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209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209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学士……”
    杨逸打断了林如海的话头,一脸和煦地笑道:“来来来,林员外,覃伯父,喝茶,喝茶”
    林如海是知机之人,连忙说道:“多谢杨学士,今日得杨学士照应良多,今后杨学士若有用得着林某的地方,林某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刚才得葡萄酒的代理权,只是生意上的来往,林如海这翻表忠心自是为图他日
    杨逸一直想拉动大宋的海上贸易长足发展,尽量把商业税收提高上去,如此一来,便可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
    目前大宋的商业看似很发达,但实际上商业税收只占岁入的一成左右
    历史上到南宋时期,由于丢失了中原大片土地,人口又大量南迁,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投身到海外贸易中去,极大的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南宋时朝,廷的税收总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这主要就是因为海上贸易的兴起,便得商贸空前的繁荣,而商贸的繁荣又一进步推动实业的发展
    最高时,南宋的商业税收占据了朝廷税收总额的五成左右
    也就是说南宋的收入每两贯钱之中,便有一贯来自于工商业
    这在历朝历代是前所未有的,南宋之后,明清是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南宋不算农业税收,光一年的商业税收,就足够朱洪武和他的手下、无忧无虑的坐吃十年了
    杨逸这次没有直接谈海贸的事,他还需要回东京去做做蔡京、章惇他们的工作才行;
    而且他作为朝廷官员,也不太适合和林如海探讨这些
    由韩狐狸来和他打交道合适,不是吗?未完待续)
第306章 朝议治河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时间进入文昌元年二月,杨逸带着一家老小徐徐北返,沿途游历湖州、苏州、太湖、无锡等地;
    杨逸带着清娘她们,流连于苏州那悠长的雨巷,看那泼墨山水画中闪过的油纸伞
    或相携于古色古香的小镇,在临水的屋檐下,细看薄胎青瓷瓶上的花纹
    或荡舟于古老的拱桥边,看河对面升起的袅袅炊烟
    或躲于谁家马头墙里伸出的芭蕉叶下,看河上飘落的空蒙细雨中滑过的乌逢船
    清娘眼中的笑意活了整个江南的初春,腮边的梨窝醉了两岸红花绿柳,偶尔研墨提笔写下的那些小令,细腻如羞花沾落地、婉约如湖面上的青山倒映
    清娘的诗、琴操的琴、湘弦的舞,让杨逸感觉走到哪里都是人间天堂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一江烟雨晴
    歌一程,
    舞一程,
    罗带春风结同心
    携手画中行
    到了扬州,杨逸接着刘青蔳的一道诏书,不得不抛下妻儿老小,独自快马赶进京
    诏书上提到了两件事,一件有关西北,随着仁多保忠、嵬名阿吴相继出任宋军骑兵主将,卓啰和南军司都统军乞力刚突然率众归附大宋,“贺兰贼”不断壮大而辽国又自顾不暇,无力顾及西夏,西夏的局势越来越乱
    朝廷打算趁此机会袭取凉州,进一步夺取河西走廊
    另一件事,今年的河北、河东、京畿、陕西裁撤厢军的工作已经展开,朝廷并有意从裁撤下来的厢军中招募十万劳力,拉开治理黄河的大幕
    这每一件事对大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掉以轻心的,因此刘清菁才紧急诏令杨逸回京
    治河的大幕终于要挂开了
    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严重五代各王朝战乱不休,长时期无人关注治河筑堤等事宜,这就造成了有宋一代黄河下游地区屡屡决口给大宋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自大宋立国以来,中下游地区发生决口事件已越过70次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黄河决于滑州韩村,东南流至徐州入淮水;
    此后,黄河又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天禧三年1019年、天禧四年,三次决口,河水夺淮,其中天禧四年的决口历时七年泛滥郡县三十余个,被视为历史上黄河第七次较大改道
    到仁宗庆历年间,黄河决于澶州河南濮阳市之商妇埽,河道自大名改向北流,经冀州至乾宁军河北青县而入海
    十年后,于仁宗嘉祐年间,又因在大名、恩州之间决口,遂又派生出流向德州、沧州至无棣县入海的一股
    从此黄河下游分作北流和东流好几股
