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215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215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子要乖,娘亲身上没钱,等下把布卖了还要给你爹爹买『药』,等娘下次有了钱,再给虎子买吃的好不好?”
    “娘……”小男孩依依不舍地望着糖枣儿,小模样怪可怜的
    余家娘子心疼儿子,可着实没有办法,虎子他爹平日里帮西作司搬运货物,每个月也能赚到三四缗钱加上她平日里织布卖,每月也能有一两缗的收入,日子虽然过得不宽裕,但总能维持下去
    但虎子他爹前些天上船搬货时,不小心在埠头上摔了跟头,把左脚折了,如今家里不但没有了进项还要张罗医『药』费,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街口买糖枣儿的丘大娘瞧见余家娘子为难的模样,便用麻纸包了几个糖枣儿走过来塞给虎子
    “来虎子拿着吃”
    余娘子有些窘迫地推辞道:“这怎么行,大娘,我……”
    丘大娘爽快地笑道:“咱们街坊邻居的你有难处我还能不知道?几个糖枣儿,当我送给虎子吃的”
    “大娘你也是小本生意,日子也不好过,孩子哪有不馋嘴的,可不能总由着他”
    “虎子吃”丘大娘将糖枣儿塞给虎子,一脸慈爱地『摸』了虎子的冲天辫,这才抬头对余家娘子说道:“对了,虎子他爹的脚好些没有?”
    余家娘子顿时愁容满面,摇了摇头说道:“好是好些了,但还是不能下地”
    丘大娘立即数落起来:“我就说嘛陈家『药』铺的『药』虽然便宜些,但医术可不怎么高明,你们贪图便宜去请他家看病,如今好不了又有什么用?京里若论接骨治外伤呀,还得数百草堂最好你们一早就应该去百草堂才对”
    “奴家倒也劝过虎子他爹,可是虎子他爹舍不得……”
    “哎,对了明日便是百草堂义诊施『药』的日子,你先帮我看着摊子,我这就回去让我家那死老儿去帮你们排队,争取为你们领到一个号……”
    “大娘大娘……”
    丘大娘说完风风火火的跑回家去了余家娘子在后面叫,她仿佛没听见一样,余家娘子只好到她的摊子前帮看着
    等丘大娘再回来,远远就笑道:“好了,我家那死老儿马上就去,你就放心,一定能给你们领到一个义诊的号牌”
    “这怎么能麻烦丘大叔呢,晚上我再去排队便是了”
    “瞧你说的,咱们街坊邻居间互相照应一下有什么,虎子他爹平日里也没少帮我们,你一个『妇』道人家,晚上去和别人挤来挤去象什么话,再说了,虎子他爹下不了床,你去排队了,家里谁来照顾?”
    余家娘子含着泪,连声道谢,丘大娘这才看到她手上挎着的竹篮,于是问道:“虎子娘,你这是织好了布拿去卖?”
    “嗯”
    “我瞧瞧”
    丘大娘掀开竹篮上层的花布,『露』出下面刚织好的一块蓝布来,余家娘子心灵手巧,论织布街坊四邻没有一比得上她的
    丘大娘连声赞了几句,突然说道:“虎子娘,这么好的布你莫拿到去给赵家布行了,去西边的瓦子,我听说呀,这些天有商人在哪边抢着收布料,一尺布的价钱可比原来高出了四五文呢”
    余家娘子有些不敢置信,哪有这样的好事?
    “虎子娘,你呀成天不是在家里照顾虎子他爹,就是忙着织布,外面变成了什么样子你怕是不知道?”
    “能变成什么样子?”余家娘子疑『惑』了
    “你瞧瞧这都没听说?告诉你,听说呀朝中的杨学士率军西征,一路势如那什么竹,反正就是连连大胜,把整个河西数千里地都收回了”
    丘大娘说起这事,脸上神采奕奕,仿佛带兵收复河西的是她儿子一般
    余家娘子好奇地问道:“杨学士带兵收复河西的事,奴家倒是听说了,可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我可听前边瓦子读报的张先生说了,以前党项人占着河西,咱们大宋与西域的商路不通,商人们无法往来做卖买;
    现在杨学士收回了河西,这不,听说呀如今前往西域的商队数都数不清,你道这布为什么升好几文吗?就是因为商路通之后,商队抢着收购布呀、茶呀要运往西域贩卖;
    听说东西到了那边,贵比黄金呢,你呀,算是托了杨学士的福,这匹布拿去西边的瓦子,准能多卖二三十文钱呢?”
