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34部分

一品公卿-第34部分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读者的支持。
    八仙过海 第七十章 等人
     更新时间:2010…9…25 14:30:04 本章字数:3047
    御花园里的荷花早开的败了,一支支莲蓬孤零零的在烟波水汽中挺立着,荷塘边上是一片不知名的野花,绛红色的花朵开的正旺,尤其是那袭人的香气,在月色中飘荡,沁人心脾。
    四盏宫灯,四样点心,还有几样时新的鲜果,朱棣和徐皇后坐在水榭凉亭之中。
    要说这位大明永乐皇帝,在很多地方更像他的父亲朱元璋,虽位居九乘至尊,生活上并不那么讲究。尤其是一些风花雪月的风雅之物,基本于他绝缘。
    朱棣和皇后在朦胧的月色中,可不是为了观赏什么月色美景,只是单纯因为在屋子里呆的闷了,想出来透透气,就这么简单。
    帝后感情甚睦,朱棣很关心的问道:“皇后还住的习惯吧?”
    “其实天底下都是一个样子,住的久了也就习惯了。这江南形胜之地虽然繁华似锦,终究没有北方凉爽,我总感觉有点潮,即便是在白天,也觉得闷。还是晚上好哇……”徐皇后遥望北方,似乎在回忆还在北平的那些日子。
    朱棣似乎也有同样的感受:“刚来的时候,朕亦不习惯江南的物候,这么些日子住下来,慢慢也就习惯了。只是有点担心北方,残蒙内讧,各部落相互厮杀,正是一举荡平北方边患的大好时机。然大明靖难事起,错过了最好时机。待到残蒙喘息之后,必然大肆抢掠边民,京城距离边关太过遥远,此为一大不利……”
    北方草原上的残蒙各部虽然已经起了内讧,可实力还在,若想一举荡平着实不易。现如今大明朝的重心在江南,距离遥远,确实不利于北方的安定。之所以暂时没有对残蒙用兵,还有一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朱棣还没有完成对大明朝内部的整合。
    “哈哈,不说这些国事了,”朱棣指着荷塘边上那一片片的不知名小花问道:“皇后可还记得那种野花?”
    徐皇后微微一笑:“马蹄香,在北方的时候,就经常见到这种野花,想不到来了江南,还可以见到,御花园里也有种植……”
    “哈哈,这可不是种植的,乃是天生地养的自然长就。”朱棣笑道:“这种叫做马蹄香的野花极是坚韧,不论江南漠北,不论荒原沃野,只要有空地,就能成片生长,性情极是坚韧……”
    马蹄香,是很常见的一种野花,耐严寒酷暑,不论漠北边关还是江南水乡,都随处可见。马蹄香看起来确实是毫不起眼,星星点点的小花根本无法相比牡丹芍药的艳丽。这种野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坚韧,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生长。看起来是好大一片似有百十株之多,其实就是单株。这种花还有一个特点,花开之初根本就嗅不到香味,只有在过了一天之后才会猛然发觉那股袭人想香气。在北方,人们经常把这种野花采集回家,晾干之后做为香料使用。
    “说起马蹄香,朕倒是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朱棣笑着拍了拍石桌上的函盒子:“那个叫做林三洪的御史,皇后还记的吧?”
    朱高煦曾无数次的在皇后面前提起过林三洪,徐皇后自然知道,微笑道:“怎么?那个林三洪又有什么惊人之言了么?”
    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官员因为嫌俸禄太低而跑到金殿上和皇帝打口水仗的。自从听说了林三洪的“讨薪”事件之后,徐皇后就对林三洪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自从林三洪闹起风波之后,朝廷做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徐皇后早已有所耳闻。尤其是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一对兄弟,都是徐皇后的骨血。朱高煦在京枢一带整顿吏治,还可以说成是朝廷的惯例。但是朱高炽在地方上大肆清洗,挑翻了许多拥有藩王背景的官吏,虽然朱棣从来也没有说过“削藩”这样的字眼儿,但是徐皇后已经隐隐约约的意识到什么了。
    所谓的整顿吏治,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削除藩王的势力。只不过这种动作做的很隐晦,又是先从京官下手,下手的理由又是如此的冠冕堂皇,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上一次,林三洪是说俸禄太少……”朱棣笑了笑:“这一次呢?封章密奏,皇后猜猜他说的什么事情?”
    作为御史言官,直接向皇帝负责,平常的时候可以露章表奏,走正常的流程议事。在特殊的时期或者特殊事件上,可封章密奏,绕过六部和中枢,直接把意见报给皇帝。
    徐皇后微笑着说道:“这个林三洪,左右不过是个七品,肯定也说不了什么大事,该不会是又和万岁扯什么家长里短的姑姑婆婆之事吧?”
