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

第7部分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7部分

小说: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三章 令人失望的会面
        钱谦益一愣,随即喜道:“皇上也听说过郑森吗?此子乃是微臣的学生,字明俨,微臣为他起号大木,意喻为国之良才,郑森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臣预测此次恩科郑森夺魁有望。郑森确实是总兵郑芝龙的长子,听说他的母亲是夷女,名为翁氏。”
        我心中高兴,终于找到郑成功了,又很意外郑成功是钱谦益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郑成功是一员武将,和谈诗论文一点关系都没有,难道不是一个人?不可能啊!这郑森肯定是郑成功没错。
        “钱爱卿,朕想去国子监走走,你就陪朕去吧!”我想去看看郑成功,看看这个名流千古的人是什么模样,也算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
        钱谦益口中答应却没动地方,我看看他,“钱爱卿还有什么事吗?”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知道还有事。
        钱谦益脸上的神情有些不自然,“陛下,李……李香君在皇宫之中可好?外面现在传的什么言语都有,臣以为为了一个女子让陛下被人议论实是不值,还望陛下早日放李香君出宫,平息坊间的流言。”其实钱谦益是被小妾柳如是给逼着来问这些话的,那国子监恩科的事不过是借口而已,柳如是和李香君同为秦淮八艳中的人物,彼此感情深厚,得知妹妹李香君被弘光皇帝接进宫中,焉能不忧心如焚,为李香君和候方域的未来担心。
        我看了看钱谦益,看的他低下头去,“朕的言行难道还得让旁人左右吗?以后不得再提此事,头前带路。”
        此时已经是江南六月,景色宜人,钱谦益带着我和田荣走进一个比较宽敞的院落,我并没有让王保跟着来,此来不过是想见见郑成功,弄那么大排场干什么,我已经告诉钱谦益带郑森来见我,想着即将见到自己一直想见的人,我很紧张,说心里话,以前的我哪里能够想到会遇见郑成功啊!
        时间不长,钱谦益带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进来,“明俨,此乃当今皇上,还不见驾。”
        “国子监太学生郑森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森没想到老师会带自己来见皇上,心中又惊又喜,得见天颜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抬起头来!”我一想到跪在我面前的是郑成功,心中除了紧张还满有成就感的,可能是虚荣心作祟吧!郑森抬起头来我一看,果然称得上仪表堂堂,皮肤很白,双眼炯炯有神,鼻梁上还有一个痦子,被我一看,他不由把头低下去,毕竟我是皇帝,他对我充满敬畏很正常。
        “朕听说你是郑芝龙总兵的长子,学识颇佳,你的老师又极力推荐你,朕希望你能在恩科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钱爱卿,你出去一下,朕想和明俨单独谈谈。”想到我要问的事情,还是把钱谦益支走比较好。
        当钱谦益走后,我让田荣给郑成功搬了椅子,“坐下谈,朕想问你一些事情,站着说话太累了。”
        郑森一愣,“学生不敢,皇上有什么话尽管问学生便是,学生站着就好。”笑话!郑森也听说过弘光帝的为人,他可不敢露出不敬来,那不是找死嘛!
        我见他执意不肯坐下,只得作罢,“朕知道你父亲精通水战,不知你对水战所知几何?对于扼守长江有什么见解。”
        郑森面有难色,“回皇上,学生的父亲虽然对水战精通,但父亲从来不准学生参与,学生自小便勤于读书,对行军打仗实在是陌生的很。”
        我险些从椅子上滑落下来,这他妈的都怎么回事啊!先前对史可法挺看重,希望他能帮自己挑起大梁,结果非常失望,史可法的才能非常有限;现在又是郑成功,我以为是威风八面的武将,居然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书生,苍天啊!大地啊!你可真会安排啊!你干脆打雷劈死我算了,我该怎么办啊?
