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奉天承运 >

第102部分

奉天承运-第102部分

小说: 奉天承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心道:皇上难道会让一帮乱臣贼子执掌朝政?
毕自严内心对于温体仁的卑鄙十分愤怒,虽然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但是他想起赵谦手里温体仁和李貌的把柄,很想由此报复,但是毕自严还是忍住了,还不到时候。
这个时候,温体仁的那个污点捅出来,也不足以整倒了他,用过之后,把柄便失效了,白白浪费掉。毕自严在等着形势逆转的当口,用那件把柄在火上浇上一瓢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朱由检脸色铁青,扶在龙椅上的双手在颤抖,他神色有些失控地自言自语道:“天下臣工尽可杀……可杀……”
本来赵谦帮朱由检筹集军费,平定叛乱,很干了几件分担圣忧之事,在朱由检心里,渐渐将赵谦作为肱骨之臣看待,却不料他竟是一个贪鄙心怀不轨之人,朱由检不仅愤怒,而且伤心。
侍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见朱由检神色夸张,急忙小声提醒道:“皇爷,赵谦手里,有谋士猛将,还有以一当十的西虎营精锐,虎踞江浙,皇爷万不可轻易动怒。”
朱由检心里一寒,要是赵谦兵变,无论胜败,朝廷又增兵祸,绝非好事。大明这台破旧的机器,经得起几下折腾,朱由检是这机器的主人,心里还有有些斤两的。
朱由检愤愤然起身,只觉天地一阵旋转,险些摔倒,王承恩急忙扶住,朱由检一把将其推开,强自从龙椅上走了,王承恩忙唱道:“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和高启潜跟在朱由检后面,朱由检并不乘坐御辇,只顾乱走,好似只有这样,才能发泄出他心中的愤恨。
朱由检长年待在紫禁城内,又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只一味熬夜处理政务,体力不支,不多一会,就累了停下来,扶着柱子,望着天外,呼呼直喘气。
他的脸色看起来很疲惫,不是体力上的疲惫,从头到脚,给人一种身心疲惫之感,特别是眼睛里暴露出来的神色。
王承恩和高启潜都躬身侍立于身后,大气不敢出一声。
高启潜终于走近了两步,小声道:“皇爷,昨儿个说去坤宁宫皇后娘娘那儿看长平公主,这会儿,公主殿下该叫着父皇等着皇爷了呢。”
朱由检脑子里浮现出一张可爱的小脸蛋,脸上出现了一丝暖意,他这才感觉到自己还是一个父亲。
“起驾坤宁宫。”
“遵旨……皇上起驾!”
朱由检刚走进坤宁宫,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便从周皇后的怀里挣了出来,向朱由检迈着小腿儿奔了过来,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喊道:“父皇,父皇。”
“哎!”朱由检伸出了双手。
长平公主名叫朱徽娖,乃是王顺妃所出,因周皇后生坤仪公主早夭,遂由周皇后抚养。(后来《明史》载长平公主乃周皇后所出,误也,其张廷玉用心不详。因同年周皇后生朱慈炯,不可能又生长平公主。由此足见《明史》之不实也。)
“父皇,父皇,你不高兴吗?”朱徽娖奶声奶气地说。
朱由检将她抱到怀里,说道:“别人惹父皇不高兴了,不过见了父皇的小公主,父皇就不生气了。”
“嘻嘻……”
周皇后面带笑意地说道:“今年元宵,皇上忙于政务,连汤圆也没有吃到,臣妾今天特意煮了些,皇上吃几个吧。”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吃了的,就是没有皇后亲手做得有滋味。”
这时殿外来了个太监,和高启潜小声说了几句,正欲离开,朱由检眼尖,问道:“何事?”
高启潜忙跪倒道:“皇爷,赵谦上请罪折子了。”
朱由检将朱徽娖递到周皇后的怀里,说道:“朕还有件事要办,晚些再过来。”
周皇后忙对高启潜道:“晚上注意着给皇上添衣裳,别让皇上冻着了。”
段四三 逝去的烟雨
       “皇爷,该用晚膳了。”高启潜在一旁提醒道。
朱由检刚从坤宁宫过来,一边仔细看着赵谦的请罪折子,一边头也不抬地说:“拿进来,朕就在这案上吃。”
不一会儿,太监宫女端了四菜一汤上来,朱由检看了其中一盘海参,皱眉道:“京师地处内陆,这海参要从海上运往京师,又要耗费民力。以后做普通的菜肴,能吃饱就行。”
一个宫女看到朱由检那副憔悴的模样,忍不住掉下眼泪来,高启潜也是用袖子抹了一把眼睛。
朱由检一边吃着饭菜,一边放下奏折,说道:“曹化淳,你说说看,如何处置赵谦?”
