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臣 >

第667部分

权臣-第667部分

小说: 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德道:“大将军,他京都城内粮草再多,可是供养的人马却也不少。仅用来参加京都城保卫战的魏军军队,人数就已经超过十万,而且还有数万匹战马,光这些兵马每日里的损耗,那便是极庞大的数目。除此之外,京都城尚有居民超过三十万,这就是三十多万张口,难道他的粮食就只支撑军队而不支撑城里的百姓?若真是那样,京都城不用我们去打,城里的魏国百姓自己就可以为我们打开大门。”
    夏侯德此番话颇有道理,众人都点起头来。
    韩漠亦是笑道:“夏侯总兵所言不错。魏国为了进攻庆国,尽遣魏国精锐,自持必胜无疑,为了缩短后勤供应线,在占领南阳关之后,将大量的粮草辎重运到南阳关囤积起来。只不过他们肯定没有想到,南阳平原一战,他们一击便溃,连撤离粮草辎重的时间都没有……铁马骑被全歼,固然对魏军打击极重,但是真正让他们元气大伤的,还是丢失的大批粮草辎重。”他摸着下巴,缓缓道:“如今正值入夏,离秋收尚早,他们所囤积起来的,无非是去年的粮食,没有新粮缴纳上来,只能强调旧粮,只不过本将很纳闷,魏国当真还有许多旧粮可调?”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令人取来魏国地图,随即平铺在地上,诸将俱都从椅子上起身,围拢上来,只有韩沧面无表情,靠坐在椅子上,微闭双目,竟似乎已经沉睡。
    地图之上,魏国六郡尽呈其上。
    燕军此番进攻的京都城,便居于魏郡之中,而魏郡则是大魏六郡之中最大一群,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人口数目,首屈一指。
    地理位置之上,魏郡正处于魏国正中,其正东便是绥定郡,东北乃是山北郡,东南则是山南郡,在魏军西部,西北部便是矿产最丰富的安西郡,而居于西陲的则是天水郡。
    韩漠手持一根细木棍,指着山北郡道:“据本将了解,魏国六郡,真正的产量地区,无非是山北、魏以及天水郡。山南郡群山连绵,多出药材野兽,并不适宜种粮,其郡仅有三之其一的地方种植粮食,只能够维持山南郡当地人的口粮,所以这一郡咱们并不用在意。绥定郡如今已是在我们的手中,为人不可能从这里再调到粮食,所以也可以忽略不计。”他将小木棍移到安西郡,道:“安西郡矿产丰富,土地肥沃,而且地域庞大,本来是种粮的好地方,但是本将知道,安西郡实际上所产的粮食,甚至比不上群山环绕的山南郡。”
    铁奎立刻道:“大将军,正是如此,这安西郡是魏国用来开矿冶铁驯养战马的所在,魏国兵力强盛,这安西郡居功至伟。”
    “对。”韩漠笑道:“魏国为了发展军备,一直以来,安西郡虽然沃野数百里,但是却全都被用来驯马。大雪山下数百里的地方,皆是草地,无数的马场遍布其上,除此之外,安西郡矿产丰富,魏国的兵器犀利强悍,其材质十有七八都是产自安西郡,所以魏国也不可能从这一郡得到太多的粮食。”
    “那就只剩下大将军所说的山北、魏和天水三郡了。”夏侯德若有所思道。
    “山北郡如今战事正浓,袁幕所部正在猛攻山北郡,那里已是兵荒马乱,当地的粮食能否供应山北军所需都成问题,就不要说还有粮食要调到京都城。”韩漠缓缓道:“所以算来算去,如今京都城想要调集粮草,又或者说能往京都城支援粮草的,除了魏郡,便只有天水郡了。”
    在场众人听韩漠侃侃而言,都是颇为钦佩,看来大将军已是对魏国的粮草补给了若指掌。
    “就如诸位之前所言,魏人虽然元气大伤,但是战斗力还是有的。林诚飞手下还是有数万骑兵,京都城四周开阔,骑兵定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若是一味地进攻京都城,必然会对我军造成极大的损伤。”韩漠肃然道:“所以就算魏人不愿意打持久战,本将倒还真愿意和他们耗下去。”
    韩玄龄笑道:“大将军是准备让他们断粮而降?”
    “魏人降不降,本将倒并不关心,但是断粮却是必须的。”韩漠眼中光芒犀利:“没了粮食,京都城内部必乱,那些魏军将士即使再骁勇,可是没有粮食的士兵又能坚持多久?”说到此处,他心中一阵黯然,想到在山南郡之时,自己与部下断粮数日,后来迫不得已冒险突围,没有粮食,军队的战斗力必定一天天衰弱。
    铁奎握着拳头,沉声道:“大将军,咱们怎么干?”
