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99部分

东北之虎-第99部分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悬挂龙旗,请圣上复位。诸位意下如何?”
    陈光远,江朝忠,吴炳湖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最后还是王士珍问道,“外交部和各省督军的态度辫帅可曾弄清了?”
    “这个各位勿需担心,外交上没有问题,至于各省督军,本帅在徐州召开会议的时候,也曾明确表示过支持。当时段总理,冯督军等人都有派代表参加。”
    听到这里王士珍几人都不说话了,空口白牙,张勋说的哪能全去信。
    张勋见几人没反应,于是厉声道:“我意已决,你们若是同意,便大开城门,让我带部进城,若是不从,还请速速回城,整顿兵马,决一死战。咱们来个玉石俱焚。”
    王士珍几人不敢再说什么,张勋虽然外界传言比较忠厚,但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屹立清末,民初这么久权势一日浓过一势,又哪里真的是忠厚之辈,王士珍敢肯定,只要摇头说不,恐怕今晚走不出张勋的军营了。
    眼下张勋的5千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各地的军队赶到还需要时间,若真把北京城打烂,太可惜了。于是几人半推半就下,便同意了张勋的意见。
    张勋大喜道,“有几位相助,大事成已。圣上复拉之后,必不负诸位。”
    陈光远心里发苦,眼下这种局势,他才不想去当清朝的官。
    已经确定下来,张勋并未休息,而是带着所部兵马,尽数进驻京城,紧锣密鼓地布置起来。
    凌晨3时左右,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才12岁的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帝师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来到养心殿召见张勋,王士珍一干人等。
    张勋见小皇帝坐上了龙椅,便立即甩开马蹄袖,领着众人匍匐在地,向溥仪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头磕得蹦蹦响。
    接着由张勋奏请复辟说:“(五年前)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才能稳定眼下的乱世。”
    溥仪按照陈宝琛的指点表示谦让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
    张勋立即道:“皇上睿圣,天下皆知,过去圣祖皇帝(指康熙)也是年少即位嘛。”
    溥仪连忙又按照陈宝琛的嘱咐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
    张勋、康有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大声疾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与此同时,张勋派清室旧臣梁鼎芬等人带着小皇帝赐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诏书和康有为预先代写的“黎元洪奏请归还国政”的奏折,五更梁鼎芬叩开总统府的门。
    “这是谁一大早就跑过来,还让不让人休息了。”黎元洪揉了揉腥松的睡眼。在妻室的侍候下穿起衣服,搓了搓脸夹提神。
    “鄙人梁鼎芬,见过黎先生。”总统府的灯炮质量比较过硬,隔着一丈多的距离,黎元洪能清楚看到梁鼎芬手里拿着一个类似前清诏书的东西,神色倨傲地看着他。
    “嗯?”黎元洪眉头一皱,竟然直呼黎先生,从做总统开始,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叫他了。好在民国初风气还比较开放,不能因言治罪,黎元洪心里不爽,面色一沉道,“不知道你来干什么?”
    “忠勇亲王已经请圣上复位,接管北京,特派我来请黎先生还政于圣上。”梁鼎芬道。
    “圣上,哪个圣上?还有这个忠勇亲王又是怎么回事?”黎元洪听得云里雾里,惊愕地道。
    “圣上自然是宣统皇帝,至于忠勇亲王,则是原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张勋。”
    “什么?”黎元洪大惊失色地道,“张勋不是到北京来调停府院之争的吗?怎么将皇帝请出来了?”
