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

第35部分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35部分

小说: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齑葻R讲过的一个故事。
        朱慈烺第一眼看见王铎的时候就认出了王铎而王铎的态度却让人寒心,此时闻听王铎之言他眼角抖动,后面的故事他当然记得,在富翁之子年过十五后向叔叔讨要宝剑,可叔叔并没有给他,于是富翁之子就告到郡守那里。郡守听说这件事后审阅遗书自然明了富翁的良苦用心。亲戚们性情强狠、见识短浅、贪好钱财,富翁担心他们会加害其子,即使其子当时得到财产也不能保住财产,所以他才把财产交给族弟让族弟得点好处。这把剑表示要决断这件事,富翁猜到族弟必然不肯把宝剑交还其子,这样事情就会闹到州府衙前,如果遇到清正廉明的官吏也许能明白他的用意使道理能够得到伸张,问题得到解决。
        朱慈烺此时听王铎提起这个故事略一回味就听出故事背后的用意,王铎是在打比方,富翁比喻先帝,族弟比喻皇叔,宝剑比喻江山社稷,郡守比喻群臣武将,而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没有依靠的富翁之子。现实并没出现故事一般的结局,江山已被皇叔所得,想要伸张正义维护正统的大臣们被逮捕下狱,那么接下来就轮到他了吧!
        王铎看着朱慈烺的表情知道他已经想到故事背后的意思,自古以来皇权的争夺无比残酷,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皇冠上的明珠也不会闪亮。胜利者绝对不会给失败者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像他对待高弘图一样,二人之间并无仇恨相反两家还有一些恩情,可他不会给高弘图活命的机会,这是敌对的游戏规则,相信今日得势的如果是高弘图他也会如此对待自己,这就是政治,是不讲情感的。
        我坐在书案前批阅奏章,一旁的田荣手里扇子轻轻挥动着,晚上闷热的天气使他脸上很快冒出汗珠。我批阅好最后一道奏章,感觉像是后世的时候完成家庭作业一样,但做皇帝比做学生要劳累许多倍。
        田荣见皇上面现疲态赶忙放下扇子轻轻揉捏着皇上的肩膀,几分钟后田荣小声道:“皇上,该到后宫为太后问安了!”
        我正想着明天的事情,明日早朝要研究如何赈济淮河水灾,另外还要安排一部分官吏的任命,东林党一倒朝堂就空出一大半许多重要的职位空着怎么能行,早朝完毕后还要为崇祯皇帝的衣冠冢去紫金山,史可法的葬礼也要在山上补办,这么多事一想想就头大。
        田荣的话让我想起后宫今天还多了一个大人物,我现在真希望能有三头六臂,要不把我劈开也行,都说当皇帝享福可我怎么感觉当皇帝这么累呢!
        邹氏进宫后纳闷了一下午,首先是皇宫的模样让她惊讶,她了解贪图享乐是当今皇上的本性,贵为九五至尊肯定要把皇宫打造的金壁辉煌,临进宫的时候邹氏就想象过皇宫的样子,结果进来让她很是吃惊,这皇宫也太破了,窗户纸被风一吹哗哗响,地面凹凸不平走路也要加小心,没准那步会把脚崴到;皇太后进宫后宫的人必然要过来参拜,这又让邹氏惊讶好半天,因为眼下后宫除了她地位最高的是两个贵妃,这两个贵妃实在是太幼小了,邹氏心下不免猜测,难道皇上开始喜好这个道道?不过当她听到皇上已经几个月没来过后宫没宠幸过一个妃子后,她彻底迷糊了!
        “皇上驾到!”太监的叫声让正在用晚饭的邹氏赶紧放下筷子端正仪态,说到晚饭邹氏非常郁闷,桌子上的饭菜是一个太后应该吃的吗?四菜一汤也就罢了,清汤清水的让人一点食欲都没有,该不是皇上故意这么安排的吧!
        让我天天给邹氏下跪几次我可办不到,她又不是我亲妈,所以来到邹氏面前只是弯腰施礼,“儿臣给母后请安!”
        邹氏深吸一口气,“吾儿免礼……!”接着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和朱由崧的感情很不好,哪有那么多话说呀!
        我眼角的余光扫过桌子发现饭菜和我的差不多但却没怎么动过,这些天我没胃口所以御膳房做的都是清淡的饭菜可能她吃不惯吧!说的也是,她以前每日锦衣玉食现在能吃惯这些才怪,“田荣,吩咐御膳房每餐为太后加两个菜,至于加什么菜到时问太后喜欢吃什么吧。”我可以不讲究吃穿但她不会不讲究,以前看电视剧这些太后最难伺候,看在她的身份上就破破例,谁让她比我还大一级呢!
        “让皇上费心了,哀家……!”邹氏说着发现皇上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她让她的心突地紧了一下,这时身后传来扑通一声,侍女素卿直道皇上饶命让她疑惑不已。
        我也不解的看着地上跪着的侍女,什么时候我的目光变的这么厉害,随便看一眼就能把人吓成这样,还真称得上目光如箭啊!