    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拉开了改革的历史大幕
    王安石推行的一系列法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农田水利法
    他当政后,不管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如何反对,果断地把二股河开修疏浚,把东流疏通后,把北流给堵住了;
    在完成了这件事之后,他还在开封设置了一个“疏浚黄河司”,派人专门负责长年疏浚黄河,以防止泥沙淤积
    此举遭到了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大力阻挠和破坏,当时文彦博在大名府为官,认为王安石疏浚黄河的行为“天下指笑,以为儿戏”
    并数次上书说:“浚川司浚河身,始末尽在河底,深浅固难详”
    这话就是说,你疏浚黄河,河道是不是变深了,泥沙被冲走了多少,咱们也没法潜到水底查看,这么干只会让天下人笑话,停了
    有些人反对理由充分,哪怕只是局部地区的疏浚整治,竟也深恐因聚众治河,会引发大的叛乱;
    别的不说,秦始皇修长城,致使渔阳鼓响;
    隋炀帝挖运河,致使天下群雄并起;
    这都是前车之鉴啊因此,咱们还是什么也别干的好
    这样安全
    有甚者还说“开河即浚治黄河如放火,不开河如失火”,意思就是说治理不治理都一样
    很好,很强大持这种观点的人他家一定不在黄河边上
    治理了,有可能引发河工闹事;
    不治理,反正冲不到我家;
    因此还是不治理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
    裁军他们怕叛乱,治河他们怕叛乱,然而再没谱的意见,一但强大的一种程度,他就是真理,他就能起作用
    疏浚黄河司最终被撤销,治河工作停滞下来
    至元丰四年,黄河在澶州小吴埽决口,北注御河,大致沿着王莽河故道入永济渠,经清河等若干州县后入海,摧毁农田不计其数,损失极为惨重
    同时东流水势大减,河道淤塞加严重,黄河总体上又恢复了北流的局面
    元祐年间,由于朔、洛、蜀几党忙于内斗,加上财税日渐缩水,冗兵、冗员日多,治河工作成效差,使得水患频发
    这一次次血的教训,让革派不得正视治河工程,现在革派执政也有好几年了,几年来把外部环境犁了一片,至少不用再多提心辽夏趁机进犯了,治河工程便正式提上日程
    杨逸回到东京时,正好赶上一场热烈的治河朝议
    庄严的金銮殿上百官齐聚,共议治河事宜
    都水监勾当公事李承宗一上来就提出,把今年裁下来的二十万厢军全部征调为河工,并在全国开征河役免夫钱
    所谓的‘河役免夫钱’由来以久,就是向百姓专门征收治理黄河的赋税,此法在王安石施行免役法后,就基本被废除了李承宗急于求成,又想开此恶例
    别人怎么想杨逸不管,他绝对不同意再开这种口子今天治河收河役免夫钱,明天打仗又要收战争税,这算什么事?
    杨逸出班奏道:“治河工程浩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急于求成只会使得民生凋敝,祸乱丛生开征河役免夫钱此举是不可取,自绍圣元年统一税赋以来,朝廷除正税之外,就免去了一切杂税,若是再开此例,必定民心尽失,怨声载道”
    确实,统一赋税官绅一体纳粮,已经将举国士绅得罪完了,若再开杂税,则普通百姓也必将心寒彻骨,那朝廷可就危险了
    因此杨逸出面反对后很多人都表示支持杨逸所言,李承宗的提议当即被否定
    然而事情很快又陷入另一个僵局,那就是“北流”和“东流”之争
    自从黄河北流以来,是顺黄河北流,还是将其导回东流,两者之间的争论就没停止过元祐年间旧党争了十年,没争出外结果来
    现在又来了
    一直以来,黄河中下游的治理,与大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密切关联,并产生了相互的影响,并非单纯的治河问题
    以前,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在朝廷有大量“冗兵”,而在抗御辽国、西夏的斗争中,却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执政者也自然将对黄河下游的治理、与北方边境的军事防御体系结合在一起;
    希望借助黄河这一天险,来加强北方军事防御
    可以说,防御辽国始终是朝野士人在治河工程中、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在澶渊之盟后,治河工程的开展,是多与大宋国策、军策的制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宋以防边为重的基本策略,
    总的看来,在以前特殊的环境下,大宋一方面要加强对黄河的治理,另一方面,又希望发挥黄河防御辽国中的重要作用
    也就导致了朝廷长期疲于应付治河与御辽两条战线,在以前的客观环境下,这也是因形势所迫而形成的一种无奈局面
    现在朝堂上再次陷入这种争论,是依然有许多人无法消除、把黄河纳入军事防御体系的想法
    现在辽国疲弱了,大宋在军事上占了上风,那么还需不需要黄河作为军事屏障呢?
