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驸马传 >

第7部分

驸马传-第7部分

小说: 驸马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轿子来到近前,长平公主挑开轿帘:“这位公子是本宫的……好友,你们休的鸹噪。李公子的住所在何处?本宫送你一程。”
“不敢有劳公主殿下,小子自回去就是。”李二躬身谢过长平公主的好意。
长平公主哈哈大笑:“李公子才情是有的,就是忒也面嫩,不送就不送。德全,你替我送李公子回寓所,省的又有巡警盘查。”
那个叫做德全的明显是个老太监,一路上尖了嗓子的念叨公主的好处,偏偏李二实在受不了他那变态的嗓音。不过人家也是好意,不得不忍受。
刚回到驿馆,就见那驿承过来:“我的爷,你可回来了,宫里的天使巴巴的等了半宿,方才走了,要你明天进宫见驾的。”
一夜无话。
飘飘彩霞堆万阙,隐隐红雾现千条。
李二起的大早,精神抖擞的上了御街,希望那皇帝能给个大一点的官职,也好展开自己种种“波澜壮阔”的宏伟计划。若是真的能够按照李二心目中的计划实施的话,大宋王朝至少能提前500年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然后就是帝国时代,再然后开疆拓土称霸全球,再再然后……后面的李二还没有想出来呢!
李二得意的想着:嘿嘿,等我华夏文明进入蒸汽时代的时候,西方文明还在教廷的黑暗统治之下呢。为了准备应对皇帝可能提到的问题,李二甚至把蒸汽机的原理重新温习一遍。
一直在黄门外等待陛见,直到晌午时分才被宣了进去。
皇宫就是皇宫,气势果然非凡,但见九重高楼如殿宇耸接青霄,十丈的层台似锦标直插云天;更有一排排的玉陛金阶,一列列的廊庑宝院。
在偌大的皇宫做转了几个圈子,东西南北也分不清楚。皇帝召见李二的地点很有意思,既不是宣政殿观文殿,更不是昭阳宫建章宫,而是后面御花园轩亭。
轩亭四角都是暖炉,站立了甲胄整齐、手持金瓜钺斧的武士。亭里是几个头戴乌纱,身穿罗袍的文臣。其中就有自己认识的王安石和司马光。
中坐者带小冲天的高冠,穿赭黄的袍子,腰系蓝田玉带,想来便是大宋皇帝了。这个皇帝的卖相实在有点对不起观众,这个猪腰子脸的家伙真的很象是赵本山的兄弟。
好在衡量皇帝好坏的标准是他的治国之道和文治武功,而不是他的长相。
李二抖了个小机灵,紧走几步,扑嗵跪倒:“阳谷草民李二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然后就仿照电视剧里的模样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要不是宋装和满洲旗人的服装不同,只怕李二还要做出抖马蹄袖的动作。
三拜九叩山呼万岁那一套是满清搞出来的,宋时可没有这么烦琐的礼节,李二完全是受清宫剧的毒害,以为见了皇帝都要这样。
大宋皇上看李二行大礼,很是高兴,毕竟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人人都喜欢:“李二,你且起身说话。朕也曾听过你的才名,知你是有些本事的,可愿意为朕分忧?”
李二知道一般皇帝在赏赐官职之前总是要这么问的,急忙把想好的说辞搬了出来,大作慷慨之状:“为君分忧,草民之幸,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心里期盼皇帝赶快问那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
为了准备好这次觐见,昨天晚上李二一宿没睡,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笼统的回忆好几遍,准备在今天大展才能,一鸣惊人。
没有想到的是,皇帝陛下根本就没有问那些治理国家的方略,而是把身子往前探了探,笑眯眯的问道:“李二,朕来问你……”
李二兴奋的都开始颤抖,历史就要因我而改变了。皇帝你快问吧,最好是问如何富国强兵,我在这方面准备的最充分了,哪知道皇帝问的是:“你可曾婚配?”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十三章 年方二八
         李二怎么也想不到皇帝会问这个问题,难道领导任用新人的时候还要看下属的婚姻状况?
拿眼角扫一眼王安石和司马光,心道:既然是你们举荐的我,这么也不把婚姻状况的重要性告诉我?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低头数地上的蚂蚁,李二却知道这大冬天的根本就没有蚂蚁。
既然两个介绍人都不表态,李二虽然心中疑惑,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草民尚未婚配,不过自小与表妹定下亲事……”
“可曾下聘?”
“未曾下聘。”
皇帝陛下好像忽然间轻松了许多,哈哈大笑着说:“既是没有下聘,也就不算是正式的婚约,如此朕就放心了。”
李二真的不明白自己不成亲这皇帝放的哪门子心,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却是心如明镜,猜测皇帝陛下要提起长平公主的事情了。
果然!
“朕看你年少才高,又未曾婚配,有意把我大宋公主许配于你,你可愿意?”
