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202部分

我伐天下-第202部分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义的虞允文怎么看也不像是会有多大野心的主,更何况一向重情重义的他,在前不久又欠下了赵抗一份天大的人情,所以即使赵抗连续做出令他反感之事,他也不好意思再撂挑子了
  事情还要从上次赵抗的临安之行说起,萌生了助虞允文夫妻复合这一想法的赵抗,在虞祺病故后正式运作起来。可是,事情远没有赵抗想象的那样简单,现在南宋上层受理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秦桧怎么能容忍儿媳改嫁呢?不要说秦桧了,连张宁馨的父亲清河郡王张浚,也对此表示了异议,他毫不客气地对女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只要她敢(再次)改嫁,他就将张宁馨从张氏的家谱中除去。再加上张宁馨本身就是一个恪守妇道的传统女子,并不愿做出这种“失节”之事,于是赵抗的打算还刚起步就落空了
  虞允文对此早有预料,倒没有显得多么失落,只是听到结果后,才刚满四十岁的他,头上第一次出现了白发,脸上的笑容也愈发地少了,而工作起来也愈加卖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其实是在藉着繁忙的工作忘却心中的痛苦。他的变化都被虞母看在眼里,这倒意外地将她这方面的阻力提前消除了。
  赵抗从来就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而且对张浚的态度,他细细咀嚼之后发现其中大有文章。张浚可是一只精明过人的老狐狸,他不可能看不出赵国已经大有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势头,而能与赵国的权臣虞允文联姻,无论是对张家还是对他张浚个人来说,都是大大有利的,可他为什么会拒绝呢?而张宁馨此前又不是没改嫁过,还是他一手威逼的,那他之前的那些话又暗含着什么意思呢?
  “这个老混蛋!果然够jian!”,赵抗突然想明白了,在松下一口气的同时,也对左右为难的张宁馨愈发同情。但现在赵抗也没有别的选择,张宁馨是不可能违逆她的父亲的,所以张浚的如意算盘必然会得逞。赵抗派人与张浚联系以后,情况果然与他想象的一样,张浚并不反对虞允文夫妻破镜重圆,但是必须按照他的方案来做:
  张宁馨只能以私奔的方式与虞允文复婚,张浚则立即将其从族谱中除籍,并断绝父女关系以表明自己对此的态度,这样虽然还有议论,但总比赵抗的那个方案要好得多了。毕竟对大家族来说,出几个不肖子孙是常有的事,算不上什么羞耻,可要是家法执行不严,那议论就难听得很了。而且这样做,也可以大大减小秦家那方面的阻力,毕竟在南宋礼教的影响不断加大,若将儿媳拱手送出,那秦家肯定会被士林的口水喷死,在他们眼中,这可要比卖国的性质严重多了
  不过到了与秦家交涉的时候,对方提出的意见却令赵抗犹豫了一会,秦桧要求赵抗必须迎娶自己的孙女秦莹,不然此事免谈。原来,随着对赵抗与赵国了解的不断加深,秦桧已经对金国消灭赵抗失去了信心。秦桧做人的原则是:如果能够除去,那么就除去,如果战胜不了,那么就站在一条船上。当初他对金人是这么做的,现在他又将这一原则用在了赵抗身上。
  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秦桧原来担心赵昚出于对自己的成见,会不惜一切代价除去自己。但在赵昚登基之后,随着对他的进一步了解,秦桧意识到赵昚具有急功近利、性格冲动、沽名钓誉的缺陷,反而生出吃定赵昚的信心,所以不再为自己的命运担心,转而担心起他死后家族的未来。以赵抗的为人,只要他与秦莹成亲,秦家的后代必然可以得到应有的庇护,当然前提是秦家的子孙必须遵纪守法。而在秦府严格的家教下,秦家应该不至于再出像自己那样的“jian贼”,不会再给仇家攻击的口实。
  秦桧现在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其实在这件事上他比赵抗还心急。但是秦桧毕竟人老成精,又岂会让赵抗看出这点?再加上吴太后那边不断派人催促赵抗早日完婚,赵抗终于被迫就范,以自己“卖身”的方式,换来了虞允文夫妻团圆。他这样做,是因为虞允文已经不只是他的臣子,而且还是他的朋友。可是虞允文夫妻之间,还有着一个很大的妨碍存在,而这时的赵抗却疏漏了
第四百五十章 破镜重圆(下)
  张宁馨虽然对前夫秦熺十分厌恶,但是却舍不得丢下已经八岁的儿子,想要将其带到虞家。而秦桧担心自己死后家族不能保全,便也答应小孙子离家,最坏也可以为秦家留下一点骨血。可虞允文虽然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但却无法忍受妻子竟然带着一个“拖油瓶”回来,而这个名叫秦埙的小孩,在那九年中已经成了张宁馨心中唯一的精神寄托,又怎么舍得轻易放手?于是,夫妻复合本是一桩美事,却反而令两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危机。
  虽然由于张宁馨的坚持,再加上虞允文对妻子的感情确实深厚,最后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秦埙。但是秦埙虽然来自投降派的代表秦家,骨头却硬得很,说什么也不肯改姓。虞允文虽然有些气恼,但以他的身份怎么也不可能和一个小孩计较太多,但无论如何脸色是好不了的。再贤德的母亲,一旦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就往往会失去理智,张宁馨也不例外。再加上,由于在三个孩子中秦埙的年纪最小,跟她一起生活的时间也最长,张宁馨对他的态度显然更为亲昵,这便引起了两个哥哥的不满。虞公亮与虞公著兄弟俩虽然也很聪明,但都像其父一样,是胸襟坦荡之人,而秦埙年纪虽小,却从他的生父那里耳濡目染,学到了一大堆的鬼点子,那两兄弟怎么斗得过他?
