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213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213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家再利害,他也很难把这栋房子支撑牢固,何况梁家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它只是依靠在女人胸脯上的一个外戚家族而已
    因此,这样一栋房子,只要受外力一捅,便摇摇欲坠了
    杨逸这次突袭河西,事实恰好证明,西夏就是这样虚弱
    也难怪,就算大宋遭到蒙云谷等一系列的大败,恐怕也是大厦将倾,何况西夏国小民困,经济上又极度依赖大宋,能支撑到今天已经不错了
    疏勒河一战,杨逸一照面斩杀野利也安之后,两万夏军很快就演变成大溃败,回河套的路早已被隔断,逃无可逃,除了投降,他们别无其它选择
    杨逸兵分两路,让刘老虎带五千人马直扑沙州,自己带着余下人马除了看押俘虏,顺带拿下瓜州
    瓜州城中还有两三千夏军,但野利也安的人头被宋军用竹竿挂到城下之后,根本不用仁多保忠去劝,城中守军绝望之下就自动投降了
    多少你也装模作样抵抗一下啊
    就这么投降了反而让杨逸有些头疼,这下没借口“清剿”残兵了
    怎么办?
    花木兰看出杨逸为难,突然笑道:“大人我有办法”
    杨逸横了她一眼道:“少卖关子,有什么办法快说”
    “大人您在环州时,可是有名的青天大老爷,百姓个个传说您断案如神,大人何不也在这里升堂问案,让穷苦百姓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
    “什么叫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当是这江湖仇杀呀咳咳,不过嘛你这主意还算不错,这样,就由你来升堂问案”
    花木兰这主意还不错说来就等于是变相的诉苦大会,这些大家族人多势强,谁家没干过点欺负人的事?
    就算没有,咱们也能让他有,我说他有他就有反正就是一个借口
    “大人?让我来升堂问案?”花木兰指着自己的鼻尖,一脸不可置信,显然她没有做青天大老爷的准备
    “怎么?好歹你也是个女将军,升个堂问个案也不敢?”杨逸睥了她一眼,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
    果然,花木兰一挺胸脯哼道:“我来就我来我还怕他不成?”
    接着她有又有些不愤地嘟囔道:“自己不愿出面,就知道让人家来做恶人”
    杨逸再次瞪着她说道:“你这什么话?老子连『逼』宫……呃,老子还怕得罪那几个人?他们算哪根葱?大不了一刀砍了干净;
    只不过我现在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为了有个回旋的余地,这个案由我来审不太合适难道我去做恶人了,明个儿让你们这些下属去充当好人、安抚民心?这算什么回事?人家人信吗?”
    花木兰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弱弱地认着错,最后又有些不放心地问道:“大人,您到时不会为了安抚民心,把我推出去砍了?”
    杨逸朗声大笑:“哈哈哈有可能哦你若是审不好不用等到那时,我先就把你砍了哈哈哈……”
    这时,宋军也基本将瓜州城内控制住了,城中那些官员和豪绅诚惶诚恐地出城迎接杨逸
    杨逸收去一身杀气,笑得一脸和煦,好声安抚着他们,并邀他们随同进城
    瓜州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
    杨逸策马从东门入城,城中基本已经平静,但沿街的店铺和住家都是大门紧闭,许多人通过门窗窥视着外面的动静,也有些大胆的站到了路边
    城中建筑多以泥坯房,也有一些砖石结构的,象中原那些竹木结构的比较少,这很好理解,这边树木不多,黄沙漫漫,若再砍树建房,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城中汉人、回鹘人、党项人、吐蕃人、达靼人、大食人,应有尽有,杨逸能看到最多的自然是汉人,因同宗同源,他们对宋军少了畏惧
    当夜,杨逸在府衙接受了原瓜州官员和士绅的宴请宴饮过半之时,接到沙州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出所料,刘老虎也顺利地拿下了瓜州,这让杨逸脸上的笑容加和煦了,倒让那些降官和当地士绅放心了不少
    第二天,杨逸带着半数人马出城,开始对瓜、沙二州外围进行梳理他将军队分为几百人一股,冲到边界后再拉网似的兜回来
    可不能让那些牧民赶着牛羊跑到他国去了,这儿南边是草头达靼和黄头回鹘,西边出玉门关不远便算是西州回鹘的地盘了,北边则是辽国的上京道
    牧民若是担心大宋接管之后受到杀戮,赶着牛羊转投他国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尽快控制他们
    牛也好,马也好,人也好,每一样可都是财富,不能白白便宜了别人
    而城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戏也开始了
    宋军义薄云天,为民作主,士卒们挨家挨户去询问那些贫苦百姓,你有冤屈吗?