李二的那个未婚妻本是亲舅舅的女儿,这近亲结婚总是不好的,可母亲却以“亲上加亲,打断骨头连了筋”为由十分的赞成。如今皇帝要把公主下嫁给李二,自然能把和表妹的婚事推了。
娶个公主是李二从小的梦想,没有想到眼看着就能成为现实,刚要满口的答应,忽然想起那个长平公主,若是娶了这样跋扈的公主,那后半生就算是完了。
长平公主跋扈不说,年纪也比李二大上许多,至少也有二十五六的模样,这样的老公主可不能娶。
为了自己的终生幸福,李二决定先问个清楚,当然不能直说“我可不要长平公主那样的”,得问的谨慎而又委婉。
“不知圣上所说的公主……芳龄几何?”
面对这个问题,皇帝很是尴尬,那长平公主已经二十有八,年龄已经到了山梁上。古人早婚,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到了这个年纪,儿女也有了几个,这长平公主却迟迟嫁不出去。
皇帝当然不能说“我妹子已经二十八了,一直嫁不出去”,一面想着婉转的说辞,一面支吾的问李二:“那你多大的年纪?”
“草民十六,属猪。”
皇帝忽然一拍大腿,高兴的说道:“公主也是属猪的,年方……这个年方二八。”
古人说起女子的年龄经常是“年方二八”或者“年方二九”二八就是十六的意思。不过皇帝在这里说的二八却是二十八的意思,长平公主属猪不假,却是比李二整整大了一轮的。
同是一句“年方二八”,皇帝和李二的理解却是不同。
李二以为是个十六岁的小公主,立刻放心,满是欢喜。当然表面上还是要谦虚一番的:“草民无才无德,岂敢妄想匹配天家。”
皇帝也是唯恐李二不愿意和公主成亲,听后终于放下心中大石:“尔亦不必妄自菲薄,你的才情朕心中有数,不过是没有功名罢了。这也不打紧,朕这就封你为云骑都尉,好歹也不再是白丁。”
其实所谓的云骑都尉不过是个闲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利,官居从六品,一般都是为驸马专门设置。
李二并不清楚这些,还以为这个云骑都尉是个军官的职衔。立刻欢喜的叩头谢恩。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政治上难得有意见一致的时候,对于让李二为驸马却是空前的统一了意见,二人会心的对视,都很是轻松:终于把自家的儿子从长平公主的魔爪下拯救了出来。二人不约而同的为李二默哀。
“沈权使,你看近日里有什么黄道吉日,李二和公主的婚事还是尽早办理的好。”
沈括精研天文,通晓历法,现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又是司天监的提举,请吉问期的事情当然是找他。
沈括算了算:“三月十八和二月初六俱是黄道,适宜婚嫁。”
皇帝不住摇头:“太远太远,有没有近些的日子?”
“正月二十六……”
“还是远,再近些。”
“本月的二十六也是黄道吉日,只是日期太近,还有半月的时光,恐怕公主的大婚还需精心准备……”
“就本月二十六吧,我朝富庶,准备大婚也快捷的很。”皇帝敲定了准确的婚期。
其实皇帝也恐夜长梦多,李二万一知道了真相只怕是要反悔的。那辽国的驸马冒了砍脑袋的风险逃婚,可见公主都是具有恐怖杀伤力的,还是尽快的把李二和公主送进洞房为妙。
李二脑海中满是那“年方二八”的公主的倩影,对于皇帝的安排大为赞同事情安排妥当,众人退去。
皇帝伸个懒腰:“长平,出来吧,躲躲藏藏的也不冷么?”
轩亭后面闪出一人,正是长平公主:“谢谢皇兄成就我的姻缘。”
“我看这李二年纪太过幼小,你为何一定要和这李二成亲,莫不是……”
长平公主嗔道:“我就喜爱这等幼小的男子,这李二可有非常的才情……”于是把昨天晚上在霸王楼的事情说了。
皇帝呵呵一笑:“你也太过胡闹,居然去了青楼。以你所言,那青楼实在是好地方,有了空闲,朕也……”
长平公主也不理会皇帝的心思,嗔怪道:“本月二十六的婚期,还要等半月,我是实在有些等不及的,真不如明日就成亲……”
众人尽皆目瞪口呆!
