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朱明画卷 >

第78部分

朱明画卷-第78部分

小说: 朱明画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作诗写文加以美誉,同时也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文采风流。这样极致的赞誉下来。市井之中不知哪一名穷秀才,见仪华生父是智勇兼备的名将徐达,竟由此为仪华取了一个雅名 “女诸葛”,久而久之此名也就盛传一时。
    当然以上皆是后话,且说十月初一暖炉会这日,官府一张贴出雇民淘沟、砌石铺路的公文,激愤的城民一袭之间得到了安抚。
    是日晚间,朱棣得到了消息,见收效如此之快,惊讶之余更是高兴。当下就去找了仪华,将一切说了出来,不过话里话外却有几分感慨:百姓竟这般好安抚。
    彼时仪华正坐在梳妆台前卸发髻,听了朱棣的话,转头向他一笑:“百姓求得简单,多为丰衣足食、家宅平安。如今官府雇佣一些闲散之人,让他们赚些钱财度日,商户们又眼见开市能做买卖,当然皆大欢喜。”
    朱棣点头,暗道一切不过利益钱财使然。这样一想,不觉存了轻视之心,很快地喜悦便去。又将心思放在了去京献策上。他一想到朱元璋听到他说出纳哈出扎营的地方,再看到他拿出的当地地形图,朱元璋龙颜大悦的样子,朱棣觉得他浑身的血脉都在沸腾。其实这之下,在朱棣心中隐隐的还有一种期盼:朱元璋见到他提出的攻打纳哈出的计谋,会不会直接任命他为主帅出兵漠北?
    仪华见朱棣突然沉默不语,她本还想说些什么,也就咽了话不提。
    这时阿秋、迎春两人从外间走了进来,手里端了一碗山药乌鸡汤。这汤是仪华每日临睡前喝的补汤一种,用以养气补血固胎之用。
    进到里间屋,两人见朱棣在,忙去给他行了礼,才悄步无声走到仪华跟前。
    迎春托着漆盘立在一旁,阿秋转身捧起热腾腾的汤碗,小心翼翼的放在梳妆台上。她看了一眼对面炕上坐着的朱棣,附耳小声道:“王妃喝了补汤就早些歇下,明儿是小王子的周岁,少不得要应酬一番,您可得注意着,毕竟您是双身子的人了。”
    “应酬”二字,阿秋含在口里,紧咬了一咬。
    仪华任由身后的盼夏为她梳理发丝,她将目光往红木梳妆台上一看,只见尺口大的白细瓷碗里盛了一碗去了食的鸡汤,汤微微泛着淡黄,倒是清澈不见油渍。仪华拧眉瞅了一眼,轻轻叹了一声气,持起精致的小勺,低头略抿了一口。才抬头看向阿秋,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道:“我知道。”说罢,低头喝汤。
    阿秋看着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便低下了头去。
    一个成亲多年的女子,一个不受宠的正室,这在大户之家稀疏平常,但仪华却成了一名例外。她时隔七八年再次产下一子已是让人啧啧称奇,而后此子生下不到半年又有身子,这在后宅内府里意味着什么?众人心里都是个个透亮——正室当宠!
    此般情形下,为朱棣生下仅有两个儿子的仪华,如何不让所有人记在心里?这所有人中除了王府女眷、侍人,也包括北平城的贵胄圈子里。
    仪华回府不到十日,府中上下人心浮动,府外诸人递贴求见比比皆是。可仪华却谁人不见,就连众妃妾的晨昏定省,也以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为由暂时取消,以至今日能见仪华的妃妾除了郭软玉,再无其他人。也因此,府中各种臆测不断,可仪华却放任不管,这是为了什么?