    “哈哈,皇后说的虽不中,亦不远!”朱棣说道:“封章密奏,朕还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这个林三洪伙同他人开办了一家缫丝坊,购置的是荆州的上等缫车。在缫车运回的过程中,因为走的是水路,江面上多收了他几次厘金,这个林三洪就上书密奏,说我长江水运厘金太频,已到危害工商百业的地步,建议朕酌情取缔部分重置的厘金关卡。皇后有什么看法?”
    明朝的厘金和税务有很大的区别,更多倾向于过路费的意思。各地藩王藩国林立,他们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征税,却可以设置关卡以“厘金”的形势收“买路钱”。想那长江奔流几千里,江面上的厘金关卡多如牛毛,以已到三步一关五步一卡的地步,每过一个藩国,就要收一次钱,要不然就寸步难行。明朝的藩国有数百之多,再推而广之到陆路上,天知道地方藩王和藩国收了多少钱。
    徐皇后已经隐隐的察觉到朱棣正在准备削藩,只是这种事情太过重大,不是随便可以谈论的,所以很谨慎的说道:“厘金事小,牵扯极大,我也不好说些什么,万岁宜当慎重……”
    “连皇后都不敢轻易言及的事情,这个林三洪却在暗示朕,是时候斩除藩王的财赋根源了,这个林三洪……”朱棣面色顿时沉重起来:“就好像这马蹄香一样,待闻到香味的时候,早已是遍地开花了。能够事事料到先机快人一步,端得是了不起的人才。便是当年的刘诚意(刘基)也不过如此了。朕确是想要削藩,这个林三洪所作所为,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处处暗合削藩一事,不简单呀……”
    徐皇后微微动容,她太熟悉这个皇帝了,每次朱棣说某人“不简单”的时候,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万岁,我看这个林三洪还年轻的很,历练历练似可为大用之才。至于万岁说林三洪可比刘诚意,似乎有点谬赞此子了……”
    “哈哈,皇后不必担心,刘诚意慷慨有大节,胸怀甚广。而这个林三洪虽有刘诚意之智慧,却无刘诚意之胸怀。总是纠缠于小事小节,过于讲求以小见大,终究是格局有限。”朱棣笑着说道:“这个林三洪,比那些书生是强的多,眼光也有,若是和当年的刘诚意比起来,终究是落了下乘……”
    这是朱棣首次明确表示要削藩了,徐皇后说道:“这个林三洪也是个晓得轻重之人,没有象上一次那样把事情拿到金殿上去说,而是封章密奏,可见他也知道事情重大,不敢妄为……”
    “哈哈,这事情上林三洪肯定和煦儿有所沟通,要不然不会上此奏章的……”
    徐皇后笑了笑:“炽儿有姚师傅那般的智囊,如今煦儿身边也有了林三洪这样的人才,都可以领会万岁的意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皇后看到儿子们逐渐成长起来,自然是欢喜的,朱棣却比妻子想的要深远的多,微微摇头说道:“朕虽正当盛年,可终有暮时,到时候大明三万里河山总会交到儿孙手中,也确实需要人才。只不过……哎,只怕也未必全都是好事了……”
    徐皇后似乎不象听自己的丈夫说起这些以后的事情,起身说道:“夜凉如水,最是侵肌蚀骨,万岁该回宫休息了。”
    “再等一会吧。”朱棣拍了拍桌子上的函盒子,意味深长的说道:“朕还等着见几个人呢。”
    “现在?晚上?”
    深夜召见臣子,本就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徐皇后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一点什么,也想到了朱棣要召见林三洪的原因,起身说道:“那我就先回宫了,朝里的事情我还回避一下的好……”
    “皇后不必回避,也一起听听吧。”
    八仙过海 第七十一章 深夜召见
     更新时间:2010…9…25 14:30:04 本章字数:2555
    “前番借助吏治整顿一事,已经剪除了一部分藩王的势力。如今林兄弟再上减少厘金的密章,父皇自然会晓得其中的意思,再过一些时日,应该可以大刀阔斧的收权于中枢了。”朱高煦很有信心的说道:“到时候,天下权柄悉数出于中枢,再无牵绊,正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做出一番好大事业……”
    整顿吏治只不过是做个样子,真实目的是为了剪除一些藩王的外围势力,趁机安插靖难功臣以牵制地方实力藩王。如今林三洪和朱高煦联手,借着林三洪的密奏上书,恳请削减地方厘金,其实就是为了截断地方藩王的收入,一连串的举措实施下来,藩王实力和财力必然大损,再行削藩之事似乎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林三洪微微摇头,对朱高煦说道:“汉王想的简单了,削藩之事太过重大,即便是万岁也不敢轻易为之。姚广孝等大肆剪除地方藩王势力,估计已经引起藩王的警觉,这一次若再想方设法的减少藩王的财力收入,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直到如今也不见万岁对我那密奏做出反应,可见万岁也不敢轻举妄动……”
    削藩这种事情,关系到国家稳定,绝对不是说句话就能办到的。前朝建文帝大张旗鼓的削藩,引起了靖难之争,结果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朱棣应该会使用更加稳妥的办法,做事情肯定要有很多顾虑。朱棣虽然是皇帝,可地方上的各系藩王早已根深蒂固,若是联合起来,实力未必就比中枢要小,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削藩之事都不可能进展的太过迅猛。
    减少厘金的密奏,虽然是林三洪借着自己买缫车的理由写出来的,其实早就和朱高煦做了沟通,要是没有朱高煦的认可和支持,不可能冒冒失失的发这种密奏上去。
    二人说了一些朝廷的事情,朱高煦忽然笑道:“贤弟既是京官,就应该在城中置办一处宅子,小一点也无所谓,好歹是个落脚的地方。我知道你手头上有点钱,别给我说你买不起这样的话矫情话,哈哈……”
    林三洪笑道:“不怕朱兄笑话,京中地价腾贵,我还真的买不起。手上虽还有点钱,却都是一分一厘的算计着花,都有用呢,这个时候,可不敢置宅院花大钱……”
    “哈哈,别给我哭穷,你就是弄了个什么缫丝作坊么。”朱高煦哈哈大笑道:“要我说,弄那个东西纯粹的浪费精神,有什么用?能赚几个?”
