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流王侯 >

第78部分

风流王侯-第78部分

小说: 风流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诸州疯狂报复,到了那时恐怕蜀中将陷入浩劫之中!蜀中百姓不会将这个仇恨记在顺王身上,而会记住自己这个见死不救的蜀国丞相,到了那时,别说做什么蜀王,说不定连丞相这个位置都无法坐稳了。
    也许这就是军事家与政治家之间的区别吧,刘渊微微叹了口气,若是以前,他定会首先同意郭塘的计划,说不定还会亲自带兵前去,一直将顺王拖跨,但是现在他却不会这样做了。
    刘渊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笑道:“诸位有何看法!”他这话一问出,几位蜀中谋士全都站了起来。
    一直没有说话的谋士梁凤举怒目对着郭塘,大声道:“都督明示,雷霆将军如此动作,将陷黎州与万劫不复之地,更何况还有云州百姓,梁某断然不能同意!”
    令狐云也愤然道:“雷霆将军此举无疑将葛将军送上死路,敢问将军良心何在!”
    于延亭也不甘示弱,用手指着郭塘道:“若是葛老将军战死,于某将让将军偿命!”
    剩下的几名年轻将领也站起道:“都督明见,此计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刘渊早就知道会有这个局面,蜀人关心的是蜀国的百姓,郭塘正因为不关心这个,所以才会出此奇招,虽然不得不承认他是军事上的天才,但是实际上却无法做到,此事看来不用再行讨论了,刘渊起身道:“诸位勿要指责雷霆将军,将军本意并非如此,都先退下吧!”
    梁凤举等人纷纷挥袖离去,这些蜀中名士都是个性斐然,不像那些江南名士温文尔雅,有所收敛,看来他们对刘渊支持郭塘也是非常不满。
    看到众人走远,郭塘上前一步道:“王爷,末将并非有意陷葛老将军于不利,而是此刻是荡平顺王的最好时机,只要依照此计,定然会平定东蜀,再无后患,若是回身邀击顺王,就算胜了,也是后患无穷。”
    刘渊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郭塘以为他还不明白此中关键,继续道:“以我军之力,就算勉强击败顺王,恐怕也要付出惨痛代价,而且其实也只是救下一座黎州小城,一个葛成刚而已,顺王就算败了,只要守住延、允两州,便可以保住东蜀无忧,定会形成两国分立的局面,王爷难道不肯以小害而全局么?”
    刘渊苦笑道:“将军之意,我哪里会不明白,这确实是个平定东蜀的绝好机会,只可惜将军看到只是战场,我必须看到整个蜀国啊!”
    郭塘一愣,有些明白了。
第四十一章 罗山之战(上)
    刘渊所率领的东征军在袁离附近先与顺王的前谴军打了一仗,偏将军陈玉坤横槊攻入敌军之中,三进三出,顺王军大败,退后三里。他们刚刚与后面到来的援军合兵一处,便被火速赶到的偏将军林越然以骑兵冲击营帐,又是大败,而郭塘的雷霆军则迅速沿江而下,直指黎州,在华朔开始截断两军联系,将顺王的三万步兵围住,以火器攻之,顺王手下大将甄泉连败十阵,最后被逼到了瑶江边,郭塘毫不客气地将这三万人全部赶下了江,甄泉也被余敏当阵斩杀。
    这时刘渊的主力刚刚来到黎州百里外的罗定,在罗山下布上长营,同时以雷霆军埋伏在山中,以陈玉坤的骑兵为前锋,林越然的步兵为侧翼,静侯顺王大军决战。顺王以十五万主力沿江而上,先是扫荡了新南诸地,免除了后顾,最后来到罗山之下,摆开阵势,试图一举击溃东征军。
    顺王号称三十万的大军,其实只不过二十万,在郭塘诸将手下就折了四万有余,加上到来这十五万人马,围困黎州已经是个假象,战游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两万人马同时攻打顺王军的营寨,试图抢先攻入黎州城去。
    刘渊脸上并无匆忙之色,笑看着神色有些不自然的郭塘,知道他还是对自己不能支持他直逼延、允两州而耿耿于怀,这场决战是郭塘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根本就可以拖垮顺王,现在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两军相持了整整两天,顺王终于忍耐不住,首先出兵挑战,刘渊帐上派将,陈玉坤连出三阵,都是大败敌人而回,许强宗也不愧是员悍将,一支大枪连挑两人,顺王军下的将领虽然都是久经沙场之辈,但是功夫却是非常一般,遇到像陈玉坤、许强宗这种的高手根本不堪一击。
    刘渊有时间等,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消息,战游的两万人已经快要在顺王的背后捅上一刀了,顺王确实是太拖大了,也是太傲慢了,本想以雷霆之势将自己这六万人消灭在罗山之下,哪知现在却无法前进一步,这样看来顺王根本不是一个高明的对手。
    只是自己不得不放他一条生路,将来收拾东蜀残局时又不知道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顺王终于开始调动人马,列阵于罗山之南,实际上是露出了一条直达黎州的通路给刘渊,刘渊自然知道他在气势上已经弱了下来,想要退保云州了。
