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奉天承运 >

第179部分

奉天承运-第179部分

小说: 奉天承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谦率精兵增援邹维涟的消息很快就传达到了前线,明军士气大增,几个地方的溃败之势因为好消息的传来暂时止住了。
在船舱里,赵谦受到了邹维涟对目前情况的书信。清军中军前锋是吴三桂,其他地方在前面拼命的也是汉军,满八旗居后,几部骑兵四处袭扰,清军一贯战法。这次袭扰粮道的战法却不凑效。
时明军的军粮军械是通过运河水运,又有战舰护航,清军没有任何办法,谁叫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不是水上得天下呢。运河到开封前线,是用马车牛车押运,但是这段路程短,广设据点防御,袭扰都被打退。
赵逸臣看罢邹维涟的书信,说道:“大人,卑职有一策。”
“逸臣请讲。”赵谦喝了一口茶看着赵逸臣很认真地倾听。
“清军用兵,一向先考虑断粮道,今日却不凑效,是我有水师之故。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逸臣指着开封府道,“我精兵从徐州南面下船,直取开封府,只要攻陷开封,便能直接威胁清军后翼粮道。清军唯有西撤,后翼方不会暴露,这时邹大人之危局自解,从后掩杀,可有斩获。”
赵谦看着地图,在脑子中想象大概的城池山川河流位置,用手敲着木桌道:“是个好计,如果我们占了开封,时彰德西部有李自成,清军粮道从卫辉府运来,我还可派出轻骑多方袭扰,破清军指日可待!可是……不知道邹维涟是否支持得住……”
两人商议了许久,便发书信将方略告诉邹维涟。两日之后,邹维涟回复,西虎营可取开封,新军血战到底。
于是赵谦军加速行军,沿着防备森严的徐州开封一线粮道赶到了开封城外围。
开封城墙又厚又高,楼阁矗立如山,气势果然不凡。有诗曰: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开封府地处中原,无山,但水网密布,但是今年天气严寒,多数河流都已结了上厚厚的冰,可供大军车马行走,为行军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今冬取开封,真是得天时地利,不然,那些水网,大型战舰又不能过来,实在很难攻击。
赵谦用望远镜看着铁塔、繁塔等高耸的建筑,又看了一番高大的城墙,说道:“先用炮轰上两日再进攻。”
四万大军在开封城外一里半摆开阵势,冷兵器时代的战阵比较密集,赵谦军虽然算是热兵器兵种,但为了增大轮射的打击力度,也比较密集,以五千人一个方阵,布了八个方阵。
五千人列阵是什么模样呢,现在中等规模的中学一个学校的学生大概五千,开学典礼的时候,闹哄哄站在操场里,就是那个模样。不过军队的纪律自然要好得多。
现在有八个操场的人,在平原上摆开,密密麻麻的,场面十分壮观。可以想象,要养着这么多人,还得领军饷,吃喝弹药马匹等等,得要多少物资。运送这些物资,没有火车汽车,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所以古代一旦发生战争,将国家拖垮都是有可能的。
炮营有近两千门大小火炮架了起来,步军后面,一大片都是炮筒,斜向天空。
摆开这样的阵势,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要不是西虎营和水师都是精锐之师,军纪严明,恐怕还得多些时候。
这个时候,邹维涟中军已经支持不住了,死了两三万人。吴三桂手里的久战之兵,打起仗来,经验丰富,刀法娴熟,邹维涟手里很多军士压根没杀过人,死得很快,往往凭着一腔热血冲上去,别人虚晃一刀,还没看清兵器来势,明军军士就人头落地了。
死了三个游击,六七个千总,邹维涟被打得步步后退,只有招架之力。邹维涟大急愤怒地对帐中将领吼道:“再退咱们就被吴三桂拦腰斩断了!就没有人能抵挡这个汉奸么?”
连汉奸都打不过,众将脸上涨红,一个将领当即出列道:“末将愿率本部人马往击之。”
“准!”邹维涟抓起将令,投掷案下。
将领姓李,乃游击将军,捡起将令,拱手道:“末将得令!”
邹维涟批上大衣,和众将一起走出大帐,顶着风雪走上土坡上的哨楼观战。但听得远处隐隐的喊杀声,太远了看不见。
时吴三桂的骑兵正在围攻前边的一个军营,火箭射入,帐篷和木栏杆着火,火光腾起,浓烟弥漫,铁骑撞得烧摧的围栏噼啪作响。平原上乱马奔腾,杀声震天。
李游击见状,自引骑兵冲了上去,步军在后,分作两部,一部提着长枪准备对付骑兵的,一部刀盾手,在最后面。
吴三桂一部骑兵迎面对敌,转眼两边的骑兵就杀成一团。后边明军长枪兵至,吴三桂骑兵边打边退,以箭射之,明军多有死伤。
明军骑兵追至,遇吴三桂步军,又杀了起来。这时左翼一支骑兵席卷而至,直冲明军长枪步营。
那些长枪兵提着几丈长的长枪,转向困难,被人从侧面杀来,队伍混乱,被践踏者,死伤无算。
不出一个时辰,就有明军败兵捧着李游击的脑袋逃了回来,邹维涟大怒:“将帅战死,亲兵皆斩!”
