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变天 >

第39部分

变天-第39部分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是不行的,是要倒霉的。 
  皇帝的问题,终究还是要回答的,沈从云思量了一番,恭敬的拱手欠身道:“禀皇上,决定一个国家强大的因素有很多,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 
  光绪见沈从云有为难之色,不悦道:“沈从云,这个朕知道,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今天说不完,明天接着说。” 
  沈从云听的头皮发麻,真话能乱说的么?别一不小心说多了,脑袋说掉了。既然不能说真话,就只好给光绪来给乾坤大挪移,来个偷梁换柱好了。 
  “拿破仑曾云,公理和正义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此言可谓一针见血的剥去了所谓外交平等的华丽的外衣,揭示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弱国无外交啊。观当今之事,列强环伺,欲保大清之国本,首重者当为强兵。大清积弊颇重,要改变绝非朝夕之功,只有军队强了,对外有自保之力,对内则采西洋之长,补己之短,办西学,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慢慢的走上富强之路,切不可操之过急。”沈从云憋了半天,憋出这么一个论调来,最后还善意的提醒一下光绪,不可操之过急,听不听的进去,就是光绪的事情了。 
  沈从云这一论调,说实话一点都不新鲜,学习西方已经喊的不是一天两天了,李鸿章等大臣办洋务,不就是在学习西方么?可惜李鸿章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去看待洋务,弄出一个官督商办的形式来,真可谓邯郸学步,最后让小日本在甲午年间打的找不到北,落了个黯然下野的下场,一纸《马关条约》更是让世人唾弃。 
  洋务运动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的这一个致命弊端,沈从云是绝对不能明说的,绕了一个弯子先把强兵之道放在首位,也算是和时下的身份命题相符合。富国强兵,富国在前,强兵在后,只有国富了,才能谈的上强兵不是,沈从云这种本末倒置的论调,偏偏在时下中法战争中凸显出强兵的重要性来,所以也算是一个说的过去的回答了。 
  光绪皇帝不傻,自然听的多少有点皱眉头,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反驳沈从云的论点,疑惑了一番光绪道:“沈从云,你老实说,眼下李鸿章在北洋办洋务,建水师,真的是治本之道么?怎么有大臣说北洋水师其实不是海军衙门的水师,是李鸿章徒靡国驽,经营他自己的水师?” 
  提到李鸿章了,提到北洋水师了,光绪似乎给沈从云带的有点跑题了。沈从云心中暗喜,跑题好,跑题好。 
  沈从云正色道:“皇上明鉴,建北洋水师,是李中堂提议,经六部合议,奏两宫核准后定下的事情。以微臣之见,北洋水师不但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要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大清朝有漫长的海岸线,没有一只强大的海军,便没有海防,没有海防何谈国防?北洋水师还应该加大投入,保持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眼下北洋水师尚未正式成军,朝中便有此等论调,微臣深感忧虑。深以为言北洋水师为李中堂私人之水师者,并与处处限制,若非短见即国贼也。” 
  沈从云说的庄重,翁同龢听的脸色阴沉,什么叫有的大臣说的,其实就是翁同龢整天给光绪灌输的这些思想,灌输李鸿章拥兵自重的观念罢了。 
  光绪的脾气再好,也容不得别人当面抨击自己的老师,脸色一沉怒道:“放肆!” 
  “微臣惶恐!”沈从云赶紧给光绪跪下,不过腰板还是挺直的,目光直视着光绪。 
  “哼,沈从云,今天你给我说清楚,什么叫言水师无用者国贼也?说不清楚请饶不了你。” 
  沈从云不怕得罪翁同龢,清流没什么实权,光绪也不会这个时候以这个为借口收拾自己的。所以沈从云抬着头大声回答道:“皇上,远的不说,单说东洋倭国,明治即位时发表的《天皇御笔信》中便称,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试问,日本一弹丸小国,四面环水,怎么开拓?向哪开拓?唯有先图朝鲜,后谋大清,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以微臣浅见,不出十年,中日之间必有一战,(1874年)台湾之事便是倭国图谋我大清的探路石。眼下倭国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海军,无时不刻图我大清,朝中有人偏偏看不到,现在就着急着限制发展水师,当真是荒谬,当真是空谈误国的论调。” 
  “沈子归,你………………。”翁同龢再也忍不住了,气的浑身发抖,胡子乱颤。 
  ………………………… 
  “小李子,皇上和沈从云都说些什么呢?都这光景了,还不让人家回去休息?”慈禧微微的逼着眼睛,靠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启禀太后,下面的人说,皇上问了沈从云几个问题,无非就是富国强兵的对策,好像沈从云说了些话不对翁老师的心意,翁老师给气的够呛,皇上斥责了两句,便让沈大人回去了。”李莲英低声回答,殷勤的走到慈禧身后,给慈禧捏着肩膀。 
  “他都说什么话让翁老师生气了?”慈禧依旧是有气无力的腔调,舒坦的哼哼了两声。 
  “好像是什么空谈误国,什么北洋水师还没正式成立呢,就找接口开始限制发展,不是没见识就是国贼啥的。” 
  “噗嗤!”慈禧终于没忍住,破口笑了一下,睁开眼睛一伸手,宫女送上茶碗,慈禧含了一口漱口后,笑道:“这个沈从云,还真是个疯子,这不是指着和尚骂贼秃么?” 
