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奉天承运 >

第65部分

奉天承运-第65部分

小说: 奉天承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谦听出了其中的味儿,邹维涟意思是说你又不是活雷锋,干吗那么热心为我的事这般忙活?
“我与司礼监高公,还有内阁温阁老有些交情,但巡抚浙江这事,非同等闲,炕得烧热了才好办事。可惜在下一直呆的是清水衙门,心有余而力不足。德辉与海防游击郑芝龙是旧知,郑芝龙乃海上巨贾,富可敌国,向他借数万两银子,对德辉来说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这样一来,在高公和阁老心中,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我两利,同下南方为官,何乐不为?”
邹维涟听罢大喜,说道:“往后在官场之上,还望相互扶持。”
几万两银子,邹维涟还是有的,何必向远在福建的郑芝龙借?只要能办成事,就是十万二十万两,他邹维涟也是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没过几日,邹维涟找了许多郎中,以官方的名义在京师熬药,说是最近有瘟疫之危,要早作预防。又依赵谦之计,找了一些人散布流言,说从西洋传来一种疾病叫“梅毒”,以男女之事为媒介传染,一时京师各大胡同的青楼妓院生意骤然降温。
邹维涟又装成商贾,和春兰楼谈生意,最终以五万两银子的价格定下了陈圆圆。
段三四 那轻的忧伤
       温家二小姐生辰,姑姑姨娘等一些亲戚送来礼物,不足为奇。大管家报赵谦送来一些陶制小玩意,温体仁有些奇怪,坐在藤椅上思虑了片刻。
大管家小声道:“礼单上说的是陶制玩意,实际却是西域玛瑙、名贵玉器,价值不下万两。”
“哦?”温体仁睁开眼睛。
大管家又道:“赵侍郎说是南边的郑芝龙送给邹维涟的礼物,他见做工精美,便要了过来,赠与二小姐,以庆祝生辰。”
温体仁“唔”了一声:“既然礼单上说的是些小玩意,也许是仿制的东西罢。”
大管家看了一眼温体仁的眼色,顿时会意,“那老奴就先收下,方不负赵侍郎一番心意。”
“这个赵谦,想得倒是挺周到的,连小女的生辰也打听到了。”温体仁心里对赵谦颇为满意。这段时间,朝廷用度紧张,风声很紧,大家伙收点礼金都十分小心,温体仁也不例外,府中用度正是紧张的时候,没想到刚刚投奔自己的赵谦就送来了一份大礼,而且是这种形式,让温体仁不由得十分赞赏。
赵谦这种手段在现代来说,是很平常的送礼手段,在明代如此“高风亮节”就不太常见了。这样的大礼,一般都是下边的人明说要办什么事,能办成才给钱,赵谦可好,明明送的是珠宝,偏说成是不值钱的陶制小玩意。
收了重金,又没有把柄,温体仁当然就笑纳了。
不一会,人报陈奇瑜求见,温体仁道:“快请进来。”
陈奇瑜乃万历年间进士,“魏案”以后,一直任右佥都御史,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甚为得力,现在京师,多次就流寇事宜与皇上长谈,恩宠有加。
温体仁对陈奇瑜以礼相待,二人寒暄了一阵,陈奇瑜想实施自己策划的围剿方略,希望温体仁在内阁予以支持。
温体仁想到今天邹维涟借赵谦之手送礼的事,很明显是因为邹维涟想巡抚福建的事,现在东西收下,还是应该多少出点力的。想罢温体仁对陈奇瑜道:“朝廷兵饷两缺,欲对五省动用重兵,恐怕得过些时日。现在南边海疆不稳,课税收益减少,得先替皇上物色好福建巡抚,待南海局势有所起色,再言五省剿匪事宜,方为妥当。”
陈奇瑜想了想道:“阁老所言极是。太仆寺少卿邹维涟所言方略,下官以为入情入理……”陈奇瑜放低声音道,“但邹维涟是杨阁老的旧人,恐元辅不会答应。”
温体仁摸了一把下巴的胡须,道:“我等为社稷之事,且能心存私心?况且元辅如此作为,非长久之道,难道陈贤弟尚未看破?”