    韩漠缓缓道:“进入魏军之后,我军不必急着进攻京都城,主力与他们对峙便是。”随即声音一冷,“但是咱们却不能再让一颗粮食进入京都城。”
    “大将军的意思是……围点打援?”一名都指挥使明白过来。
    韩漠点头道:“不错,围点不攻,打击魏人的粮道。”
    “妙计!”夏侯德兴奋道:“大将军,围死京都城,令他们无粮可援,我们分兵断绝魏人粮道,京都城内囤积的粮食要供应死士多万人食用,倒要看看他们城内有多少粮食供应。只要京都城内粮草一断,魏军必败!”
    正在此时,却听得韩沧那冷漠的声音响起:“魏人的粮草固然不能支持太久,难道我军的粮草就能一直支撑下去?”
    韩漠站起身来,也不看韩沧,只是淡淡道:“目前我们的粮草,足以支撑很长一段时间,而且相比起魏国人,我们的后勤支援要强的多。”
    “从国内运粮至此,运输线极其漫长,耗费的人力物力将极其庞大。”韩沧淡淡道:“若是围而不攻,一直这样拖下去,你能拖得起,我大燕朝廷能拖得起吗?”他嘴角划过一丝冷笑:“你身为一军统帅,应该明白,若是从国内调粮过来,动用的民夫人力将极为庞大,这一路上,他们也要吃粮食,运输线越长,在路上消耗的粮食就越多,前方需要十万石粮食,那么从国内起运的粮食,便要超过二十万石……到时候只怕没有将魏国人拖垮,反倒将我大燕先拖垮了。”
    韩漠淡然笑道:“韩指挥使只怕是忘记了,如今数国大战,比拼的就是谁的国力强,谁的后勤能够保证上来。我大燕励精图治许多年,若是如此容易就被拖垮,这场仗也就不必打了。想要攻灭一国,岂是纸上谈兵,放手一搏便能成功?”他回到椅子上坐下,平静道:“我军即使强攻,也未必能够一战定乾坤,反倒要折损无数弟兄,而消耗他们的后勤,我军不但能够减少损伤,更能够打一个必胜之仗,以国力相拼,既能够减少生命的损失,又能够稳操胜券,何乐而不为?”
    韩沧淡然道:“希望如此,切莫是害怕承担战败之责,所以不敢进攻!”
    此言一出,帐中诸人俱都是微微变色。
    这两人同时韩族子弟,而且是堂兄弟,但是听韩沧话风带刺,毫不掩饰对韩漠的不满,确实是让众人心中有些惊讶。
    韩玄龄的眉头已经皱起眉,欲言又止,终是没有说什么。
    韩漠肃然道:“今在营中,只有上下级之分,没有其他。若是提出自己建议,为我大燕攻略献计献策,本将很是欢喜,但是若要在此扰乱军心,亵渎军威,莫怪本将无情,诸位俱都是带兵之人,该当明晓军法,亦请诸位记住谁是大军主帅!”
    韩漠这番话,倒也并非是有意要与韩沧针锋相对。
    只是他心中清楚,大战之时,令行禁止,军法无情,若是不能很好滴约束部下,让手下的每一位将领毫无差错地执行自己的命令,就必须严正军规,树立绝对的军权威势。
    韩沧对自己有不满,韩漠心知肚明,他知道韩沧是个孤傲之人,就是担心他因为对自己的不满而扰乱军法,若是韩沧真的不服从管束,触动军法,为了明正。法纪维护军威,到时候必定不能徇私情宽恕韩沧。
    他此时说这番冷厉之语,实际上就是为了警醒韩沧,免得日后真的发生难以处理的麻烦事。
    韩沧听韩漠这番话,虽然韩漠声称是“诸将”,但是傻子也明白这是对自己所言,他豁然站起,看着韩漠,冷笑道:“如此说来,我那几句话还是亵渎军威了?那你现在就叫人将我绑下去砍了,看我韩沧是否皱一下眉头!”——
    PS:有票的砸个票场,有币的砸个捧场!
第九六三章 举手间,定战局!