那些败兵哭道:“我们不是亲兵。”
邹维涟身边的谋士道:“卑职看还是再后撤五里,将左右翼军率军抵挡。”
“不能再撤了!”邹维涟红着眼睛道,“现在我众军左右翼前锋已经突出阵线,极易被两下围攻,再撤全线都得崩溃!”
谋士又道:“大人请后移,卑职等愿代大人在中军督战。”
邹维涟呵斥住口。
众将跪倒道:“如大人有闪失,全军如散沙也。”
邹维涟这时才说道:“令左右翼后撤,叫庐州营从后翼跟上,抵挡吴三桂。”
下午,有军士报,左右翼前锋几部人马已被穿插包围,断了后路,走不了了,正在血战。
邹维涟心道,现在后撤,那些兵马见主力都跑了,肯定战心全无,唯有覆灭。那可是几万人!眼看手里的兵将越打越少,到时候还拿什么和满清打?
邹维涟问旁边的人:“西虎营拿下开封没有?”
那人答:“中午有消息,西虎营的炮营还在炮击,明日下午方息炮击,大军即开始总攻,一夜可下开封。”
邹维涟握紧剑柄,沉声道:“人在阵在,本官不再后撤,愿诸位共勉!”
“大人……”
这时地平线上变黑,以吴三桂为前锋的清军黑压压一片压了过来。
众人大惊失色,邹维涟刷地一声拔出佩剑,指着前方道:“全军布阵,本官与诸将一同杀敌!”
邹维涟只负责大局方略的策划,具体战役,也是靠下边的人指挥行军排阵,不然几十万人他一个人忙活不过来。
周围马嘶人杂,到处都是人,刀枪林立,将帅骑马穿梭往来,正在忙着迎敌。
段四三 顷刻上天衢
       “吴三桂军势不可挡,冲击邹大人中军,邹大人正在全力抵挡!”一个军士走到赵谦马前禀报道。
赵谦看了一眼头上中天的太阳,原计划是炮击到傍晚才发动进攻。
邹维涟为了不影响赵谦取开封,至今没有求援。因为开封拿下之后,战局将向明朝这边倾斜。
赵谦大声说了一句:“邹维涟是个硬汉子!”
在冷兵器时代,就如手工生产东西很依靠工匠的手上技术一样,战争胜负很靠士兵的格斗水平和武器熟练度。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练家子自然能一个打几个普通庄稼汉。
邹维涟抵挡不住,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手下的新军前不久还是农民的关系。别人吴三桂的关宁军,打了多少年仗,战斗力是血里火里磨出来的。
就算是赵谦的火器营,要战胜满清八旗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武器在某些情况下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就如前世明治维新的时候,拥有西方装备的天皇军队在面对武士叛军时,对美国顾问说的那样:他们已经打了几千年战争。
赵谦看着开封那高大的城墙,顶端已经被多处炸塌,墙垛也几乎被炸烂,对张岱说道:“不用等到傍晚了,现在就进攻。”
“得令。”
鼓乐之声响起,众军高唱“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中路的一支方阵开始平步向前推进,进到离城墙一百步,军官大声下令,前排的火枪对准了城头,“砰砰”开始轮射,火光与浓烟在黑衣方阵中腾起,弹丸呼啸而去,城上的墙垛已经被大炮轰的狼藉一片,站上城头的守军就如在排队等着枪毙,纷纷摔下城墙。
八个方阵的步军随后前进,围着城池射击,不出顿饭功夫,城墙几乎成了无人区,没人傻到再站上来饮弹。
后面背着弹药包的后勤军士往来不息,又有运送火药炮弹的马车,就像一个忙碌的工地。
“当当……”弗朗机炮的内管拉出来,摔在地上,随即就有军士用水浇上去降温,冒起白烟,这个场面,让人误想起了蒸汽工业时代的盛况。
“咚咚……呜呜……”鼓声与号角齐鸣,吹号角的军士挺着肚子,腮帮鼓涨,让苍劲的音乐在天下之间回荡。
“杀!”众军想着城池蜂拥攻去,抬着云梯的军士,周围又跟着端火枪的军士,如潮水一般向开封涌了过去。城头上又出现了清军守军,拿着弓箭射下,城下的火枪向上面射击,双方互有死伤。
要是再炮击半天,恐怕清军这点力量都没有了,攻取开封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不过话又说回来,开封这样的都市,被炮击死伤最多的还是平民,少了半日的炼狱时间,平民死伤兴许会少许多。
明军沿着云梯爬上城头,清军第二批守军也上了城头,双方拿着刀子互捅。西虎营也算是百战之师,远程打击凶狠,拼刺刀也不逊色,特别是干步兵,那刺刀是相当麻利,捅进去拔出来就血流如注,带着血槽的刺刀,专门为杀人定制。
当太阳西斜的时候,一骑向赵谦飞奔而来,高喊道:“开封城破!开封城破!”
