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兵天下 >

第146部分

杂兵天下-第146部分

小说: 杂兵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行一百万股股票,每股一百钱,共募集资金一亿钱,在关东各地再开二十家分店。
    证监部仔细审核了章掌柜的申请,并且要求章掌柜的把汇福楼按照上市公司的股份制规则进行改造。于是章掌柜的成立了董事会,自己担任董事长,自己的儿子成为副董事长,家里的一些亲戚也成为董事,各自占据一定的股份。制定了公司章程,分红准则。
    到了元和十四年七月,汇福楼终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达到了证监部的要求,借助大汉银行的渠道进行了关东行政区,二次的公开发行股票。   
第三百三十六章 关东系统的大发展
    由于有大汉银行的成功例子在前,所以汇福楼的股份发行非常成功。发行当天大汉银行门口排满了前来购买新股的队伍。大汉银行不得不采取发放认购证,然后再进行抽签的方式来发行新股。
    一百万新股当天发行完毕,居然获得超额认购三十倍,中签率只有三十分之一。股份极其分散。
    接着汇福楼在大汉银行上市交易,一天开盘,一百钱的股票就翻到了一百五十钱。而章掌柜和他的亲戚手上的股票大约有五十万股,一下子就都成了有钱人。很多持有人立刻在大汉银行进行抛售,兑现成现金,去过有钱人生活了。
    而章掌柜的本人却一股也没有卖,而是利用募集来的资金开始开设分店。
    对于募集资金的使用,证监部有着明文规定,只能用在招股说明书上的那些项目,而不得改变,更不能用在股市炒股。否则将进行严厉的处罚。这都是刘峰在后世的经验,虽然还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刘峰却在一开始就把规则定下来了。否则就一定会有聪明的上市公司利用这一点牟取暴利。
    接着大汉十四年,《冀州报》、黄县纸、琼浆玉液酒、冀州制铁、关东铁路、关东道路、兖州煤矿、海外贸易、青州造船、冀州玻璃、自行车、冀州农具、并州牧业等等几十家一夜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证监部审核的企业上市公开发行了股票。
    关东股票市场逐步建立起来了,大大促进了这些先进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大汉银行的系统发行新股,债券,进行融资。而关东的百姓也通过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获得了资产的增值利益。
    投机者也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交易股票、债券获得盈利。
    而大汉银行的股票交易由于股票数量的增多,选择性增多,也降低了爆炒某一种股票的风险。股票交易量再度大幅增加。
    由于利用大汉银行的营业场所进行证券交易,其实也是有风险的。毕竟大汉银行本身也是上市公司,这样对其他上市公司明显是不公平的。于是元和十五年,刘峰把政权交易业务从大汉银行的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大汉证券交易所。
    大汉银行在大汉证券交易所中占据一定股份,其他股份则由关东政府和各州政府瓜分。大汉证券交易所不得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也不得发行新股。交易所的盈利除了分给大汉银行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则用来为各级政府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在发生证券突发性风险时,保护投资者利益。
    至此关东的证券系统,在这个年代来看已经较为完善了。
    这几年中,关东系统安定了荆州和扬州。全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人,猛虎军膨胀到了一百三十万,其中水军达到了十万人,骑兵达到了十五万,炮兵达到了三十万。
    农业、工业、矿产、道路交通、铁路、教育、科技由于有了证券市场融资,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刘峰倾注了巨大的关心。并且提出了后世一句著名的论断“科技是一生产力”。
    刘峰这些年不断出版各种专著,把后世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一些结论性的东西,都提前几千年写在著作里。所以生产力这样一个词汇,大部分人还是懂的。
    刘峰由政府出面牵头成立了创投基金,集中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对新技术新发明进行投资扶植,让这些新发明尽快形成产品,服务社会。当然这些新技术和新发明,都会经过刘峰亲自过目。刘峰有着后世的经验,所以对科技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地认识,自然不会让创投基金投错方向。所以关东的科技在刘峰引领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首先获得突破的是水泥工业,水泥是现代建筑之母。在这个年代,建筑大多数是用木头建造的。因为木头造价比石头低,建设周期短。用石头搭建建筑,一般用作城墙。还需要用大量的糯米进行粘合,造价很高,建设周期也很长。
