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春秋 >

第248部分

天下春秋-第248部分

小说: 天下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赵嘉走上来,对伍封小声道:“龙伯,商卿前几日病故了,这位老商……”,伍封知道他是一番好意,忙吩咐圉公阳,让他陪商壶带十数人寺人携丧礼前往巨鹿城。暗想这商卿是个爱民的老人,不禁叹息。
    酒宴之上,人人言语所及都是适才伍封与董梧的那一场大战,见过这一战的人自然是津津乐道,未见的不免好生后悔,无不对伍封敬服之极。
    伍封微笑着听他们说得口沫横飞,自己反而无甚话说。此刻他十分轻松,固然是因为完成了送田燕儿出嫁的重任,最好紧的还是解决了多日来对董梧的忌惮提防。这些天因为虑及董梧,自己与府中上下苦练武技,大费精神,此刻董梧死后,少了这一个强敌,可虑者便只有剑中圣人支离益一人了。不过自己与支离益并无大仇,虽然杀了董梧,却对任公子有恩,大可以周旋,何况听任公子说,支离益闭门练剑,二三年不会出来,这二三年间自己还可以将剑技再提高些。
    姬仁道:“龙伯的剑术当真是超凡入圣,董梧这名满天下的剑术大家居然也在龙伯剑下败亡,实在出乎在下意料之外。”
    韩虎惭愧道:“这几天我们还耽心龙伯不敌董梧,恐他伤在绛都,惹出齐晋战事来,看来都是小瞧了龙伯。”
    魏驹叹道:“月公主的剑术高明人人皆知,却想不到还不弱于董梧。龙伯这位夫人国色天香,神勇无双,真是天赐佳人!”
    虽然是赵无恤大婚之日,但伍封反成了主角,人人都向伍封敬酒。伍封今日心情好了,这才显出饮酒的本事来,来者不拒,开怀畅饮,反将姬仁、韩虎、魏驹等人灌醉。
    宴饮到了晚间方罢,伍封带着酒意,回府不提。
    次日早饭之后,伍封道:“公主离生产之期只有三个多月,颇让我挂念。眼下晋事已毕,我们也该收拾回家了。今日我去会一会姬仁,再向晋君的赵氏父子辞行,这几天内便回齐国去,临行过一下巨鹿,将老商带回去。”
    众人听说回家,都十分高兴,楚月儿道:“幸好那董梧死了,这一路回去大可以安心,不过这人剑术委实高明。”
    伍封点头道:“昨日一战我用足了力气,勉力获胜,看来比支离益还大有不及,回到齐国后,我们还要精研剑术才是。”
    他对庖丁刀道:“昨日赵老将军与我商议,赵家拟派些人将董梧的棺椁送回代国去,一阵间他们会派人来,你将棺椁交付给他们便是了。”又让展如将赵、智、韩、魏四府派来的士卒打发回去,庖丁刀带人开始打点行装。
    众人各自忙碌,伍封与楚月儿说了会儿话,正想派鲍兴出去打听姬仁是否从公宫搬到了驿馆,冬雪匆匆从后院上来,道:“公子,莱夷的信鸽到了。”
    伍封心道:“这信鸽甚是快捷,远胜于马的脚力。”将帛书打开看后,叹了口气。
    楚月儿担心道:“出事了么?”
    伍封道:“府上一切均好,倒没出事。只是前些天国君派公子高到莱夷走了一趟,要我准备一份厚礼,等晋事一毕便到成周去,赶在年底向天子贺寿。”
    楚月儿道:“这其实是件好事,月儿听说各国不贡天子已久,平时也少派使节到成周,夫君这一去,虽然不是进贡,但世人都会说齐国重礼。”
    伍封点头道:“自从先君亡故后,齐国和田氏都大被恶名,这样一来对齐国自然是好。”
    楚月儿道:“事情虽好,只是公主年底生产,这么一来,岂非公主生产之时我们还在成周?久未见着,也不知道公主怎么样了。唉!”
    伍封叹道:“这必是田恒的主意。”
    楚月儿道:“夫君怎知道是田相的主意?”
    伍封道:“国君最喜欢公主,只要公主高兴,天大的事也不理会,怎会让我弃公主生产而不顾?想是田恒设法苦劝,国君被迫答应。眼下虽然只是九月,我们往莱夷赶一个来回倒是可以,只是日子相撞了,公主十二月生产,天子的大寿也是十二月,无法兼顾。”
    楚月儿道:“这还真有些烦恼。”
    伍封道:“眼下国君让我去,便只好如此了。其实我早想去成周,若非公主要生产,就算国君不许,我也会带你到成周去拜见老子。”
    楚月儿问道:“夫君不想见见人称天下第一奇女子的梦王姬么?”