    “调停是假,请出圣上是真。时间紧迫,还请黎先生主动还政于圣上。”梁鼎芬有些不耐烦地道。
    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啊,没想到这个张勋心怀不诡,阴一套,阳一套,比起段祺瑞更为可恨,黎元洪心道,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张勋带兵进京,若没有张勋的撑腰,梁鼎芬眼下哪里敢站在这里大放厥词。
    “总统的职位,是民国所有国民所托。现在若想复辟,至少也要征集民国各界的意见。我不敢私自忘下决定。”黎元洪道。
    “这天下本来就是先朝的,现在民国治理得一蹋糊涂,自然说明共和根本不适合这里,完璧归赵,还政于圣上,恰逢其时。”梁鼎芬道,“赶紧交出总统大印吧。或者你亲自去竭见圣上,圣上说不定还能给你加官进爵。”
    “哼,我什么官没做过,你就不必用这些花言巧语来诱惑我了。”
    梁鼎芬威胁道,“若是黎先生不肯配合,到时候忠勇亲王派兵过来追究,恐怕悔之晚矣。”
    黎元洪知道自己大错铸成,正心乱如麻,也懒得再和梁鼎芬辩解,索性闭上眼睛,不予理睬。梁鼎芬说得口干舌燥,也不见黎元洪有任何回应,没有办法,只得悻悻离去。
    梁鼎芬刚走,黎元洪派人通电住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任总统职务,然后逃到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区避难。当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北京不少地方已经飘起几年未见的黄龙旗,复辟的电文昭告天下。一场闹剧就此开始。
    “张勋复辟?宣统皇帝已经重返宫中?”自郑家屯事件以后,返回到北镇驻地的冯德麟得罪了日本人,没有了日本人撑腰,在叶重的眼皮子底下夹着尾巴过日子,生怕哪里得罪了叶重。
    “他奶*奶的。”冯德麟长出了口气,豁地站了起来,“我一个大老爷们,这段时间在叶重的手下,过得像受气的小媳妇一样。现在终于要苦尽甘来了,宣统皇帝重新执掌天下,只要傍上了这根大树,以后哪里还需要看他叶重的脸色。”
    “这,师座,不可啊。”旁边的汲金纯连忙劝道,“民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妄图复辟必定不会长远,张勋蹦跶不了几天,再说眼下局势未明,说不定是张勋一个人在唱独台戏,师座最好还是先看清楚形式再做决定为好。”
    张海鹏也道,“是啊,师座,张勋才多少人,加上徐州的军队撑死了也不过三万多点。这点军队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至少叶重现在还没有表态,十万奉军,奉一师,奉二师的装备,士兵的精锐程度相信师座也见识过了,真要是奉军大举入关,以张勋的那点人,万万不可能挡住。”
    冯德麟摆手不以为然地道,“就因为现在避势未明,圣上势单力孤,所以现在明确地站出去支持,将来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瞻前顾后,哪里能成大事,能不能成事,关键在此一举了。”
    “可是至少要等到叶重表态之后再做决定,奉天是叶重的地盘,叶重在奉天城至少屯积了三个师,距离北镇不到两百里。阜新的一个扩编的独立骑兵旅,距离更是不足一百里。”汲金纯劝慰道,
    “鞍山,营口都至少有一个师,这些地方赶到北镇市,走铁路,连半天都不要,师座要三思啊。”
    “辛亥**前,叶重的地位还不及我,之所以现在能身居高位,不过是见机得快,以不到三四千人马便敢进入奉天,比之当时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的战力仍差了一大截,还有张作霖,吴俊升,马龙潭等部态度不明,河北滦州一带,更有吴禄侦,张绍曾两部新军两万多人,他叶重就敢火中取粟,才有今日之成就,为何我冯德麟不敢。我失去了一次机会,后悔了六年,不想再失去一次机会,导致今后后悔半生。”冯德麟语气决然地道。
    “师座,师座,吉林督军孟恩远,宣布支持宣统皇帝复位,并电请张勋早日解决国体问题。”冯德麟正说着,又有通信电小跑过来通报。
    “哈哈,好,好,你们看,支持的人越来越多了,可反对的人还没有出来。”冯德麟大笑起来。
    “师座…”
    “我意已决,你们就不要再劝了。”冯德麟打断张海鹏的话道,“不过你们说得也有道理,不能过度刺激叶重,因此,暂时不发明码电文,我直接带警卫进京向皇帝效忠,你们两个就留在北镇,整顿兵马,等待我的命令行事。”
    “是,师座。”汲金纯和张海鹏两人无奈地对视了一眼,眼前的师座已经有些失去理智,对于劝告根本听不进去了。
    冯德麟没有和汲金纯,张海鹏多聊,吩咐一些必要的事后,便带着自己的警卫四十人匆匆南下,直赴京师。
    张海鹏虽然心里有些抵触,但还是按照冯德麟的命令行事。
    汲金纯回到了自己的指挥所,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眼光闪烁不定,似乎在一件重大的事情上犹疑不决,良久之后,咬牙一拳锤在桌子上,“竖子不足与谋。”
    汲金纯想起在郑家屯时,何锐对他说过的那番话,明显的想拉拢他,汲金纯虽然颇为心动,但他以前犯下命案,走投无路下,是冯德麟收留了他,并给了他如今的地位。
    以前混江湖,讲的是一个义字,背叛冯德麟在心底没法说服自己,不过现在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也是家有老小的人,有了牵挂,跟着冯德麟一条道走到黑,恐怕会有万劫不复之祸。
    “师座啊师座,是你不听劝告,事到如今,也怨不得我对你不义了”汲金纯吸了口气,“跟叶重比起来,师座太幼稚了。现在我投过去,说不定将来还能保你一命。”
    随即汲金纯叫来了自己的心腹杨林,“允武,你代我到奉天跑一趟,马上就去,就说冯师长已经秘密南下,不,不,直接去阜新,到阜新快一些,到那边求见骑兵旅长黄见文。”
    “旅座林吃了一惊,这样做等于是背叛了冯德麟,他想不到一向将冯德麟视为恩人的汲金纯竟然会这样做。
    “没办法,师座不听劝告,现在都什么时代了,竟然还想把宣统帝抬出来,师座分不清楚形式,我竭力劝告未果,如今不得不替自己做打算了。”汲金纯道,“将来若是冯师座事败,我投了叶重,借此还可以保冯师座的夫人与子女一家平安。”
    “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去阜新,用最快的速度,将旅座的意思禀告到奉天城去。”。
第141章张勋复辟 三
    (各位书友,预祝元旦节快乐,小爆发了一下,7千字,求月票,订阅,收藏,推荐,谢谢。)
    奉天省政府,督军办公室内,叶重和英国领事义思德,法国领事彼列斯克对面而坐。
    “将迫击炮在欧洲的生产许可证转让给两国可以,不过我”
    “不过叶督军有个条件。”义思德笑道。
    叶重奇道:“你们怎么知道?”
