭也是两个。”七个窝头说起来不少,其实窝头小得比牛眼也大不了多少。长工们干的都是力气活,个个饿得前心贴后心。
    钱财主的突然变化很让王仕峰费解。他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恼了财主,才招致这样的后果。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