    阿秋不解的想着。等想到明日一下见到这多人,她不由略抬起头,目中尽是担忧的看向仪华。余光却见朱棣从炕那边走过来,忙又屏气敛息的低头侍立。
    朱棣走过来,手搭在仪华的肩上。梳发的迎春飞快的看了朱棣一眼,忙退到一边让出位置。
    朱棣略动一步,两手都放在仪华的肩上,感到她身上不自然的僵了一下,尽管只是微微的一瞬,甚至僵硬的也是那般察觉不出,却仍较朱棣敏感的发现了这一点。他皱了皱眉头。怪异的瞥了一眼此时转头看着自己、脸颊微红的仪华。
    他说:“明日朱曦周岁过了,本王差不多五日之内,就会启程去京师。”说话时,朱棣微微俯身,目光平视着镜中人。
    仪华觉得镜中朱棣的眼睛太深,蕴藏的东西多而杂,她便微仰头道:“这么急,您才和臣妾说了没两日……”顿了顿,微蹙眉心,低声说:“而且时间如此短,行礼什么可收拾妥了。”
    说话之间,阿秋收拾了碗筷,带着屋内侍人全数退下。
    朱棣是被阿秋刚会说的话触动才走过来,这会儿见一屋子侍人都退下,倒没有抹不开面子的话,放在她肩上的手顺着手臂往下移,然后从后圈住仪华,手笼在了高高隆起的小腹上,一边摩挲一边下颌抵在仪华的头顶,低头说道:“你现在是双身子,本王本不该留你独自在府。”
    仪华听出朱棣语气中含着淡淡的歉意,她思绪顿时飞转,难道朱棣不会在府中过年?
    正想着,只听朱棣又道:“去一趟京师,一来一回要去两月。本王估计去了,可能赶不会北平。所以府中过年什么的,可能要你操持。”说着,话中又迟疑了一下:“可是你临盆就是新年期间……”
    一路快马加鞭,又岂会用上两月,若真要赶回来,必是来得及!
    仪华听着没有插嘴,等朱棣后面话中隐有不放心,她忽然想起从蒙古妇人那抢了车、吃食后那段路,朱棣不声不响的拣柴做饭,尽可能的迁就她。
    恍惚了这一刹,仪华定了定心神,温和的笑了:“正事要紧。王爷您放心去京师,臣妾会好好打理王府。”说到这,仪华心中一动,唇边笑意扩大:“其实,王爷真是不用担心,有郭妹妹在一旁帮着臣妾,倒没什么累的。”
    朱棣紧了眉心,略想了一会:“你说的是郭氏?”语气里微含些许的不确定。
    仪华听了心中一叹,朱棣竟一时没想起郭软玉。不过,面上仪华自是笑容不变,点头道:“恩,昨日王爷也见了,曦儿的周岁宴都是她在忙。”
    朱棣闻言往回一想,他想起昨日郭软玉一板一眼的模样,语气淡漠了几分:“性子倒是沉稳,又是大郡主的养母,在一旁帮衬你倒也衬得上。”
    听完,仪华笑了,笑容一直扩散到眼里。
    朱棣松开仪华立起身,扶着她到了榻上去。两人又继续说了些话,大抵是朱棣交代了些走后的事。而后一直说到快三更天的时候,他们才各自睡觉。
    。
    (明日会在晚上10点之前上传,很有写朱明的感觉。希望大家继续看,咳,居然在有推荐的时候,掉收藏。咕~~(╯﹏╰)b)
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岁(上)
    第一百三十六章 周岁(上)
    第二天,大开盛宴,为曦儿庆周岁生辰。
    这日一早,五更天刚到,朱棣像平常一样醒了,在黑漆漆的屋子里独自起身。仪华现在有孕本就嗜睡,却又浅眠的很,稍微一丁点的动静,她便迷迷糊糊的醒了。朱棣见了没停下穿鞋的动作,坐在床沿边回头说道:“时辰尚早,你继续睡。”