  李莲英见慈禧心情不错,笑着接过话道:“太后,看来翁同龢拉拢沈从云的事情,算是彻底黄了。” 
  慈禧脸色一沉,微嗔道:“大胆,掌嘴!” 
  太监不得干政,李莲英这么说话,对上了慈禧的心思,慈禧也并不是真的生气,就是做个样子罢了。 
  “奴才该死!”李莲英紧忙跪下,挥掌在脸上轻轻的打了两下。 
  …………………… 
  走出皇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盛小七正等在宫门之外。迈步出宫门,沈从云的肚子不争气的咕噜的响了一声,心中不由暗暗骂道:“都是该死的翁同龢闹的。”
第二十七章 勾引
        住的地方还是上次馆驿,还没到门口呢,远远的看见大门处唐绍仪站在那里东张西望,看见沈从云出现,唐绍仪面露喜色,一溜小跑上来了。   “大人,您让我找的人,我联系上了不少,他们听说是跟着您干,一个一个的都没二话。这不里面有两个正候着您呢,晚饭都没吃。” 
  好消息,总算是听到好消息了。沈从云心中一阵激动,唐绍仪这一批留学国外的青年,无疑是国内少有的全面接触过西方文明的新式人物,在国内说是凤毛麟角都不过分。可惜,这些人的留学生涯被迫提前中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注: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新式人才,在中法战争中的马尾海战中,十多年成长起来的洋学生们表现英勇。船政学堂各期毕业的学生,“留美幼童”6人参战,4人牺牲,其中有薛有福、杨兆楠、邝咏钟3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 
  这些孩子们回国后的境遇,大都还是过得去的,沈从云对于能拉到几个,还真的心里没有什么底气。 
  “来的都是谁?”沈从云一路往里走,一边开口问。 
  “吴仰增、邝荣光。” 
  沈从云听的猛的站住,不由心中一阵狂喜,真是要什么来什么啊,现在正缺冶金方面的人手,就来了两个中国第一代的矿业冶金工程师。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人现在都还年轻,水平到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仔细想想,沈从云突然又觉得不对,这两个人回国后,好像应该在唐庭枢的手下来着,难不成唐绍仪有胆子去挖唐庭枢的手下? 
  “你老实交代,怎么把他们弄来的?”沈从云笑的跟看见了小鸡的狐狸一般,阴险的目光扫了过来,唐绍仪不由的心里一阵发慌,急忙解释道:“大人派的任务太难,我找的郑大人帮忙,今天刚到地方给大人安排住宿,他们就自己找上门了,说是郑大哥跟唐大人借调的。” 
  “好,借的好,借的好!”沈从云笑的嘴巴都合不上了,他一个白领,哪里懂得开矿修铁路啥的,还不都指望着这些当代的年轻俊杰们么?不管这么说,这些人借来了,就是刘备借荆州。哼哼!打死人都不会放他们回去,反正唐庭枢貌似也没几年活了,赖到他挂掉就成无头官司了。 
  沈从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这两人现在的水平如何,今后放在手下自然是要给他们创造出最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让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这个时代的中国,太缺乏这样的人才了。 
  书房里两个年轻帅气的青年,穿着长袍马褂的样子,让人很难把他们和曾经的十年留洋生涯联系起来。 
  “我就是沈从云,两位自我介绍一下吧。”沈从云按捺住激动,露出亲切平和的微笑,人还站在门口的时候,就先打起招呼来了。 
  两个青年人,一个胖一个瘦,瘦一点的上前拱手笑道:“吴仰增!见过沈大人。”然后胖一点才不慌不忙的上来,脸上没有对沈从云表示出太多的恭敬,甚至有点不满的样子,冷着脸拱手道:“邝荣光,见过沈大人。” 
  沈从云看在眼里,心中苦笑自嘲道:“妈的,王八之气没有起作用啊,他们怎么不上来顶礼膜拜俺呢?” 
