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暴君刘璋 >

第517部分

暴君刘璋-第517部分

小说: 暴君刘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周策还真是个人才,吴俊哪来的狗屎运,有王越这样的大将就算了,还有周策这么足智多谋的人辅佐。”
    刘璋都奇怪了,看吴俊也没多少当主上的才能嘛,竟然能诓得两个顶级大才效忠,这简直没天理。
    “成也萧何败萧何,周策这不就把吴俊卖了嘛。”黄月英笑笑道,“周策应该是知道援军不会来了,所以提前跑路,还将吴俊留给我们做肉盾,挡住我们,又在北城外拉了一群傻子设伏,把主子卖了个彻底。
    这周策确实厉害,还很圆滑,不知道是他本性圆滑,还是因为根本不是效忠吴俊。”
    “逃到并州也没用,来人。”刘璋沉声喊道。
    一群将领立刻上前,刘璋道:“立刻传令后方的樊梨香,以樊梨香暂领洛阳令,除河洛之地,兼领下河套。
    安定下河套的时候,不必再用匈奴之名,这一块地方以前就是大汉租给匈奴的,现在本王收回来了,全部按照大汉郡县制编制。
    各位将军立刻集结各自部曲,明日一早,杀向并州。”
    “是。”
    下河套到并州,根本无险可守,没有援军的曹军只能撤退到太行山以东,否则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
    氐人大军在王越率领攻袭鲜卑乌桓大营,鲜卑军与乌桓军回援,却被折兰英亲率十几路散骑骚扰。
    王越勇猛无敌,所攻之处但无不破,一个鲜卑大寨,最多半天就能拿下,轲比能,步度根,泄归泥,素利,四个鲜卑部族的大小部落营寨,被冲的七零八落。
    氐人军所过之处,男丁全部杀死,妇女全部驱逐,帐篷烧毁,牛羊漫山遍野,鲜卑的老营遭受大难。
    王越捣毁鲜卑和乌桓主要营寨后,回援折兰英,将鲜卑军乌桓军挡在草原西南,鲜卑军乌桓军弹尽粮绝走投无路,只能向南方长城靠近。
    折兰英向全军发表公开声明,氐人大军全军投降川军,并公布当初长城一战与川军的内幕。
    折兰英投降川军之举,没有遭到什么抵制,最多是一些将士发发牢骚,真正顽固不化,不愿归顺大汉的,已经在桑倩坡化作死尸了。
    而且氐人军一半是汉军,那些将领早就知道自己来氐人大营干什么,再加上阿科,王越等表示向刘璋效忠,还有折兰英公开承认自己是刘璋妻子。
    这些理由,已经足够让氐人将士同意归附川军。
    氐人大军毁了鲜卑军乌桓军后方,挡住鲜卑军乌桓军,将两军逼入弹尽粮绝之境,并在河套杀投奔来的所有世族男丁。
    消息传到邺城,曹军全军震惊。
    “主公,氐人大军突然背叛,导致鲜卑军乌桓军根基断绝,无法回援,吴俊的匈奴军被灭,并州遭逢川军大军压境,旦夕不保。
    如今虎牢关有川军张任部三十万,颖水有川军十万,并州边境有川军十万,北方有氐人军十万,四面楚歌,请主公速做定夺。”
    一名文官中殿中高声禀道,曹操垂目坐于上首。
    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沉默不语,都深皱着眉头,殿中其他文武议论纷纷,紧张而不知所措,司马家诸葛家和各大世家的人更是愤怒,折兰英竟然在河套屠杀了全部逃亡河套的世族成员。
    特别是司马家,要知道河内可是司马家老巢,那里有司马家大部分亲眷,本来还以为逃亡河套就安全了,等战事结束就接到冀州。
    现在全部被杀,绝对是司马家继襄阳屠杀后又一劫难。
    而所有人,都有一个不敢言的抱怨,曹操的女儿,竟然背叛了,而且是早与刘璋有预谋,一直以来,曹军竟然都被川军和折兰英耍了。
    纵观下河套一战,川军之所以十万大军横行无忌,现在这些文武想想,终于知道了原因,人家根本不害怕折兰英援助曹军,有了折兰英,更不怕鲜卑和乌桓前来。
    就是这一步关键棋子没料对,一子错满盘皆输,从下河套到北方草原,再到即将被进攻的并州,几乎全是折兰英造成。
    所有曹军文武又想起了当初的长安之战,根本不是折兰英要保什么领地,根本就是故意让曹军落败的。
    折兰英是曹操的女儿,现在人家公开说这是为了夫君,女子嫁人,胳膊肘往外拐,这句话还真是不假啊。
    这才是众文武有苦不能说的最大怨言,心里都咒骂了曹操不知多少次,养出这么个不孝的女儿,甚至在想现在曹操是不是对当初要将折兰英嫁给刘璋,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荀彧等人面色阴郁,世族官员武将又愤怒又害怕,并州一没,川军兵锋可直达邺城。
    一直以来对川军一统天下的恐惧,终于就要变成恐怖的现实。
    恐怕整个大殿之中,只有曹操本人和郭嘉心里和所有人想法不一样。
