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222部分

大唐天下-第222部分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两人一起长大,若再一起老去,到了晚年聚在一起说说昔年旧事,那绝对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安禄山的心情更好,笑得非常开心,浑身的肥肉乱颤。
    “禀大人,发现大食狗。”就在这时,一个曳落河快步前来禀报。
    “大食狗?太好了,我正愁不着他们呢。走,这就去杀大食狗。”安禄山好象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莫铭,一拍马背,飞驰而去。
    “杀大食狗喽!”曳落河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旋风般追了上去。
    正驰间,只见前面出现一朵垂地乌云,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史思明一颗心直往下沉,提醒安禄山,道:“安兄,你瞧仔细了,这不对劲啊。你瞧这烟尘占地这么广,前来的大食狗足有三万人呢。还有,你再瞧这烟尘推进的速度很快,这是天下精锐啊。”
    史思明是一员良将,单从马蹄溅起的烟尘就有个大致判断。
    “这个……”安禄山原本以为会有大好事,可以捞上一件大功,没想到却是踢到铁板了,也下也有些发慌,却是强迫自己镇定,道:“大食狗就算再精锐,我的曳落河也不是吃素的。”
    曳落河是安禄山的底牌,是他的心头肉,他极有信心。
    正说着,只见对面的阿拉伯军队更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瞧得清了,倒抽一口凉气。
    因为赶到的正是阿拉伯帝国的禁卫军队,这是哈里的卫队,人人身材高大,只比曳落强,不比曳落河差。
    再者,禁卫军团的胯下战马,都是千挑万选的阿拉伯战马,神骏非凡,比起曳落河的战马更加神骏,个头更加高大,冲刺速度更快。
    最让安禄山震惊的是禁卫军团的装备,那不是一般阿拉伯帝**队所能比的,他们全身为铁甲覆盖,除了眼睛和手露在外面,其余部位全部被铁甲保护着。这铠甲不同于明光铠,又不同于锁甲,有些特异,却是明光闪亮,一瞧便知这是精钢造就,防护力惊人。
    安禄山对阿拉伯军队很是了解,就是阿布?穆斯林的亲卫也没有如此防护力惊人的铠甲,这支军队却有这样的铠甲,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安禄山遇到了阿拉伯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意味着他踢到铁板了。
    “禁卫军团!”安禄山和史思明当然知道阿拉伯帝国有一支最为精锐的禁卫军团,惊呼出声。
    “撤!”安禄山深知禁卫军团和唐朝的龙武军是一个级别,他一下子遇到三万禁卫军团,就算他的曳落河再厉害十倍百倍,也不是对手,眼下最好的就是逃,逃得远远的。
    “杀光中国人!”就在这时,禁卫军团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拔出弯刀,对着曳落河冲去,蹄声如雷,烟尘蔽空,那声势比起海潮还要厉害。
    “天啊,除了龙武军,再也没有哪支军队有如此声威!”安禄山看在眼里,惊在心头,一颗心直往下沉。
    大马士革钢是非常精良的钢材,就是产量不大,即使以阿拉伯帝国的雄厚财力也不可能装备所有的军队,不过,用来打造禁卫军团却不是问题。
    禁卫军团和唐朝的龙武军是一个数量级的,安禄山的曳落河遇到禁卫军团,那结果不用说的,这场战斗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没有一个活着的唐军,唯有禁卫军团和欢呼声。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上)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上)
    雷伊,李昌国正在处理军务,只见郭子仪、李光弼、李泌、杜甫、高适、岑参他们快步进来,一脸的凝重,不用想也知道有重大事情发生。
    李昌国抬起头来,问道:“发生何事了?”
    “大帅,监军全军覆没,已经为国捐躯了。”郭子仪犹豫了一下,以沉痛的口吻禀报。
    “安禄山死了?”李昌国讶然,猛的站起来。
    除掉安禄山,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这是李昌国的既定目标。后来,随着与安禄山的接触,李昌国曾经动摇过,因为他发现安禄山虽然轻天下,还没有下定决心造反。这主要是因为安禄山惧怕李林甫,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依李昌国想来,即使李林甫死了,不是还有自己么?