崇祯最恨结党营私,大臣皆知,温体仁这样一点醒,陈奇瑜顿时深以为然,听罢不住点头。
温体仁又道:“你可上书进言,为皇上建议五省剿匪方略,先让皇上心里有个底。然后言福建对策,支持邹维涟。皇上对朝中党派,了然于胸,陈贤弟不计党派,只言国事之公心,皇上岂有不知之理?”
陈奇瑜深以为然,与温体仁相约在朝中相互支持不表。
邹维涟同时又帮高启潜买下了陈圆圆,结清银两,赵谦告知高启潜事已办妥,高启潜大喜,约赵谦同去接陈圆圆。
赵谦与高启潜同车,赵谦面有忧色道:“高公,要是陈圆圆不是心甘情愿服侍皇上,到时候惹恼了皇上,那该怎么办?”
两人坐在一辆车里,总是要说些话,赵谦说这个话并非信口废话,这样一说,就将自己站在高启潜一边的立场表现了出来,高启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感觉到赵谦是自己人。
高启潜听罢说道:“咱家还真没想到这一层。”他沉思了片刻,“廷益且放心,咱家已有办法了。”
二人到了春兰楼接陈圆圆,陈圆圆看了一眼赵谦,歪在椅子上不冷不热地说:“二位贵人,花了如许多银两,到头来却是拱手送人,哼!”
赵谦汗颜,说道:“陈姑娘脱离风尘之地,不管怎么样,终是好事。”
陈圆圆瞪了赵谦一眼,眼中有些恨意,“本姑娘就喜欢这种日子,别以为你们有点权势,就是救人脱离苦海的活菩萨。”
高启潜看着别处说道:“唉,都是苦命人那,一年三百六十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身体不适,都得出来接客,抛头露面,为他人赚取血汗银子……”
“你别说了!”陈圆圆眼睛里滴下一大滴眼泪。
赵谦从长随小林手中接过一个布包,打开口袋,取出一把琵琶出来,“这是嘉靖年间琴圣蒋心莲用过的乐器,赠于陈姑娘,是在下与高公的一片心意,请笑纳。”
陈圆圆擦干眼泪,没有接琵琶,冷冷地说道:“我就是一个被人买来买去,送来送去的玩物,二位爷破费了。”
高启潜见赵谦这样拿着有些尴尬,便顺手接了过来,拨动了几下弦丝,声音清丽,并不似古物,倒像一个妙龄少女咯咯清脆的笑声,听得陈圆圆都被这精美的东西吸引住了。
“竹不如丝,丝不如肉。再好的乐器,也没有陈姑娘唱出来的好听。”高启潜叹了一声。
以前的罗琦,也就是现在的陈圆圆,非常崇拜爱慕赵谦,但是赵谦却让她极度失望了,所谓爱之越深,恨之越深,现在陈圆圆对赵谦没有一丝好感,相比之下,这个太监高公公倒让陈圆圆心里有些触动。
“高公公,我不想垂老于深宫,您就发发善心吧。”陈圆圆眼睛红红的。
高启潜将琵琶放到陈圆圆怀中,好言相慰道:“陈姑娘放心,老夫并不是要将你送进宫去,你只需要在国丈爷府中,每日弹弹曲儿就成,和在春兰楼是一样的,没有人会亏待你,还不用抛头露面。”
陈圆圆道:“你说的是真的吗?”
高启潜道:“当然是真的,老夫干嘛要骗你呢?你想想啊,皇宫哪去什么人都能随便去的地儿?”
陈圆圆一想,确是如此,一个青楼女子,哪能随便进皇宫的?