    林三洪只是微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兜了个圈子避重就轻的说道:“再者,好歹也是个言官,和朱兄走的太近也不好,总是应该避一避嫌的。”
    “矫情,真矫情了。”朱高煦笑着拍了拍林三洪的膀子:“你就是再怎么避嫌,谁还不知道你我兄弟是并着膀子做事情的?掩耳盗铃罢了!”
    “嘿嘿,掩耳盗铃就掩耳盗铃吧,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了我是汉王的马前卒,可表面上的遮掩功夫不能不做……”
    二人正说着话,王府里的下人在门口禀报,说是护卫千户刘成刘大人有事来找,正在前边的厅里等候。
    护卫千户不如真正的千户级别更高更有实权,虽然是个从五品的官职,其实也就是个侍卫头儿而已。乍一听确实不算什么人物,可朱高煦听到刘成的名字之后,立刻就变得谨慎起来,很正式的整理衣冠,并没有唤这个刘成刘千户来后宅相见,而是要去前边相迎。
    大明朝的千户也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这个刘成绝对算是本朝第一千户了。
    自当今万岁二十岁北上就藩的时候,刘成就是当时的燕王护卫千户。几十年过去了,当初比刘成的资历还要浅一点的张钰已经成为荣国公,当初的燕王已经成了永乐大帝,这些老资格的燕王嫡系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显赫一时?
    偏偏这个刘成却是异类,自从跟随燕王北上就藩一直到现如今,官职从来也没有升迁过,那些个比他资历更浅的燕系人马都已经封公封侯了,他还是个小小护卫千户。
    刘成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缺乏建功立业的机会,无论是北伐还是靖难,朱棣曾数次要委以军权,都被这个刘成谢绝了,他就是一门心思的做朱棣的护卫头儿,对其他诸如功勋爵位之类的东西兴趣缺缺。
    虽然没有什么功勋爵位,可不代表刘成的影响力就小了。现如今很多直线上升的大将国公,算起来都是他的后生晚辈,尤其是身在帝王之侧,深受朱棣信赖,很多重大决策都可以不必回避,这种恩宠全天下也没有几个。
    因为刘成的资历太老,也深受朱棣信任。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曾和此人形同兄弟,朱高煦等后辈都是执子侄之礼。如今朱棣做了皇帝,朱高煦兄弟也成了皇子,虽然尊贵了很多,可对于刘成这个不参与政治更象是一个家族长辈的小小千户还是相当的尊敬。
    朱高煦刚要迈步出去,就听下人说道:“刘大人说是要见林老爷的,林三洪林老爷……”
    “见我?”不光是朱高煦,就是林三洪也愣住了。
    自认和这个刘成刘千户从来没有交情,要不是刚才朱高煦提起,根本就不知道刘成是何许人也,怎么会找到汉王府里来?
    “是……”朱高煦很快就想清楚了里头的事情,遥指皇宫方向,小声说道:“肯定是宫里有消息了,很有可能是父皇对你的密奏做出了反应。走,我也跟着你去听听,看看父皇是怎么个意思。”
    二人来到前厅,果然见到一个约莫五十上下的汉子,穿一身宫卫服色。
    朱高煦笑着上前说道:“这深更半夜的,有什么事情还值得劳动刘叔叔?”
    虽然刘成和朱棣一家私交极厚,可现在的朱棣已经不是燕王,称呼上再也不能如以前那么随意,赶紧说道:“二公子……汉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