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暴君刘璋 >

第519部分

暴君刘璋-第519部分

小说: 暴君刘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阴霾一扫而空,笑的无比爽快:“灵雎,有你这句话,我曹操虽死何恨?
    追求了半生的霸业一场空,可是有你真心陪在身边,我曹操就没有半点遗憾。”
    ……
    川军大军逼迫并州,曹彰奉命向太行山撤退,川军长驱直入,很快将并州纳入大半,重镇晋阳,上党全部落入川军手中。
    是夜,刘璋拿着一封信沉默不语,脸上满是不可置信,黄月英在一旁见了,对刘璋道:“主公,信上所言何事?”
    刘璋放下信纸,过了好半响才对黄月英道:“月英,你相信吗?折兰劝说有效,曹操竟然真的要投降了,我不相信,也不敢相信,月英,你信吗?”
    “天啊,真不可思议。”黄月英明显也惊讶了,接过信纸仔细看着,刘璋道:“这是否是诈降?”
    “诈降?”黄月英皱眉一会,缓缓摇头:“就算是诈降,只要曹彰为我们让开壶关,我是多么感激曹军诈降啊,到时候就算用川军的命堆曹军的包围,我也要将太行山的路开出来。”
    刘璋和黄月英都清楚,如果攻太行山险地,曹军都城近在咫尺,必然死战,而且会谨慎异常,到时候消耗的是大把大把的川军士兵性命。
    如果是诈降,只要开了壶关的关口,川军涌进去,就算四面八方都是曹军,对川军放箭放火开闸放水,黄月英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冲过去。
    更何况哪那么容易中计?以川军现在的战力,曹军现在的士气,再怎么样能损失多少?
    诈降,黄月英求之不得。
    黄月英摇摇头:“就算是诈降,我们也去上这个当了,但是曹操不可能那么傻,应该不是诈降。”
    “也就是说。”刘璋谨慎地问道道:“是真降?”
    黄月英缓缓点头。
    刘璋只感觉吸了一口凉气,这简直超出了自己想象范围,曹操,一代枭雄会投降?
    当初打刘备时,刘璋就没想过刘备会投降,当初孙权闭关修仙时,刘璋压根也不相信孙权年纪轻轻会真的去修仙。
    这就是因为刘璋对孙权刘备的了解,亦或者说是一直以来对他们的深刻印象。
    然后这种不会投降的印象,曹操可比孙权刘备深刻得多,如果换个时机,告诉刘璋曹操会投降,刘璋是无论如何不会相信的。
    可是现在理智的分析,这真的是投降,这就让刘璋半天回不过神来。
    “主公,不必想了。”黄月英自己心里也震惊,虽然她没有刘璋后世的印象,但是她对天下诸侯的性情还是了解的,现在曹操要投降,同样让她一时半会难以接受。
    但是黄月英知道面对突发状况,处理问题才是紧迫的,黄月英对刘璋道:“不管是不是诈降,这个龙潭虎穴我们都闯了,只要曹彰开了壶关,我们就向邺城杀过去。
    时间很紧迫,信上曹操说会在邺城对世族官员展开屠杀,这是在为他自己归降扫清障碍,也是在为我们扫清障碍。
    但是黄河一线还有大量世族军队,他们完全忠心于世族,如果我们去得晚了,听了邺城突变,这些世族军队很可能狗急跳墙,回援邺城,重新把持政局。
    虽然不足为患,也相当麻烦,我们需要立刻出兵。”
    “好,听你的。”刘璋下定决心说道,如果曹操投降,那川军不用发动什么天下统一战争了,直接可以平定河北,曹操都灭了,那江东还能存吗?
    “不过倒有一件事主公先要拿定主意,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黄月英提醒道。
    “何事?”
