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44部分

大唐天下-第144部分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一点军队,王玄策踏上了复仇之路,对印度发起进攻。
    阿罗顺那当然不把王玄策这点军队放在眼里,出动数万象兵前来围攻。王玄策沉着应战,用火牛阵大破象兵,打得阿罗顺那丢盔弃甲。
    在王玄策的指挥下,杂牌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城略地,打得阿罗顺那闻风丧胆,无路可逃,只得去投靠东印度。然而,王玄策接踵而至,把东印度也给打败了,王玄策准备把东印度灭了,东印度国王尸鸠摩吓得魂飞胆丧,忙派人求和,大送好处。
    也许是王玄策考虑到即使把东印度灭了,唐朝离得太远,得不到好处,只能便宜靠得近的尼泊尔和吐蕃,这接受了尸鸠摩的求和,放了东印度一马。
    至于罪魁祸首阿罗顺那,王玄策终活捉了。不仅活捉了阿罗顺那,还把他的王后也给抓了。至此,王玄策的复仇之举非常成功,这撤军,押着阿罗顺那回到长安,向唐太宗献捷。唐太宗大喜过望,封王玄策散朝大夫。
    王玄策凭一人一国复仇,差点灭了印度,这是一段佳话。其壮勇不在班超、傅介这些著名的使臣之下。
    “灭天竺的好处很多,完全可以解决我们的钱粮问题,那就灭了天竺。”郭仪右手一握拳,声调很高,意气风发。
    天竺之名,唐人早就听说过了,是当时的一个大国,尤其是唐僧入天竺让唐人全面了解了天竺,若是能灭了,其好处是不用想的。
    “都同意了?”李昌国打视着众人。
    “如此美事,岂能不同意?”李晟笑呵呵的,眼睛眯到一起了,一张嘴哪里合得拢:“又有仗打了,真是美事。”
    “同意!”哥舒翰、李白、郭仪、李光弼、王维重重点头。
    “灭掉天竺有莫大的好处,这是肯定的。不过,我们还要商议如何打,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只有这事确定了,方能向陛下上奏。”李昌国很是赞赏。
    光有好处还不成,还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决定,能不能灭掉天竺,要付出何等样的代价,必须要弄清楚。
    “监军,这几天你就在研究天竺吧?还是你来说吧。”哥舒翰打量着李昌国,大是欣慰。
    “没错,我这几天就是在研究天竺。”李昌国重重点头,道:“红山宫里有不少关于天竺的记载,我这几天看了些,总体来说,我以为天竺可灭。而且,我们的代价不会太高,因为灭天竺的难度并不大,与灭吐蕃相比,其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忙问道:“此话怎讲?”
    “其一,天竺与战国时代一样,分裂成很多小国,彼此间互不统属,互不协调,彼此间征战不休,他们的实力有限,若是大唐打过去,他们只能各自为战,疲于应付。”李昌国眼中精光闪烁,大声剖析。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其历史大多处于分裂。著名的阿育王逝世之后,印度陷入混乱,后分裂,遭到一系列的外族入侵,有名的当数亚历山大的东征了。
    在中国南北朝和隋代之际,印度又有短暂的统一,主要是统一了北印度。紧接着,又是外族,即白匈奴进攻印度,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其实力急剧下剧。
    在如此情况下,若是唐朝大举进攻,以唐军的强悍战力,印度无论如何抵挡不住。
    哥舒翰他们重重点头,极为赞赏李昌国的剖析。
    “其二,天竺各部之间不仅相互倾轧,是**,战力不强,王玄策用借来的上万杂牌军就差点灭了天竺,这就是好的明证。”李昌国接着剖析。
    王玄策复仇成功,这和天竺的政治**,军队战力不强有极大的关系。可以想象得到,王玄策率领的不过是杂牌军,就是这样的军队,整个印度都抵挡不住,其军队战力是何等的低下。这点不仅在古代一样,就是在现代也一样,中印边界战争中,我们用四万军队就干掉印度二十二万军队。
    “是啊。”哥舒翰的声调很高,有些尖细刺耳,道:“何况,这次灭天竺之战,我会率领大唐精锐出战。大唐之军的战力,比起吐蕃和尼泊尔军队的战力高得太多了,天竺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
    唐军的战力比起尼泊尔和吐蕃军队的战力强得太多了,若是唐军出现在天竺,天竺还能不大败?
    “其三,吐蕃的地势高,从吐蕃出发,就是居高临下,俯瞰天竺。”李昌国再度剖析。
    西藏的地势非常高,俯瞰印度,正因为如此,尼赫鲁的“大印度”构想就包括了中国的西藏地区。中国只要占住西藏,就能居高临下,俯瞰印度。据说,一千公里射程的导弹,从西藏打出去,就会变成三千公里的射程,印度阿三岂能不怕?