第七十九章 内阁改组
        弘光皇帝说话的时候侍女素卿刚好由侧室出来,冷不丁看见皇上把她吓了一跳随即感觉皇上的目光落在她的腰间,素卿的心登时忽悠一下,记忆中皇上残暴的样子使她双腿发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口呼饶命。
        侍女素卿之所以心惊胆颤是因为腰间的玉佩,也就是原本她想典当为邹氏治病的那块玉佩,这玉佩是朱由崧最为心爱之物,本来是一对,两块玉佩放入水盆中在水面上会隐隐有龙凤飞舞,奇丽非常。其中一块被侍女在帮朱由崧佩戴时落到地上摔碎了,那个侍女的下场可想而知,鱼鳞寸割万剐凌迟是当着所有侍女的面进行的,那个残忍的场面凡是看过的人永生都不会忘记。
        玉佩为什么会在素卿手里?那日李自成的大军破城后朱由崧命将不保哪里还会顾及宝贝玉佩,素卿在慌乱中看见放置玉佩的盒子就揣到怀里和邹氏跳入枯井保命,待二人出来后外面已经换了一个天地,大明朝的统治已经被大顺朝代替。素卿在惊惶之余不禁为日后生活担忧,摸到怀里的玉佩她心下初定,她不光喜爱这块玉佩也知道它价值连城,有玉佩她后半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这也怪素卿大意,平时她不敢把玉佩拿到人前只有无人的时候才偷偷抚mo几下,刚才换好衣服顺便把玉佩挂在腰间转了那么一圈,这个时候恰好弘光皇帝驾到,素卿慌乱之间忘记把玉佩除下,出来的时候见皇上的眼神落到她的腰上使她记起腰上还挂着那块玉佩,那个侍女惨死的模样马上从她脑海中涌现出来,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邹氏看着浑身颤抖的素卿把一块玉佩高高举过头顶让她记起了关于玉佩的事情,她想给素卿求情,素卿这一路的照料使她非常感动,她虽然身居高位但她毕竟也是一个人,一个有感情的人,素卿能够在那么艰难的日子里照顾她,她没有忘记,所以一入宫她就让素卿担任太后居所的管事宫女,没事的时候陪她聊聊天,这后宫中也就素卿这么一个熟人所以两个人显得特别亲近。
        邹氏张张嘴没说话,因为她害怕,以前朱由崧当福王的时候就不把她放在眼里,现在朱由崧贵为天子那还不得更嚣张啊!邹氏估计要是把朱由崧惹火了都能过来给她一顿拳脚,她太了解这个一无是处的“儿子”了。
        我看着变颜变色的太后邹氏还有那个跪在地上呈着一块玉佩的宫女,二人的神情把我搞糊涂了,难道我真的使她们如此害怕?我来到宫女面前拿过她手上的玉佩看了看,“你叫什么名字?”
        素卿觉得手上一轻,“奴……奴婢素卿。”素卿几乎能听见因为颤抖牙齿发出的上下碰撞之声。
        “抬起头来!”我看过玉佩觉得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不过是玉的质地好一些罢了,“玉佩是你的吗?”我看着抬起头来的素卿,大概二十七八岁容貌还算秀丽,她的脸色青灰中透着苍白,如果不是这样的脸色估计她比现在还能美丽一些。
        素卿的心猛地一沉,“玉……玉佩是……是奴婢在福王府邸……偷……偷的!”素卿觉得呼吸很困难,她的头已经开始晕沉,她知道等待她的将会是难以忍受的极刑,一想到身上的皮肉要被一刀刀割开血尽而死她便把舌头放到牙齿中,自尽而死要比那么死少遭很多罪。
        在福王的府邸偷的!我看着手中的玉佩马上明白邹太后和素卿为什么会这么害怕,这都是被朱由崧以前的脾气闹的,我曾经听田荣说过他在进宫的第三天就看见朱由崧活活打死了一个小太监,这个黑锅背的真是冤枉啊!
        我把玉佩放在素卿手中,“记住以后不要在宫中偷东西,这块玉佩就当是朕赏赐你的……!”这些宫女太监喜好钱财我在小说电视中看的多了,他们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有这样的喜好也很正常但是偷东西终归不太好,要是你拿一块玉佩我拿一个茶杯,皇宫还不得被他们搬空啦!我的话还没说完,宫女素卿双眼一翻晕倒在地把我吓了一跳。
        素卿刚想咬舌自尽就听见皇上说把玉佩赏赐给她,她怀疑是不是耳朵出毛病听错了,再听下去原来是真的,皇上不但没说要剐她还把玉佩赏赐给了她。她的精神状态一直非常紧张和恐惧,一紧一松的反差太大使她承受不住昏迷过去瘫软在地。
        邹氏嘴巴微张双眼发直望着弘光皇帝,她没听错吧!皇上不但没震怒还把一直珍爱的玉佩赏给素卿,这是她所了解的那个人吗?她虽然没像素卿那样晕倒但前紧后松一样使她浑身无力。
        “田荣,传御医过来给素卿看一下,母后,儿臣暂且告退!”我颇有些郁闷的离开邹氏的房间,能把一个人吓晕过去绝对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不是山精鬼怪长的又不像钟馗那么丑,至于嘛!
