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152部分

我伐天下-第152部分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大部分资源都配置到备战上去。然后,从未实际指挥过作战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北伐军的最高统帅,赵抗同时还将选择出征将领与部队的权力下放给他,可以说是空前的信任,但这在赵国军方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赵抗的命令传到赵国后,军方的高级将领们都坐不住了,他们都不愿意接受一个书生的领导,尽管其中不少人深知虞允文的军事才能。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赵抗重新拾起大宋那套“以文制武”的规矩,那他们的权势地位可就得不到保证了。可是这是赵抗亲自下达的命令,他们也不敢违抗,这时他们都想到了一个人,在赵抗面前,只有她敢抗命不遵。
  江晨星接到这个命令之后也郁闷到家了,虽然她也见识过虞允文的指挥才能,但她并不认为自己就输给他。而且,论实战经验,在军中的威望,哪样不是她强?本来她以为统帅是赵抗自己担任,现在他不做,郑南臣又不参加这次战争,那就应该是自己做,怎么会是现在这样?
  江晨星感觉自己窝了一肚子的火,想不通赵抗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不久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的原因,脸色登时难看起来,“该不会是上次在越南没打好,那小鬼已经放弃我了吧”
  不过,当那些将领来找江晨星,要她出头的时候,她却拒绝了。江晨星比他们更了解赵抗,私下结党是他最忌讳的事,如果他们这么做的话,就算不遭到清洗,也很可能会就此被冷落而升迁无路。
  虞允文在知道赵构出意外后非常惊讶,他可没想到赵抗去趟临安居然引出这么多事来。不过他并不是一个愚忠之人,在他看来赵构早死也许是好事,赵昚比起他来更有成为明君的潜力,不过前提是处理好与那几个重臣的关系,并平稳渡过即位后的前三年时间。
  在短暂的惊愕过后,虞允文却是一阵欣慰,他知道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这次赵抗虽然还是没能和父亲完全和好,但也开始做起一个儿子该做的事来,对君王来说,能到这程度也就够了,过分孝顺也未必就好。
  不过在接到赵抗对他的任命后,虞允文又有些吃惊,毕竟军队可不同于政务,一旦出错后果极其严重。但虞允文还是有自信做好的,事实上,他早已草拟好这次战争的作战方略,只是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执行者罢了。虞允文何等聪明,他很快便想通了赵抗的用意,“是啊,陛下已经通过了我的考验,接下来是该我接受他的考验了。”
  接下来,赵国迅速转为战时体制,总参谋部也建立起来,虞允文、李天佑与临时加入的江晨星形成了三人小组,一起研究此次出征人选以及后勤供应等其他安排。
  说是三人小组,但一来是赵抗的任命书摆在那,二来经过较长时间的共事,李天佑对虞允文已经是心悦诚服,于是在做决定时江晨星就显得势单力孤,实际上都是虞允文一个人说了算。江晨星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还是打算等见到赵抗本人时再说,毕竟大军北上时他们这些将领官吏肯定要前往临安拜见赵抗的。
  但等到虞允文宣布出征人选时,江晨星再也忍不住,终于发作了,“虞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么多功勋卓著的老将(指的是资历,不是年纪。)你不带,却让那些根本没打过仗的娃娃带兵?”
第三百三十八章 最后的安排(上)
  虞允文也毫不客气地答道,“江大人,请你注意说话的语气!虽然官阶与爵位你都在我之上,但我现在是大王任命的最高统帅,这次出征的人选也完全由我来决定。本来我可以不必解释,既然江大人你这么想听,告诉你也无妨。”
  江晨星稍抑火气,说道,“大人请讲。”
  “我这是第一次带兵,那些老将的资格都比我老得多,你觉得他们会老老实实地听从我的命令吗?”,虞允文答道,“不服从的将军,能力再强我也不需要,而学院的学生在这点上则做得很好。现在你明白了吗?”
  “只是因为不太听话,你就要滥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他们建立功勋的机会?”,江晨星激愤中已经将虞允文提了起来。
  虞允文虽然武功不弱,但在江晨星面前他还差得远。尽管如此,他的脸上也没出现半点畏惧的神情,“即使是世上罕有的名将,也不会带太多不听话的下属,一个两个可以丰富战术,但再多的话军队一定会变成一盘散沙,你不知道吗?”