    “怎么安排曹操。”
    刘璋皱眉,这的确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黄月英道:“曹操,一代枭雄,曾经纵横中原,横扫河北,麾下心腹文武无数。
    现在带着整个河北投降,就算我们收编了他的势力,曹操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如何处置曹操必须早做决定,以免到时候进入邺城,不知道怎么安顿那些投降文武,还有曹操本人。”
    “你的意思呢?”刘璋问道。
    “上中下三策。”黄月英缓缓道:“上策,学项羽,全部坑杀,包括曹操家眷和心腹文武,在收编后全部坑杀。
    之所以说这是上策,是因为一劳永逸。
    主公放心,此策在政治上来讲,对主公没有半点坏处,第一,我们的民心和军心坚如磐石,不会因为杀了一批降将就丢失。
    朝中文武更不用担心,主公也说了,大多数寒门巴不得自己封个更大官,少了曹军的人更好。
    第二,此举也不会造成信用流失,因为…”黄月英笑了一下:“我们马上就要统一了嘛,江东那些世族一样不会投降,料孙权也不会投降,我们不必著信于他们。
    到时候将江东上层一网打尽,还可以免受后患。”
    “中策呢?”刘璋问道。
    黄月英知道刘璋在顾虑什么,也没再说,回道:“中策就是留着,等天下太平再找借口杀掉,这应该是一个正常君王的做法。”
    “至于下策,就是留下曹操,这样主公可以获得一些仁义名声,加点信望啥的,但是主公本身暴君名声,不止世族这样认为,我们川军辖地老百姓同样知道主公杀人不眨眼,这点仁义啥的,对主公没半点用处。
    反而是多了一大群不稳定因素,主公应该知道,我们胜过曹军,基本胜在我们的军队战力,实际上曹军文武不比我们差,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张辽徐晃田豫曹仁,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这些人全部留着,指不定哪天就会有后患。”
    “我选择下策。”刘璋犹豫良久说道。
    “恩?为什么?”黄月英略微有些不解,她以为刘璋因为那些顾虑,会选择中策的,没想到刘璋会选择下策。
    刘璋长出一口气道:“我心中的确有一些顾虑,除了什么信义仁义啥的,还有折兰。
    如果是我的其他妻子,那我不会顾虑这么多,但是折兰不一样,因为能让曹操走到今天,没有折兰是不能办到的,至少还得等很多年。
    当初长安之战,折兰没有攻袭川军,以至于张辽的军队大败,曹军再无反抗之力。
    下河套之战,是折兰出兵鲜卑乌桓后方,不但没有援助曹操,还断了曹操另三路援军,我们这才能收了并州和下河套。
    现在曹操投降,多少也有折兰劝言的原因。
    我知道折兰的心意,她不想看到我和曹操打来打去,更不想看到有一个人死掉,所以选择帮我,快速结束川军与曹军之间的战事。
    没有折兰,曹操不会投降,她劝父亲投降是为了保曹操一命,可是我却因此杀了折兰的父亲,我觉得对不起折兰。
    我可以为了大业不顾一切,但是这事我做不出来,我觉得我还做不到那一步。”
    “可是……”
    黄月英就要说话,刘璋摆摆手制止:“不用担心曹操和曹军部将的威胁,我想我们川军还容得下一个曹操。”(未完待续。)
第906章 歪打正着
    “如今西面有庞统杜微,南面有诸葛亮蔡洺,唯独剩下北方了,折兰这次毁了鲜卑乌桓老巢,两方遭受重创,肯定一蹶不振。
    待我川军骑兵到了草原,与折兰合兵一处,鲜卑乌桓就该到末日了,到时候北方草原是肯定要管理的。
    如果将曹操放在正北方,那我是自己给自己悬一把剑。
    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地方不错,那就是幽州的东北方,辽东以东,那里是东胡五部,包括乌桓鲜卑在内的起家之地,等平了乌桓鲜卑后,肯定需要人治理,我就让曹操去吧。
    到时候派一个忠心的将军管理东北边军,曹操只处理内政,开荒垦田,教化边民,威胁会降到最低。
    就算曹操造反,第一我们北方草原有大量骑兵,幽州有军队,很快能平叛,可是就算不能平叛又怎样?
    幽州东北那不毛之地,曹操要造反恐怕等两三代人,去开了一片无主之地,那不是间接就融入大汉了吗?就算造反,我觉得最后也是东北纳入汉土,大汉不会吃亏。”
    “还算是一个曹操不错的去处,我相信以曹操的脾性,不会觉得幽州东北荒僻,反而会安心,只是,”黄月英笑了一下:“主公好像对曹操的忌惮,比对那小小的岛国倭奴国低多了。”
    黄月英有些不明白,曹操这样一个公认的枭雄,刘璋可以放出去发展,就算曹操后世造反都不怕,也觉得只是间接融入大汉。
    可是徐家要把汉文化传播到倭奴,刘璋却坚决反对。
    刘璋没有解释,继续道:“曹操我都不杀了,那些武将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我了解张辽徐晃郭嘉这些人,他们不会轻易背叛的,都是大才,以后建设国家的栋梁。”
    刘璋还有一点没说,这些人加入川军后没有根基,大量的新鲜血液正好可以平衡川军现在的势力,刘璋隐隐感觉现在的川军,无论文武,正在走向一个反对贵族的极端。
    ……
    邺城再一次就异族问题征询意见,大批世族官员和武将建议发动国库滋养鲜卑乌桓军队,用以抵挡北方压力。
    但是,今日的曹操完全没有了昨日那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坚决反对,哪怕最后大堂中只有荀彧荀攸郭嘉张辽徐晃田豫寥寥几人站立,其余官员全部附议,曹操依然岿然不动,严词拒绝了滋养异族提议。
    “岂有此理。”
    散朝后,世族官员在陈群府中聚集,司马懿之兄司马朗大声咆哮,其余官员和世族骨干也是一脸愤怒。
    司马朗道:“魏王这么做也太过分了吧?难道为人主不懂什么叫人心所向吗?现在都是旦夕危亡之秋了,还去在乎什么民族大义,狗屁,要是川蛮打进来来,那比异族还要狠厉百倍。
    他曹操就一个人在那满口民族的红口白牙,不顾满堂文武劝阻,难道川蛮从北方打进来了,他曹操还能靠红口白牙退敌吗?”