    “与叶督军打交道的次数多,便有了经验,事实证明,如果不拿出足够的好处,叶督军未必会那么轻易地答应下来。”义思德摇头道。
    “哈哈。”叶重笑了起来,看不出没有了傲气的义思德还是比较幽默的。“你们西方有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达到目的,自然要付出足够的等价物。”
    “还请叶督军明言。”时间紧迫,虽然有美国参战,但德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和中国不同,英法不缺钱,但缺人。
    纵观欧洲以前的战争,大多数都是几千,几万人的战斗,像这样动则上百万人的超大型战役,已经远远超出英法两国原来的预想,战场上死伤人员上的损失已经让英法两国快无法承受。
    若是能将新式的迫击炮早点投入战斗,能减少伤亡不说,还能增加胜算,和洛克菲与杜邦财团来说,两国的需要显得更加的迫切。
    自从1917年4月,法国进攻爱恩河时,一次性集中了1700余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进行地毯式的轰炸,原来做为辅助性质的迫击迫展示出足够的杀伤力,和相对灵便的机动性之后,已经一跃成为了和加农炮和榴弹炮并列的重要炮种。
    “两国战争打了不短的时间,英磅和法郎相对战前都有一定的贬值,所以我只要银元或者是美元。”叶重笑道,这几年民国经济在一战时期逐渐好转,银元的币值也是比较坚挺的。
    “没关系,不管是银元还是美元,都没有问题。”彼列斯克道。
    “两方各自提供400万美元,或者是480万银元就可以了。并且两国承诺战后帮我个小忙。”
    “价格太高了些,美国人已经先一步下手了吧,这个价格他们不可能接受的。希望叶督军能给我们一个平等的价格。”
    “好吧,那我也就不讹你们了。”叶重想了想,虽然可以从英法两国卖出高价,不过难免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道:“我给美国人的价格是260万美元,不过你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提的要求还请你们尽量满足。”
    “什么要求?”义思德问道
    “在协约国战胜之后,我的人会在欧洲采买一些设备,军用的,工业有的都有,数量不会小,希望到时候两国给我提供一定的便利。”
    “这?叶督军能不能大致透露一下要什么军火,多少军火?”义思德吃了一惊问道。“这个条件的价值可未必在260万美元以下。”
    “希望两国在接收德国的潜艇之后,能够低价转让一些给我,这些东西你们也用不了那么多,与其放那里浪费,或者拆了,还不如便宜了我,并且帮我训练出一批使用潜艇的人员出来。当然,还有福克式战机。”
    步枪,子弹,火炮这种东西到处都是,叶重不靠英法两国也能得到,当然,有这层关系更好一些。不过英法两国在大战时,在德国的潜艇中损失惨重,西方人是比较计仇的,战胜之后,几乎可以肯定的,一定会第一时间将德国的潜艇带走,或者摧毁。限制德国海军。
    而福克式战机给英法带来的福克式灾难,也是深入骨髓的痛,如果不是从战场上缴获了德国一架福克式战机,获悉了机枪布局的奥秘,恐怕现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的会是德国,因此英法断然没有放过福克式战机和德国空军的理由。
    因此想要低价获得潜艇,战机,找英法无疑是最牢靠的了。
    “这?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现在就谈这些是不是为时过早了?”彼列斯克笑道,现在德国虽然败局已露,但真败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好吧,就当我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