  结果很多时候明明是秦埙起的头,但在张宁馨眼里,却很明显是两个哥哥在欺负自己的小dd,而她的护短却使得兄弟关系进一步恶化。而秦埙的诡计虽然瞒不过虞允文,可一来虞允文忙于公务,抽不出多少时间来管孩子,二来在张宁馨心中,虞允文对秦埙有着很大的成见,所以他说的话根本起不到半点作用。在家中冷战不断升温的同时,虞允文还不得不处理因军中人事大变动而衍生出的杂务,很快就焦头烂额。至于虞允文的母亲,由于心伤丈夫的远去,身体也越发不如从前,如今又开始卧病在床,看来很快就能夫妻重聚了,怎么可能还有力气管孙子们的纠纷呢?
  倒是赵抗看出了虞允文的疲态,在打听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决心cha手一下虞允文的家务事了。毕竟这件事由他而起,纯粹是出于好意,自己还作出了“重大牺牲”,如果因此将一件美事变成祸事的话,那他就再也没脸面对虞允文了。
  “我最近在读三国时期的一些野史,虞相觉得刘备这个人怎么样?”,赵抗藉着聊天的理由来到了虞府。
  “昭烈皇帝是少有的仁德之君,可惜过于重感情了,再加上当时的对手太强,所以没能光复汉室,很是可惜。”,正如赵抗预料的那样,骨子里始终是一名儒生的虞允文对几乎称得上是儒家典范的刘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赵抗的说词就将从此展开。
  “我在逸闻中看到刘备收刘封为义子,面对关羽的反对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帮我看看像不像他说的?”,赵抗不lou痕迹地请教道,“刘备说,“我待彼如子,彼必事我如父”,虞相你觉得怎么样?”
  “昭烈皇帝真乃仁德之人,以君子之心待人,人必以君子之心回之!”,虞允文赞叹道,话一出口他就明白赵抗的意思了。但是虞允文虽然早就知道自己不应该对秦埙如此冷漠,可是要消除对秦埙的厌恶之情,又谈何容易?
  见到虞允文沉吟不语,赵抗明白虞允文已经有些被说动了,便趁热打铁地问道,“虞相以为曹操这个人怎么样?”
  “曹操jian贼也,何必多问!”,虞允文不屑地答道,这一点上他和岳飞类似,道德压倒一切。不过虞允文比岳飞优胜的地方在于,他在对方于自己有切身关系(敌或友)时,能够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曹操是一个好色之徒,姬妾成群,甚至连寡妇也不放过,还有过杀夫夺妻的行为。所以,曹操不但收了曹真作为义子,还有一些拖油瓶的儿子。”,赵抗大有深意地看了虞允文一眼,继续说道,“曹操对养子曹真之恩厚亲爱,世人皆知,我就不多说了,而曹真终其一生不但对曹操尽孝,而且对曹魏皇朝尽忠,刘玄德的话说得不是很对吗?而即使是那几个拖油瓶的儿子,曹操也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对待他们,虽然各人贤愚不同,但都能有所建树,为曹魏也都尽了自己的一分力,曹操这样做,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像曹操这样的jian贼,都能这样做,难道虞相你这样的君子,却反而做不到吗?”