曹化淳神色紧张,想了一会,弯着腰说道:“这……奴婢不敢妄言。”
曹化淳确实不敢妄言,朱由检于天启七年登基,到崇祯五年,短短五年间,因战事不利,已有两个总督被戮,那个赵谦如何不知道危险,指不定就会鱼死网破。
“朕叫你说你就说,朕恕你无罪。”
曹化淳不敢抗旨,这才说道:“奴婢以为,赵谦既然上了请罪折子,可见其并不想背弃皇上,这时不宜立刻问罪,可好言将其召回京师,再作处置。”
朱由检点点头:“一定要让赵谦回来。”
江浙钱粮赋税重地,朱由检自然不会让一个意图不明之人盘踞于此,再说了,奏折写的再好,或是口头上再怎么表明忠心,朱由检都是不信的,只有让赵谦回来,才能证明他赵谦无二心。
“皇爷,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高启潜说道。
朱由检端起茶杯,将口里的饭就着茶水咽了下去,说道:“你说。”
高启潜躬身道:“赵谦是皇爷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吏猛将,绝不会因畏罪便背叛君父,皇爷只需派一御史,当面斥责之,严令其回京谢罪,赵谦必回。”
朱由检唔了一声,心道到底高启潜比曹化淳有见识,斥责赵谦,反而能让赵谦感觉皇上还将他当自己人,便可消除赵谦的疑虑。所谓打是亲,骂是爱,就是这般道理。
“撤了,朕吃饱了。”
宫女端着一个木盘子走了过来,朱由检端起里面的茶杯漱口,然后又端起第二杯装着温水的杯子饮了一口,最后在水盆里洗手。
另外几个宫女为朱由检撤了案上的饭菜,摆上了油酥饼和茶水。这些宫女动作十分麻利,很快就收拾停当,全部退出了冬暖阁。
朱由检思虑了片刻,说道:“就照高启潜说的,给赵谦下旨吧。”
在那一刻,曹化淳心里又是一阵失落,他很快明白了高启潜的建议确实比自己的高明许多,又生出一股子妒嫉。
朝廷的御史带着朱由检的圣旨,到达杭州的时候,已经是三月间了。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春日的明朝杭州,是多么的迷人,但是赵谦完全没有闲暇和心情去欣赏,特别是接到皇帝的圣旨之后。
只是偶尔从街上过路的时候,撩开车帘,看着那青石绿苔的巷子里,一个撑着油纸伞的美丽女子,演绎着江南的烟雨柔美,让人怦然心动。
江南的春天,常常是朦胧细雨,街面上被细雨一淋,薄薄的一层水面上,不再光滑,就像毛玻璃一般,凑近一看,才看到那水面上被小水珠溅起的小窝,如肌肤上的毛孔。
赵谦走下马车,长随小林撑起一把黑灰色的油纸伞,打在赵谦的头上。赵谦看着那把油纸伞,又想起了刚才在巷子边上看到的那个江南女子,可惜恰是那把很有味道的油纸伞,遮住了女子的容颜。
“东家,韩先生和张将军已在客厅等候多时了。”
赵谦道:“这就去客厅。”
赵谦走进客厅,抖了抖长袍下摆上溅上的水珠,拱手道:“二位兄弟久等了。”
两人站起来执礼,张岱憋了一会,终于说道:“大哥,是否要立即募兵备战?”
赵谦惊讶道:“备战?为何要备战?”
张岱摸了摸头,说道:“这里又没有外人,大哥给句话,兄弟愿意跟着大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韩佐信看了一眼张岱,说道:“张将军少安毋躁,此时还不是时候。”
赵谦也说道:“朝廷有百万甲士,皇上依旧坐镇京师,凭西虎营几千人马,不是自寻死路么?”
张岱不以为然道:“九边军队,朝廷不敢轻易调动,地方那些人马,不是愚弟狂妄,能战者,为所见也,李自成之流也能流窜几年不倒,我西虎营……”
韩佐信打断张岱的话:“大人不是草寇之流。不可相提并论。”
“可不能小看了李自成之流,我等如与朝廷对抗,还不如李自成。”赵谦说道,“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收买了人心,代表了下层贫民的利益。我们能得到什么人的支持?士人集团,视我等为叛贼。而归根结底,咱们还是地主,农民也不会为了我们卖命。此时起兵,只会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赵谦这番阶级之论,张岱是完全听不懂,韩佐信倒是听懂了大概,点点头道:“大人所言即是。虑者,远矣。”转头对张岱道,“大人的意思,西虎营打叛军能打,如果反叛朝廷,普通军士是否有战心,未可知也。”
张岱皱眉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该何去何从?”
赵谦沉吟许久,才说道:“为今之计,只有我去朝廷复旨,请罪,还有一线生机。”
“不可!”韩佐信紧张道,“御史责骂大人,令大人产生错觉。佐信以为,这恰恰说明皇上已经对大人产生了疑心。大人此去,凶多吉少!西北各地总督被戮者,已有先例,大人不可不察!”
张岱拍案道:“大哥,当初咱们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管他怎样,要死也得拉个垫背的,可不能这样自个送上门去。”
赵谦吸了一口气,说道:“吾意已决,二弟不用多言!”