    “从天竺向吐蕃运送辎重,比从内地经过积石山向吐蕃运送方便得多。再者,天竺有很多大象,这是很好的运力,运得多不说,速度也不慢。”李昌国再度抛出一个好处。
    经过青海去西藏这条路在历史上实在是太难走了,在清朝一段时期内,朝廷的特使若要去西藏,不是走这条路。而是坐船出海,到印度上岸,再穿过印度,从藏南进入西藏。
    灭了天竺,吐蕃的后勤就解决了,从天竺运送辎重,比起从内地经积石山方便得太多了,这对唐朝来说,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
    六二年的边境战争,中国打完了就撤,原因就在我们的后勤实在是个大问题,只能速战速决,不利长期作战,不利消耗战。
    “唯一不利之处就在于天竺太热,可能水土不服,引发疾病。不过呢,只要方法得当,可以克服此事。”李昌国提醒一句。
    “有如此之多的便利,天竺非灭不可了。”哥舒翰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发出一声巨响,振奋异常的道:“监军真是厉害啊,如此难决之事,他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了得了得!”
    “灭天竺这事,只等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可以出兵了。”李白也是振奋不已。
    “我们先向陛下上奏,禀明此事。”郭仪大气的一挥手,此事就决定了。(未完待续。。)
第九章 阿布?穆斯林的愤怒
    原创第九章阿布穆斯林原本以为凭借他的兵力优势,发起轮番进攻,拖也把唐军拖垮了。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先拖垮的是大食军队,而不是唐军。在长达近一个月的轮番进攻中,大食军队没有丝毫停歇,一副不把龟兹打下来不罢休的样儿。结果却是,龟兹城仍是没有被攻破,反倒是大食军队疲累不堪了。
    不得已,阿布穆斯林一声令下,大食军队对着龟兹再度发起进攻。这次,大食军队不再是轮番进攻,而是时不时的进攻一次就成。
    战事到了这种地步,阿布穆斯林不仅没有欢喜,反而加愤怒了。
    因为,西域有价值的目标就是安西四镇了,至于其余地方,绝大多数为荒郊野外,不毛之地,很难见到人烟,即使大食全部占领了。也是于大局无益。
    偏偏有价值的安西四镇,唐军守得铁桶一般,无论大食如何进攻,都不能打下来,阿布穆斯林加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封常清在他的后方大肆滋扰,打击他的运输线,攻击他的辎重队。
    在遭到封常清初的攻击后,阿布穆斯林方明白过来,封常清队伍的壮大速度远远比他想象的还要,他这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却是为时已晚。派出军队去清剿封常清,要么找不到,要么就是被封常清钻了空,打他个措手不及,往往伤亡惨重。
    这不能怨封常清,只能怪阿布穆斯林决定把安西四镇围住,然后兵发河湟之地,抄征吐蕃唐军的后路,再剑指长安,逼迫唐朝就范。然而,他还没有行动,就得到消息,王忠嗣复职了,率领重兵镇守在河湟之地,堵住了他东进的道路。
    对于王忠嗣,阿布穆斯林也是无可奈何。东进已经不可能,只能先把安西四镇解决了,解除了背后的威胁,再集中兵力进攻河湟之地。唐朝与吐蕃大战,没有一年半载不可能分出胜负,他还有机会。
    他的盘算很好,却是不久就接到一条让他发狂的消息:吐蕃被唐朝灭了。
    “这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阿布穆斯林一口咬定,那不可能,吐蕃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被灭。
    不是阿布穆斯林眼下在西域虽然占到上风,却是并没有多大战果,若唐军数十万大军突然杀来,他的所有谋划都成了泡影,他的一切努力只能付诸流水,他谋划的东征不仅不可能成功,反而会大败亏输。
    东征,打进中国,是大食数十上百年的梦想,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机会,若就此失去,他能甘心吗?