    韩漠的神色骤然冷下来,眼中冷芒闪现,而韩玄龄已经出生冷喝道:“韩沧,你好大胆子,这里是什么地方,容得你胡言乱语**(”厉声道:“来人,将韩沧拖下去,军棍二十”
    帐中诸将俱都不言语,这些人都是西北军大将,自然是维护韩漠的,韩沧出言不逊,傲性已显,这群人与他没有什么交情,自然不会为他求情
    韩玄龄却知道这一对堂兄弟之间的嫌隙出现,如今大战之时,他也要全力维护韩漠的威信,知道此事会让韩漠为难,所以主动出头,令人棍责韩沧,一来是要维护韩漠的威望,另一个原因,实际上还是要警醒韩沧,提醒他这可不是在自家府中可以兄弟闹别扭
    这种时候,要的就是全军上下团结一心,令行禁止,绝不能有特殊人物存在
    韩玄龄本就是东海镇抚军总督,那是很早起就开始带兵,自然知道军法的无情,知道军威的重要性
    当即便有从帐外便进来两名甲胄武士,韩沧冷然一笑,淡淡道:“只是二十军棍吗?我还当要砍了我脑袋呢”恨恨看了韩漠一眼,竟也是极痛快地出账接受军棍
    等韩沧出去,韩漠才令众将坐下,依然带着微笑道:“诸位,南阳关、亭水关以及恶阳岭,我们都是留有军队驻守,此三处乃是我军粮道之关键,以目前看来,这三处应该没有其他势力能对它们造成威胁所以我军粮道还是比较安全的”顿了顿,肃然道:“本将围点打援,消耗魏人,对我国也确实是一个考验但是诸位不必担心,我大燕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养精蓄锐,这次朝廷既然下令出兵,那就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勤补给也一定不会出现问题……”
    “大将军妙计,亦是为我军弟兄性命考虑,我等代全军将士感激大将军”夏侯德肃然道
    其他诸将亦都是点头称是
    韩漠并不准备强攻京都城,而是准备打消耗战,这实际上就是以国力相拼,而这一计,或许会让不明白真相的人们怪责韩漠懦弱不前,但是却也可以让燕军的士兵尽可能少地死在攻坚战之中
    自古至今,攻城之战的损伤是最为严重,何况是京都这样的庞大坚城,而且京都城外部署数道防御工事,真要强攻,死伤必定惨重无比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个道理古今同理,但是韩漠的意识之中,还是对人的性命抱有极大的尊重,他将心比心,自己在陷入绝境面临死亡之时,总是季度低思念着家人,想着还有一大帮子家人等着自己归去
    他如此,这燕军数万大军,又有哪一个不是如此
    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众人
    谁无亲人,谁在故乡没有亲人牵挂?
    韩漠或许在某些事情上会表现得很冷酷,但是他却毕竟不是一个嗜血之人,他自然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知道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言,可是如果只需要一万条性命就能够达成目的,他就绝不愿意出现第一万零一具尸首
    诸将明白,韩漠围而不攻,自然会造成本方粮草后勤的大批消耗,恐怕是要面临着朝廷方面的压力
    实际上韩沧方才所言,却也不失全无道理,一旦进入僵持阶段,固然会消耗京都城的屯粮,却也对燕国形成为严重的消耗
    燕军除了沿途留守的军队,来至魏国腹地的兵力有九万之众,有一万匹战马,如此庞大的军队,每日里的消耗也确实不小
    虽然燕军如今粮草充足,但是一旦打起消耗战,也架不住每日里大批的消耗,军不可无粮,在这场战事没有结束之前,燕国国内只能加紧筹粮,连续不断往前方运送粮草,以保证燕军不会因为断粮而出现危机但是从燕国国内运粮至魏国腹地,道路近千里,长路漫漫,动用的人力物力将是极其庞大的数目,正如韩沧所言,朝廷发出二十万石粮食,能够送到前线的,绝不会过十万石,沿途的消耗,也将是一个极大的数目
    这也就是韩漠所说的,用燕国的国力,来消耗魏国的国力,拖的魏国疲软不堪
    ……
    “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我军伤亡,固然是幸事,但是本将亦还是另有考虑”韩漠声音低缓,扫视诸将一眼,缓缓道:“诸位莫忘记,咱们前方固然有一头狼,可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另一条狼”
    诸将互相看了看,韩玄龄已经肃然道:“不错,庆国”
    众将立时释然
    今日之盟友,他朝定是劲敌
    “诸位当知,魏庆与我大燕三国,论国力,北庆是当之无愧地首屈一指北庆十一郡,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富饶无比,若是他们有一个好皇帝,励精图治,必是国力强盛”韩漠缓缓道:“但是今时今日,庆国虽然依旧领有十一郡,但是君王昏庸,官员贪墨,吏富民贫,国库空虚,不过是一头庞大的纸老虎,其国力远不如立国之初”
    诸将都是微微颔首
    “只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亦比马大,若是他日攻克京都城,庆国必将与我大燕反目为仇,那个时候,今日的盟友,便是他日强敌,所以我们亦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削弱这潜在敌手的力量”
    孔非问道:“大将军,这又如何削弱?”
    “我军按兵不动,就等于是削弱庆国实力”韩漠含笑道
    众人一时还没明白过来,韩玄龄抚着粗须,若有所思
    韩漠笑着解释道:“本将说过,我大燕数代皇帝励精图治,国力稳中有升,对今日之战,我大燕许多年前或许就做好了准备,不但有西北铁军,而且国内可以往前方提供充足的战略物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而庆国却是不同,他们的国库年年空虚,钱粮短缺,据本将所知,他们根本没有做好打一场大仗的准备我大燕参战之前,庆国已是经受魏国和北蛮两面夹击,损失惨重,若不是商钟离准备妥善,囤积粮草,只怕庆国人早就支撑不住了虽然庆国割地与北蛮议和,但是北蛮人乃是蛮夷之邦,所谓的合约在他们的眼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