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暴君刘璋 >

第213部分

暴君刘璋-第213部分

小说: 暴君刘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开通丝路的弊端,该说的,你们都说了,无论是壮丁,金钱,粮耗,归根到底,是一个粮食问题。我有两个方案解决,你们先听听。”
    刘璋喝了一口茶水:“第一个方案,是用钱换取粮食。
    我已经衡量过我们的财政,是粮食少,钱财多,银行和官家作坊商铺,都是来钱的地方,孙权和曹操不可能像我们一样重视商业,兴起流水线,就算兴起,管理方面和技术开拓方面也没我们成熟。
    我们的商品价格和种类具有先天优势,许多方面都是垄断,向孙权曹操销售,通过玉门关向西域销售,都能给我们带来无数钱财。
    许多生活和农业用品,比如皂角,耕犁等,以前都是农民自己做,现在改为作坊做,价格便宜,农民愿意买,不但让他们节约了时间种更多粮食,也为我们带来钱财。
    黄权,你做两件事,第一,农民的税赋照现在的收取,但是农民如果获得更多的粮食,查证属实后,按百斤奖励钱财,农闲时节开出的荒田,只要第二年春季种上粮食,也按亩给予奖励。
    这是用钱换粮的第一步,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出更多粮食,还能让农民有一定的钱财,促进内部商业繁荣。
    但是切记不能弄虚作假,特别是地方官员故意多报重复申报,查出一个严惩一个,轻则罢官,重则杀头。”
    “是。”黄权应了一声。
    “以钱换粮的第二步,通过官方和民间各种渠道,向曹操孙权的辖地购买粮食,价格可以稍微高一些,收得越多越好,这些粮食仅仅作为存粮,不纳入粮食生产统计,你们可以当这些粮食不存在,总之,不能因为这些粮食,就减少我们荆益的务农人口。”
    “是。”众文官齐答。
    “第二个方案,是节约方案,我们开通丝路,暂时只开通到身毒和大月氏帝国(贵霜帝国)的道路,在西部草原训练兵马的张任,我会传令他,不时探查一下通往昆仑山的道路,如果遇到羌氐阻挠,正好练练手。
    开通的人力上,我们选取冬季和夏季为开通道路的时节,春季和秋季,便将大部分壮丁收回来继续务农,另外,以后所有作奸犯科的人,不再罚牢狱,全部调入南疆开通丝路,这样应该能挽回一定的人力损失。”
    刘璋停顿一下,看到周不疑从侧门走出来,拿了一张小板凳走到葡萄架旁边,靠着一棵树假寐,耳朵竖着听众人议事。
    “总之。”刘璋道:“开通丝路,有利有弊,但是经过我十天的思考,觉得利大于弊,通过开源节流,开通丝路并不会让我们的钱粮消耗殆尽,如果开通丝路,我们的商人一定能收回成本。
    如果到时候有大量兵甲输入,我们就不用扩充太多的兵力,装备齐整,三十万军队,未必不能击败曹操五十万大军,甚至更多,这就是精兵政策,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粮食,当然,这是后话,你们对开通丝路,还有何看法?”
    刘璋看向众文武,刘璋都这样说了,众文武还有什么说的,黄权道:“主公思维周密,面面俱到,实在让属下这些理政的文官汗颜。
    经过主公分析,这丝路也并非开不得,只是西凉兵怎么办?真的主公一到汉中,西凉兵就会退吗?”
    (未完待续)
第316章 打湿了裙子
    “如果到时候有大量兵甲输入,我们就不用扩充太多的兵力,装备齐整,三十万军队,未必不能击败曹操五十万大军,甚至更多,这就是精兵政策,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粮食,当然,这是后话,你们对开通丝路,还有何看法?”
    刘璋看向众文武,刘璋都这样说了,众文武还有什么说的,黄权道:“主公思维周密,面面俱到,实在让属下这些理政的文官汗颜。
    经过主公分析,这丝路也并非开不得,只是西凉兵怎么办?真的主公一到汉中,西凉兵就会退吗?”
    “退倒不一定,不过凭着山川险隘,我要是还不能守住一个汉中,也没法与曹操交战,只是。”刘璋神色凝重起来:“有些话,我刚才在大殿没有说,实际上这次抵御西凉兵,守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让羌人和西凉人不能犯境。
    汉中虽然只是益州一个郡,却是产粮的大郡,要是羌兵不时叩关,这粮食产出就是个问题,我们缺的就是粮食,所以杜绝羌兵犯境,才是最关键的。
    可是如今,我们不能大动干戈征伐西凉,主动权永远在羌人和西凉人手上,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次我去汉中也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能不能解决,就难说了。”
    众文武议论纷纷,也都没有好的策略,魏延这时才知道刘璋为什么不派自己去拿下西凉。
    “好了。”刘璋站起来,对董和道:“董和,交给你一个重任,能够接受吗?”