    郭嘉抬起眼皮看着高位上虚目端坐的曹操,心里想起了这次下河套之战前曹操说的话,那时自己没料到折兰英会帮川军,还分析了那么多会援助曹军的话,可是最终曹军一败涂地。
    郭嘉在想曹操心中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要……投降。
    “主公。”陈群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对曹操禀道:“如今川军已经声势滔天,只因为刘璋屠夫还在等后方休养生息,所以没有发动全面进攻。
    我们必须在发起全面进攻之前,想出应对川军的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未完待续。)
第903章 朝议
    “那长文(陈群字)你说说,我们该怎么应对川军啊?”曹操缓声问道,语气中没有一点急迫,好像曹军没有任何危险一般。
    “这……”陈群是个玩政治的,不会玩军事,哪能提出什么对策。
    “你们呢?”曹操睁开眼,在其他文官武将身上扫过。
    “和川蛮子拼了。”夏侯渊看着殿中一片安静;终于忍不住大声嚷道。
    “你们也赞成就这么拼了吗?”曹操看向文官,文官们当然不敢学夏侯渊,就这样和川军拼了,送死可不是他们的性格。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也拿不出什么主意,几乎是在同时,所以文官的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只希望他能想出主意。
    “仲达,你足智多谋,现在正是我军危难时刻,你有什么计略快快道来?”曹操凝视着司马懿。
    原本司马懿承受着所有目光,都面不改色,脸上毫无生气仿佛死人一个,可是曹操的目光落下来,司马懿皱了皱眉。
    这和以前曹操那种虎目精光的感觉不一样,不是威慑,却有很强的压迫力,就好像……明明曹操就直视着自己,司马懿却好像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司马懿本能地提起全部精神力,努力让自己清醒。
    在原位愣了好半响,司马懿站出来,和往常一样对曹操九十度大礼,抬起头来道:“主公,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唯有一个字,退。
    并州面对下河套十万川军,虽然有曹彰十万军队,吴俊军师周策与部将风姿吟带出一万军队,但是这根本无法挡住川军进攻,如果硬抗,只能全军覆没。
    但是并州虽无险可守,太行山脉绵延,到处是险塞险道险关,如果我们将并州的军队撤回太行山一线布放,川军就算再强,也难以飞渡。”
    “仲达先生。”世族文官吴质从原位走出来,质疑道:“太行山虽险,但是只要出了太行山,骑兵一日可到邺城,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吴质没有仲达先生懂兵,但是也知道一个道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关口,就算一道屏障再险要,也无法保证不失,我们岂能只在邺城不到两百里外布放?”
    “是啊,太危险了。”
    “太危险了。”
    吴质话音一落,其他文官也纷纷露出忧虑之色,他们不约而同回忆起许昌,许昌被川军攻破后那些屠杀世族的万人坑。
    回忆起许昌,再想到川军竟然就在不到两百里外,文官们就不寒而栗,那些这一年多世族进入曹营的武将同样心惊肉跳。
    如果曹军只能把守太行山脉,那还有好觉睡吗?说不定哪天晚上正睡得香,忽然就有家丁来报,川军骑兵杀进邺城了。
    这不是杞人忧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实,只要川军突破太行山,可轻而易举办到。
    “那季重(吴质字)先生是有别的好办法了?”司马懿慢条斯理问道,他和吴质本是好朋友,但是这时问话也没有客气的成分。
    其实就连这些世族,有时候也不知道司马懿心里在想什么。
    吴质站在原地,他确实没有好办法,和吴质一样,殿中议论纷纷,却没人出来说话,荀彧荀攸等人都没说话,曹操眼睛再次微微闭上。
    突然,一名文官走出来,对着曹操纳头一拜:“主公,微臣建议迁都。”
    “迁都?”“迁都?”
    众人听到那文官的提议,先是沉吟,接着眼前一亮,立刻出来很多人附和,陈群道:“主公,王大人之言有理,刚才仲达先生不也说了吗?我们现在应该以退为主,当避川军锋芒,暂时迁都。”
    “不可。”荀彧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微微带着怒气道:“如今我们的兖州名存实亡,川军要下徐州也随时都能办到,黄河以南我们几乎无立锥之地,现在就剩下一个河北,我们还能迁都到哪里去?”