    “真的,大娘那我先拿布去卖”余家娘子听说能多卖二三十文钱,哪里还坐得住
    “快去,快去”
    余家娘子把自己织的布拿到西边的瓦子,果然,价钱升了,而且她手巧,织出来的布比别人的好商贩们是抢着要,一丈布比以前整整多卖了三十六文钱;
    这对于正值困难之时的余家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事余家娘子把到手的铜钱数了又数,高兴上眼泪都快下来了
    瓦子里的人高声谈论的,无不是杨学士收复河西的事那些念报的人身边围满好几圈人,听到精彩处,发出一阵阵热烈的叫好声
    大宋言论上还是很自由的,市井间很早就出现了一种民间的小报
    起初编者一部分为进奏院官员,一部分为朝廷中的个别官吏和坊间书肆主人;
    他们把朝廷邸报上没有发表或不准发表的“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奏章”,日出一纸或是印一份小册子,私下发卖
    这种做法因有泄密之嫌,朝廷开始时屡屡禁止,对编报人加以惩罚;
    但由于大宋有不以言语及罪的国策惩罚力度有限,不可能象某“康雍乾盛世”一样,说错一句话就砍你几万个脑袋
    因此这种小报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禁越多,朝廷也只能听之任之;
    如今各个大城市之中的小报比比皆是编辑、报探记者、刻印商、卖报人、读报人一应俱全,全依靠这种小报为生,赫然形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精明的商人看到这种小报在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作用,于时会花钱在小报上给自家的商品打些广告;
    有的甚至也编一份小报来宣传自家的商品,可以说小报早已经融为大宋市井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河西的战事,自然是这些小报争相报道的内容每日的“头条”必定和河西战事有关;
    为了增加销量,这些小报把河西战事吹得神乎其神,而率军征伐河西的杨学士,是被小报吹成了霍骠骑再世,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有一份叫“四时斋报”的小报,甚至大力挖掘出杨逸的成长经历,并细细分析了他的心路历程;同时对杨学士是霍骠骑再世的传言,这家‘四时斋报’是提供了独家的论据,论据如下:
    霍去病,男,为平阳公主府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霍仲孺不敢承认自己跟平阳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这个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
    杨逸,男,本名李逸,仁和县丞李乐然与外室杨氏所生,因外室杨氏出身低下,不为李家承认,儿子也无法认祖归宗,同样只能成为一个私生子……
    经‘四时斋报’这么一罗列,人们赫然发现,杨学士与霍骠骑同样是私生子出身,同样有着一段辛酸的童年经历,同样少年成名,同样能征善战,同样……
    好了证据如此确凿,你们说,杨学士不是霍骠骑转世是什么?
    瓦子里的议论千奇百怪,余家娘子虽然很想听听,但挂念家中有伤在身的丈夫,只能匆匆离去,走到瓦子边时,就听张屠夫在嚷嚷:“卖肉哩,卖肉哩,宰的肥猪,八十文一斤……”
    听到这,余家娘子不禁停了下来,往日里猪肉从未少过一百文,怎么今天只卖八十文呢?
    她看了看,确实是鲜的猪肉
    “这猪肉真的只卖八十文一斤吗?”
    张屠夫那粗嗓门立即嚷道:“嗨,这都卖八十文好几天了,还能骗你不成?要买的赶紧”
    旁边立即有人『插』话道:“张二子,你这肉卖八十文都贵了,我听说州桥底下如今才卖七十八文一斤,蒙谁呢你?谁不知道杨学士收复河西之后,得牛羊无数,如今羊肉都便宜了许多,你这猪肉再不下价,谁还吃你的?”
    “嘿嘿,我这不是刚刚开市吗?既然州桥下卖七十八文,我也卖七十八文好了,来来来,想要哪块,赶紧说”
    余家娘子『摸』了『摸』自己的钱袋子,想想丈夫受伤以来,也没些东西补补身子,于是一咬牙说道:“那这骨头怎么卖?”