    安禄山对李昌国的惧怕之情只在李林甫之上不在其下,只要李昌国在一天,安禄山就不敢造反。而且,李昌国比安禄山更年轻,李昌国绝对比安禄山活得更久,也就是说安禄山这辈子别想造反了。
    再加上,李昌国夺了他的范阳军,让安禄山失去了爪牙,即使他有心造反的话,也是有心无力。是以,李昌国就在想,安禄山其实是个人才,是一员良将,若是能让他忠心为唐朝办事的话,还是不错的。
    后来,逐渐发现,安禄山并没有息了造反的心思,虽然他还没有下定决心。这让李昌国再度升起要除掉他的心思。
    这次派安禄山出去,就是为了这一目的。当然,李昌国并不是一定要杀安禄山,其实是给他一个机会,若是安禄山没有造反的心思,他就不会贪功冒进,就不会有杀身之祸。若是他还有心思造反的话。那么,他为了自己的权势与地位,必然会贪功冒进。就有可能兵败身死。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阿拉伯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必然还有不容小觑的力量,若安禄山冒进,战败的可能性更大。
    若是安禄山即使侥幸不死,李昌国也会找个借口杀了他,不能再让他活下去了。因为安禄山造反之心不死,留着他是个祸患,整日里防着也让人心烦。
    眼下,安禄山死了,一了百了,反倒省了李昌国不少手脚。
    “安史之乱”终于不会发生了。李昌国的心终于落地了。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他都死了,安史之乱铁定不会再发生了,唐朝就不会衰败,将继续其辉煌。这是无数后人期盼之事,终于实现了,李昌国的目标完成了。
    “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他们都殉国了。”李光弼叹息一声,道:“他说都是好汉。”
    若撇开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作乱一事不谈,他们四人都是难得的英雄好汉,如此死了。的确是可惜。对于李光弼他们这些古人来说,他们还不知道这四人的危害,惋惜不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为他们发丧,告诉全军,再向陛下上奏。”李昌国快速处理这事,接着道:“大军立即启程,大张旗鼓西进,进逼麦地那。”
    “大帅所虑极是。”李泌大为赞同,道:“安禄山兵败一事,哈里发必然会拿来做文章,我们一定要赶在他做文章之前压到麦地那,减少此事的影响。”
    以哈里发的精明,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事的,他一定会大张旗鼓的宣扬,以此来激励军心士气,打击唐军的所作所为。
    眼下的阿拉伯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中,正是需要这种胜利的消息。这场战斗,阿拉伯帝国算不上大胜,不过,为了得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哈里发一定会张大其词,大肆宣扬斩杀了十万八万唐军。
    李昌国一声令下,数十万唐军离开波斯境内,按照李昌国的部署,大张旗鼓的朝麦地那开进。
    在路上,果然接到哈里发四处宣扬的军报,正如李昌国所料那般,哈里发宣扬的是斩杀了十万唐军,唐军不足虑。
    这消息一传开,影响极为巨大,不少正在观望的地区立时偃旗息鼓了,不敢再起义暴动了,那些原本想派人与唐军联络的地区也不敢再派人了。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就为唐军大举西进的消息取代了。
    数十万唐军大张旗鼓而西,那是何等的震动?
    为了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唐军是精锐尽出,望着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唐军,唐军所过之处是震惊不已,他们这辈子还没有见过如此精锐的军队呢,即使能征善战的阿拉伯军队也没有如此了得。
    这无异于一剂强心剂,很快就让原本斗志有些低落的地区斗志很快就恢复了,更有过之。
    在路上,李昌国就接到很多地方派来的使者,他们更加恭敬,更加听话,凡事有唐军是从,这效果不错,李昌国大为满意。
    唐军这次西进如同秋风扫落叶,异常顺利,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间或有些不长眼的阿拉伯帝国残余势力前来阻止唐军,全被唐军劈成了碎片。
    半个月后,唐军离麦地那不过百里之地了,全军上下期盼着立时赶到麦地那,一鼓作气拿下麦地那,灭了阿拉伯帝国。
    不仅唐军是如此想的,就是那些起义暴动的地区也是这么期盼的。
    然而,李昌国却是做了一个让人想不到的决定,他竟然下令唐军停止前进,就在离麦地那百里之地扎营。
    数十万唐军扎下营寨,连绵百余里,一座接一座的帐幕,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有多少。
    李昌国这命令太难以让人理解了,众将满肚子的不解,一安排好营地的事儿,就赶去见李昌国,准备弄个明白。
    “大帅,为何要停止前进?我们离麦地那只有一百里了呢,一百里啊,骑兵不过三两个时辰就能赶到。”
    “麦地那是大食的都城,肯定空虚,只要我们赶到,必能一鼓作气而拿下。拿下了麦地那,大食必然灭亡,我们就建立了不世奇功。”
    众将一见到李昌国就是一通质问,个个气愤,很是来气。
    这也是李昌国的威望所在,要不然的话,他们一定会骂李昌国糊涂,是糊涂虫。
    然而,让众将更加想不明白的是,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和李泌对李昌国的决断是赞不绝口,大声赞扬。
    “你们是不是糊涂了?大帅这明明是乱命,你们竟然赞成。”
    “他们不是糊涂,是糊涂透顶,糊涂透顶。”
    众将对李昌国还算客气的,对高仙芝他们没什么好客气的,直接骂他们糊涂。
    “你们才是糊涂。”郭子仪笑着回答众将,道:“你们可知大帅为何要如此做?你们能看透的事情,难道大帅就看不透?”