韩佐信这时也赞同张岱的话,很显然去京师是死得多活得少,干吗不赌上一把?韩佐信提醒道:“如今朝廷局势糜烂,圣人难挽大厦之将倾,大人虎踞江浙富庶之地,只要经营得当,说不定能成大事矣。”
韩佐信无法理解赵谦的决定,因为经过几年的交往,韩佐信看到赵谦为了自保不折手段的事,太多了,韩佐信不觉得赵谦是愿意送死的人。
对于张岱,赵谦懒得和他解释这些东西,只是对韩佐信,赵谦觉得有必要解释原因。
“我等此时兵变,必不能成大气,反而会对我华夏邦国造成极恶的破坏。佐信,二弟,你我都是炎黄子孙,无论是年龄,亦或是时代的不同,有一些东西,是相同的。咱们可以抛弃亲人,可以屠戮同胞,甚至可以不忠朝廷,但是决不能背弃族人!”
因为这一点共同的民族价值观,所以在整个历史上,汉奸一定会遗臭万年,奸臣一定会被千代唾骂。这就是东方文明中所说的“义”吧。至于后人说的“一恨卖国无门,二恨AV有码”的论调,那是属于礼乐更加崩坏的朝代了,明代还未达到这个程度。
韩佐信听罢赵谦的话,有些惊讶,甚至有些不信,但看了一眼赵谦的表情,觉得,自己并不完全了解大人。
“雨停了。”张岱看了一眼窗外。
赵谦看了一眼张岱,又看了韩佐信,神色凝重道:“船之将覆,无法挽救,但船上之族人,我华夏之文明,决不能毁于夷手!越多的时间,救之越有可能。如果要为此去死,我也是愿意的。”
雨后的阳光,洒在赵谦的脸上,由于角度的原因,韩佐信和张岱看了都是一阵震动,不禁跪倒在地。
韩佐信声音颤抖道:“大人,佐信愿与大人同往京师。”
张岱也道:“大哥说了算,我们兄弟数人,一起去京师。如有来世,我张岱还和大哥做兄弟!”
赵谦摇摇头道:“无益之事,何必徒作牺牲?”
韩佐信正色道:“当今之世,舍大人尚有何人有此胸怀?佐信今世追随大人,乃毕生之幸事。如有始有终,佐信顿首荣幸之至。”
“大哥,咱们兄弟几人,曾告天盟誓,愚弟绝不食言!”
赵谦扶起韩佐信:“小妹尚需佐信照料,让她守着你一辈子,就算对得起我了。”又扶起张岱:“愚兄此去,并非必死无疑,你跟了去,反而会增皇上杀我之心。”
张岱留在江南,对朝廷也是一种威慑。赵谦如此认为,但是一个皇帝机深的心思,赵谦也不敢说能完全猜透。
时孟凡入,拱手道:“恐有人趁此机会对大人不利,卑职愿同大人往。”
“朝中大臣,该不会如此下作的。”赵谦说了一句,但并未拒绝,有的时候,确实要靠两只拳头说话。
雨后天晴,赵谦看着天上的太阳,因水汽多的原因,红通通的,长嘘了一口气。最折磨人的,往往是犹豫和选择,一旦下了决定,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
赵谦的眼里有些疲惫,回想起当初刚刚到达明朝的时候,衣食不保,心中却依然充满着一股子抱负。时间,让人改变了许多。几年艰辛的挣扎,赵谦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直到今天,总算找到了自我的感觉。
只是这江南的烟雨,就要这样飘散在记忆之中了,赵谦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重返这天堂之地。
晚上的时候,天有下起了细雨,这江南之地的天,犹如女人的脸,说变就便。府里的人开始为赵谦收拾行李,赵谦独自坐在书房里喝茶听雨,准备上京了。
这时月洞门那边,秦湘打着油纸伞向这边走了过来,她穿着浅荷色的儒裙,明朝的儒裙,倒很是好看。赵谦想起一首现代诗来,不禁轻声吟唱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静静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赵谦吟完,叹了一声气,突然闻得身后有轻轻的抽泣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饶心梅。两人对望一眼,相顾无言。
顺便提一句,赵谦吟唱现代诗,作为“古人”的饶心梅,是听的懂的。明清时候的民间口语,不是写文章用的文言文,完全是白话文,只是语法有些奇怪。(罗嗦一句,要是这本故事的作者要完全模仿那种口语来写对话,研究一番还是可以的,不过大伙看起来可能比看文言文还累,根本不通顺。)
第二天一早,赵谦便到朝廷御史的住处,表明随时可以随他回京。
传旨的御史名叫吴宗达,现任右都御史,可见皇上对赵谦,是很重视的。吴宗达是清流派的人,与毕自严交往很密。上次毕自严督师湖南,皇上派御史催促,也是吴宗达去的。
赵谦启程那天,杭州城内外来了许多百姓,皆拜谢赵谦赈灾之恩,这些百姓知道赵谦是因此获罪,有人竟痛哭流涕。
这样的场景,已无法让赵谦动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