    杨逸个人认为:需要
    因为你一时占了上风,不代表代什么时候都强大,京城北面除了一条黄河,再无险隘可以凭借
    有些人或许认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应尽量向外扩张,但杨逸认为,国家强大了向外扩张是必然,但前提是,先把自己的根基弄稳妥才行
    否则你越向外扩张,防线拉得越开,一但有事,京城瞬间就失守,头头脑脑就被一窝端了,这还得了?因此京城还是有所凭借为好
    另外就是,京城若无险可守,就必须驻守重兵,百年耗费多少,谁能计数?
    现在主张北流的人,说主东流是“逆河之性”当初王安石堵住北流,未几年又再次决口就是教训,所以应该顺其北去,加高加固北流沿岸的堤防即可
    而主张东流的人,则认为凭其北流是苟且偷安之计,河北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泥沙易于沉积,很快便会变成地上河
    而且北流之后,下游河道等于是加长了一半,若只顾得眼前方便,今后防治起来加困难
    另外北流经过的都是适合耕作的平原地区,它直接侵占、和间接摧毁了无数良田,给河北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且黄河北流之后,是抢占御河和葫芦湖下游入海,御河和葫芦河失去了入海渠道,两河又相继淤塞泛滥
    御河承担着北方沿边漕运军粮、物资的重要职能,也是南方商品流通北方的主要渠道被黄河抢道后,御河淤塞,漕运功能几乎丧失
    对于“北流”和“东流”之争,杨逸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很少发言,大概许多人到现在还以为,这次治河是象以前一样,修修补补而了事
    但事实上,在杨逸与章惇等人的计划中,这将是一次近似隋炀帝开挖运河一样的巨大工程未完待续)
第308章 军前会议
    ***
    杨逸接受河西主帅之职后,在京停留了几天,做出征准备之余,杨逸亲自跑了一趟军器监,把燧发枪、火炮的两份图纸交给了军器监,让他们组织能工巧匠研制
    大宋各方面的技术在目前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沈括的《梦溪笔谈》包罗万象,有些技术甚至放到二十一世纪都不落后,而这绝对不是沈括一个人的成就,大部分是他研究大宋各项技术后得出的总结
    燧发枪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关键之处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十六世纪中叶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法国人能造出燧发枪,现在有了自己提供的图纸,杨逸相信大宋的工匠绝对也能生产出来
    同时杨逸还疏通了海船之事,并让韩碧儿派人与林如海接洽
    现在杨家因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了巨富的程度,去年光葡萄酒一项,就为朝廷贡献了三十万贯的税收,自家的盈利是不必说
    钱对杨逸来说,已经变成了一长串的数字,留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就让韩碧儿用这些钱去拉动大宋的海上贸易,当然,光杨家又远远不够,所以才让韩碧儿去与林如海等人接洽
    唐末、五代的战乱、及黄河下游频繁的水患,给北方的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进入宋代以来,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一带转移
    如今的江南的富商巨贾的财富积累已经不输于京畿地区海贸一但达到南宋时期那种盛况,除了给朝廷带来大量税收之外,对荆湖地区的开发,也必将起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三娘她们还没有回到京城,家里只有韩碧儿和青叶,
    韩碧儿泪眼汪汪一次次地为他整理衣物,一遍遍地叮咛他注意自身安全
    杨逸轻轻拥过她的身子,含笑说道:“家里有碧儿你在我很放心我对碧儿你有信心,难道碧儿反而对我没有信心吗?”
    韩碧儿扑在他怀里不断点着头,泣不成声
    “我凯旋之日希望也能听到碧儿你的消息,除了海贸方面,还有这……”杨逸轻轻抚着她的小肚子,韩碧儿一直想要个孩子,想得都快出病来了,这几天他用心浇灌,希望能达成她的心愿
    文昌元年二月十五,御街边的柳丝刚刚开始抽芽,料峭的春寒尚未完全退去
    杨逸正式领河西道行军大总管帅印,率刘武五千人马自京城出发千里迢迢奔赴兰州
    与之同行的,还有作为监军的内侍刘怀信,行军副总管仁多保忠
    仁多保忠是杨逸刻意带上的,他被授命为行军副总管也是杨逸的意思
    实际上他这个副总管没有什么实权,只相当于杨逸的参谋人员之所以给他戴上这么大的头衔,用意不言自明
    仁多保忠是聪明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