    伍封叹了口气,道:“我还哪有这份心思?自从迟迟、柔儿、蝉衣先后亡故,飞羽、燕儿远嫁,又想起西施姊姊又远在吴宫寂寞,便有些心情郁闷。日后什么女子我也不想交结,只要你和公主能平平安安在我身边,我便心满意足了。”
    楚月儿点了点头,知道赵飞羽和田燕儿的这两头亲事对夫君打击甚大。
    这时,姬仁到了府上来,伍封将他迎到堂上。
    姬仁道:“在下今日已经移居城南驿馆,眼下已经备好酒宴,特来相邀。”
    伍封笑道:“正好,这便去吧。”
    到了城南驿馆,伍封随姬仁到了一间精致的厢房,厢房中有一个年轻人等着,姬仁道:“这是在下长子介儿,今年方成冠礼,还未受职,他的剑术是在下所教,却能胜过在下,人还算聪明,此次非要随在下来此。”
    伍封见他的天子之孙,不敢怠慢,与姬介施礼相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不足二十岁,比姬介还小,不过他与姬仁平辈结交,姬介便对他执晚辈之礼。
    伍封顺眼看了看四周,只见此房分内外二室,并无其他客人,伍封与姬仁在外室对坐,姬介因是晚辈,陪坐在一侧,侍人奉上食案,酒肴肉羹纷纷送了上来。
    伍封洗手之时,随眼看看室中,见铺呈甚简,内室与外室之间的门户上垂着长长淡绿色的锦帘,十分雅致。
    三人对饮了三爵,姬仁道:“这几年龙伯威名日盛,在下虽远在成周,也闻听大名已久,好生相敬。”
    伍封笑道:“王子何必这么客气?其实在下不懂得韬诲,行事过于招摇,以致得罪了许多人。”
    姬仁道:“大丈夫在世,只要不违忠义,正该轰轰烈烈,龙伯年纪小过在下二十余岁,却深明军政之道,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伍封听见“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八个字,微微吃惊:“正直而不肆意不顾,光亮而不耀人眼目,此语甚妙!在下行事大致依此,只不过说不出来而已。”
    姬仁笑道:“这并非在下之语,而是老子所说的。老子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此语是说治政者事宽厚待人,百姓便会忠诚守礼,治政者严厉驭民,百姓便会变得诡诈狡诘,是以要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伍封道:“老子的学问贯通天地,王子身在成周,想必时时向老子求教,在下羡慕得紧。”
    姬仁摇头道:“在下这几句话是老子的弟子关喜所授,关喜是成周西城关尹,守西面城门,在下偶能见面候教,可惜见不到老子之面,思之甚憾。”
    伍封奇道:“老子便在成周,王子如何见不到他?”
    姬仁道:“这事情就有些玄奥了,老子身为天子的典藏史,虽然在成周大典之府看管典籍,可无人能见到他。去年王弟姬厚派士卒满府搜寻,明明听到声音在府中,可就是见不到人。”
    伍封愕然道:“老子的行止真是神秘莫测了!如此高人,王子厚怎能如此粗暴莽撞相待?”
    姬仁叹了口气,道:“王弟行事与在下不同,唉,此事不说也罢。”
    伍封暗暗称赞:“姬仁果然甚贤,换了旁人,见我与他亲厚,多半会大倒苦水,细数姬厚的不是之处。这人却不愿意述弟之恶。”点了点头。
    姬仁道:“在下虽然才识得龙伯,但早就听说龙伯抚平九夷、平定楚乱、助吴胜越,有非常之本事,在下想拜龙伯为师,学些兵法政事。”
    伍封笑道:“在下对政事不甚通达,兵法也只是略知一二,怎配为王子之师?眼下成周有老子这当世奇人,又有南郭子綦这剑术高手,王子大可以向他们求教。”
    姬仁叹道:“在下曾想向老子学艺,可惜连面也见不着,关喜又说他自己本事平凡,不足以为在下之师,南郭先生虽然教过在下一些剑术,不过他生性淡泊,不喜欢结交权贵,也不愿意收在下为徒。想来是因为在下天赋平平,让人看不上眼。”
    伍封点头道:“大隐隐于市,他们都是隐世高人,自然不喜俗事,倒不是看不起王子。是了,听说有位梦王姬极有学问,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女子,应该是王子的姊妹吧?”
    姬仁道:“想不到龙伯也听说过舍妹之名!舍妹曾亲自向老子问史,又曾派人向孔子问礼,大典之府的诸种简册几乎全部看过,的确很有学问。不瞒龙伯说,在下虽是其兄,也常常向舍妹讨教。只是她是在下妹子,怎好为介儿之师?”
    伍封道:“王姬的学问远胜在下,若是在下也有这么个小妹,定会时时讨教。其实在下是个粗人,成周中有老子,又有梦王姬、南郭先生,在下还想向他们求教哩!怎敢厚颜为人之师?”
    姬仁点头道:“龙伯如此谦让,在下更是要求教了。要不今日先行这拜师之礼,待在下回到成周向父王告假之后,再赶到齐国候教。听说龙伯家臣中还有数位是孔门高弟,正好讨教。”
    伍封见他的确是一心求学,心道:“如此好学之人倒也少见。”笑道:“王子好学之心至此,在下倒有个主意:听说年底是天子大寿,寡君备了一份大礼,派在下赶到成周向天子贺寿,在成周要呆上数月,便可以教王子一套剑术,其余的事以后再说。这也算不上师徒,拜师倒是不必。”
    姬仁大喜道:“原来齐侯还有此心,真是难得!龙伯何时动身?在下使命已毕,要不在下与龙伯一路同行,权作向导?”