  江晨星现在真想把虞允文给撕了,但是她若真敢这么做的话,就别想再留在赵国了,最后她还是不得不将虞允文放了下来。
  虞允文不是得理不饶人之辈,见状也退让一步,答应江晨星的近卫师参战,这样一来大部分的老将还是获得了立功的机会。其实以近卫师的强大战力,北伐又如此重要,怎么可能弃而不用呢?虞允文也不过是欲擒故纵罢了。
  但接下来的军队分配问题上,江晨星又差点再次失控,原来虞允文为了保证自己手上有一支尖刀分队,他将时俊和近卫师中最精锐的三千人调到了自己麾下。这样一来,江晨星手下便只有二万来人了,而且质量也下降不少。
  江晨星本想威逼虞允文收回成命,但转念一想,近卫师归她统率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如果是赵抗的命令他们肯定会遵守,而虞允文这个书生,想调走他们,难啊。所以江晨星觉得自己完全没必要担心,至于时俊,一个猛将而已,近卫师中太多了,也不在乎他一个。如果虞允文用手中权力逼迫士兵,那她就有抗命的理由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令江晨星目瞪口呆,时俊轻松地带走了最精锐的三千士兵,那些士兵居然还显得很高兴。原来时俊加入近卫师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这个小伙子凭借自己的勇武、朴实、讲义气,加上出色的战绩,已经逐渐成为了士兵心中的英雄。
  见到眼前的景象,江晨星心里当然很不好过。她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入伍不久的小伙子,竟然能这么快地获得士兵们的拥戴。想来想去,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初他让时俊进近卫师就没安好心,肯定是早有预谋,不然怎么会这样的?这家伙好大的野心!不行,这样下去不得了,得告诉那小鬼才行!”。于是,江晨星心中有了打算,等见到赵抗就打小报告
  其实出现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江晨星满足于以往的功绩,不知不觉间疏远了与下层官兵间的关系。当初她可是每天都要到军中和士兵们交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武艺,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而自从她接管整个近卫师以后,她管不到、也懒得管所有人,她的威望便只能靠战绩来维持了。而士兵心中始终是崇拜英雄的,而时俊在这时出现了,再加上身为男人,本身就是很大的优势,所以
  由于那天等于已经提前宣布了遗诏,所以之后几天倒是很平静。赵抗每天几乎是例行公事似的进宫拜见一次,顺便也估计下赵构的死期,在他看来赵构应该还能苟延残喘十来天。可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有公公来找他了,“殿下,皇上命您立即入宫!”
  赵抗先是一愣,但很快便明白过来,赵构肯定还有必须说的话没说。虽然说他还有几天好活,可如果真拖到弥留之际时,那恐怕就没力气说出来了。想到赵构到了接近弥留之际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赵抗也不由得佩服起来。
  赶到赵构寝宫后,赵抗发现殿内空荡荡的,就赵昚一人在床前服侍,而那些宫女太监已经都遣出去了。赵抗这时更加佩服赵构的聪明,如果等到要死的时候再说,那时这里人满为患,要想隐秘就难了。就算到那时叫众人都出去,也一定会引来大家的胡乱揣测,总是很麻烦的。现在看来,赵构接下来要说的事,只跟他们兄弟二人有关。
  “抗儿,你来了啊,自己坐吧。”,赵构斜躺在榻上无力地说道,“其实今天朕主要是要和昚儿讲,但若没你帮助,他是很难做到的。”
  赵抗从容坐下,耐心聆听,而此时的赵昚心中则颇为不悦,他觉得父皇太小看他了,但出于习惯和孝心,面上还是极为恭顺。
  “昚儿,朕知道你很想除去秦桧,但眼下还不行。”,赵构勉力说道。
  “为什么?他虽然权势滔天,但是手中没有兵权,除去他应该很容易啊。”,赵昚疑惑地问道。
  “秦桧是好除,事实上朕手里有足够灭他九族的罪证,可你如果除了他,那些军方的将领个个拥兵自重,你怎么压制他们?”,赵构分析道,“朕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都不得不依靠秦桧这些主和派的文臣来压制他们,你一个黄毛小子,能光凭自己的力量就做到?”
  眼看赵构又开始咳嗽起来,赵昚不敢再与之争辩,低头应道,“多谢父皇教诲,儿臣明白了。”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张浚,上次北伐他只身逃回,朕借机撤了他的职。昚儿,你下面可以重新起用他,朕想他多少会感点恩吧。”
  “是,儿臣一定重用张浚。”,赵昚答道。
  “不对,张浚除了在日后铲除秦党时用得到以外,你万不可重用!”,赵构立即打断了赵昚的话,“张浚此人志大才疏、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那父皇为什么还要一直用他呢?”,赵昚不解地答道。
  “朕是有苦衷的,这也是叫你大哥今天过来的原因。”,赵构叹道,“暂时不说这个,张浚这个人优点也是不少的,特别是他识别人才的能力,朝中大臣虽多,还没一人比得上,所以说他举荐的人才,你倒尽可委以重任。”
  “儿臣谨记。”,看着赵昚一板一眼地回答,赵抗都快要睡着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最后的安排(下)
  “不过,张浚这个人,你可以不用他,但绝不能薄待他。要知道,目前军中的将领,十之八九都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啊!”,赵构语气一变,说道,“所以,昚儿你应该虚其职权,厚其爵禄,明白了吗?”
