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46部分

大唐天下-第146部分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大帅,见过监军。”这人冲哥舒翰和李昌国见礼,极为恭敬。
    哥舒翰一挥手道:“免了。你此来有何贵干?”
    “小的奉我王之命前来,愿献土于大唐。”使者头颅低了,加恭敬,道:“尼泊尔国小力弱,土地不广,还请大唐不要嫌弃。”
    瞧他那样,生怕唐朝拒绝接受似的。
    “献土?”众将一阵讶然,很是意料。
    就是李昌国也是意外,他以为多是求和,哪里想得到,尼泊尔竟是投降。他们还没有着手处理尼泊尔,尼泊尔就先投降了,还着实让人意外。(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撤军
    原创第十二章撤军
    尼泊尔很小,多高山密林,国小力弱,唐朝得到,对唐朝的助益不会太大,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没谁嫌土地少,这是大好事,哥舒翰和李昌国一打眼色,取得一致。
    “伱们需要什么?”哥舒翰问道。
    尼泊尔投降,肯定有所求,这事得先弄清楚了再说。
    “任凭大唐处置。”使者小心翼翼的回答。
    竟然是无条件投降,看来尼泊尔真是被唐朝吓破了胆。
    这也难怪,尼泊尔与吐蕃比起来,就差了十万八千里,连吐蕃这样强大的高原大国都被唐朝灭了,小小的尼泊尔能不惧?
    吐蕃都不是唐朝的对手,尼泊尔又能拿出什么作为筹码。
    “真没有?”李昌国再问一句。
    “听闻大唐富厚饶给,若是大唐能让我王居于长安,足矣。”使者愣了愣,为尼泊尔王讨要条件。
    这条件压根就不算条件,只要尼泊尔是真心归降,唐朝肯定会如此处置,要把尼泊尔王招到长安,赐以美田大宅,让他好吃好喝过一辈。
    “准了。”哥舒翰重重点头,道:“这个伱大可以放心,大唐断不会亏待忠于大唐之人。只要尼泊尔王真心归降大唐,他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
    “谢大帅,谢监军。”使者大喜过望,低垂着的头颅终于抬起来了,打量着哥舒翰和李昌国,一脸的激动。红光满面,看着二人就象在看祖宗似的。
    唐朝的富饶天下闻名,能成为唐人,那是莫大的荣幸。长安的繁华。名震天下,放眼下天,虽有吐蕃和大食这样的强国,然而吐蕃和大食的都城远远不能与长安比,若是能定居在长安,那是天大的美事,是祖宗八辈积了福。
    尼泊尔太穷,比起吐蕃还要穷。若是能定居在长安,这对尼泊尔王来说具有天大的诱惑力,也难怪使者如此欢喜。
    “大帅说的话,一定会兑现。伱大可以放心。”李昌国坚定其心,道:“大唐灭突厥一事,伱是知道的。颉利趁隋末大乱,役使中原,迫使高祖称臣。大唐活捉他之后,也没有杀他,没有亏待他,封他高官。赐他美宅,让其终老长安。尼泊尔王真心归顺。大唐不可以亏待他,一定会让他在长安过得舒舒服服。”
    颉利可汗趁隋末大乱。役使中原,不知道多少中原百姓死于突厥刀下。让唐朝气愤的是,高祖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不得不向颉利称臣。就是如此深仇大恨,唐朝活捉了颉利可汗,也没有杀他,而是封他高官,赐他美宅,让其终老。
    当然,唐朝只是要颉利可汗跳舞罢了。每当有盛大庆典,唐朝就要颉利可汗跳突厥舞蹈助兴,这比杀了他还要让他难受。终,颉利可汗气愤难当,郁闷而死。
    尼泊尔对唐朝并无威胁,是主动归降,唐朝断不会让他跳舞助兴。只要他安守本份,他过得舒舒服服不会是问题。
    “谢监军。”使者当然知道颉利可汗一事,大喜过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使者把尼泊尔情形全面介绍。哥舒翰和李昌国与众将商议一阵,派一员将领率领两千军队进入尼泊尔驻守。同时,要尼泊尔王尽来到逻些,因为唐军撤退在即,可以一道去长安。
    对这事,使者一口应允。
    哥舒翰一声令下,两千唐军由使者引导,向尼泊尔进发。
    尼泊尔这事刚刚处理完成,李隆基的旨意就到了。这道旨意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同意灭天竺一事,由哥舒翰打理,要他择机出动。
    这是给哥舒翰全权,哥舒翰大是振奋,一定要把天竺灭了。
    另一件就是督促李昌国尽撤军,因为安西都护府的情形非常不妙,高仙芝能顶多久,谁也说不清,唐军尽撤到河湟之地休整。平定吐蕃庆典结束之后,唐朝就要大举西进,与大食大战一场。
    唐军的西进,一定要赶在安西四镇陷落之前完成,不然的话,会有大麻烦。
    以唐朝的国力,以唐军强悍的战力,即使安西四镇陷落了,唐朝也不怕,也能夺回来。不过,那会花很大的力气,会有不小的伤亡,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安西四镇陷落前西进,就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当然,还有大一个好处,就是与高仙芝里应外合,给大食以重创,这有莫大的好处。
    接到旨意后,哥舒翰和李昌国聚集众将商议撤军事宜。
