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111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111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不!本官还是慢慢走好了。”梅正清一看那轨道车,四个轮子在两根小小的木轨上行走,万一滑出来岂不车倾人伤?
    “各位大人,其实咱们的车轮比较特别,轮子外则的一圈较大,压在木轨上时轮子外则能夹住木轨,保证了轨道车不会则滑,杨知府和夫人他们进出山谷,一向都是坐这轨道车呢?”瞧梅正清他们紧张的样子,王二不禁暗暗偷笑,接着解释道,“就连小白也是!”
    王二最后又加了一句,曹太平不禁奇怪地问道:“小白是谁?杨知州家里只有一个侍女,不是叫茗儿吗?”
    “小白不是人,是杨家养的一头狼,哈哈哈……”苏东坡与杨逸一路同来环州,这个他自然知道,想起平时清娘与小白嬉闹的乖巧模样,苏东坡不禁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尽管王二百般解释,苏东坡他们最终还是决定走路进谷,尽管苏东坡能乘风归去,但乘这轨道车……呃,多俗啊!不坐!
    几人好不容易爬过乱石丛,来到一个斜坡上,便见到两个汉子正在摇动绞盘,随着绞盘转动,绳索慢慢收回,盐井那边装着食盐的轨道车便被慢慢的拉上坡来。
    那一车子食盐,两个壮汉摇起绞盘来,样子却不算吃力,苏东坡好奇心大起,它仔细观察了一下绞盘,却发现这个绞盘比普通的绞盘多了一根轴,两根轴上各装有一个带齿的轮子,齿轮一大一小,壮汉摇动那根带小齿轮的轴,带大齿轮的轴也就根着转动。
    王二见梅正清等人目光带着询问之意,连忙解释道:“这双轴带齿轮的绞盘是夫人让我们制作的,夫人说了,这小齿轮转几圈,大齿轮才转一圈,同样大的拉力,被小齿轮分散到好几圈上,这样人工摇动时,一次性耗费的力气就会小得多,只虽多转几圈就行……呃,小人这么解释,各位大人明白了吗?”
    “咳!雕虫小技耳,我等岂会不明白!”
    王二满心狐疑,他本是匠人出身,杨夫人解释了半天,他还是一知半解的,这几位听一回便了然于胸?
    王二也不点破,又暗笑了几声带着几个继续往里跋涉。
    终于走到盐井边了,不容易啊,人家那轨道车都往返好几回了!
    里面的设施更是看得苏东坡等人眼花缭乱,盐井边有许多木架子,架子上有吊臂,吊臂上还有许多轮子,绳子在这些轮子上绕来绕去,一个汉子轻松拉动绳子,井下装着上百斤盐的木箱便被吊了上来。这箱里的盐并不是直接装上轨道车运出去,而是通过另一条轨道滑向小溪边。
    溪上有水车,水车将水注入第一个水池,然后再经过管道流进第二个水池,第二个水池注水到一半时,便关闭两个水池间的管道。
    哗!
    顺着轨道滑到第二个水池边的轨道车,被打开下面的挡板,整车盐便卸到了水池中,有人在池边来回推动一根推杆,象推石磨一般,但推杆带动的并不是石磨,而是一根伸到池中的“船桨”,随着“船桨”不断的搅动,粗盐全融到了池水里。
    半池水,一车盐,完全溶解后刚好是一种饱和的溶液,打开池子的出水口,又是哗哗的响声,溶液流到旁边的纱布上,纱布共有两层,经纱布过滤,纯净的溶液流入另一个池子,无法溶解的杂质留在了纱布上。
    旁边架着几十口大锅头,过滤后的溶液注满锅头之后,下面以木头或一种黑色的煤石起火,一个人能照顾好几个大锅头,由于溶液是饱和状态,无须太久,水份就被蒸发掉。
    煮盐这道工序需要一定的经念,锅里刚出现白色的结晶体时,就要停火,利用余热将锅里残留的水份烘干,若是继续加火,煮出来的盐就会发黄,甚至焦黑,卖相还不如原始的粗盐。
    苏东坡等人见多识广,但如此多白细的精盐,还是第一次见到,回头看看,从挖盐到装车拉走,整个盐池需要的人手还不到百人。
    这样的产量!这样的精盐!
    环州发财了!司户参军曹太平只剩下这么一个念头!发财了!这下发财了!
    呃,当初给知州大人拨了多少贯来着?
    嗯,四百贯,不行,必须,马上,立即给知州大人追加拨款才行,否则以后盐场这钱自己拿着,弄不好手会抽筋,心会发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年轻的夫妇对饮树荫下,半醉之间用吴侬软语说着笑。
    清娘穿着紫花襦裙,正在溪边和茗儿斗草,茗儿输了好几回,每输一次,清娘便把一只螳螂放到她发髻上,吓得她不时传出一阵娇呼声;
    被惊动的小白就会抬起头来,“瞪”一眼岸边乐极忘形的两人,不满地低唬几声,接着在浅水处继续扑腾,费了半天劲,也没抓住水中那条红色的鲤鱼。
    苏东坡和梅正清几人,来到离盐井半里远的这几间茅舍前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
    “咦,各位前来,怎么也不提前吱一声,本官也好准备些吃食,如今倒好,这鱼还在溪中,肉还在山里,可怎生是好?”