周皇后的父亲周国丈身为皇亲国戚,在京师地界有好几处房子,城外也有庭院,相当于今日显赫人物有许多名车别墅,是一样的道理。但是皇上是不会轻易出城的,所以高启潜就将陈圆圆送到了周国丈在纱帽胡同的一所宅子中。
高启潜故意交待府中的人远离陈圆圆,大明时期没有机动车辆,而且入夜之后城中要宵禁,一到晚上,灯光也不甚亮堂,陈圆圆一个人便十分害怕。
那些树影庭院,黑漆漆的,陈圆圆孤零零地躺在大床上,她寂寞,害怕,又不知道怕什么,也许是鬼,也许是其他不为人知的事物,最让人害怕的东西,往往是未知的东西。
过了几日,高启潜去看陈圆圆,问道:“在府中住得好么?如果缺什么,就问府中的人要,老夫已经交待过了,一切用度,都予报销。”
陈圆圆道:“不缺什么,就是太冷清了。”
高启潜踱了两步道:“你只要讨得皇上欢心,这里很快就会人来人往,热闹起来的。”
陈圆圆秀目流转,看着满地落花,有些伤感地念道:“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幼时读唐诗,感怀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皇上有佳丽三千,妾身一朝失意,这日子漫长,孤苦无头。”
“圆圆姑娘,你要明白,一切喧嚣热闹都是一时的,待繁华落尽,人总是要面对寂寞。圆圆姑娘在春兰楼可曾想过,在欢笑场的背后,你人老珠黄之时,可有依靠?侍奉无数的男人,不过是逢场作戏,赚得些许银两,都被老鸨拿去。现在你只需要侍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全天下的主宰,他就是你的依靠,就算皇上冷落你了,也会让你下半生衣食无忧。圆圆明白这些道理吗?”
陈圆圆听罢眼泪连连,取下琵琶,说道:“公公,你是个好人。”
高启潜摇摇头。
“妾身为公公弹一支小曲罢。”
高启潜找把椅子坐了下来,耐心地看着陈圆圆轻柔优雅的动作,顾盼生辉的眼神,再次感叹,如果皇上连陈圆圆都看不上眼,以后也不用为这事儿操心了。
一院轻扬的落花,一曲伤感的弹唱,琵琶声中,美的,忧伤的,都随风而逝,让人潸然泪下。
段三五 一曲催人愁
       '更新时间' 2009…06…05 23:35:56 '字数' 2522 在紫禁城中有几条南北长巷,紧挨乾清宫东边的长巷叫东一长街,再东边的叫东二长街;紧挨乾清宫西边的长巷叫西一长街,再西边的叫西二长街。
已经二更过后了,乾清宫院中静悄悄的,只有崇祯皇帝和值夜班的太监、宫女们还没有睡。整个紫禁城也是静悄悄的,只是每隔一会儿从东西长街传过来打更的铜铃声,节奏均匀,声音柔和,一到日精门和月华门附近就格外放轻,分明是特别小心,生怕惊了“圣驾”。
朱由检在乾清宫正殿的西暖阁省阅文书,时常对灯光凝神愁思,很少注意到乾清宫院外的断续铃声。一个宫女轻脚轻手地走到他的身旁,跪下说道:“皇上,高公公来了。”
“叫他进来。”
高启潜步入西暖阁,向朱由检叩头行礼,身子伏得很低。今晚该他值夜,服侍皇上,不过司礼监的大太监服侍皇上的时候,一般就是陪着说说话。这种平常的谈话却非同小可,身处权力中心,相当于皇上重要的顾问。
朱由检拿起一本奏折,说道:“陈奇瑜上书言南疆战事非邹维涟不可,东厂可曾探听到陈奇瑜与邹维涟有来往?”
高启潜忙小心答道:“回皇爷,陈奇瑜与邹维涟从未有私交。”。
朱由检沉吟片刻,又问:“你认为陈奇瑜所言如何?”