        我压制住心中的躁动和不安,“明俨,所谓虎父无犬子,朕对你期望甚高,你今后在读书的同时也要多看一些兵书战策,国家现在内忧外患,朕希望你将来能帮朕,明白吗?”如果不是历史有错,那就是郑成功现在还没接触到军事,我只好开发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希望他不会让我失望。
        郑森一听皇上这么说,心中非常激动,皇上的意思很明显,那是要重用自己啊!慌忙跪倒说了一些听起来特别好听的话,其实郑森从小对战争并不陌生,虽然没参加过战斗,但他对火器火枪等很有研究,谁让他出生在海盗家庭呢!听了皇上的话,郑成功心中就下了决心,今后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他父亲郑芝龙总是让他读书读书,他都快烦死了,有了皇帝的话,他相信不读书也能出息。
        相对于郑森的欣喜,我的心情非常低落,非常的失望,对前途也充满了迷茫,难道我注定了要沿着历史的轨迹走下去,直到十个月后被砍脑袋吗!我让钱谦益安排郑森在江防部队挂了一个职后就走了,相信现在投靠马士英的钱谦益会把这件事办好。
        “皇上不高兴了?”在回来的路上,田荣见皇上的脸色很难看,皇上温和的脾气让他有胆量在近今日来主动和皇上说话。
        我摇摇头,心中却在想着张开,不知道他的事情办的怎么样,恐怕不会像他说的那么顺利吧!我现在突然有了顿悟,一直以来我都在想着让别人帮我,我到了这个时代第一想到的就是找到郑成功和史可法,让他们辅佐我,可现实却把我的想法击碎了,他们是那么让我失望,虽然我还没看见史可法,但我相信他只能让我失望。
        我现在只能靠自己,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如果我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恐怕会失望的很,我心中一下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对,我要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在这个时代崛起,凭借我对历史的认识,凭借我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得多的常识性的知识,难道真的一点作为都没有吗!我不相信。“走,我们回宫!”
        田荣看着情绪飞快转变的皇上心中奇怪,什么事让皇上这么高兴呢!看来宫里几个老太监说的对,做奴才的永远也把握不住皇上的情绪。
第十四章 钱暂时一分也不给
        我刚回到宫中,就被迎面来的王保截住,“皇上,您上哪去了,户部的于大人等皇上等了很久了。”说着不禁瞪了瞪田荣,他刚才满皇宫找皇上找不到,这个奴才也不告诉我一声,真是该死。
        “于大人?是户部尚书于显知吗?他来干什么?你让他去御书房等朕。”我记得户部是管钱粮的,我先前因为不想管事一直没了解情况,今天正好他来,我看看我这个皇帝值几个钱,我估计国库是亏空的。
        “臣于显知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于显知见皇上进来做到龙椅上,赶紧跪倒磕头。
        “平身!于大人先说说你有什么事,说完后朕想和你谈谈。”我一边说着一边合计该问些什么,我一点摸不到头脑啊!
        于显知拿出一个奏章递上来,“皇上,这是督师史可法史大人给臣的加急公文,我想皇上那应该也有一份,史大人让臣马上拨付先前议定好的粮饷,四镇总兵合计用粮饷二百四十万两。”
        我心中一震,咬了咬舌头,要是我以前有二百四十万两银子,那不是发死了!“朕还没看奏章呢!你给朕详细说一下先前是如何商定的。”
        于显知微愣,“五月建立江北四镇的时候,规定每镇额兵三万,每年供应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由于一石米约值银一两,所以一镇岁饷总计六十万,四镇合计每年二百四十万。另外还把江北一部分地方的屯粮、商税等收入拨给四镇,”
        我听着微微点头,“这么说粮饷还没有发下去是吗!二百四十万,现在能拿得出来吗?”
        于显知点头应道:“江南的赋税收入每年是四百五十万两,臣计算过,应该没有问题。”
        我心中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如果是在前几天,我会毫不犹豫的把粮饷发下去,因为这是史可法上的奏章,而我是那么依赖他,可现在我却不这么想了,我什么都要靠自己,怎么可能把钱粮花费在自己未明形势的时候呢!听于显知所说,养四镇十二万的兵马才花费赋税收入的一半,如果我自己养兵的话岂不一点压力都没有,况且我对四镇兵马一点信心都没有,我现在谁都不信,民国时候军阀割据的教训我还知道一点,没准我把钱粮给他们,他们就掉头打我呢!这样赔本的买卖不能做。
        我盘算了一下,既然马士英还没跟我说这个事,肯定他也在合计这个钱粮怎么给法,我想等他想出对策一定会来找我,毕竟我还是皇帝,没有我发话钱粮不可能运出去。
        “这样,四镇粮饷的事暂时先放一放,朕问你,朕在宫中一年所费几何?”我这几天的生活很舒坦,估计皇宫之中一年也得花不少钱,我要是把这些钱都省下来,数目可能也很可观呢!