    仪华听着又闭上了眼,口里却像含了一块软糕,声音黏糊不清:“唤德公公进来伺候,再让阿秋点了灯进来,臣妾这便起身……”说完话声音也跟着低了下去,却仍一动不动地躺着,看样子是又睡着了。
    朱棣讶异的发现仪华这般能睡,他立起身盯着她看了一会,记忆里在搜寻她怀曦儿的时候也是这样吗?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于是只当孕妇就该如此,便披了件外袍走出了寝室,在外间让陈德海他们伺候了洗漱,就去了府前院处理政事。
    朱棣走后,仪华一直睡到日上三竿。等在寝室里梳洗了,又简单用了些吃食,到正殿内堂时,朱棣已从前院回来了,并换了一身稍隆重的蟒袍、红玛瑙腰带,坐在炕上一边饮茶一边看着曦儿让陈德海扶上学走路。
    曦儿人小骨头软,走上一两步跌上一跤,却乐此不疲,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陈德海人老骨头硬,躬背架住曦儿的腋下,走上一两步就大口喘气,又不敢停下歇一会,还得勉强维持着一张笑脸,殊不知满脸的皱纹都挤在了一块,却是笑比哭难看。
    仪华让阿秋扶着,站在门栏口好一阵子,见侍人发现自己纷纷行礼,她才走上前笑着叫了一声“曦儿”。曦儿年纪小却能辩声,这一听就转了脑袋,“蹭蹭”地在地毯上磨出声响,向仪华扑去。
    陈德海忙一脸苦相的跟着,口里却还是说着吉祥话:“小的给王妃请安了。这母子连心的话一点不假,小王子一见您就同见了王爷一样,心急的很。”仪华听陈德海这样说,眉眼一带,往朱棣那瞟过,就见朱棣脸上笑意多了那么一分。
    这一眼的功夫,曦儿已经蹭了过来,一把抓住了仪华的褥裙,兴奋的叫着:“曦——儿——曦!”
    仪华立即低下头,看着儿子欢喜的手舞足蹈,她脸上的笑变得极温柔,一双明眸柔得似能滴水了。可何奈身子重,连摸一下儿子的头,都是吃力的事!
    “陈德海你抱住朱曦,别让他太匪!”朱棣一旁见仪华挺着个大肚子,还想往下弯腰,不由正色阻止道:“王妃,你过来坐吧。”说着朝对几的方向瞥了一眼。
    仪华笑着应了一声,走到朱棣对面坐下,又与他说了两回话,逗了一会儿曦儿,见时辰差不多了,才向今日的设宴大厅去。
    设宴的大厅,按照原来的意思是要大办,定是摆在承运殿,男女宾客满席。不过临时决定从简,也只请了朱棣亲信属下三、四家的内眷,相熟的四品以上的七、八户人家的内眷。于是,就将宴厅摆在了后花园挨着戏台的一处院落——枫园。
    枫园不大不奢华,在前朝元宫改的王府里,实在只算作一般。但院子里有几株盘枝的枫树、黄栌以及乌桕,虽不很大,已经高出屋脊;每逢入秋以后,满院红叶遍染,成为一大亮色。
    仪华到了枫园大厅里,该来的差不多都在,厅里因此挤满了人。王蓉儿带着二郡主坐在左面下首的第一个位上,身后有两个伺候她的婢女、一个嬷嬷;挨着下来的是李婉儿和三郡主,郭软玉和大郡主,她们身后也都有两名婢女、一个嬷嬷伺候。接下来就是带着一个嬷嬷一个婢女的夫人李映红,至于其他妾室却不在应邀之内。最后坐着朱棣亲信下属的内眷,对面右边的十二幅椅凳上坐着四品以上的官员内眷。
    此时,大厅里正说着笑,听见外面守在院门口的小内侍高声唱喝:“王爷、王妃到!二王子到!”
