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流王侯 >

第54部分

风流王侯-第54部分

小说: 风流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怕是经常起草圣旨养成的习惯,而顾宪显然并不吝啬对刘渊的赞美之词,到了最后才道:“秦大夫深明大义,为公主甘愿以身试险,确实是蜀国栋梁之才。”
    安乐公主点了点头,这次清除了北朝刺客,她对刘渊也是有些感激的,感官大为改变,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一见到刘渊便有些熟悉的感觉,倒并不觉得此人面目可憎,而且似乎还有别的感觉在内,柔声道:“秦卿家辛苦了,本宫一定会重重有赏的。”
    她没有说要禀明蜀王来嘉奖刘渊,看来还是对蜀国有所芥蒂。
    慕容清雪也淡淡道:“辛苦秦大人!”看来对她并不熟悉的人,此女还是一座冰山,若她知道坐在她眼前的这个人就是福王刘渊的话,又会做何表情。
    对这样不痛不痒的安慰,刘渊却只能谦虚一下而已。
    安乐公主只说了几句话,便起身走了。
    望着她的背影,刘渊心里实在复杂的很,若有选择,他宁愿这个妹妹能够高高兴兴地生活在宫里,不要去背负那么多的东西。
    ※※※
    这一战几乎是将军机阁派来的刺客一网打尽了,顾宪揣测别人心理的能力确实很高,其实计划的关键,就是那一声“船被凿沉了”。就因为这一句话,便将北朝的刺客全部引了过来。清点下来,一共杀死了一百三十名刺客,活捉了四名,而汉军虽然也死了两百多人,但是这样的成果,已经算是大获全胜了。
    顾宪和刘渊这才向武帝和蜀王分别上表说明,并且都将这场假的吊丧讲明,否则的话武帝倒没有什么,蜀王恐怕会听到一些风闻。
    刘渊回到屋里,将这件事又从头想了一遍,越想越觉得奇怪无比,顾宪并不是那种想要戏耍某人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自己装死,难道仅仅就是为了让军机阁的人上当么,还是他有其他的企图。
    想到这里,刘渊将霍烈叫了过来道:“快去调查一下是否有漏网的刺客,若是抓到,审讯一下那天晚上伏击我们三人的到底是谁!”
    这件事确实太奇怪了,那几名刺客好象并没有想要杀死自己三人的决心,否则的话不会一招失手就逃掉了,这一点儿刘渊的感觉绝不会错。
    难道那些人并不是北朝的刺客?
    ※※※
    顾宪翻看手中的记录,这是宣台阁的习惯,每次行动之后都要有一份记录上报,上面记录的非常详细,包括清除掉的军机阁首领名字等等。
    不过顾宪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军机阁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杀公主,现在既然已经被自己粉碎了,那么就不需要担心了,他才懒得去管那些机密而龌龊的事,他将记录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写着是他亲自安排的特殊任务。
    那是刺杀刘渊三个人的经过。
    看完之后,顾宪皱了皱眉,道:“你是否确定秦渊会武功!”
    一个用一条黑巾遮住半边脸的男人坐在角落里,正是那个特意从京城赶来的宣台阁高手,道:“确定!”
    顾宪点了点头,其实秦渊到底有什么来头他并不在意,但是一想到他或许是那个人,顾宪却没有办法听之任之。而且疑心一旦升起,就很难遏止了,才会安排了这场虚假的刺杀,但是其实也只不过是证明这个人会武功而已。
    秦渊在蜀国的经历虽然平淡,但是却并没有说明他会武功这一项,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故意隐瞒也是必然的,毕竟他是蜀国的谏议大夫。
    顾宪将记录放下,问道:“先生认为秦渊此人的武功如何!”
    那人淡淡道:“他是个高手,甚至比那两个护卫还要厉害,最厉害的是此人出招从不按照常理,而且还能够将全身各个部分的威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属下自讨不是他的对手,恐怕只有总管大人才能够看出来他练的到底是什么武功!”
    顾宪点了点头,难得连宣台阁的高手都对秦渊有如此高的评价,若是真的需要东方耒才能看出秦渊底细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武功就可想而知了。
    “多谢了!”顾宪将记录递给了他,这是宣台阁的东西,若不是武帝下旨让他暂时统领这几个高手,恐怕这个记录他也看不到。
    那人拿过册子,行了礼,往舱门外走去。
    顾宪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先生认为这种武功是不是非常普遍,我的意思是有不少人可以练成。”
    那人道:“任何武功都可以有人练成,但是属下在江湖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武功!”