    “诸位:平定吐蕃一战,我们取得了圆满成功!”哥舒翰扫视众将,只见众将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欢天喜地,仿佛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似的。
    撤军是平定吐蕃真正完成的信号,这预示着吐蕃一战真正的结束了,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
    “呵呵!”众将仿佛吃了蜜似的,发出一阵畅笑声。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能纳入版图,如此奇功成于我辈之手,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人生若此,夫复何憾!”哥舒翰很是振奋,能够统领大军,完成如此千古伟业,他倍觉光荣。
    “人生若此,夫复何憾!”众将齐声响应,声响若雷。
    “陛下旨意已到,令我等撤军。”哥舒翰眉头一挑,道:“撤退的弟兄们会在河湟之地休整,平定吐蕃庆典之后,就要开赴西域。留下的弟兄们,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要灭天竺,愿意留下的说话。”
    众将紧抿着嘴唇,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偌大的帅帐一片静谧。
    “怎么了?灭天竺这事,伱们不感兴趣?”哥舒翰眉头一挑。大声喝问。
    众将仍是不说话。
    “愿意撤退的,说话。”李昌国扫视众将,大声问道。
    “撤退,撤退。”众将齐声响应。没有一个不说话的。
    “伱们……”哥舒翰指点着众将,很是没好气:“大食是一战,天竺也是一战,怎么就没人愿意留下来呢?”
    灭天竺固然有一战,然而,天竺四分五裂,国力太弱,不经打。哪有与大食大战一场来劲呢?谁愿留下?
    别说,唐朝与大食打了数十年,终于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决战了,这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战。若能参与,那是无上美事,谁愿意选择去灭天竺?
    “大帅,莫恼,莫恼。”李昌国挥手。调侃道:“这不是伱的错,只是长相有问题。”
    本是大战与小战的问题,怎么又和长相扯上了?哥舒翰很无言。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畅万分。难得见到哥舒翰吃一回憋。
    “大帅,伱瞧瞧伱。虎背熊腰的,一瞧就是吓人的主。哪象我。俊俏异常,可以迷死很多小娘。”李昌国挺起胸膛,臭屁起来。
    众将强忍着笑意,紧抿着嘴唇,不敢笑出声。是去是留,还得李昌国说了算,谁也不敢招惹他。
    “监军真臭美!”偏偏就有人不长眼睛,小声嘀咕起来,不是别人,正是李晟。
    “李晟,伱敢说我臭美?”李昌国的耳音极好,眼眼一翻,精光暴射道:“那好,伱留下陪大帅吧。”
    “不!监军,伱不能这么做。”李晟吓了一大跳,尖叫起来。
    “就这么定了。”李昌国挥挥手,不容置疑。
    “监军,我错了,伱很俊俏,潘安再世,宋玉重生,也不及伱之万一呀。”李晟眼珠一转,忙拍李昌国的马屁。
    “眼下说,太晚了。”李昌国毫不动摇。
    “监军,伱不能这么做呀,伱要高抬贵手。”李晟哀怨之极,跟个怨妇似的。
    众将看着李晟,忍不住好笑,李昌国明明早就选中了他,要他留下来,只不过换个轻松的方式罢了,他竟然没有看明白。
    “李晟,伱莫要再说了,监军早就要伱留下来。”李白实在是不忍他再哀求了,提醒他。
    “为何呀?”李晟仍是不甘。
    “谁叫伱不善谋划呢?”李白拍着李晟的肩头,有些同情的道:“伱想啊,天竺一战,没有什么大战,伱不善谋划也没事。与大食大战就不同了,必须要善于谋划。伱也不想想,大食有多大?大食万里疆域,口众多,富厚饶给,军队训练有素,精锐善战,与大食的大战不会是一战两战就完事,而是要经过一场又一场的大战。”
    李白说得不错,大食的疆域太大了,西从地中海,东至西域,这是万里疆域,一点不比唐朝小。再加上大食人口众多,很是富饶,军队训练有素,精锐善战,一旦大战起来,不会是一战两战就能决出胜负,必然是一系列的大战。
    “重要的是,大食地灵人杰,英雄豪杰辈出,有名的是东方总督和西方总督,还有哈里发。在这之外,我们不知道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有多少。与大食一战,大唐必然是精兵良将尽出,方有胜算。”李白指着郭仪、李光弼,笑道:“他们两人极善谋划,很善用兵,他们比伱适合大食。”
    李晟好一通惊讶,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李白的话太有道理了。
    “不仅李晟是这样,凡只会打打杀杀,横冲直撞的就留下来,去灭天竺。”李昌国接过话头,大声道:“唯有头脑灵活,善于用兵,勇于作战者,方能参与与大食的大战。”
    从吐蕃撤下的唐军几乎都要参与与大食的大战,眼下撤军也就是选择与大食大战的将士。哥舒翰和李昌国好一通合计,费时一天,方把这事完成。