    水泥其实刘峰知道如何烧制,但是刘峰一直都没有去搞,因为刘峰一直都没有清闲的时候,没办法去指导。直到统一了关东系统,刘峰才有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科技发展的引导。所以水泥和红砖青砖很快就被刘峰搞出来了。
    而水泥和砖瓦的出现,以及刘峰发明的钢筋水泥建筑法,致使关东系统的建筑业获得了飞跃式发展。很多四五层的高楼拔地而起,而城墙的建设也大量使用了水泥。这样的城墙坚固耐用,根本不是普通投石车能够砸毁的。
    由于水泥的出现,关东不仅建速度的加快,连道路建设也飞速发展。毕竟用混凝土铺设道路要比用夯实的泥土要快得多。而混凝土自然又是刘峰的发明。把水泥、沙子、碎石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等到凝固之后,就可以造出坚固的混凝土道路来。
    而混凝土的发明,也使得桥梁建设,大型建筑物的建设成为可能。
    在邺城一栋标志性建筑在元和十五年建筑完成,那就是大汉关东政府大楼。大楼高八层,地下还有三层。呈半圆形,极为庞大。完全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坚固耐用。共有一千多个房间。楼顶还修建了草坪,游泳池,供官员们闲暇时休息用。
    刘峰的总理办公室在三楼,一开始所有的官员都不敢在刘峰头顶上办公。但是刘峰却坚持要三层,并且让政府的其他部门抽签决定楼层。
    最后抽到高楼层的官员们没办法,只好在刘峰头顶上办公,到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再考虑在刘峰头顶上办公是否合适的问题了。
    副总理孙瑛和民政部,以及政务院办公厅也被分配在三楼,这样安排自然是方便刘峰的。这点属下的好意,刘峰还是愿意接受的。   
第三百三十七章 法律体系
    蒸汽机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工业领域,关东的工业生产产量呈几何基数增长。工业产品的质量获得提高,成本则大幅下降。
    蒸汽机的大量运用,实际上产生了工业革命的效果。关东的土地上厂房林立,机器轰鸣。虽然这会造成环境在一地程度上的污染,但是刘峰为了尽快完成工业革命,不得不忍受牺牲一些环境。
    不过在关东各项法律中,也制定了一项《环境保护法》,只不过这部法律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刘峰甚至连环境保护部都没有成立,只不过用当地政府去治理一些实在太过分的污染大户。比如刘峰自己的造纸业,铜冶炼工业等。这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才会做一些硬性的规定,比如废水不得直接向江河排放。
    望远镜研究所已经研制成功光学镜片,对镜片的磨制从手工已经发展到用砂轮打磨。单筒望远镜的产量也大量增长,不过现在望远镜仍然是军用,每一个猛虎军连长以上军官都会配备一副望远镜。以观察敌情。
    还有一项让刘峰欣喜若狂的好事,那就是邺城学院化学分院在实验室里,制作出了硫酸和硝酸。硫酸是现代工业之母。有了硫酸,就有了化学工业。甚至就可能出现大炮用的无缝钢管。也会出现工业炸药。
    炼焦化学工业(用硫酸来同焦炉气中的氨起作用副产硫酸铵)、电镀业、制革业、颜料工业、橡胶工业、造纸工业、油漆工业(有机溶剂的制备)、工业炸药和铅蓄电池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等等,都消耗相当数量的硫酸。
    硝化棉、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甘油、苦味酸这些现代的炸药,虽然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是依靠硝酸,但同时必须使用浓硫酸或发烟硫酸。
    当然要把硫酸从实验室变成可以大量生产的工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只要有了开始,前景几乎是无限的。
    当黄火药出现,刘峰的军队的武器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升级换代,大炮很可能出现后装的速射炮,甚至出现火枪。从而全面向热兵器部队过度。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时间。
    刘峰为了硫酸和硝酸,亲自跑到邺城学院召开了全院大会,给实验室的制作出硫酸和硝酸的小组,每人颁发了一枚金龙勋章。
    然后让科技部、工业部和财政部立刻协调组建大汉化工厂,准备把实验室的东西进行工业制作。由实验室负责人林旭担任厂长,负责工厂的建设和以后的生产。
    元和七年,刘峰就建立了一个法律制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刘峰系统内的所有法律。本来刘峰想制定一部法典,叫做大汉法典。不过却和大汉的很多现行法律相违背,所以刘峰不得不让法律制定委员会分别制定各项法律。
    这些年,制定了很多法律,来规范各行业的行为。包括《大汉关东行政区民法》《刑法》《农业法》《土地法》《商业法》《工业法》《工商业企业法》《税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科举考试法》《上市公司法》《科技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等。