        “皇上……!”于显知没想到我不同意发粮饷,让他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皇上,宫中一年要花费八十万两,皇上!四镇乃关乎国之根本,这粮饷更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啊!一旦激起兵变该如何是好。”
        朱由崧一年花八十万两,还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不过想到我先前吃的鱼唇吐玉等菜肴,看来八十万两都是保守的预算。“朕看这皇宫年久失修,准备修缮一下,没有银子怎么能行呢!”我来回走了几趟,发现很多房间都已经坍塌废弃,一时就找了这么个借口搪塞于显知。
        于显知脸上的肉抽*动了几下,心中不由苦叹,昏君就是昏君,难道没有华丽的宫殿就不能做中兴之主了吗?看来大明江山气数已尽啊!恐怕不等满清打过来就得垮台。
        我记得以前学习的时候,对封建王朝的苛捐杂税印象很深刻,“于大人,朕忘了问你,你刚才所说赋税,是和前时持平呢?还是另有加赋?”我可不希望加重赋税,因为不论到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拥护轻徭薄赋的统治者,明末的农民起义根源就是赋税太重民不聊生,我可不想掉进老窟窿里。
        “回皇上,赋税和先帝在位的时候持平。”其实于显知没说实话,此时的赋税应该是略有增加才对,因为朱由崧刚登基就嫌府库亏空,没有现钱,所以马士英献了一策,略微加重江南的赋税而免除西北山东的赋税,其实这根本就是胡诌八扯,那时候西北被李自成张献忠占据着,山东大部分也不是南明的势力范围,减哪门子税。于显知说的持平,怕是把那些没收税的地方都包括进去了。
        我让于显知走后,心中非常盼望张开能早点回来,好和他商量一下这钱粮的事情,以及我想招募新兵的想法,我相信,只要我有钱,敢花大钱,我就不信没人不给我卖命,赋税的事情也得研究一下,和崇祯朝持平,记得崇祯皇帝执行的是竭泽而渔的赋税政策,哪怎么能行!老百姓不早饭才怪呢!想来想去就想到兵字上头,我往椅子上一靠,口中不由打着叹息,“钱啊钱,兵啊兵!我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会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呢?”
第十五章 怀念野人的士高
        我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下午,想着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照这样下去,没等我有什么起色,估计多尔衮已经南下平定江南了。
        “皇上!为什么叹气呢?您该吃晚膳了!”李香君进来就听见了弘光帝的叹息,心中不禁纳闷,一个富有四海权倾九州的皇帝也会有愁事吗!虽然时局不是很好,但他至少可以偏安江南,延续那东晋南宋的历史啊!
        我看着眉目恬美的李香君,不禁猜想满清得了天下的时候她在哪呢,是和候方域在一起吗?“朕晚上没什么胃口,对了,朕不是命你找一些歪书吗,你找到了?”
        李香君微笑点头,“都是我以前收集的一些残破孤本,皇上为什么喜欢看这些?”李香君把怀里的几本书放到龙书案上。
        我不经意的一瞄,发现摆在最上头的赫然是《天工开物》,我对这本书有些印象,当年中考考历史的时候还有这道题呢!记得说它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
        我迫不及待的拿过来翻看,一下便沉浸在其中,虽然我对后世的事物比较熟悉,但我知道那些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比如说我知道电视机的原理,但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里生产出电视机;再比如我知道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可现在的科学条件不能承受如此先进的技术,我所知道的反不如《天工开物》能给我带来的帮助,因为它就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总结,是完全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著作啊!
        “你在哪找到的?真是太好了!”我高兴的看着李香君,她真的帮了我大忙,我相信只要我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这本书对我以后发展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李香君掩口轻笑,“这是宋大爷写的东西,我好不容易要来的呢!皇上喜欢看吗?那我想皇上肯定会想见见宋先生。”
        打住!宋先生,难道写这本书的宋应星还活着?难道他也想张开似的活了百八十岁吗?“香君不要骗朕,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宋应星真的还在世吗?”
        李香君一愣,“皇上难道不知道宋大爷是工部的官员吗?他以前去过媚香楼,我见他穿的是官服,听妈妈说他是工部的小官呀!”
        我脑袋嗡了一声,心中又惊又喜,这个活宝绝对不能让他跑了,估计马士英或者东林党人都不会重视他,因为在封建社会,手工业被视为低贱的行业,被那些读书人所鄙视,所以理解支持工人的宋应星根本得不到重用,他们哪里知道宋应星所代表的财富啊!
        李香君见皇上像个孩子似的喜笑满面,不由有些觉得好笑,看来皇上也很有人情味!不过古人所说的伴君如伴虎一点都不错,刚才皇上还愁眉不展,转瞬就变了颜色呀!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