    杨逸睁着朦胧的醉眼,带着几分揶揄对苏东坡等人笑道,他现在可清闲了,等着数钱就是!旁边的十三娘有些不好意思,向众人敛衽一福,退入了茅舍中去。
    “有酒就行,一地浓荫,半溪清风,足以佐酒。”老苏才高八斗,偏偏就不知道客气这两个字怎么写。
    杨逸愣了一下,只这话,似乎老苏亲近多了,难不成也被我这杰出青年折服了?
    老苏说完,梅正清等人纷纷应和,散坐在树荫下,十三娘亲自出来添杯加筷,除了老苏外,他人连道不敢,这位可不仅是知州夫人,更是朝中次相掌上明珠啊!
    “各位,喝这杯酒之前,我有个小小的要求!”
    “知州大人请讲!”
    “为了咱们环州府库更充实些,这精盐的加工方法,还望各位莫向外间道及。”
    “当然,当然,知道大人但请放心!”
    “哈哈哈……来,饮酒!”
    四月的山风徐徐而来,午后的光阴悠然而恬静,苏东坡一脸酒红,斜卧在树荫下的青石上,官帽落到了石板下,露出一头微斑的华发。
    石板边插着一根鱼竿,高粱梗做的鱼漂在清溪里沉沉浮浮,大概鱼饵早被鱼儿吃完了,也无人起钓,打着微鼾的渔翁已经梦游高唐去了……
    而曹太平等人则风风火火赶回环州去了,准备回去再好好算一算细帐,看看能从哪个角落疙瘩再刨出些钱来,让其它三个盐井也尽快开工!
    时间就是金钱!
    想想环州那空得连老鼠也不光顾的府库,曹太平对这句话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杨逸乐见其成,反正其它三处照葫芦画瓢就行,也不用他再去多费心思。现在该想的是种朴他们了!
    这丫的,出兵也有好几天了,怎么还没传回点消息,可别被夏军包了饺子才好!
    !#
第157章 横山烽烟(一)
    第157章横山烽烟(一)
    阮二郎今年只有十七岁,个子不高,身材也不雄壮,当初之所以能进“特战队”,是因为他箭术好,西军箭术好的大有人在,但能象阮二郎这样七十步外射中狐狸眼的人不多。
    阮二郎性格乐观诙谐,平时在伍里数他话最多,身边的队友分别叫秦朝、花岗、黄四娘;黄四娘并不是娘们,相反,他是一个七尺大汉,满脸虬须,却偏偏声音有些娘娘腔,因此被戏称为王四娘。
    伍长叫杨志,二十六岁,因为与知州大人是本家,如今被阮二郎送了个外号叫杨衙内。虽然每次他这么叫都被杨志踢屁股,但阮二郎还是乐此不疲。
    他们这一伍人出来已经半个月了,超额完成了当初杨知州一天干掉一个党项人的任务,这些天偶尔也能碰到其它伍,没一个伍战绩比得上他们的,这让阮二郎嘴巴更加响了,只要到了安全地带,他就吹个没完,幻想着回去之后立多大的功,领多高的赏。鉴于他超凡的箭术,伍里确实是他功劳最大,杨志也只好每天忍受他的鼓噪。
    两百人的特战队,以伍为单位分散潜入西夏境内,每个伍的标准装备是两张神臂弓,三张普通大弓,十壶箭,两根绳索,五把大刀,五把匕首,二十枚“霹雳瓜”,由于没有穿沉重的铠甲,背着这些装备他们轻松自在。
    “衙内,早知道咱们多带些霹雳瓜就好了!象昨晚,往敌营那么一扔,就是一片哭爹喊娘声,多动听啊!如今就剩下两枚霹雳瓜了,想再这么玩,难喽!”阮二郎一边在马上晃悠,一边遗憾地说着,出来时他们没有战马,都是抢来的。
    想起昨夜辉煌的战果,几名同袍也是非常兴奋,正是由于霹雳瓜的存在,他们五人昨夜竟敢偷袭一个三百人的夏军驻地,半夜里摸进去,不但把三百夏军炸得溃不成军,遗尸遍地,五人还毫发无损,这样的战绩阮二郎怎能不挂在嘴边?
    “滚你的蛋!没听知州大人说吗,敌后作敌,苦的还在后头,千万别有了点收获便沾沾自喜,同时更不能气馁,哪怕只剩下一把匕首,咱们同样要干他娘的!”作为伍长,杨志既要掐掉手下人的骄傲心态,又要鼓舞他们的斗志。
    “哎哎,听到没有,又拿杨知州来说事,真不愧是杨衙内……噢!”
    阮二郎最后是捂着屁股狼嚎,杨伍长的无影腿让人防不胜防,即便骑在马上也不行。
    “他娘的,阮二郎你给我小声点,万一泄露了行踪,老子先阉了你!快去前面看看,有没有肥羊好宰!滚!”