    顾宪叹了一口气,看来这还真的是一个问题。
    他曾经在扬州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将领,这个将领曾经给他讲过一段趣事,便是当时还任扬州刺使的福王和他比武,结果每次这个将领都是输得莫名其妙,并说福王出招从来都不按常理来出,而且全身各个部分都能够用得上,要不然他也不会输得如此容易。
    那个年轻的将领叫做龙城,现在已经是竟陵大将,而且当日与福王交情颇深,想必对福王武功的印象非常深刻。顾宪由此联想到龙城说过的这段话,这个秦渊就更可疑了。
    顾宪虽然不想把这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但是若这个秦渊真的就是那个诈死的福王呢!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这真的是一段奇事,恐怕说出去没有人会相信,大汉的亲王诈死,然后到了别国当上状元……
    不过,还不能太早下这样的结论,还有几件事要确认才行。
    至少在安乐公主完婚之前,自己是可以舒服的享受一下蜀国风光了。顾宪伸了一个懒腰,斜斜地靠在垫子上,嘴角露出一丝淡然的微笑。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十二章 疑心重重(下)
    终于到蜀国了,刘渊总算是出了一口气。
    虽然这段时间顾宪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但是刘渊隐约感觉到了一丝不安,尤其是每次看到顾宪那微笑的眼睛,心里总是有些微微的触动,只不过却找不到任何实在的证据来证明这个不安应该存在。
    也许是自己多心了吧!
    太子孟彦章早早就率领百官在城外迎接安乐公主的凤驾,这位太子确实不善言词,只说了几句话便带着顾宪往城中行去,甚至只是和安乐公主打了一个招呼而已。刘渊当然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但是顾宪却没有这么清楚,大觉得这个未来的蜀王还不是一般的木讷,恐怕并不比李纳好上多少。
    蜀王则站在宫外迎接,当一身宫装的安乐公主为蜀王敬上谷酒时,整个蜀国都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气氛甚至比大汉还要浓烈。蜀国历朝以来都并不受中原的重视,这次安乐公主能够屈尊下嫁到这里,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蜀国百姓当然没有办法无视这种巨大的变化。
    而且蜀王早已经通告全国,大赦牢狱,减赋三年,这些都是托了安乐公主的福,蜀国自然更加热闹。
    安乐公主虽然并没有露出真容,但是从她行动的仪态上已经看出会是一个标准的美女,蜀王非常满意,将刘渊叫道身边道:“状元此次舍身保住公主平安,大功一件啊,不知想本王如何赏赐你!”
    刘渊急忙跪倒,心道只要你不让我当那个太子太保就行,不过心里也清楚这只是痴心妄想,恐怕这件大功倒使得蜀王更加坚定了选择自己的念头,只好道:“臣能为主上分忧,已经最大的赏赐了!”
    蜀王哈哈大笑,倒并没有提太子太保的事。
    由于太子特意为安乐公主建造的“慈云宫”还没有完成,而安乐公主现在又不能进入太子府,所以蜀王将安乐公主安置在了王宫内,又将顾宪等汉使一一安置下,顾宪每日要与蜀国的礼仪官讨论大婚的安排,刘渊总算可以偷闲休息几日了。
    这时杨英也已经从京城赶到蜀国,开始将烟雨楼迁移到此地的调查。
    刘渊心里还惦记着慕容清雪的事,虽然现在还无法向这个美女表明身份,但是却也不能让太子轻易就占了个便宜,恰好太子有事召他密谈,刘渊趁机道:“不知殿下的慈云宫建造的如何了,若是公主嫁入的话……”
    太子脸上露出一丝苦涩,道:“本宫正在担忧此事,父王要我马上与公主成婚,但是这慈云宫却还没有建成,这该如何是好!”
    刘渊看出他本意还是没有变,仍然不想和安乐公主有任何的关系,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问道:“不知殿下有没有见过弘化公主。”
    太子露出迷惘的神色,显然并不知道,摇了摇头。
    刘渊提示道:“她是汉皇的养女,此次算是陪同安乐公主嫁到蜀国来!”
    太子终于想了起来,道:“原来是她,慕容清雪本来该是大汉第一才女才是,怎么会变成了弘化公主,本宫也甚是不解,状元可有什么消息?”
    刘渊心道原来慕容清雪在蜀中也是这样有名的,忙道:“这是汉皇的意思,臣也不太清楚,大概是希望殿下能够将两位公主同时收入宫内吧!”他现在唯有试探出太子真实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否则的话,慕容清雪要是无缘无故地有了名分,那恐怕就没有办法更改了。
    “原来如此!”太子点了点头,道:“状元对本宫有什么建议?”