    众人笑声一停,随即大厅里一阵动乱后,一群内眷命妇齐迎了出去。院子里穿梭的侍人早已退到廊道上,院庭内一片整齐干净,便见七八蓝衣内侍,引着三乘四人坐舆,到了院中。
    坐舆稳稳地落地,朱棣高大的身形率先出来,然后仪华由阿秋搀着下地,末尾是抱着曦儿的陈妈妈走下。
    见状,众人这就手放在腰上福身下去,口里齐呼参见王爷、王妃的话。
    朱棣一立地,入眼就是黑压压地一群女眷,他目中闪过一丝不耐烦,更有几分后悔答应仪华将宴从简;但目光一转,见仪华母子立在一旁,曦儿正一脸欢喜的“王爷”“王妃”叫着,心中刹时一暖,脸上也带了笑:“免礼。”
    众人应声而起。许是各自心里都存了那么点好奇,谢礼起身的那一霎,皆不约而同的抬头去看——消失了近七个月的仪华。
    只见她发挽着一盘桓髻,髻上只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一身初冬袄服,上为纻丝真红大袖袄,深青色褙子,褙子上施蹙金绣云霞翟纹;下着一袭横竖襴并绣缠枝花纹长裙,裙摆逶迤在地,微露出翘头软锦鞋一。
    众人看得一怔,目中纷纷掠过一抹惊疑:不是有传仪华病入膏肓,这次得喜不过是拿命怀胎,为何所见却全然不同?她分明是肌肤充悦,容色光泽,绝无病中枯瘠之容,命竭之气……除了与她娇小身形极不相称的腹部,已涨鼓成一个硕大的圆球。
    立于众人之前的王蓉儿、李婉儿两人惊见这一幕,想起府中流传了三月之久的病信,这才恍然竟被一群阉人所诓。两人一起抬头,皆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受骗的恼恨,又因二人素有不和,忙各自移开了目光,却又不觉看向石阶最边上的郭软玉。
    郭软玉心中一颤,长袖中的手不由自主地一紧。
    年满六岁的大郡主感到手心一疼,不由痛嘶了一声,怯怯地看向郭软玉。郭软玉眼里立时闪过一丝心疼,忙松了松大郡主的小手,又拉着她退后数步,恭迎朱棣、仪华入大厅。
    *
    (以后按时,每日十点左右。周岁一过,朱棣去京,会带来啥米啥米。。。。俺发现人物多了,写着恍惚,干脆先就主要写这四个有名份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周岁(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周岁(中)
    一行人进入大厅,迎面一阵青松暖香拂面,使人精神舒爽而愉悦。
    仪华微微吐了一口气,今晨四更天停了雨,温度却一下子骤降,到了天亮的时候,又刮起了凛凛北方,刚才坐了没屏帘的坐舆来,一路冷风呼呼地往里灌,冷飕飕得难受,也不知道曦儿受凉了没?
    念头一生,仪华不由脚下慢了一步,回头向身侧的一看,看到让陈妈妈抱着的曦儿,正两只眼睛骨碌儿的转着,瞧着倒是精神气儿十足,就不知小家伙在四处乱望什么?
    仪华刚这样想着,就被身边一个惊喜的低呼引去了注意:“呀!大家快看!二王子这小的人儿,都能识自己的兄弟姐妹了!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聪明的小人儿呢!”声音中气足,一下引了众人的注目。
    众人循声看去,是位骨架宽大的妇人,看着约莫三十七八的样子。再细细一看,原来低呼的人却是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张兴的夫人,一名三品淑人。
    在场诸位命妇的丈夫多数在燕山卫任职,自与张夫人交好,又羡慕她二十年来未有生养,其夫虽从一名兵卒升至三品大员,却一直不以张夫人无子为由休妻纳妾,便多有敬佩她。但是,场内也有不屑张夫人者,她们来自江南富贵之家,随夫至偏远的北平任职,一贯最看不起张夫人这种不识文墨的乡野妇人,而她们的丈夫也一样看不起出身行伍的同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