    有,好,马上去州衙击鼓鸣冤,我们花青天一定替您作主
    没有?
    你怎么可没有冤屈呢?
    你好好想想,再好好想想,你穷成这样,是谁造成的?都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你若是没有冤屈,怎么别人那么富有,你却穷成这样子呢?
    没得说,你一定有冤屈
    快去快去,我们花青天也是穷苦出身,一向是为穷苦百姓申冤不遗余力的
    州衙大堂里,花木兰弄不来官服,只得把一身盔甲擦得鲜亮,腰挂月宝刀,往正堂一坐唇红齿白,英姿飒爽之中不失威严
    堂下两排杀气腾腾的宋军士卒客串成衙役,手持水火棍腰配大马刀,那冷森森的眼神能让胆小之人吓得『尿』裤子
    “升堂”
    “威武……”
    “带人犯……呃,不对带原告”花青天看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两班客串衙役的士卒个个憋得双腮鼓起,像被激怒的蛤蟆似的
    “笑什么笑?都是那姓杨的……呃,没看人堂下站着那么多原告吗?还不赶紧带原告”花青天恼羞成怒,把惊堂木拍得呯呯直响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妇』人被带了进来,见了堂中这架势,吓得两腿直抖
    花青天生怕她不告了,连忙和声问道:“老大娘,你不用怕,有什么冤屈,便请道来本官执法如山,爱民如子,一定会为你作主的”
    很好,花青天终于进入角『色』了
    老『妇』人一边哆嗦,一边说道:“民『妇』要告城南阿卜勒家抢民『妇』的女儿为妾……”
    呯
    惊堂木狠狠地砸下,桌子没震垮,却把那老『妇』人震垮了,只见她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强抢民女,这还得了简直是罪恶涛天,来啊……”花青天没有立即下令,而是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名单,很好,名单上有
    “来啊给本官把城南阿卜勒家的家主带上堂来老大娘……”
    花青天的声音戛然而止,很显然,她此时才发现原告早已吓昏在堂下
    那老大娘被喷了几口凉水,终于悠悠转醒,面无人『色』地说道:“青天大老爷,民『妇』不告了,民『妇』……”
    “这怎么行?老大娘你放心,本官已经派人去押被告去了,本官一定给你申冤就是”
    好一通安抚,那老大娘才总算敢留下来没多久,城南阿卜勒家的家主就被带上堂来
    “堂下何人?”
    “大人,草民木哈拉?阿卜勒”
    “这位葛大娘告你强抢她女儿为妾,可有此事啊?”
    “大人,草民冤枉啊当初是她自愿将女儿卖与我,我可是付了她整整五贯钱了的”
    “大胆刁民,到我堂上你竟然还敢狡辩,五贯钱买一个大活人,你这和强抢有何分别?来啊给本官掌嘴一百”
    堂下士卒得了命令,不由分说把人拖下去就掌嘴,一时间,堂下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外加一阵阵的嚎叫声不绝于耳
    那叫什么木哈拉?阿卜勒的再被拖上堂来时,整张脸已经肿得像猪头似的,舌头都含不住了,直往外掉
    “说你到底有没有强抢民女?”
    “呜……”
    “好,你既然承认,来啊木哈……说,你叫什么名字?”
    “呜呜…。…”
    “不管了,来啊,这个叫木哈什么的强抢民女,罪大恶极,给本官把他家给抄了”
    “呜呜……”那叫木哈拉。啊卜勒的欲哭无泪,我这是被打得说不出话来,怎么就是认罪了呢?
    不管,谁让你上了黑名单呢?