    刘渊一愣,心里顿时明白太子对慕容清雪并非如此坚定的拒绝,像慕容清雪这样的女人恐怕任何一个男人都拒绝不了。才貌双全的女人毕竟还是少数,太子能够坚决地认为不能和安乐公主成婚是因为他令有所爱,而且他也没有见过安乐公主,不知道她到底是美是丑,心中始终有些隔阂,但是慕容清雪就不同了,她可是传诵已久的大汉才女,而且既然已经有了安乐公主,那么多一个弘化公主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恐怕才是太子此时最真实的想法。
    刘渊心道这件事看来倒很难办,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直接劝说太子不要慕容清雪,因为根本拿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只好道:“关于建设慈云宫的事臣倒可以去催促一下,听主上说,婚期会定在中秋过后,若是那样的话,应该问题不大,若不能按时完工,殿下也不妨暂时将公主安置在宫内,主要是和安乐公主讲明。”
    太子点了点头,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慕容清雪绝对不能这样便宜了太子,自己用了卑鄙的手段才将她从顾宪的手里夺了回来,要是这样就被人占有了,那简直是太失败了,刘渊小声道:“殿下如此痴情,臣实在是佩服之极,不知道使殿下动心的到底是哪家的小姐,如此幸运。”
    太子脸上露出一丝喜色,道:“本宫当状元是知己,此事连父王也不知道,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她是白学士家女儿!”
    刘渊咬了咬牙,这次为了慕容清雪真的是什么手段都用了,看来也只能在这白家小姐身上动动主意了,急忙笑道:“殿下真是慧眼,白小姐兰心慧质,正是我蜀国国母仪态啊,到时候母仪天下,那是不用说的!”
    太子哈哈大笑,点头道:“那是一定,那是一定,状元吉言!”
    刘渊心道看来他并没有被多少人拍过马屁,或许是这位白家小姐确实让他痴迷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刘渊连那个所谓的白家小姐都没有见过,甚至都不知道是哪个白家的,说她国母仪态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但是看到这位太子殿下却是如此欣喜若狂,刘渊心里倒有些好奇了。
    ※※※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十三章 四库全书(上)
    白楚臣世代在蜀为官,不过他原籍却是楚人,要不然也不会用“楚臣”这个的名字。他不过半百,官任凤翔阁大学士,其实这是一个虚官,主要看重的是白楚臣的才学,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只是时常陪陪蜀王吟诗作对,而且这样的官职大部分是留给像白楚臣这样的蜀中名士的,算是一种福利。
    白楚臣此刻正在品着香茗,对面坐着原来蜀国的状元现在官任谏议大夫的秦渊。
    在中原若论诗名,当属“南北两渊”,自从北渊福王刘渊在扬州战死后,天下诗名最盛的恐怕就是眼前的这个蜀国状元了,而蜀中又颇重文采,所以就算这两渊都不是土生土长的蜀人,还是得到了众多名士的认可。正是因为如此,听到刘渊突然前来拜访,白楚臣还是异常惊喜,他虽然官职不低,而且颇为博学,但是由于不善于迎奉,又加上有些不好的脾气,所以一直无法真正在朝廷里掌到实权,交往的除了那些世家望族之外,还是有些门前冷落。
    刘渊一边端着茶杯喝茶,一边仔细打量着白楚臣,试图想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丝那位国母的面相来,白楚臣生就一副标准的书生相,面如白玉,一双凤眼,加上身材高瘦,该是标准的美男子,尤其是他的皮肤异常白皙,这种肤色恐怕送给女人都显得有些白了,生在一个男热的脸上真是有些浪费。
    “叨扰学士了,晚辈这次其实是奉了王命而来的!”两人交谈了几句,刘渊放下茶杯,微笑说道。
    白楚臣一愣道:“哦,不知状元……”
    刘渊道:“学士想必听说过《四库全书》的编撰吧!”
    白楚臣点了点头,前代蜀王便开始编撰的这套大型类书,当时轰动了一时,他的父亲白铭身为凤翔阁大学士,也参与其中,白楚臣当然不会不知道。只不过这件事由于工程浩大,虽然蜀王多次下诏在民间求书,但是各地刺使却始终没有将此事当做重点,根本没有办法收集到流落在民间的珍本来,一直拖了数年之久,直到前代蜀国病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不知道刘渊这次提了出来又是什么意思,难道蜀王又准备开始编撰这部从书了么?
    刘渊笑道:“晚辈曾经研究前人的笔记,尤其是慕容诚先生的《烛光笔记》,每每看到先生为无法编成这套丛书而扼腕叹息,便深感汗颜,所以给主上上了一道奏折,望能够重新收集珍本,编撰丛书。主上甚是满意,言道此举可以说是我蜀国的一件盛事,且已经下了王令,要晚辈寻访博学之士,参与编撰。”
    白楚臣心里充满疑惑,当年编撰那套书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参与其中,深知其中艰难,且不说其它,单就各个州县的刺使就根本不肯收集珍本,认为这与徭役征赋根本无法相比,那些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作为一个文人来说,能够参与这样的盛世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