    雷霆军的二千火器兵纷纷开始准备,埋伏在陈玉坤的骑兵身后,而郭塘、许强宗、余敏则率领雷霆的二千骑兵,护住中军右翼,刘渊知道以自己这区区六万人,加上雷霆军的话,击败顺王可以说是大有可能,但是要彻底击溃他还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放过顺王一马,然后尾随追击,却是一个好的办法。
    如郭塘所说一样,顺王退守之后,也只能在延州和允州,若想再图东蜀的话,云州是必须控制在自己手里的。
    刘渊站在旗下,身旁的霍烈一身轻便装扮,顺王的两翼几乎全是清一色的骑兵,中军则以步兵为主,刘渊马上将陈玉坤找了过来,道:“将军定要抵住敌军,勿要前进,到时候自然有大军接应!”陈玉坤从出军以来,每战必胜,而且刘渊又公然否定了郭塘的建议,对刘渊已经是佩服有加,虽然不太明白刘渊的意思,但是也接令而去。
    刘渊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该是检验雷霆军的时候了,一支军队到底能不能够左右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看这个时候。
    顺王的两翼开始向前移动,刘渊低声道:“下令右翼的雷霆军出击!林将军紧随其后。”
    郭塘、许强宗、余敏已经等了很久,三位铁面将军挥动手中兵器,首先发出一声呐喊,二千雷霆骑士则报以惊动天地的回应,郭塘按住不动,许强宗则拉起马缰,与余敏互相交错地在军前奔跑,雷霆军的旗号举了起来,郭塘一声令下,首先冲了出去。
    刘渊无暇为他们观战,梁凤举等谋士已经将将令一支支的发了下去。左翼骑兵开始逼进敌军,当顺王的大军终于抵达射程之内,陈玉坤的骑兵突然全部停住,而雷霆军的火器兵则从背后出现,瞬间将顺王的数千骑兵带入一片火海之中,沈雁面色苍白地坐在一座特制的椅子上,用微弱的声音指挥着火器兵进行攻击。他还是无法适应这样的场面,若不是必须由他来指挥,恐怕断然不肯出现的。
    顺王军的右翼马上乱成一团,大部分骑兵只冲锋了一半便被火器所伤,剩下极少部分的骑兵则试图冲过防线,却被雷霆军的箭手一个个射落马下。而他的左翼则显得正常了许多,虽然被雷霆军的骑兵冲入阵中,但是由于在人数上占了绝对的优势,还算勉强抵住。
    不过顺王现在已经无心去关心到底那一翼必须撤退了,他一声令下,中军开始往前推近,妄图以优势兵力将刘渊的中军压制到山底,只要形成这个局面,便可以回身再收拾两翼了。
    刘渊迅速将雷霆军的骑兵调了回来,在优势的敌人面前他们虽然始终占据上风,但是却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威力,看来还是骑兵量少的原因,暂时还比不上纵横草原的前锋营骑兵,不过这样已经够了,至少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郭塘退回之后,来到刘渊马前拱手道:“禀告都督,雷霆军准备就绪!”
    刘渊点了点头,一声令下,中军开始往山角退去,现在才是发挥雷霆军火器的真正时刻,那足以将战船烧毁的火器,对付顺王这样密集的中军不知道会有怎么样的威力!
    顺王阵中击起重鼓,试图趁东征军后退的机会全力冲击。
    刘渊仰望了一眼天上的浮云,心里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滋味,当年自己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还以为凭借自己的智慧,可以无往而不胜,但是却在扬州城下以惨败收场。那是对自己最大的一次打击,但是这次形势却完全改变,那种将敌人玩弄与手掌间的感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受。
    他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淡淡道:“开始吧!”
第四十一章 罗山之战(下)
    落日下的云州城显得无比的荒凉,郭塘按住战马,抬眼望向已经破败不堪的城楼,心中感叹一声,两蜀之间恐怕还要有数年的争战了。
    顺王罗山大败,以六万残兵直抵云州,却被赶来的雷霆军大败,最后退守到了延州,然后以重兵守住了延、允两州,可以说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刘渊若想冒险攻打两州的话,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根本无力攻破。
    郭塘对这件事心里始终不舒服,虽然他也能够体会到刘渊的难处,但是难道将两蜀陷入战乱之中,是比救回一个葛成刚更好的结局么?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若不是刘渊在罗山布阵的话,现在的顺王也许早就死在瑶江里了。
    郭塘叹了一口气,拉起马缰往城门行去,顺王元气大伤,暂时还没有能力反扑云州,不过刘渊已经下了将令,将由陈玉坤驻守云州,雷霆军首先入城安民。这个两蜀门户必须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才能让蜀王安枕无忧。
    这时一位龙腾阁的人来到郭塘跟前,道:“禀告将军,都督有信送到!”