    花青天断案神,看也不多看那木哈拉?阿卜勒一眼,一拍惊堂木再次娇声喝道:“来啊带下一个原告”
    就这样,花青天一日之内连审数十案,遇到名单上有的,没得说,先掌嘴一百,一百个巴掌下来,通常被告也就“默认”犯罪事实了
    遇到名单上没有的,她就以案情复杂为由,先押入大牢,那姓杨的不是想轻闲吗?我让他清闲去
    花青天神目如电,明察秋毫,瓜州城里的“地主恶霸”无处遁形,一个二个被收押大牢,家里随即冲入一队队的士兵,抄家
    整个瓜州城鸡飞狗跳,哭声阵阵,当然,也不乏拍手叫好,称赞花青天的,毕竟这些豪强之家平时确实有许多仗势欺人的
    ***********************************************
    ps:感谢秋之神光、风飘影动、hghgkfgd、fw1、b露emicky等书友的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第315章 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读书楼_/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名为《凉州词》;但写的景可以理解为整个河西走廊的样貌诗人从长安一路西行;感觉黄河已经远得象天边一样了;再向西;祁连山绵延不尽;高耸入云;山下偶然能看到一座孤城;最后行到玉门关;感觉连春风都吹不到这儿了;一片苦寒
    诗人把边塞写既雄伟壮阔;而又荒凉寂寞
    杨逸驰马一直向西;到了沙州西边的古玉门关;此关为汉武帝所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这里曾是通向于阗这种条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再向西便是浩瀚的蒲昌海罗布泊)
    蒲昌海据说在汉朝时;面积曾达到五六千平方公里;如今估计湖面余下只有五百平方公里左右了
    望着眼前的古玉门关;这里已是黄沙漫漫;关城用巨大的石条彻成;多有倾塌;半埋于黄沙之中;显得极为荒凉
    只有关墙缝隙里的蛐蛐儿;仿佛还在一遍遍地唱着汉唐时的烈烈雄风
    关墙边因风沙来来去去;不时能看到一些铜箭头、古币、陶盅、断刃、马骨、枯骨之类的东西
    或许;除了繁荣的商贸往来之外;也曾有无数汉家男儿在此抛头颅、洒热血
    望着这段断壁残垣;听着这风鸣虫唱杨逸不由得想起一段话:
    这里是华夏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亡者临死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
    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
    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杨逸于漫漫黄沙中踽踽而行;不远处上千宋军士卒肃立如林;寂寂无声;只有那战马的嘶鸣、旌旗的翻卷不时作响;
    杨逸回头望望他们;或许;为了这座关城、这片疆土;今后他们中也会有人化作这里的一堆枯骨
    但若是没有一腔腔的热血洒入黄沙;没有一个个赳赳男儿慷慨赴难;又怎么有中原慈母妻儿的平静和安宁?怎么有华夏的传承不息?
    杨逸面向三军大吼道:“来啊我把汉家旌旗插到关城上;告慰曾在此付出生命的先烈;我汉家男儿回来了今后;他们不再是异域他乡中的一堆枯骨;今后他们将重躺在我华夏的土地上”
    王勇得令;含着泪扛着一面宋字大旗;插到关城的最高处;旗帜迎风猎猎作响;鲜红如血
    三军仍是寂寂无声;天地一片肃穆
    杨逸再吼:“拿酒来”
    士卒将酒捧上没有太多的仪式;杨逸一边洒酒祭祀;一边诵道:“生为汉家人;死作汉家鬼;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三军轰然敬礼;同声大吼:
    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英灵不远;佑我华夏
    ……
    杨逸带军来玉门祭祀;倒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学其他文人来此凭吊古迹;而是身后的士卒很多将要留守这里;在这远离故土的地方;有必要加强一下他们的责任感
    这时;一个传信兵飞驰而来;掀起一路尘沙;至杨逸十丈处大声并报道:“报;行军大总管;黄头回鹘、草头达靼、吐蕃阿柴麻部分别遣使前来求见大总管”
    “哦;使者如今到在何处?”
    “回大总管;三部使者已进沙州城”
    “好;我这就回去”
    黄头回鹘;本是甘州回鹘一部;曾受张义潮的归义军所管辖;后强大之后自立成国;强盛之时人口曾达三十万;在甘州附近的删丹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城池;
    城池占地长宽长达五十里;仿照前回鹘汗国都城修建;城墙高达三丈有余;人们需要一天时间才能穿过这座城市
    后来西夏逐渐崛起;甘州回鹘便与吐蕃六谷部结成同盟;共同抵抗;而西夏则与辽国互为倚仗;双方多次发生大战
    在前期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对西夏作战多次获胜;但就在甘州回鹘获胜之时;辽国却两次派兵袭击甘州回鹘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国西北招讨使萧图玉攻破肃州;给甘州回鹘以极大的打击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辽军围困甘州达四个月之久;但未能攻破城池;最后只好撤围而去;谁知李元昊却趁机袭击;
    甘州回鹘力不能抵;城破;大部分逃往葱岭以西;一小部分则归附大宋;还有些人被党项人俘虏;还有一菜向西南;同原先驻牧于沙州、瓜州的回鹘人汇合;退守沙州以南的柴达木盆地;这就是黄头回鹘
    黄头回鹘的得名;一说是因为他们的头发是黄色的;一说是他们喜欢用黄色;
    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是指黄头回鹘是回鹘人中的皇族;故而称之为黄头回鹘;现在的部族头人叫寒摩忆
    草头达靼;靺韍之遗种;本在奚、契丹之东北;后为契丹所攻;部族分散;和回鹘人一样;不断西迁;现在和黄头回鹘一起游牧于沙州以南;部族头人叫居连喜
    阿柴部就是原来的土谷浑一部;唐贞观九年63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