  赵昚现在才开始明白什么叫政治,这也难怪,他一直被养在深宫之中,又没有有力的竞争者。虽然老师也曾教过一些,但怎么能和赵构这只老狐狸比呢?不过主要还是因为赵构意外病倒,他不得不提前走到前台,这副担子对现在还年轻的他来说,实在是相当沉重。
  接着赵构才开始解释起为什么他明知张浚用兵不行,还是一直很重用他。原来,关键还是资历问题,除了张浚,谁能服众?南宋诸将名义上都归朝廷统属,但是实际他们手下的兵,等于都是私兵,谁服谁啊?赵构又没什么军事才能,这统帅自然非张浚莫属了,毕竟他虽然才能平庸,好歹是大家的老上司,总会卖点面子给他的。
  赵昚听后这才明白,原来选统帅关键还是要能服众,能力反倒是第二位的。
  其实当初还有过另外一个人选,那就是岳飞,他的资历虽然一般,但凭着骄人的战绩,也足以慑服其他将领。可是,岳飞也有他的毛病。赵抗虽然说自己对不起岳飞,但看到他提起岳飞就咬牙切齿的样子,其诚意很令人怀疑。
  “岳飞实在太不听话了!朕一路将他提拔上来,恩厚可谓古来少有。可他动不动就撂挑子,把朕看成什么了?朕花了十年时间栽培他,但结果却是一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我究竟何苦来着!”,赵构说着不觉怒起,身子一下子就不行了,还好赵抗为其输入真气,暂时支撑了下来。不过从赵构现在的态度来看,当初他打算杀岳飞,固然有为了救出母亲韦太后这个原因,但借机泄愤的可能性也是不小的
  “所以昚儿啊,你一定要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将军统统都不可靠!”,赵构的怒气显然还没完全平息下来。
  “父皇当初为什么没将军队抓在手中呢?”,赵昚不解地问道。
  “你以为朕不想啊!”,看赵构的神情,要不是他连举起手的力气都没有了,早就在赵昚头上敲几下了,“可一来,朕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块带兵的料,光是过于谨慎这点就可以放弃了。二来,这金军不断南下,刚有点兵就得派出去,这怎么可能抓得住军心啊?说实话,连禁卫军的忠心朕都没什么把握,所以朕才急着和金人谈和,目的就是为了有机会整顿军队啊!”
  “那儿臣该怎么办呢?”,赵昚现在手下也没有将才,能够掌握的军队更是一个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
  “朕叫抗儿来,就是为了这事。”,赵构笑道。
  “啊?什么事?”,赵抗一脸茫然地睁开了眼睛,原来他居然已经睡着了
  “你真是”,赵构叹了口气,说道,“朕要你将一支绝对忠诚而又信得过的军队交给昚儿,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可赵抗看上去却很是为难的样子,“儿臣麾下的军队虽然不少,但他们都相信儿臣不会放弃他们,才会有如今的赵国,如果儿臣将他们送人,估计赵国很快就会解体的。”
  这下赵构和赵昚的脸色就都不好看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赵抗会这么小气,但现在有求于他,也不好发作,最后赵昚几乎是哀求道,“大哥,哪怕借些军队也行啊!”
  其实如果赵构是正常死亡,那时间足够慢慢安排,让赵昚培养起自己的班底来。可是现在事出仓促,根本就没有时间准备这一切。但只要按照赵构说的方法做,主和派与主战派的领袖都能稳住,属于他们派系的人自然也不会乱来,赵昚就能坐稳皇位,只要半年一过,就不会再出什么乱子了。简单来说,赵昚要防备的,只是如同当初苗刘叛乱那样的小规模反乱,这只需要手中有支万余人的军队便足以对付,可赵昚怎么也想不到,赵国明明有数十万军队,而赵抗居然说一点军队都不能给他,这让他既失望又愤怒。在赵昚看来,赵抗肯定是想以赵国的名义派出军队,这样一来就算他登上皇位,也会成为赵抗的傀儡。
  而赵构则很困惑,赵抗要这皇位的话,直接说就行了,何必搞这花花肠子?难道是他临时改了主意,却因为事先答应而不好意思说出口?还是不可能啊,赵抗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难道他突然转性了不成?
  赵抗此时心中也是很不舒服,他就知道说出来大家也不会相信。实际上,虽然自从虞允文来后,赵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至少到现在为止,赵国还是靠他个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