    司马朗说完,胸口还在起伏,显然余怒未消,对曹操抵制群臣谏言不满。
    众人纷纷出言,都是不忿,过了一会,吴质压下众人议论,对所有人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想想怎么办?
    我们的兵力被张辽那厮败光以后,把守黄河和太行山两线,就已经捉襟见肘,绝不可能防御得了北方,如果没有异族,就算我不懂军事,也知道川蛮肯定从北方来了。”
    “是啊,吴大人说得不错。”陈群道:“异族军队现在仅仅靠随身带的干粮维持着,偶尔还抢枪边境,如此下去又能坚持多久?等他们粮草断绝,折兰英能一举击败他们,再援助他们就晚了。”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一名文官道:“鲜卑人乌桓人不会等死,要是看到北方回不去,他们肯定会抢劫南方,十几万军队的粮草,可不是抢劫一点边民就可以维持的,到时候肯定会攻入河北。
    没脑子的异族人,是不介意给川蛮当刀尖的,到那时候,异族不但不能帮到我们,还会来攻打我们,我们必死无疑啊。”
    众人沉默着,都对现在的形势感到恐惧,根本就是命悬一线,可偏偏这一线还被曹操扯着,随时会放手。
    当初江州屠杀他们不以为意,还嘲笑过刘璋的不懂政治,后来无数次屠杀都没引起警觉,直到许昌屠杀。
    而现在,众人脑中全是川军杀掉的那几十万世族子弟,不寒而栗,心中充盈着无限的恐惧。
    “仲达,你有什么想法?”司马徽和几个老族长坐在一旁,一直没发一言,微闭眼睛静静听着众人说话,这时实在不耐烦了,吵老吵去没用,还是要有个拿主意的。
    “水镜先生,真是对不起,群臣进谏都没用,我也没什么办法,显然嘛,魏王是铁心不想援助异族,除非你们谁能说服主公改变心中的民族观念。”
    司马懿说着一个一个地看向众人。
    “你能吗?……你能吗?……你能吗?”
    被问到的人纷纷低下头,司马懿也不再说话,再次恢复毫无生气的尸体模样。
    “连仲达都没有办法,唉……”
    众人纷纷摇头,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官员道:“我们群臣进谏魏王可以不采纳,如果凡是能来到邺城的官员将领都进谏,难道魏王也不采纳吗?恐怕那时候魏王也得掂量一下了吧。”
    官员说完,众人沉默了一会,吴质小心道:“这……是逼谏啊。”
    许多人都有点拿不准,因为谁都知道,到了逼谏这一步,就是最后一步了,如果不成功,那就彻底破裂了。
    “我看可行。”陈群忽然道,仿佛下定了决心:“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了,我们必须拿出众人的力量,让曹操知道他所谓的民族气节是多么可笑。
    当初张辽大败,关我们什么事?可是曹操郭嘉就借机将我们的子弟兵整编了,那个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
    还不是看在对抗川军的大局上,什么事也没做,白白的让他们收编,我们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将川蛮挡在外面吗?
    现在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曹操跑来谈什么民族大义,这不是背叛是什么?既然曹操先失去主恩,我们也没必要就臣德。
    明天就所有官员,军中将领,地方大族族老族长,以及各有影响力的人物,全部汇聚魏王府请愿。
    如果曹操还是不愿虚心纳谏,那就是昏君庸主,恐怕就不能承担抵御川蛮的重任了。”
    众人显然都没做好逼谏的准备,可是思来想去,如今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相对于被川军攻入河北,他们当然会选择行险一搏。
    商量了好一会,终于没有反对意见,陈群道:“好,就这样,明日全体进谏,曹操是霸主,难以保证我们这样做他不会怒火中烧。
    所以,严密监视徐晃张辽等将的本部调配,如果发现异动,那就说明曹操要对我们下手,我们恐怕就只能行霍光之事了。”
    众文官唏嘘散去,都很紧张,可是事已至此,为了生存,就算再紧张这些文官对明日的逼谏也没有退缩之意。
    到了黄昏,司马懿正在家中读书,司马孚在后面道:“二哥,明天的逼谏恐怕不会顺利,曹操不是那种会被众怒压垮的人,恐怕会出大事,你怎么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
    “着急有用吗?”司马懿说了一句,指着门外阴沉的远山问司马孚道:“三弟,你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