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作者:唐汶 >

第11部分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作者:唐汶-第11部分

小说: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作者:唐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人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你肯定能求到一席之地。”马克·吐温还问年轻人,他希望到哪家报社工作。
  年轻人看后十分高兴,马上回信告之,于是,马克·吐温又告诉他:“你可以先到这家报社,告诉他们我现在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打发我的无聊,我会在报社好好地干。一般情况下,报社不会拒绝一个不要薪水的求职人员,你在获得工作以后,就要努力去干。把采写到的新闻给他们看,然后发表出来,这样,你的名字和业绩就会慢慢被别人知道,”如果你很出色,那么,社会上就会有人聘用你。然后你可以到主管那儿,对他说:“如果报社能够给我相同的报酬,那么,我愿意留在这里。”对于报社来说,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一个有经验又熟悉单位业务的工作人员的。“
  年轻人听后,有些怀疑,但还是照着马克·吐温的办法去做了。不出几个月,他就接到了别的报社的聘任书。而这家报社知道后,愿意付高出别人很多的薪水来挽留他。
  故事中的年轻人听从劝告选择了一条独特的求职道路,把求职作为一种提高自己才能、积蓄力量的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在职位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办法值得一试。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求职中,许多人都想”一步到位“,但实际上却很难办到。
  有的人错过了星星,又错过了月亮。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创意对求职是否能成功至关重要。
  对于求职者来说,机会是平等的。但是,通向成功的路却不可能是一样的。
  松下的眼界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
  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器精品的大阪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阪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暧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换气调温系统……
  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可能我们一生注定只能奔赴一个方向,如果总是沿着那条老路前进,当然有把路走烦、走厌、走绝的时候。西田千秋试着往旁边跨了几步,就发现了无数条路,而且条条都是全新的路,并最终引领他走向了成功。 
第23节:丢掉明天的包袱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
  丢掉明天的包袱
  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应当重新开始,振作精神,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明天的包袱。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了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因为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不能改变过去,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伤感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那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正如俗话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火车。”
  要想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不要沉湎于懊恼、后悔之中,一直往前看。时光一去不复返,每天都应尽力做完当天该做的事,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应当重新开始,振作精神,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明天的包袱。
  记得当代大提琴演奏大师帕波罗·卡萨尔斯在他93岁生日那天说过的一句话:“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
  坚强地活着
  他最终选择放弃生命,但他留下的美好诗篇,却告诉我们有一个光明的天堂。
  我很困难,活不下去了。但我还想活……
  这是一位备受肺病折磨的民间思想家,在一次急性肺病发作后,他被锯掉了五根肋骨。如果这个时候,他死掉了,那么顶多也就算一个薄命的才子,可是他偏偏多活了十年(从1955年到1966年)。
  这十年,对他来说是一场大劫难。他因胡风案含冤入狱,并在狱中咯血,不断地咯血。后来,当局怕他死在狱中,获准他“保外就医”。病得奄奄一息的他挣扎着回到了绍兴老家。
  可怜的是他刚一出狱,便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他的贫困是难以想像的,150克米,是他一天粮食的定量。一个番薯能使他免受断炊之苦,吃到蔬菜对于他来说已是奢望,少量的盐和油,甚至一小碗稀粥中放点盐,就算得上一顿有滋有味的午餐。据说他曾把破旧外衣补补缝缝改为短裤,穿了整整一个夏天之后将这条短裤改做毛巾用。
  我们从他的札记里时常可以读到“寒衣卖尽”,“早餐阀如”,“写于咯血后”……
  若是旁人,早就疯了,自尽或自毁。而他仍死死抱着他的哲学和思想,想靠着这幽光如豆的精神力量活下去,但这些智慧让他一天比一天更清楚,神圣的东西在这绝望的人间本是没有的(最起码在那个年代是没有的)。
  他一次次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一次次写信向旧友求助:我很困难,活不下去了。但我还想活……(谁都知道,他所需的不过是量不多的几张粮票,可是明哲保身的人们都保持沉默,连封安慰的信都不敢给他回。)
  面对如此寒凉的世态,他却说:“过去认为只有睚眦必报和锲而不舍才是为人负责的表现,现在却感到,宽恕和忘记也有一定意义。”
  “不能原谅自己,但是要原谅别人。”
  这一刻的他,已经成了神,因为他像神一样宽恕和悲悯所有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性,他像神一样保持了内在的光华。
  对于他来说,他早就应该看清楚,人性深处的无情、无奈与无耻;对于他来说,他早就有一万个理由结束酷刑般的生命,可是他仍说:越是经历过苦难,越应当珍惜自己和宝贵的生命。苦难越多,生命也越宝贵,越有价值。他一句句地在札记中写出他要说的话,力透纸背,泪湿双颊,这一切化做他的遗稿《无梦楼随笔》,在他死后二十年,这部遗稿得以结集出版,其文笔才气,让思想界不胜唏嘘。
  他的名字叫张中晓。
  这位命运坎坷的才子,并不是为了立言传世而著书立说的,他只是用不泯的良知写自己内心的独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没有生命的光辉,但是我们可以用灵魂创造出光辉的生命。他之所以能够苦苦撑着生存下来,是因为他相信未来,虽然未来并没有给他任何希望,但正是这一点不灭的希望,不灭的悲悯,照亮了周围的阴霾和苦难。
  在黑暗之中,要使自己有利于黑暗,惟一的办法是使自己发现。
  悲剧不但是哀痛的,而且是光辉的。《无梦楼随笔》
  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够好起来。
  关于生命艰苦卓绝又渴望活下去的故事,总是催人泪下。著名残疾作家史铁生曾讲过一个关于他病友的故事:
  重病之时,我总想起已故好友周眉英,想起他躺在病房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烧不停,溃烂的腹部不但不愈合反而在扩展……窗外阳光灿烂,天上流云飞走,他闭上眼睛,从不呻吟,从不言死,有几次就那么昏死过去。
  就这样,三年,他从未放弃希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钟一分钟连接起来的,漫漫长夜到漫漫白昼,每一分钟的前面都没有确定的许诺,无论科学还是神明,都没有给他写过保证书。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样赞叹他的坚强,却深藏着迷惑:他在想什么,怎样想?可能很简单: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够好起来。
  但是他没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个早晨,他走了。这是对信心的嘲弄吗?当然不是,他用他难得的安然,证明了信心对于绝望中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也许,他活得很平凡,但是,他却死得如此高贵。无论如何,保持信心,那是生命最后的尊严,也是对死神最高的蔑视。
  最后,我想用海子的诗来结束这一切《活在珍贵的人间》: 
第24节:付诸行动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躺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这位天才诗人死于1989年,当他把高贵的头颅放在铁轨上时,定是对现实失望透了,但他却不说一句诅咒的话,他只留下对生命的无限眷恋。虽然,他最终选择放弃生命,但他留下的美好诗篇,却告诉我们有一个光明的天堂。
  这就是生命的信仰,这就是悲剧中的光辉,不管此生蒙受了多么大的苦难和委屈,仍然心存感谢,因为我们曾活过,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付诸行动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它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俱。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迟疑,起而行动,惟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从此我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我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我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刻行动!立刻行动!立刻行动!从今往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现在是我的所有。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我并不懒惰;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我并不恶;明日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我并不软弱;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我并不是失致者。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渴望成功、快乐、心灵的平静。除非行动,否则我将在失败、不幸、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
  此时。此地。此人。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烧水与核心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