        邹氏看着皇上离去的背影,他竟然叫御医来给素卿看看,邹氏手抚前心,朱由崧的变化让邹氏有些不适应,人还是那个人但却变的让人不认识了,他居然会关心一个宫女的安危,要是让熟知朱由崧的人知道恐怕没人会相信。
        在高弘图等人被下狱的第二天我就改革了早朝时间,每日开始早朝由卯初调到辰中,也就是由凌晨五点调到早晨八点,这样一来不但能让我睡个好觉大臣们也不必每天早上听见公鸡打鸣就着急忙慌。
        天气在昨晚开始变坏,我抬头看看有些灰暗的天空想到淮河汛情,希望今天的廷议能拿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来。
        我昨天晚上睡的很晚才把心中思考很久的人事调动方案拟好准备今天早朝宣布,这也算是一次内阁改组吧!
        三省六部制在中国的官制历史中非常重要,俗话说存在就是合理,这个官吏制度能存在那么长时间完全有它的必要性和特色,到了明朝因为丞相胡惟庸擅权而被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相应的六部权力也被变相削弱,在六部之上形成了内阁制,内阁制的形成完全符合历史潮流,但明朝的内阁是畸形的,是不健全的,往往成为阁员的除了首辅外就是一些官职比较低的官员,内阁和其他的管理机构不能很好的合作有时还会发生摩擦,而且阁员的变动非常厉害,可以说明朝的内阁虽然有后世内阁的雏形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地位完全不符。
        我在思考人事调动的时候考虑过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管理机构,不但人员要精简效率还得高,那些什么共和、民主、议会制、君主立宪等等方案都被我否定了,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好而是我自己的觉悟还没那么高,我是一个自私的人,不想把那么多枷锁套在身上,我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个皇帝做的虽然累可那种君临天下的滋味让我不能割舍,我已经开始喜欢做皇帝了。
        思来想去我决定继续沿用六部这个架构,在六部的基础上建立内阁,但要在细节和分工上更合理一些,官员的称谓也不能变更,要是把兵部尚书改成国防部长等等,不光我觉得别扭大臣们也会糊涂,任何时代都有它的语言习惯还是不要打乱人们的思维比较好。
        我这个皇帝自然是内阁最高领袖,六部设尚书一人职责相当于部长,尚书下设左右侍郎二人职责相当于副部长,侍郎下设司长四人,职责倒是和后世的司长差不多,司长下的给事中这一职务给予保留,原职的给事中有行政复议和封还圣旨的权力,一些不合理的旨意给事中可以直接把反对意见呈给皇帝。我觉得有时候做领导的不一定做的对,有一个这样的衙门对我来说很有必要。
        地方上的改革虽然现在无法在全国进行但我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推行,省一级的管理架构完全可以照搬改革后的内阁制,剩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官职通通予以撤销,知府知州这一级也撤销,县令直接对省级长官负责,这样应该能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
        我把这个意思在早朝的时候说了一遍,下面的人全然没听过这么新鲜这么有力度的改革,没有“反对党”的好处是你想干什么都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处处挑毛病,大政改革方针就这么确定下来。
        接下来田荣宣读我早就拟好的任命名单,吏部由王铎担任尚书,侍郎以下的人选我让他推荐后报上来给我看,如果我觉得合适再批准任命;户部几乎没有变动,尚书还是由于显知担任,只是裁掉了一些用不着的官;礼部由候方域担任尚书,左右侍郎分别是陈贞慧和方以智,钱谦益弄了个司长当,但他做了恩科的主考实际权力已经相当于侍郎了;兵部尚书暂且空缺或者说是我特意没安排由谁担任兵部尚书,因为我现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在军队建设上,这个尚书几乎是我在兼任,左右侍郎分别是郑森和高魁聪,赵霆、武大有、高狄、李怀方分别挂司长衔,武将的地位在明朝一直非常低,既便是一个三品的文官有时也比一品的武将说话有底气,而我这项任命完全打破了这个潜规则,郑森和高魁聪他们现在不但是领兵的将领还在兵部衙门任职,地位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刑部尚书由刘宗周担任,左右侍郎分别是阴士勋和李沾,司长以下人选由刘宗周推荐,刘宗周所在的督察院并没撤销,不管任何时代监察部门不能缺少,刑部和督察院现在可以说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加上阴士勋另外还统领着一个秘密机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