“回皇爷,奴婢以为,陈奇瑜所言不无道理。南海舟师,唯郑游击实力最盛。郑芝龙本是海上巨贾与巨寇,元年归顺朝廷,难以驾驭。邹维涟与郑芝龙有私交,又熟悉福建局势,由他巡抚福建,甚为妥当。”
朱由检合上奏折,想到邹维涟以前是杨嗣昌的门生,便说道:“恐内阁不同意。”
高启潜道:“温体仁素以慎独见称于朝廷,此事若出于公心,他定能予以支持。”
实际上内阁在上午就在值房非正式地讨论了福建巡抚的事,温体仁一改低调中立的态度,竟然明确支持邹维涟出任福建巡抚。
司礼监的态度也是支持这个杨党旧臣封疆南海,周延儒突然意识到,杨嗣昌虽然倒台了,自己又有了新的敌人。温体仁那双小眼睛里阴婺的目光,让周延儒不寒而栗。
周延儒感觉到,温体仁绝对比杨嗣昌难对付。
“三更物燥,小心火烛!”街上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已经半夜了,周延儒仍然没有睡,与幕僚言谈。
周延儒为人机敏,善察言观色,对于皇上的态度,已猜了个八九,本意放过邹维涟,但又恐其被温体仁拉拢,到了福建,说不定寻到自己的把柄,倒打一耙。所谓对政敌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周延儒遂犹豫未决。
幕僚道:“福建局势,甚为复杂,如果咱们的人巡抚福建,将皇上的差事办砸了,反而脱不了干系,不如就让邹维涟去得了。”
周延儒道:“老夫也认为是这样,就怕邹维涟不识好歹,迟早与老夫为敌。”
幕僚低头沉思了片刻,说道:“属下倒有一计。”
“哦?”
“邹维涟此人有个毛病,贪鄙非常。就说前不久帮高公公买了个歌妓的事儿,出手便是五万两银子,此人祖上并不显贵,却自己积下万贯家财,可见其并不干净。咱们可以这么办,让邹维涟巡抚福建,暗派御史监察,待福建事毕,便用这些把柄置之于死地,既平息了福建局势,又免除了隐患。”
周延儒听罢大喜,“此计甚妙。”
过得几日,邹维涟果然被提升为左佥都御史,巡抚福建。赵谦等人设宴送行,邹维涟接连感谢赵谦相助,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干人人逢喜事精神爽,喝了个痛快。赵谦觉得这事太顺利了,在之前的设想之中,元辅定会阻挠,事情还得费些周折,却不料这么快就成了。
旁边的韩佐信密语道:“元辅多半会暗派都察院的人,抓邹维涟的把柄。邹维涟能轻易拿出数万两银子,可见身家并不甚清白。”
赵谦一想,韩佐信所言不差,便提醒邹维涟道:“此事多蒙高公和温阁老相助,元辅才放邹兄一把,邹兄到了福建,凡事需谨慎为妙,别被人逮住了把柄。”
邹维涟听罢连连称谢,“兄在福建,望赵贤弟早日南下,实现胸中抱负。”
赵谦还礼,心中颇为羡慕邹维涟,想到自己的事情,欲故计重施,却又觉得不妥。高启潜和温体仁那两口灶是烧热了,但是想如同邹维涟一样逃出京师,心中却没有底,便问韩佐信:“浙江巡抚空缺,我故计重施,向皇上献江南课税之策,如何?”
韩佐信道:“邹维涟成事,关键是皇上和元辅都相信,福建非邹维涟不可。大人以为,皇上和元辅会相信浙江非大人不可么?”
赵谦默然。
过了一会,人报司礼监高公公到,邹维涟不敢怠慢,急忙亲自出门迎接,赵谦等官员相随而出,司礼监的人,见官大三级,大家伙心里都是明白这些道理的。
高启潜下得车来,同往的还有陈圆圆,赵谦见她抱着自己送的那把琵琶,心下黯然,有些女人,他总是觉得无颜面对。
“下官等拜见高公。”
高启潜笑脸道:“咱家恭喜邹大人了,看样子咱家是来晚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