    “主公之命,无有不从。”董和站起来拜道。
    “你,负责开通成都到身毒的道路,我就不信了,身毒的和尚能走进来,我们的商人还走不出去。”
    董和想了一下,沉声道:“全力完成使命。”
    “好。”刘璋道:“封董和为西南丝绸之路总提调,秩比两千石,巴郡太守李恢,南疆都护府蔡洺,皆受你节制,妥善处理与南疆蛮夷关系,黄权王甫负责益州内政,全力积攒粮食,同时支持董和。”
    “谢主公。”董和叩拜。
    “是。”黄权王甫应道。
    “传令西部草原的张任邓芝雷铜,让他们安心练兵,两万骑兵,四万步兵,都要训练成精锐,我授予他西部草原蛮夷的全权处置权,如果羌氐骚扰,就实战练兵,将羌氐人收归旗下。”
    “是。”
    “这次出征,本侯仅率亲兵和三千蛮兵进入汉中,萧芙蓉,法正,魏延,黄忠,高沛等随征,邓贤留守成都,其他所有兵马,该屯田屯田,该驻守驻守,赋税不加,钱粮不调。”
    “是。”
    “散了吧……等等。”
    众文武正准备告退,又重新坐下,刘璋道:“差点忘了一件事,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必须当众宣布。
    我知道,这两年兴商,我们有的官员从兴建作坊,产品销售,从工程队和店铺商人那里,获得不少好处,这是兴商初期,又没有明确法典,我就不追究了。
    黄权,你下去找人尽快制定一部商业的详细律法,包括承包作坊建设,作坊盈利分配,商家拿货提成等具体操作规范,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刘璋这几个月视察商业,各商家商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眼花缭乱,这固然有利于商业兴盛,但是这样的“奇思妙想”,未必一直会用到正道上,刘璋对兴商带来的弊端实在担心。
    黄权道:“是。”
    “还有你,张松。”刘璋看向张松道:“随着商业兴旺,和百姓对银行的信任,你那里钱款越来越多,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你给我小心着点,银行是个好摊子,你要给我搞砸了,我就能把你砸了。”
    “属下一定洁身自好。”张松坚定地道。
    “不过,估计你每天看着比自己俸禄高几百几千几万倍的钱财流过,也会心动吧?”
    “属下不敢,属下不敢。”张松连忙道。
    “不敢才怪。”刘璋道:“这是人的本性,本官也体谅你们,从现在起,银行职员,包括你张松在内,俸禄全部翻倍。”
    几个文武立刻羡慕地看着张松,他们都是益州高级官吏,已经不在乎薪俸,但是就算自己不在乎俸禄,也在乎自己手下人俸禄,俸禄低了,谁有积极性给你办事啊?
    张松大喜过望,连忙拜道:“多谢主公。”
    “先别急着谢。”刘璋看向众文武道:“如果以后商业能够兴盛,银钱必定增多,你们各衙门的俸禄我也会增加,但是,加了俸禄以后,谁还敢贪污受贿,别怪我不讲情面。”
    刘璋对我王累道:“王累,从今天开始,你着手组建一个监察司,自任司长,直接受我命令,上至黄权樊梨香,下至乡长亭长,除了军队,谁敢贪污受贿,立刻拿下,我荆益人才少,但不缺当官的,从今日开始,对于官员贪腐,不管乱世治世,一律用重典。”
    刘璋知道,水至清则无鱼,重典惩治腐败,一定程度上,也会遏制经济发展,增加行政成本,但是刘璋更知道,腐败的危害性有多大。
    钱是一个毒瘤,兴商,就是渲染拜金主义,那些传统世族是没看到钱的好处,要是看到了,他们才会发现他们两眼盯着几亩土地是多么无知。
    如果拜金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反噬一切,到时候贪官污吏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再想反腐就晚了。
    那个时候,不反腐自灭,反腐被诸侯灭。
    想到这个结果,刘璋宁愿商业发展慢一点,行政成本多一点,也要最大可能遏制腐败。
    “是。”王累朗声答应,王累嫉恶如仇,抓贪官是他最爱干的事情了,正愁不能施展抱负呢。
    “不过。”刘璋冷声道:“要是传统的衙门发现贪腐频发,你监察司没有作为,我可是要把那些贪污算在你头上的。”
    “属下必竭尽全力,不使一个贪官污吏落网。”
    刘璋点点头,看着众文武,沉声道:“以前,世族是主体,也是社稷兴旺的最大阻碍,如果我们成功兴商,商人就是今后的主体。
    我不想看到商人勾结官员成为新的蛀虫,今天我当众这样说,当众宣布成立监察司,就是要让你们警醒,切记,内患永远大于外敌。”
    “臣等谨记。”众官员一齐下拜。
    官员散去后,刘璋皱眉沉思,自古贪腐就最难遏制,各种遏制贪腐的部门和手段层出不穷,但是都不能一劳永逸。
    兴商,比传统以农为本更容易滋生腐败,刘璋实在不敢断定,自己就能够压制。
    “算了。”刘璋摇摇头,这才商业初期呢,想那些干嘛。
    这时,刘璋只听葡萄架前的周不疑幽幽念了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百十秦关已汉土。”
    刘璋看向周不疑:“你有什么话直说,不必装高士。”
    周不疑笑了一下道:“西南丝绸之路,呵呵,又一个秦始皇。”
    刘璋神色一拧,旋即舒展开,周不疑说这种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路还是得自己走。
    这时却看见邓贤还在原地,刘璋问道:“邓贤,你还有什么事吗?”