    杨衙内佯怒,阮二郎只得屁颠屁颠地滚下马,沿着树林飞快的摸出去,平时他样子虽然有些吊儿郎当,但真做起事来,却是另一翻模样,他身材本就不高大,在树林草丛中鹭伏蛇行,时隐时现,绝对是搞侦察的一流好手。
    看着阮二郎消失在林边,黄四娘摸摸自己的虬须,无限柔媚地说道:“这狗娘养的阮二郎,藏身的本事着实不错,一定是小时候偷看娘们洗澡多了练出来的。”
    花岗和秦朝不料黄四娘突然得出这么有深度的结论,不禁捂嘴直笑,杨志看得鸡皮疙瘩阵阵直冒。
    “狗娘养的黄四娘,说话能不能粗点声?还有你们两个,别的不学,偏偏跟黄四娘学,捂着嘴巴娇滴滴的笑,也不嫌碜得慌!再这么下去,别的伍还不得嘲笑咱们是娘们伍!他娘的,老子带着你们,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衙内,别急呀,就算咱们是娘们,那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噢……”
    又见无影腿!这下轮到花岗捂着屁股跑开了!
    嘘!
    杨志突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从地面传来的微微震动判断,必然有骑兵向这边接近。
    就在这时,只见阮二郎玩命的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衙内,衙内,林外有十来户党项人家,正放牧呢!咱们得干紧动手,一股……股……股骑兵来了,咱们再不动……动手就迟了!”
    “阮二郎,看来你不但屁股被踢多了,脑瓜子也被驴踢了咋的?股股你个娘!既然有骑兵来了还什么动手,你娘的活得不耐烦了是吗?还不赶紧扯呼!”
    “不是呀!衙内,先别急着扯呼,您听我说,来的不是夏军,是咱们宋军,快啊,再不动手咱们今天连汤都没得喝了!”
    “咱们宋军?阮二郎,你他娘的确定自己的没看错?”
    “哎哟,衙内啊!你就相信小的吧,刘武刘将军那吊睛白额的模样,属下就数隔着五十里,也能认得一清二楚。”
    “那还等什么,儿郎们!赶紧动手!”
    杨志一声令下,其余四人纷纷跃上战马,向林外冲出去,可惜,树林不利战马冲刺,等他们冲出树林时,只见一里外的十几顶帐篷熊熊燃烧着,几十个党项人横七竖八的躲在地上,五百宋军正在赶着羊马。
    五人不愿再看,纷纷闭上双眼,倒不是他们可怜党项人,这样的事以前党项人干了不知多少,现在宋军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他们只不过是不愿看自己的猎物被别人肆无忌惮的抢去而已。
    “不行,刘老虎他们太嚣张了,咱们找他理论去,我听说杨知州不准他们深入超过二百里的,衙内啊!前面不远就是耀德城了,都快五百里了!刘老虎竟敢到这里来跟咱们抢食,他娘的,太没人性了!”黄四娘自以为恶狠狠地骂着,但听到别人耳里,怎么听都还是娇滴滴的。
    其他人也没心机再去理会黄四娘发嗲,一个个怒发冲冠的拍马冲了过去。
    刘武外号刘老虎,远远看到杨志五人,这是他进入夏境以来第一次看到特战队员,心里挺高兴,不禁高声打趣道:“哟嗬!不错嘛!两条腿的公鸡变成了四条腿的毛驴了!欢迎几位前来观摩学习!”
    特战队是直属杨逸的,杨志可不卖刘老虎的账,立即轰道:“刘将军,你违抗杨知州的军令,这我们不管,但我们兄弟几个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到嘴了才被你叼走,这就……”
    “慢来!慢来!”刘老虎打断杨志道,“这肉上也没写明是你们的,自然是先到先得,说咱们抢你们的,滚你娘的蛋!”
    刘老虎吼完,手下大群士卒挥舞着带血的刀枪,得意的轰然大笑,黄四娘的虬须气得跟张飞似的,娇滴滴地说道:“就几个歪瓜劣枣,你们一大伙人也好意思来抢,也不嫌寒碜。”
    黄四娘这开口,刘老虎手下至少有几十个人落马,都瘫了!
    刘老虎也啯啯地笑得象只老母鸡:“我说黄四娘,你傻呀!没听说过大小也是块肉吗?老子一个呼啸就把它咽到肚子里,能碍得了什么事,再说了,这块肉对我们来说是小了点,可你们几头小毛驴未必能咽得下去!”
    “别小看人,昨晚我们五个人,在溥乐城东面的老鸦寨,把三百夏军杀得屁滚屎流,哪象你们,五百人马,就知道来找几个老弱病残撒威风。”
    “咦!老鸦寨那一镖是你们干的?不错,不错,冲着这个,老子今天不跟你们计较,这几十个歪瓜劣枣算是你们的了!”
    刘老虎难得大方一回,刚说完,便有外围的侦哨飞驰而来。
    “报!刘将军,东面十五里,八百夏军正冲咱们而来!”
    “其它方向可有动静?”
    “没有,只有东面这八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