    荀彧心里想说的是,我们已经在许昌迁过一次都,如果还迁都,那还剩下什么?民心没有,军心没有,连尊严也没有了。
    可是说出这些,就好像自己在自命清高,对这些表面道貌岸然内里实际势利的世族官员,没有半点说服力,说不定还被当成泼妇骂街。
    陈群向荀彧一礼,恭声道:“荀大人,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将都城置于危险之中,或许迁都出邺城,我们会丧失一些民心军心,但是那是迫不得已。总比到时候邺城被一日之间攻破,我们就此覆亡来得强吧?何况。”
    陈群扫了一眼满堂文武:“我相信就算我军迁都,军心民心都还是坚如磐石,绝不会动摇。”
    陈群的意思谁都清楚,所有世族都是和曹军坚定站在一起的,连家族士兵被收编都忍了,一个迁都又能如何?世族还是会团结在曹操周围。
    陈群说完,立刻一片附和之声。
    “那长文打算迁都到哪?”荀攸问了一句。
    “信都。”陈群答道:“安平郡信都县原本就是邺城治所,是仅次于邺城的冀州第二大城,外有巨鹿之险,就算川军突破太行山,也无法到达信都。”
    “臣赞成陈大人提议。”吴质站出来道。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大群文官站了出来,曹操看向众人,好像只有荀彧荀攸程昱几人不同意,还有张辽夏侯渊等血性老将不同意,其他都已经在附议的一列了。
    “你等都是这样想的吗?”曹操问道。
    “我等都是。”
    “孤不便违众人请托,既然如此……”
    “臣反对。”
    曹操还没说完,司马懿大声喊了了出来,陈群吴质等都诧异异常,没想到荀彧荀攸没反对,反而是司马懿反对。
    司马懿可是所有世家推出的代表,现在所有世族文官都要迁都,司马懿为什么反对?
    “陈大人。”司马懿转头看向陈群,不客气地道:“陈大人力主迁都,理由无非是信都距离太行山远,邺城随时可能被破,司马懿请问,邺城一旦失守,信都能保住?”
    “这……”陈群结舌道:“我说了,我不太懂军事,但是信都有巨鹿之险……”
    “巨鹿那也能叫险?”司马懿忽然哈哈大笑,“不懂军事就不要瞎说,邺城若破,巨鹿对川军来说就是一马平川,信都也最多支撑两三日而已,何来安全?”
    陈群脸色铁青,令他生气的不止是司马懿的态度,更生气的是司马懿明明是世族代表,却用这种态度对自己。
    司马懿不理陈群,对曹操道:“主公,迁都之言,万万不可采纳,邺城虽险,也有险的优势,正是因为各位大人和大小将军,都知道他们没有退路,他们只能守住太行山。
    只要太行山被突破,就会家破人亡。
    正所谓君王守门户,只有这种心理,前方士兵才会死战,武将才会提起万分小心,后方文官才能兢兢业业,粮草才能更充分到达前线。
    如果迁都信都,士兵武将官员没有那么强的危机意识,太行山那才会被突破,太行山一旦被突破,别说信都,整个河北都保不住。
    故司马懿坚决反对迁都,请主公下令曹彰将军退守太行山,十万大军扼守太行山险塞,只要不大意,就算川军再强,也难以突破。
    并且邺城距离太行山如此之近,也方便随时支援前线,粮草及时送达,可以说定都邺城,以太行山为前线,我们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微臣建议太行山分梯队守卫,三层梯队防御,一层被破,第二层坚守,同时反攻第一层,如此可长期坚守。”
    曹操微微点头,对其他文武道:“你们还有意见吗?”
    众文官沉默,陈群等人心里虽然对司马懿生气,但是也没有反驳的理由。
    “除此之外。”司马懿继续道:“还有重要的一条,现在鲜卑人乌桓人根基被毁,后路被氐人大军卡断,有家不能回,粮草断绝,陷入绝路。
    主公必须扶持鲜卑军乌桓军,否则川军从并州往北,从草原向南进攻,我们将没有任何防御力,只有支援鲜卑军和乌桓军,以他们十几万大军为基础,才能坚守北方一线。”
    “仲达的意思是说,用我们的粮草养异族?”曹操问道。
    “不,是养援军。”司马懿回道。
    “不可。”荀彧立刻出列道:“如果这样,我们就是滋养异族军队,这与汉奸何异?”
    “没错,拿我们的粮食去养那些外族人,我夏侯渊第一个不答应。”夏侯渊大声道,田豫张辽等人沉默,但是他们显然和夏侯渊一个想法。
    “这怎么能算汉奸。”陈群这时听出了司马懿的意思,这才知道川军不止可以从太行山突破,还可以从北方突破,顿时危机感上升,也来不及怨怼司马懿,站出来大声道:“下河套一战,我们不也请了异族出兵吗?
    当初请援和现在给那些异族一点粮食,都是权宜之计,川蛮为祸甚烈,动辄上万上数十万杀伐平民,比之异族如何?
    刘璋与川蛮比异族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