  虞允文面色变幻了一阵,长吸一口气,向赵抗作揖道,“这是臣的过错,多谢陛下点拨。”
  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一直唠叨,赵抗见虞允文已经明白,便告辞回宫了。其实赵抗今天讲的这些虞允文早就明白,他之所以一直困在迷局之中,是因为他实在太爱自己的妻子,所以看到秦埙之后,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当初夺走自己爱妻的男人,从而心生怨恚,并转嫁在无辜的孩子身上。但现在虞允文既然想通,那要解决起来,就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了。
  秦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他用心计是必然事半功倍的,虞允文的方法是以诚感人。虞允文当初对他坚持不肯改姓非常不满,但是现在换位思考以后,若是秦埙为了自己能生活得好一些,就轻易将继承自生身父亲的姓氏改掉,这孩子是不是也太无情了点?所以虞允文不但对秦埙当时的做法表示了赞许,并允许他继续以秦埙这个姓名留在虞家,还对自己当时的态度向秦埙道了歉。结果这样一来,反倒弄得小秦埙面红耳赤、局促不安起来,伴随着两人不自觉的笑声,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
  至于孩子之间的矛盾,虞允文并没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他很清楚,问题是出在张宁馨的偏爱上。自从与秦埙关系改善以后,虞允文与妻子之间短暂出现的隔阂很快就消失不见了,这使得他可以开门见山地和她谈一谈。虞允文并没有指责妻子对小儿子的偏爱,而是向其讲述了两人分开的这段时间内,两个孩子是怎么生活的。虞允文只是如实地陈述,并未对其添油加醋,但他还没讲完,张宁馨已经泣不成声。从此以后,她终于对三个儿子做到不偏不倚,而两个哥哥对秦埙的怨恨也很快就消散了,毕竟他们还只是两个孩子,就算彼此之间有些矛盾,化解起来也很容易,只要没受到外人的教唆和示范,他们又能坏到哪里去呢?看到虞家恢复了安定和祥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虞允文的母亲终于再无牵挂,在不久之后含笑离开了人世
第四百五十一章 演习的收获
  虞允文的家事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cha曲,赵抗决心抓住成婚前的一年时间,通过大规模的实战演练尽快消除军官普遍调职对赵军战力的不利影响。对此早有筹谋的他为此准备了足够十万人演习的超大型实战模拟场地,可以这么说,除了不怎么会死人以外,基本上战争中能遇到的情况,在这里的演习中都能碰到,这是其他各国羡慕都羡慕不来的。也只有赵国这种走“先军路线”的特殊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而那些以抢劫为生的草原游牧部族,虽然走的也是“先军路线”,却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而根本没有演习的必要,对他们来说,实战就是最好的演习!
  实战演习才进行了十天,赵抗就出了一头冷汗,幸亏他突发奇想搞了这次实战模拟,要不等到北伐时再发现问题,那就来不及解决了。军官调换带来的军队配合混乱等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赵抗早就想到了。而且由于赵军平素的训练极其严格,反倒没有赵抗预想的那样严重,倒反而是一些非人的因素令赵抗揪心不已
  当初神臂弓藉着标准化运动的东风而产量大增,其在南洋混战中的恐怖表现更是坚定了赵抗加大战争机械研发力度的决心。在上次北伐中,赵奈kao着战争机械的帮助,率领一批毫无战争经验的工兵,硬是将数量更多的金军精锐击溃,令赵抗倍感鼓舞。而其后人力战车的研发成功,并且不断改进、推陈出新,赵抗自以为金军引以为傲的骑兵已经成了白耗钱粮的废物,在日行百里,所向披靡的战车面前,他们根本无法抵挡。就算金军利用战车地形适应性差的弱点避实击虚,他们也不得不放弃在平原上的骑兵优势,而被迫在山区丘陵地带以步兵和赵军决胜负,那不是找死吗?可是在这次强度与实战几乎没什么区别的演习中,机械不为人知的弱点集中暴lou了出来
  赵国如今已经拥有神臂弓二十四万余张,床弩上万架,人力战车过千乘,这已经是一支可以摧毁任何精锐的可怕力量。但是,在演习的第三天就开始有人力战车因为部件损坏而无法开动,等到第十天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令赵抗瞠目结舌的五成,这仗还怎么打?再加上由于减震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使是体魄堪称强壮的车兵也只能忍受数天的颠簸,然后就需要停下休息几个时辰,这对长途奔袭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在平坦宽阔的大道上开动自然不会出这样的问题,可是在外线作战时,且不说很多时候不得不越野作战,就算有路,道路状况哪儿可能有像赵国这样良好啊?
  神臂弓的报废率倒是要低上不少,但是弓弩怕水怕火的缺陷却暴lou无遗,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成品神臂弓数量太多,一旦损坏根本找不到那么多可替换的部件,这弩就只能扔掉,以免增加无谓的负重。但是这样一来,就可能有大量的神臂弓落入敌人手中,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可砸碎的话又未免太可惜了。另外,由于神臂弓比弩手数量都多,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采用的“预发射”模式,也就是说一旦将箭矢射出,这些神臂弓就暂时不能再投入使用了。如果战胜还好,万一战败的话,敌人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数以万计的远程利器,而这时再砸往往也来不及了,这令赵抗实在有些心中不安。还有,神臂弓并不能所向无敌,由于弩箭缺乏尾羽的稳定作用,在较远距离上精度很差,只能进行面杀伤。但若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