李二紧走几步,拉住王安石:“多谢王大人举荐我为驸马,来日一定到府上登门重酬。”
王安石知道李二还不清楚事情的真相,等他看清楚了公主的本来面目,莫说酬谢,不提着刀子的报复就算不错。急忙摆手脱清干系:“李公子误会了,你和公主的亲事我是半分功劳也没有的,都是司马二郎做的好事。”
“那谢过司马大人,”李二对这司马光一揖到底:“来日一定重重酬……”
“不……不……,我也没有出什么力,只是略略的对圣上提起过你的才学而已。”
司马光慌张的掩饰,拉了王安石“夺路而逃”。
李二茫然:“大文豪果然都是有怪癖的,居然害怕别人的酬谢,真是不可思议!”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十四章 半斤面条
         忽然之间就要成为驸马,好歹也算是攀上了皇亲,这叫李二得意非常,很随意的在街上吃了生花饼和芝麻糕,又看了会杂耍,这才回到驿馆。
驿承看李二的的脸色都变了,满脸堆笑,上来先唱个肥喏:“我的爷爷,前日里小的怠慢您了,您老莫见怪才是。您老那寓所已经有三位天使在帮着拾掇,缺什么东西您尽管冲小的开口……”
李二正奇怪这驿承是如何知道消息的,原来是有天使来了。
两名小太监在老太监德全的督导下,正在收拾李二的房间。屋里挂好罗幔的帐子,整床的铺盖都换成簇新的锦缎货色,椅搭、桌围、床裙、桌套一样也不曾少,便是漱盂、坐褥等琐碎的家什也备的齐全,满屋子都透着薰香的味道。
老太监德全见到李二,急忙忙的请礼问安:“我的爷爷,公主恐这驿馆的龌龊官儿们怠慢了,吩咐小人照看照看。咄,那俩小猴子,还不伺候爷更衣!”
李二大赞:看来公主还这是不错,这还没有成亲就开始关怀倍至。
两个小太监捧了冠、袍、带、履,给李二换上新衣。
这样衣来伸手的感觉真是惬意,李二闭了眼睛享受。
换上崭新薰香的衣裳,老太监德全赞道:“爷爷果然是好仪表,真是十分的风流呐。”
桌子上还有两个大捧盒,,李二不客气的打开,装的都是上等可吃的东西和稀奇些的果品。李二拿起个果子:“你们也辛苦了,快过来吃。”
德全正色道:“也说笑,都是公主给爷爷的吃食,小人也不敢乱了尊卑。”
李二也不想和他们讲那些“众生平等”的道理,反而感觉有下人伺候真的很好。
“爷爷慢用,这俩小猴子先使唤着,司马仆射后天要办寿宴,公主说要好生的谢承司马大人,老奴紧着去办几样寿礼,先告退了。”
司马光要作寿?李二感觉自己也应该送份礼物,好歹也是人家司马光撮合成自己的“良缘”。再者公主要送礼,作为公主未来的郎君当然不能落后,总要体现出“夫妻同心”的意思才好。
司马光位高爵显,李二也拿不出什么贵重的礼物,不如送些新奇的玩意儿,来体现独树一帜的风范。
在街上转悠了半晌,也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东西,已是天影深沉树荫渐没的傍晚时分。李二随意的进家酒肆,准备先填实在了肚子再说。
要了锅塌豆腐和葱油鱼,那店家甚是殷勤。看李二带了两个人,一面开酒烫热,一面铺下菜蔬和嘎饭,备好了三个盏子三双箸。
那俩小太监当然不敢和李二同桌而食,径直捧了嘎饭到一旁去吃。
不等那黄米酒烫热,旁边那一桌子的书生就闹将起来,李二就是掩上耳朵也能听清楚他们的言论。
看来这些书生都是穷人的子弟,五六个人只要了两碟小菜和一壶酒,偏偏大作忧国忧民状谈论国事,颇有后世愤怒青年的味道。
这个说“西夏扣边,当举国反击”;那个言“世无英雄,举国惶然”,虽然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的大义凛然之态,李二却知道这些人不过是哼哼叽叽的纸上谈兵。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仔细论。早年间拗相公也曾从军击夏,前年里,沈括沈大人更是统兵征西,都是一样的损兵折将。王安石王大人足智多谋,沈括沈大人学究天人,为何还是不能见功?无他,唯我朝兵马不及西夏人彪悍罢了。”
立刻有一衣衫破败的书生面红耳赤的反驳:“你知道甚么,兵败非战之罪,乃是西夏人狡诈,每每见到我军营中炊烟就派遣骑兵袭击,伙头军只能把夹生的饭食给将士们吃,自然是要败的。如今朝廷又命司马仆射准备讨伐西夏,我看多半还是徒然无果,劳民伤财。”
宋朝在征讨西夏的战争中,很少能占到上风,当然主要原因不会是什么“夹生饭”的问题,不过这话却是给李二不小的启示。
司马光久历宦海,几度沉浮,又是两朝元老,门人故吏遍布天下。寿诞之日自是宾朋满座,高客如云。
往来贺客多是各级官吏,更有许多名家大儒当世才子,李二混迹于人群之中几乎为之湮没。尤其是那云骑都尉的从六品官职,在众多大员当中完全是不值一提。
李二还从未见过这么壮观的送礼场面,几百人排成长队的模样和春运买票相差无几。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与管家在仪门影壁之后收取礼单,然后客人把礼物交给司马府上的下人保管。
“荆湖东路学政王大人宫绸四匹,紫金笔锭一架!”
“国子监祭酒许大人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
“苏州府转运使苏大人吉庆鱼两对!”
……
司仪抑扬顿挫的高声念着礼单,终于轮到李二。
“云骑都尉李二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