赵谦拿着望远镜看着城头上的日月旗,胸口起伏,又一场胜仗!
卫队护着赵谦赵逸臣张岱等人入城,赵谦看着城中火光四起,到处都是火灾,古式建筑多木料,极容易发生火灾,这些显然都是大炮干的好事。
城里到处都是尸体,有的地方,竟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得小心走路才不至于踩在死者的身体上。
赵谦踢到一具尸体,埋下头看时,是一对母子,已经躺在血泊中,母亲至死还紧紧抱着她的孩子。赵谦看着那孩子手边的一个木头雕刻的锣鼓状玩具,弯下腰,使其玩具,放到那孩子的手里。
众军默然,张岱的话打破了沉默,说道:“请大人速速安排大军下一步行动。”
邹维涟还在西边和清军血战。
赵谦站直身体,说道:“二弟与三弟,即刻率骑兵袭击卫辉府一线,断满清粮道,袭扰后方辎重。”
张岱拱手道:“得令。”
“赵逸臣!”
“卑职在!”
“你可能安排救火及修缮城池,构建开封防御。并出安民告示。”
“卑职得令。”
赵谦握住尚方宝剑的剑柄,说道:“其他兵马,随我即刻增援邹维涟。”
时邹维涟仗剑站于营前,坐镇指挥战斗。吴三桂的骑兵已经突入邹维涟的军营,明军骑兵也在往来混战,步军端着长兵器,布成密集阵营对拼。
邹维涟周围已经有敌兵出现,亲兵及卫队拼命护卫。下属跪在地上哭谏道:“大人,快退吧,敌兵已经冲入中军了。”
邹维涟提剑昂首道:“阵在人在!老夫绝不负元辅重托!”
“当!”一骑飞驰而到,侧身一个马劈,地上一个军士举刀去挡,但没挡住,半边头颅离开了身体,鲜血飞溅。
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邹维涟回过头去,就看见身着玄黑戎装的西虎营,提着西虎营才有资格拥有的昂贵新式火器跑步而来。火器前段插着闪亮的刺刀,也只有明军精锐,才会这么装备。
吴三桂骑兵见明军援军,组织骑兵向东冲杀。西虎营军官大吼道:“准备!”
众军停止前进,端起长枪,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冲锋而来的骑兵。
“砰砰……”
赵谦身穿板甲,手里提着宝剑,正在大军后边,听着枪声,就知道已经交火。赵谦对旁边的一个游击将军说道:“梁将军,你立刻率本部兵马,绕道左翼,协同左翼新军阻断吴三桂退路。”
“得令!”
赵谦冷笑道:“关宁军从今日起,便成回忆。”
时吴三桂军势不可挡,从中路直杀明军中军,邹维涟退了好几次,吴三桂军已经插入了明军阵线。时明军阵线呈凹字形,吴三桂正在这凹字的中间,清军的打算是让吴三桂插入,再从前边和外围杀至,协同吴三桂吃掉凹字两边的明军军队。
赵谦的意图是调出兵马协同凹字两边的兵马向中间靠拢,这样吴三桂就被包了饺子。
赵谦军达到邹维涟中军,时中军正在和吴三桂的关宁军混战,吴三桂的骑兵先行突击,被排枪打退,赵谦军冲了上去,加入战团,双方开始厮杀。
西虎营组成小型方阵,见着远得就用火枪打,冲过来的就用长长的带刺刀长枪拼杀,英勇异常。西虎营也是久经战阵之师,格斗熟练,装弹熟练,吴三桂军中弹身亡者不计其数。骑兵冲来,西虎营官兵勇敢不畏死,又是排射又是乱捅,吴三桂见打不过,下令后撤。
赵谦命令西虎营并同邹维涟中军压上,协同前进。吴三桂得知是闻名天下曾经捉了满清皇帝福临的西虎营,恐被咬住围攻,忙向凹字外面突出。
吴三桂手下有步骑四万,本来展开攻击姿势,各自协同前进十分顺利,现在要退兵,调转方向,各部要联络安排,不然就容易造成混乱。赵谦军追至,吴三桂命令祖大寿为后卫阻击。
赵谦军火器射程近两百步,弓箭射程远者就是一百步,祖大寿又无进攻直扑明军的决心,被火枪一顿轮射,死伤遍野,全军退至一低矮山坡后面,由于火枪的射线是直线,无法在远处打到祖大寿军,冲至山下,祖大寿发弓箭倾斜而下,明军有所死伤,暂退两百步。
祖大寿是当初崇祯朝时清军围困锦州城二度投降的,时洪承畴的十四万援军在松山被击溃,洪承畴投降。祖大寿粮尽援绝,城中又开始人吃人,只好再次投降。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仍没有杀他。只是没给他部队,没再重用他了。
后来吴三桂也投降清军,祖大寿便到了吴三桂靡下。
赵谦靡下有将领道:“敌兵躲在山后,我如直接进攻,恐有死伤,不如等后边炮营赶到,发炮轰之,再行进攻。”
赵谦本来想下令不顾代价攻之,但将领都说顾及士兵伤亡了,他也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