    虽然刘峰没有把这些法律称为大汉法典,实际上这么多法律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法律体系,也可以说这已经完全是一个新的国家的法律了。这些法律中,除了税法还能看到大汉法律的影子,其他法律已经完全脱离了大汉的轨道。
    刘峰的关东政权完全具备了一个国家成立的法律基础。只要再出现一部根本**就可以基本完成整个法律体系的建设了。
    在刘峰头脑中,是希望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政体。这个政体的好处就是,即使皇帝的子孙以后昏庸无能,是个废物,国家也能在内阁、议会和司法的支撑下走下去,不会出现巨大政体动荡。
    但是这个政体的缺点是,效率低下,什么屁大的事情都要在议会讨论很长时间。一旦议会和内阁发生矛盾,那么国家就将长时间什么决议也做不出来,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在刘峰当政期间,是不需要议会讨论什么的。刘峰也不允许议会去讨论他要做的事情应不应该。一切按照刘峰的指示办即可。刘峰完全可以保证自己的大方向和绝大部分的决定都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向的,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的。
    刘峰希望法律制定委员会最后可以发展成为议会,而政务院会议则发展成为内阁,至于司法,刘峰还在考虑是否建立各地法院,把司法从各地政府的权力中剥离出来。
    现在司法权仍然集中在各级政府手里,也就是说政府制定规则,又是规则的执行者,所以一切都是政府说了算。这在这个年代是天经地义的,否则皇帝何必把自己说成了天子,要用天命来强化自己统治的合理性。
    但是从后世的经验来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在以后是一定要分开的,否则将给各级政府滋生**的土壤,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只不过现阶段的刘峰还在考虑是统一了全国再做这件事,还是在现在做。
    在刘峰当政期间,议会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刘峰太强势了,也从来不会出什么错误,所以议会只不过是一个法律制定的机构而已。但是当有一天刘峰不在了,那么议会就有可能真正成为监督政府的机构。
    当然这还需要用一部根本**——宪法来限制皇帝的权力,否则皇帝一声令下把总理和议长都砍了,还谈什么三权分立?不过在刘峰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的情况下,宪法不可能出现。否则那就是公然造反,与刘峰的战略不符。
    刘峰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大汉的元气,而实现政权的过渡,而不是改朝换代,那种惨烈的建立在尸山血海上的过渡。所以刘峰一直不愿意称王称帝,也不愿意把大汉的头衔去掉。总要在自己的政府前面加一个大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抗,减少社会的动荡。保住大汉的元气。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汉英雄
    在权衡了各个方面之后,刘峰还是决定在拿到全国政权之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政体的改革。因为这种改革涉及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而现在刘峰名义上的地位不过是大汉一个地方政府的首脑而已。
    要保证大汉政权平稳过渡,就必须在名义上一直保持自己是大汉一个地方政府的首脑。直到全国统一。
    元和十五年春,刘峰召开了关东政府政务院和全军将军以上级将领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关东政府大厦召开,在能坐一千人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在主席台上刘峰坐在最中间,旁边是副总理孙瑛;后一排是军队中总参谋部长桑炯,总后勤装备部长郭耽,总文化部长肖凯,总情报部长冯时;
    再后一排是政府的各部部长,有财政部部长许昕、农业部部长张彦、工业部部长郭琳、建设部部长逄仲、铁道部部长袁绍、商务部部长汤智、教育部部长常沣、人事部部长何仪、科技部部长项翎、宣传部部长刘备、外务部部长程昱、民政部部长孙莲、大汉银行总经理庄孝云、证监部部长韩闲。
    其中商务部部长汤智为以前孙瑛兼任商务部部长时的副手,很有商务天分,在孙瑛生子期间,基本上完全接替了孙瑛商务部工作。所以孙瑛后来向刘峰建议,直接把他扶正了。孙瑛可以从具体事物中脱离开来,更好的辅佐刘峰做全局工作。
    在下面一排就坐的有各州的州长,有新州州长公孙姬苏、幽州州长熊正清、并州州长史中才、青州州长孙登、冀州州长高启、兖州州长曹操、徐州州长徐泰、豫州州长荀攸、荆州州长郭图、扬州州长荀彧。
    二排有各军区的司令、副司令和文化教员,有东北军区副司令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