    阿布穆斯林如同风箱般直喘粗气,胸膛急剧起伏,形成一片波浪。
    好不容易。阿布穆斯林立时死掉,却不得不承认他真的了得,他麾下大军真的太能打了。”
    虽说安西都护府没少与大食军队打交道,曾经数度打败大食之军。此番交战,仍是让众将感慨不已,大食军队很是精锐,能征善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在宗教狂热的刺激下是悍不畏死。
    “是呀。”这是共识,众将齐声附和。
    “尽管大食军队很能打,却是拿我们无可奈何,龟兹城照样岿然不动。”又有将领嚷着:“大食自从围住龟兹,对我们发起轮番进攻,到眼下,大食伤亡惨重,却是奈何不得我们。”
    “就是哦。若是我们的兵力足够的话,哪轮得着大食猖狂,我们早就把大食打得没影了。”
    高仙芝却是端坐,紧拧着眉头,一语不发,忧心忡忡,众将发现了异常。
    “都护,您为何忧虑?”有将领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之忧,非为阿布穆斯林必有风吹草动。眼下这般,大食虽是在进攻,却是攻而不力,这足以说明吐蕃那边没什么动静。”高仙芝的眉头拧得很紧,道:“越是如此,我们盼望的援军越是遥遥无期。”
    自从龟兹被围以后,高仙芝就断绝了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唯一能够让他得到消息的就是阿布穆斯林断不会如此大举进攻。你们瞧瞧这阵势,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他这是狗急跳墙,不得不孤注一掷。”
    众将一瞧,果然如此。虽然仍是惊疑不定,出于对高仙芝的信任,不再言语。
    “弟兄们:大唐灭了吐蕃,我们的援军就要来了,我们一定坚持住。”高仙芝压根就不知道吐蕃战事进展到了哪种程度,为了提振军心,谎言唐朝灭了吐蕃,竟然歪打正着。
    “一定坚持住!”唐军大喜过望,士气高昂,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杀气惊天。
    喝酒去了,晚上还有活动,今天就一章。(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十章 他真有办法
    原创第十章他真有办法
    长安,一片欢腾,百姓载歌载舞,大肆庆贺平定吐蕃。5
    平定吐蕃的消息传来已经十天过去了,长安百姓仍是欢天喜地,喜悦难禁,不得不庆贺,谁叫吐蕃大胜是如此的让人兴奋呢?
    吐蕃这块地方,与大漠不同,是第一次纳入华夏版图。
    唐朝灭了突厥,把大漠并入版图,不过,这早在汉朝,汉武大帝击破匈奴,就把这块土地纳入版图,唐朝不过是复祖宗伟业,虽然欢喜,算不上开拓。
    独有吐蕃这块土地,华夏数千年没有纳入版图,眼下成功了,吐蕃之地成了华夏的一部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而且,还是一下就开疆近万里疆域,谁能不欢喜?
    这兴奋之情莫要说短短十天半月,就是数月也不能渲泄完,要长安百姓不庆祝都不成。
    麟德殿里,正在大摆宴席,李隆基正与群臣畅饮。
    李隆基心情极好,一杯接一杯的喝,酒到杯干,宛若长鲸吸百川,一口气不知道喝了多少坏,仿佛他这辈头一遭喝酒似的。
    不仅他的心情好,就是群臣的心情也是极好,陈玄礼先是用酒杯喝,喝了一阵觉得不过瘾,干脆抱着酒坛喝。
    这举动很不礼貌,尤其是当着李隆基的面,是不当,群臣却是没有阻止,反倒是为他加油鼓劲,要陈玄礼多喝几坛。
    有了陈玄礼的先例在前。有不少善饮的大臣有样学样,抱着酒坛痛饮,一边喝,一边大声叫嚷“痛。痛,真痛”。
    李隆基见了这情形,豪气大发,把酒杯一推,抱起酒坛就要痛饮,却给高力士拦住。
    高力士大声劝谏:“陛下,龙体要紧,万万不可如此痛饮啊。”
    “扫兴。扫兴,真扫兴!”李隆基很是不悦,一张脸垮下来了:“平定吐蕃这事,华夏数千年有这么一回。朕就不能痛饮了?”
    “陛下,您年事已高……”高力士苦着一张脸。
    “年事已高又怎么了,就不能痛饮了?”李隆基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你眼睛睁大点,瞧仔细了,朕这身板比牛还要壮。莫说区区一坛酒,就是十坛八坛,也不放在眼里。廉颇年事已高,还能日食全羊。朕是皇帝,还比不了一个区区廉颇?”
    声色俱厉。极是不悦,高力士愣了半饷。只得默认了。
    “众卿,换酒坛,一人一坛,干!”李隆基抱着酒坛,冲群臣一晃,以嘴就坛,大口痛饮,不一会儿功夫,一坛酒就给他喝得精光。
    “干!”群臣轰然相应,无不是抱着酒坛痛饮。
    李林甫抱了一坛,还要侍女再给摆一坛在面前,这次平定吐蕃,他负责粮草,没有出任何问题,他有大功啊,他是欢喜的。
    杨国忠是了得,抱着一坛酒猛灌,还要侍女再给他弄两坛来,一副豪饮之壮。其实,他是不知酒味,心不在焉,在心里大骂李昌国。
    此次平定吐蕃,若他出征的话,一定会立下不世奇功,丞相之位就是手到擒来,却是给李昌国破坏了,让他失之交臂。在这庆祝之时,他表面是欢喜不已,心里却是愤怒,把李昌国骂了不知道多少回。
    “你们知道吗?我们龙武军立下大功了呀。”陈玄礼红光满面,喷着酒气,打着酒嗝,开始为龙武军大吹法螺了:“你不知道吧?进攻积石山就是由我们龙武军完成的呢,这些小崽,真是了得,积石山那么难打,竟然拦不住他们。”
    “那是,那是,龙武军都会飞了,区区积石山谁能拦得住?”龙武军攻打积石山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