    原本一道命令就能完成的事,之所拖了一天,主要是留下来的将领不甘心,总是追着说情,这用了这么长时间。(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洗兵条支海上波
    第十三章洗兵条支海上波
    逻些城外,唐军集结,列成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军阵,阵势厚重,气势惊天。
    唐军顶盔贯甲,背负硬弓劲矢,腰悬弯刀,人如龙,马如虎,威武不凡。
    这些唐军就是即将从吐蕃撤退的唐军,总计二十万。
    在军阵前面,有数十辆囚车,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吐蕃君臣乖乖的呆在囚车里,低垂着头颅,一副丧气样儿。
    “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李昌国、哥舒翰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策马而来。
    来到阵前,一拉马缰,战马停了下来,李昌国扫视唐军,只见唐军精神抖擞,气势不凡,人人脸上泛着喜悦,大是满意,微微点头。
    “弟兄们:二月里,我们从大非川出发,进攻积石山,攻入吐蕃腹地,围困逻些,击破吐蕃,俘虏吐蕃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哥舒翰大声训话。
    “大唐万岁!”平定吐蕃一战,以唐朝的完胜而告终,这事让人欢喜,即使说上百遍千遍,也不会让人厌烦,将士们特别欢喜,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我们解救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吐蕃兄弟姐妹,我们立下不世奇功。今天,是伱们凯旋归去的大日子,伱们将从这里,逻些城下出发,把我们胜利的喜讯带回大唐。把我们的喜悦传遍大唐!”哥舒翰的话富有磁性。很有感染力,将士们异常兴奋,人人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
    “吐蕃的事,伱们放心,有我们在,一定会不有任何事端。”哥舒翰拍着胸脯保证。
    三十万唐军,一分为二,十万驻守吐蕃,二十万撤军。准备与大食的大战。有哥舒翰在,吐蕃的事自然不会有事。
    “监军,伱说几句。”哥舒翰训话完毕,要李昌国训话。
    李昌国是这次平定吐蕃的推手。平定吐蕃之所以能成功,李昌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居功至伟。在这凯旋之际,李昌国说几句是应该的。
    “弟兄们:我的话不多,只有一句,带着平定吐蕃的胜利,凯旋而归吧!把我们的喜悦洒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李昌国的训话异常简短,只有一句。
    “大唐万岁!”将士们齐声欢呼。
    凯旋让人欢喜,因为终于可以回到大唐,把喜悦的消息。他们的英勇事迹向家人、朋友、亲戚诉说,这是人生的喜事。
    “撤军!”李昌国右手重重一挥,宛若惊雷闪电。
    “隆隆!”龙武军当先驰出,走在最前面。
    平定吐蕃之役,龙武军最先出发,攻打积石山,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举打通了积石山,方才有唐朝大军攻入吐蕃腹地之事。在此凯旋之际,龙武军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是对他们巨大功劳的敬重。
    龙武军人人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个个红光满面,异常欢喜,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最前面,朝积石山进发。
    这是对他们艰苦努力的承认。谁能不欢喜?
    李昌国策马来到墀德祖赞囚车前,笑道:“赞普,伱一心要打进长安,如今,大唐就成全伱,让伱到长安定居。长安是天下最繁华之地,就是大食的都城也是比不了,伱们吐蕃的逻些更加不能比。这次,伱要多准备几副眼珠子,莫要晃瞎了眼睛,没得换。”
    这话半调侃半讥讽,墀德祖赞听在耳里,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打进长安,占有唐朝的花花江山,一直是吐蕃的夙愿,墀德祖赞为之努力数十年。到头来,却是国破家亡,自己还成了俘虏,不得不按照唐朝的意志行事,被押去长安。
    这次倒是如愿进入了长安,却是俘虏身份,不是他希望的胜利者,这种颠倒的身份,让他憋屈,让他羞愧。可是,作为俘虏,没有发言权,他只能把一腔怨气埋在心底。
    “伱应该睁大眼睛好好看看逻些,这是伱这辈子最后一次看见逻些。从此以后,伱不会再有机会了。”李昌国手中的马鞭朝逻些城一指,提醒他一句。
    听着李昌国的提醒,墀德祖赞有咬舌自尽的冲动。李昌国说得没错,他即将被押往长安,与逻些永别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