    伍封笑道:“有王子同行,那是最好不过了。一阵间在下向晋君和赵老将军告辞,行期定后再来相告,多半在明后日之间。”他想了想,又道:“眼下是九月中,离天子大寿还有三个多月,要是在下一路宣扬为天子贺寿,王子以为晋国会否也派使者到成周去呢?”
    姬仁眼中一亮,道:“齐国派使,晋国多半会派。龙伯这么做甚妙!这些年成周中少见列国使者,父王二十六岁即位,在位已有四十二年,眼下身子不大好,每每卧床养病,若是有齐晋大国使者贺寿,必定大悦,或可减轻病情。”
    伍封见姬介十分乖觉,二人说话时不插一语,只是仔细听着,显是十分留心。
    伍封赞道:“王孙为人沉稳慎言,十分难得。”
    姬介答道:“小侄初次出外,政事不通,不敢胡乱言语,免得惹人耻笑。龙伯万勿以为小侄这是傲慢。”
    伍封呵呵笑道:“王孙敦厚有礼,在下怎会误会呢?”
    姬仁笑道:“介儿最得舍妹喜欢,他比舍妹略小几岁,从小便在一起,他的学问是舍妹亲自教的,相当难得。”
    午饭后伍封告辞出来,直往晋宫去,见了晋定公辞行。
    晋定公叹了口气,道:“龙伯就要走了?寡人也不好强留,一路珍重,日后有暇时,再到晋国来。”
    伍封点头道:“列国互通使臣,日后外臣定有机会再来晋国。”
    晋定公道:“唉,也不知下次龙伯来时,寡人是否还能见到龙伯的风采,只怕寡人这身子支撑不了多久了。是了,齐国是姜姓,能派龙伯为使为天子贺寿,晋国与天子同姓之国,若不派使者只怕有些不像样子。”
    伍封不好对晋事多口,只道:“国君所虑得是。”
    伍封出了宫,又赶往赵府,赵府仍然宴庆不断,只不过宴饮的多是族人了。伍封见赵鞅正忙着待客,却不见赵无恤,笑问道:“无恤兄还与新妇在房中么?”
    赵鞅笑道:“哪里,早日龙伯送亲来后,无恤饮了些酒,匆匆赶去送飞羽和任公子了,他们早就约好,任公子和飞羽在巨鹿等候他数日。”
    伍封大感惊奇,问道:“昨日无恤兄大婚,怎么当日便走了?”
    赵鞅叹道:“无恤兄将乃姊远嫁代国,心里过意不去,这些天总是郁郁不乐,他这是姊弟情深,老夫也不好阻止。或要月余才能回来。不过冷落了燕儿,有些不成样子,好在时日方长,日后让无恤好生对待燕儿才是。”
    伍封心想这赵无恤果然异于常人,放下这如花似玉的新娘子不顾,却要赶到代国走一趟,换了自己定不会如此。也怪不得他们这么快就知道巨鹿商卿亡故,想是一直与巨鹿联系安置之故,不然按礼等丧讯送来,只怕还有好几天。伍封摇了摇头,遂说了要到成周之事,道:“晚辈想明日动身,特来告辞。”
    赵鞅点头道:“为天子贺寿?田相这主意不错。天子在位已有四十多年了,年纪高大,身子也不甚好,若有齐使往贺,必定大喜。齐国能派使贺天子寿,我们晋国也要派使者才行,否则,世人定会笑话晋人。一阵老夫便邀智瑶、韩虎、魏驹入宫,商议此事。”又道:“明日就走太仓促了些,不如改在后日,明日我们设宴酬谢龙伯送亲之德,免得旁人说赵氏薄情。是了,这些天无恤已经派人四下查找过,那桓魋必定不在晋地,否则定能查出来。”
    伍封点头道:“桓魋不在就算了,晚辈便等到后日才走,不过要先告诉燕儿。”
    赵鞅微笑点头,让人带他到后院去见田燕儿,自己去堂上应付宾客,赵鞅自出府邀三卿入宫去了。
    伍封随家人到了后院田燕儿室前,家人通传之后,田燕儿请他进去。伍封算是她娘家的亲人,因此可以入房相谈。
    田燕儿盛装打扮,只是眼睛微肿,眼角隐隐有些泪痕,显是哭过。
    伍封叹了口气,道:“燕儿,后日我便要走了。”
    田燕儿微微一颤,道:“龙伯是记挂着公主么?”
    伍封喟然道:“虽然记挂公主,可家中传来讯息,国君派我为天子贺寿,要先到成周去。今日特来告别,明日怕是无暇再来了。”
    自从离开临淄的那天起,伍封便是田燕儿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如今听说要走了,田燕儿顿感孤苦无依起来,就好像突然间被置身于荒山野地一般,心中大恸,忍不住放声大哭。
    伍封连忙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