    邓贤看着刘璋,突然跪了下去,双手呈上佩剑,朗声道:“请主公另择他人留守成都,允许邓贤退军从农。”
    “什么?”刘璋眉头一皱:“邓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本侯亏待了你吗?”
    “不。”邓贤大声道:“主公并未亏待过邓贤,是邓贤对不起主公,邓贤……邓贤如今已无用处,还请主公允许邓贤辞去将军一职。”
    刘璋看着邓贤有些不解,不知道邓贤唱的哪出,照理说,邓贤是蜀中老将,不会在乎赏赐,就算在乎,自己已经给邓贤封侯了,以前跟随张任的五位将军,邓贤,冷苞,刘璝,杨怀,高沛,就只有死去的冷苞获得了这个待遇,也不算亏待了吧。
    “他是家里那点事呢。”周不疑在一旁说道。
    刘璋突然明白过来,江州邓家跟随吴俊叛乱,除了邓贤一门,其余全部屠尽,可是刘璋还是有些疑惑。
    “邓贤,当初本侯没有回到成都,大厦将倾,叛乱正当猖獗之时,你只要投靠叛军,成都立刻陷落,也是叛军的大功臣,今后封侯拜相不在话下,而且你的家族也跟随叛乱兴旺。
    那个时候你都没有叛乱,为何今日要离我而去?我刘璋虽然不觉得任何一个文臣武将,缺了不可,但是对于你们这些忠心耿耿的将领,我一向倍加珍惜。
    如果你是因为家族悲伤,要回去吊孝,我准你假期,如果你觉得家族女子受难,我可以再赏你金银,你自己购买回来,要说无用处,这成都,本侯妻儿,交到别人手上我还不放心。”
    “主公。”邓贤仰望着刘璋,眼圈泛红,过了许久才道:“主公,邓贤一直跟随于你,两年前就从来没想过背叛主公,两年后,主公雄姿英发,荡剑宇内,胸怀天下,邓贤深信,跟着主公定能成就功名大业,邓贤更加不愿离开川军。
    但是,这个决定是末将想了很久决定的,邓贤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益州叛乱,谨守成都,哪怕最后家族覆灭,但是家族覆灭,邓贤何能独生,请主公成全邓贤的退军之意。”
    当初邓贤谨守成都,是因为叛军占优势,自己笃定家族跟随叛乱,能够荣华富贵,自己不屑于这种荣华富贵,宁愿忠义而死。
    可是最后,出乎邓贤预料,叛乱覆灭,家族被诛,这就是另一个境况了,尽管邓贤不觉得自己守卫成都有什么错,但是这也是叛乱失败,家族被灭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家族是因为自己而灭的。
    先不说,家族灭亡,自己能否独生,也不说是自己主公下令诛杀家族。
    单单是自己导致家族灭亡,邓贤就不能坦然为将。
    家族兴,自己可以亡,但家族亡,自己不能兴。
    前三月,益州局势不稳,邓贤选择暂时留下,现在益州安定了,就算西凉军犯境,也不可能威胁益州核心,邓贤终于决定离去。
    “不行,本侯不许。”刘璋沉声道:“我可以准你休息,一月,三月,一年,甚至三年,但是不允许退军,堂堂功臣,成为布衣,别人还以为我刘璋赏罚不明。”
    “主公……”邓贤看着刘璋,刘璋能这样挽留一个人,邓贤心已经知足,可是自己,真的不能安心留在军中。
    “得了吧。”周不疑拿起自己小板凳站起来,走过邓贤身边,对邓贤道:“不就是觉得愧对家族吗?你要是辞官了,更愧对家族。”
    “什么意思?”邓贤看向周不疑。
    “你结婚没有?”周不疑问道。
    邓贤摇摇头。
    “那不结了?”周不疑道:“我记得你家可就你这么一个独苗,你们江州邓家,就剩下你们这一门,你要是辞官了,不管大人怎么赏赐你,官府怎么说辞,别人一定以为你是因为家族的关系被贬的,大人一定怀疑你忠心了。
    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哪个姑娘愿意嫁你?你到哪儿去找孩子?没有孩子,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