    郭塘一愣,不知道刘渊为什么要写信给自己,既然不是将令,说不定是私事,急忙展信观看,但见上面写着:“将军急速渡江回都。”
    郭塘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感觉,难道刘渊的目的真的蜀王之位?
    ※※※
    右相华恒匆匆从御书房中走出,满脸的无奈之色,这时一个小宫女走上前来,道:“贵妃娘娘有请丞相说话!”
    华恒一愣,蜀王登基以来,册封大汉安乐公主为孝慈皇后,但是还住在慈云宫里,不问政事,每日与弘化公主一起,蜀人因为不想安乐公主靠近蜀王,所以任其而为。册封了白蓁为贵妃,实际上白蓁便成了后宫的统领,虽然蜀王又纳了几位妃子,不过宫中都知道,这位贵妃娘娘实际上就是真正的皇后了。华恒出任丞相以来,还没有被白蓁召见过,再说后宫妃子召见大臣,也有所不妥,一时倒有些犹豫。
    宫女见他没有答话,继续道:“娘娘说丞相若想保住蜀国正统,则请一见!”
    华恒眼睛亮了起来,道:“请带路!”
    两人来到凤仪宫内,宫女退了下去,一身盛装的白蓁含笑看着华恒,还没有等他行礼,便道:“丞相勿须多礼,家父早就对丞相的才学大为赞赏,白蓁也早就仰慕丞相的才名了。”
    华恒还是老老实实的行了礼,白楚臣是蜀中名士,现在又是编撰《四库全书》的主篆官,在蜀中名声甚响,华恒还是他的小辈,何况面前的是贵妃娘娘,当然不敢造次。
    白蓁盈盈起身,笑道:“丞相恐怕是被本宫的那正统两字带来此地的吧!”
    华恒以前虽然并未与白蓁有过谈话,但是他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却没有想到白蓁会这样直接,眼前摇曳多姿的贵妃娘娘确实有一种独特的风韵,让他这个花丛老手也有些不敢逼视,忙道:“娘娘还请明示!”
    白蓁脸上虽然带着笑,但是心里却叹了口气,眼前浮现起那个眼神温柔的年轻人来,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和他产生冲突了,可惜自己为的是蜀国,为的是师门,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她坐了下来,淡淡道:“丞相请坐,左相在罗山大胜顺王,解了黎州之围,现在已经在回都的路上,想必丞相担心的是这件事吧!”
    华恒在她的目光注视下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这个女人确实有很大的魔力,秦渊大破顺王,致使顺王兵退延州,西蜀重新夺回了云州要地,实际上已经算是平定了此乱,接下来就是攻打东蜀了,但是谁都知道这是短期内无法完成的时候,所以秦渊上书请求收兵回都,蜀王马上恩准。
    但是却传出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城内盛传前蜀王死前曾经将现在的蜀王托付给秦渊,并言道若是现蜀王不贤的话,秦渊可以取而代之。这个传言在蜀中马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秦渊平定顺王,可以说是功高无比,在朝之人,根本无人能够与之抗衡,而且现在他手握兵权,若他真有意取代蜀王的话,恐怕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不知道这个传言究竟是真是假,但是无论如何,蜀中名士纷纷上书,要求蜀王削弱秦渊的权力,在他们眼中秦渊毕竟并非蜀人,以前他们能够容忍他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才华横绝之士,但是并不代表有人会拥戴他做蜀王。
    对这些奏折,蜀王却淡然一笑,言道:“诸位卿家勿要多虑,秦太保并非这样的人,何况以秦太保之才,若能造福蜀中百姓,本王将王位让与他又将如何!”
    也正是因为蜀王保持了这个态度,华恒这些蜀国名士,才会忧心忡忡起来,华恒虽然与刘渊是同榜进士,而且私交极好,但是这件事却是关心到蜀国王储的大事,断然不能以私坏公,当初安乐公主入蜀、慕容清雪随嫁都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何况现在还是直接关系到了蜀王的位置。
    这几日华恒等蜀臣一直找机会苦劝蜀王改变心意,可惜蜀王一概不听,反倒极力催促刘渊回都,而刘渊也毫不客气的将雷霆军这支自己的亲军全部调回成都,华恒的担心是可想而知了。
    方才他还劝说蜀王下令让雷霆军驻守黎州,但是蜀王却以犒赏为名拒绝掉了,而且刘渊明日就要到达成都了,若是雷霆军进城镇守,以控鹤军的实力根本无法抗衡,刘渊想做什么都可以无所顾忌。
    现在华恒也只能期望刘渊对蜀王确实是忠心耿耿了,他自认还没有能力在刘渊有异心的时阻止他,而且他也知道刘渊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若这位同窗真的要夺取王位的话,华恒已经准备以身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