    “这个……”李昌国就没有让他们失望,而且,每每多让人想不到的奇谋,众将一阵愕然,再也说不下去了。
    “还是我来说吧。”李昌国知道不给众将说明白是不行的,挥手阻止众将吵闹,道:“你们想的是如何最快的打下麦地那,而我们想的是全局。麦地那是大食的都地,是哈里发所在之地,若是我们能打下麦地那的话,我们就能灭了大食。可是,你们想过另一个问题么?大食立国百年,根基不浅呐,在各地必然还有很多残余势力,这为我们以后追剿会带来无穷麻烦。我的意思就是,我们暂缓朝麦地那进攻,让哈里发调集势力,最好是把各地的势力全部调来,便于我们毕其功于一役。”
    “大帅神机妙算!”李昌国的话刚落点,众将就是一脸的喜色,大声赞扬。瞧他们那副欢喜模样儿,仿佛适才质疑李昌国的决断没有发生过似的。
    李昌国的谋划是最好的谋划,把阿拉伯帝国的所有力量全歼在麦地那,那么,中东地区就会稳固异常。
    可以想象一下,阿拉伯帝国幅员不小,若是残余势力留守各处,唐军分兵追剿,那是多大的麻烦?绝对是天大的麻烦。
    若是让哈里发把他们调集到麦地那,唐军一战而残,对中东地区的稳定有着天大的好处。
    xxxxxxxx
    麦地那,麦尔万二世暗自庆幸。
    “什么?中国人停止前进了?”麦尔万二世一脸的讶异,很是难以置信,唐军离麦地那不过百里之程,以骑兵的速度不过三两个时辰就能赶到,他以为麦地那必然不保了,却是没有想到,唐军竟然停止前进。
    “一定是伟大的安拉在庇佑我们。”麦尔万二世大是欢喜,以为了伟大的安拉在保佑他们,却是没有想到这是李昌国设的局。
    “中国人势大,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调集所有的军队前来麦地那,进行圣战,方能保全麦地那。”麦尔万二世立时有了主意,下令调集大军,准备死守麦地那。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头钻进了李昌国的圈套中。
    李昌国这是阳谋,即使麦尔万二世知道这是李昌国的计谋,他也不能不中计啊,他总不可能放弃都城吧?
    就这般,残存在各地的阿拉伯帝国势力赶到麦地那,集中在这里的阿拉伯帝国军队越来越多,最后竟然达到了百万之众。(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中)
    第十四章 最后一战(中)
    百万之众云集在麦地那,好不壮观,站在城头上一望,只见人山人海,不知道有多少,麦尔万二世心情大好,指点着笑道:“伟大的安拉的仆人异常忠诚,他们赶来是为了圣战,这一战,我们一定能打败中国人!一定能杀得中国人片甲不留!”
    “哈里发说得极是,我们有如此之多忠诚的信徒,中国人这是自投罗网!”群臣附和声响成一片,依他们想来,这一仗他们是必胜。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与此同时在李昌国的大帅中,唐军众将把他们的百万之众压根就不放在眼里,在唐军众将眼里,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过是猫猫狗狗罢了,只等着他们前来屠杀。
    “那些大食狗一定在笑,在笑他们有如此之多的信徒,百万之众啊。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压根就没有战力可言。”
    “这些信徒除了双手双拳以外,他们能有什么?没有武器,没有装备,没有经过训练,这是一群猫猫狗狗,不经打的。”
    “只要我们一到,一定能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那些赶到麦地那的信徒人数虽然多,其战力几乎为零,没有装备,没有武器,没有经过训练,他们拿什么与唐军作战?
    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可以说武装到牙齿,哪是这些信徒能比的?
    “百万之众中。能有战力的不过三二十万人。就凭这三二十万人想与我们打,那真是做梦呢。”
    “最善战的莫过于禁卫军团了,只要我们干掉禁卫军团,这一战几乎就结束了。”
    众将说得一点没错,据李昌国他们掌握到的情报,在麦地那有战力的阿拉伯帝国军队不过三二十万人,最精锐的莫过于禁卫军团。禁卫军团和龙武军是一个级别的。那才是阿拉伯帝国的核心,只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