  “怎么?郑大人借调你们的时候,没说让你们过来做什么?”沈从云耐心的开始投石问路,弄清楚这两位为啥情绪不高先再说。 
  “沈大人,我在开平干的好好的,刚有点起色,就被郑大人调过来了。所以,很想知道沈大人您想让我们做点什么?”吴仰增苦笑了一下,还算客气的问沈从云。 
  听到这么问,沈从云倒是放心了,这两位不是因为晚饭吃晚了而生气,而是因为本来的工作都挺喜欢的,突然被弄走了,心里不舒服而已。 
  既然是这样,一切都好办了。沈从云笑着回头招呼唐绍仪进来,吩咐盛小七去准备一桌子酒菜,然后才回来朝二人笑道:“呵呵,跟我来吧。” 
  领着二人来到书桌前,沈从云朝外面喊:“来人,送越南地图来。” 
  一个卫兵闻声而入,送来依附于地图。沈从云接过地图不慌不忙的把地图摊开在书桌上,然后凝视一番后,指着地图上的越南道:“看见没有,这里就是越南。在这片土地上,大面积的蕴藏着数量丰富的质地优良的煤矿、铁矿等有色金属。我要求你们做的事情很简单,我给你们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你们去找矿并挖出来。” 
  两人微微的露出激动之色,随即冷静下来,趴在地图上看了,好一会皱着眉头苦笑道:“沈大人,您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吧?越南这个国家,北部地势复杂,道路艰难,找到矿不难,挖出来也不难。可是,一个矿山并不是简单的找矿挖矿那么简单,还需要一个完整的配套设施,公路,铁路,以及水路运输将挖出来的矿运出来,这才能算矿山企业。” 
  一直没说话的邝荣光,这时候也进入状态了,端详了好一会地图后,脸上已经没了之前的冷漠和抵触情绪,轻声道:“说的不错,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有矿运不出来,挖了也是白挖,总不能用人力运输吧?那不成了小煤窑了么?从地图上看,红河航道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但是也需要有公路来运到码头。当然了,有铁路更好。” 
  这地图是从法军那里缴获的来的,上面标注了很多记号,下面还有记号的解释,吴仰增指着广宁附近的一个黑三角道:“你看这里,标注了是一个煤矿,广宁靠着大海,地理位置非常之好,只需要一条铁路,一个港口,产出的煤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海路运输出来。” 
  沈从云听这两人的话,心中不由的感慨,到底是专业人士啊,见过世面的,说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嗯,这个点我早就考虑过了,海防是一个优良的天然港口,只需要修一条铁路,将两个点连起来,然后投入一定的资金,把港口的设施完善起来。”沈从云笑着说出想法,两人眼前同时一亮,随即邝荣光不阴不阳的冷笑道:“修铁路,说的简单,朝廷能答应么?就算答应了,哪来的资金?” 
  沈从云听出这话里头的弦外之音了,这两个年轻人是不放心自己这个和他们差不多大,嘴上也没几根毛的年轻的政坛后起之秀啊。 
  想到这些,要想这两位踏实的跟着自己干,就得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于是沈从云露出霸道的表情,一锤桌子道:“到了越南,什么都是咱说了算,天高皇帝远的,上下打点到位了,只要不造反朝廷才懒得管。我还打算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只要洋人来开发矿山兴建企业,一律给予足够优惠的政策,还可以拨出一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矿山,直接免费租借给洋人去搞个十年八年的,我只要他们的技术和资金。” 
  一般的人听了沈从云这话,估计会不屑一顾,这两位是深知矿山中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自然不由的一起点头。 
  吴仰增露出微笑,一副佩服的表情看着沈从云道:“沈大人这个点子好,只要洋人能来投资,吃点亏也认了,谁让我们没技术没资金呢?不过有一点很要紧,港口和铁路的所有权,一定要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上。洋人都是贪得无厌的,要未雨绸缪,早做防备。” 
  话说到这个份上,沈从云自然明白,自己已经成功的勾引到这连个还不够老辣的后生了,现在赶他们走他们都未必肯走。 
  沈从云拍拍吴仰增的肩膀笑道:“想法是好的,不过有点不切实际。洋人贪婪,不给他们足够的好处,恐怕他们不容易上钩。我的想法,用矿山来做抵押贷款,然后由洋人出技术,我出资金,大家合作。洋人用技术入股,占30%的股份,只要有利可图,不怕洋人不来。只要修起一条铁路来,就有机会培养属于自己的铁路人才,以后别的铁路完全可以甩开洋人自己干。” 
  三人居然说着都忘记了饥饿,围着地图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一旁的唐绍仪也听的起劲,不时的插上一两句。 
第二十八章 祖制
       PS:真是脑子进水了,居然去看中国队的比赛。耽误了更新时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