    “这个呀,算你三十文一斤好了”
    “那你给我来一斤”
    看着三十文到手的一斤筒骨,余家娘子心里满满的都是喜悦;
    她突然意识到,杨学士收复河西,并非和她们这些市井小民毫无关系;
    不知不觉间,河西的收复已经影响到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突然很想找个人诉说一下心中的感受,很想对那个从未见过的杨学士说一声谢谢未完待续)
第318章 趁你病要你命
    ***
    在大宋举国同庆的时候,西夏却是风雨飘摇,如临末日/
    河西为宋军攻占,便得西夏一下子失去了大半国土,丢掉五六万军队的同时,整个河套地区已处于大宋三面包围之中
    梁亭奉命率兵夺回河西,又在凉州丢了五万大军,这使得西夏的兵力是捉襟见肘
    如今河套地区实际兵力加起来,剩下不到八万,西夏不得不大量征招老弱及『妇』人从军,勉强凑起了十多万军队
    但这些军队连刀枪箭矢都凑不全,其战斗力跟大宋的厢军有得一拼,用来给自己壮壮声势或许还行,但指望这些人保家卫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河西一失,给西夏的震动胜过一场十级大地震,横山一带的羌人是争相投奔大宋,朝堂之上人心慌慌,各怀异志,暗流汹涌
    李元昊抢掠成『性』,不但平常的东西抢来就用,立国之时,西夏宫殿的名称、各部门的构架都是照搬大宋的,包括兴庆府的府衙,它不叫兴庆府或应天府,而是直接套用大宋的‘开封府’这个名称,不用怀疑,西夏都城里确确实实就有个开封府衙
    这天梁太后一声令下,开封府尹安怀信被推到朱雀门前,刽子手大刀一挥,好大的一颗头颅顿时滚出老远,腥红的鲜血喷了一地
    这听起来有些别扭,好象梁太后杀的是大宋的三品大员,但听听安怀信的罪名你就明白此开封府非彼开封府
    安怀信是因为私通大宋,为大宋职方馆谍报人员提供情报及掩护,偶然间被查出,因而被杀
    而职方馆也牺牲了两名一线谍报人员
    开封府尹安怀信被杀,不但没有平息兴庆府里的暗流,加重了各方猜疑,试想连都城兴庆府的“市长”都暗中投靠大宋了,底下还有多少官员暗通大宋,鬼才知道而作为西夏主宰的梁太后还敢相信谁?
    出于这种担心,梁太后下令整个都城开始戒严,而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上浇油进一步增加了朝局的动『荡』和官员百姓的恐慌
    活动在兴庆府的职方馆谍报人员,则进一步散布谣言,今天说银州失守了,明天说夏州沦陷了,搞得西夏都城里谣言满天飞,人心浮动,官员百姓惴惴不安;
    有甚者,哪位西夏官员不愿投靠大宋的,职方馆人员就反过来散布谣言诬陷他私通大宋,靠这种方法还真弄死了两个西夏高官这使得西夏官员是人人自危,生怕梁太后不辨别真假,杀到自己头上来
    忧心忡忡的梁太后把梁格方和梁定山招到天祚殿商议对策,现在她能相信的也只有这些娘家人了
    梁格方长叹一声说道:“如今形势越发不利,看来也只有派人前去东京求和了”
    梁定山哼道:“当初南朝要割让河西作为和变代价你不肯,如今好了,人家自己把河西拿回去了,以章惇和杨逸等人的个『性』,你现在去求和,指不定让你割让整个河套我看你怎么办?”
    梁格方冷冷地横了他一眼说道:“好好好,如今连你也把责任全推到我一个人头上来了,当初换了是你,你能同意割让河西吗?”
    梁太后心里正烦得慌,一听连娘家人都内斗起来了,立即斥道:“你们争什么争,都什么时候了还争这个?依我看,南朝根本就是想将我大夏吞并,事情到了这一步,去求和恐怕是没用了,咱们看来只能死战到底”
    梁格方摇摇头说道:“太后,就算要战,也要先派个人去东京先试试,万一能谈成最好不过,就算谈话不成,也能拖拖时间,咱们好多作些准备”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扑头就拜道:“太后,不好了,不好了,盐州守将没藏阿骆投靠贺兰贼,把盐州给占了”
    “什么”
    梁太后三人惊得都站了起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贺兰贼一年多以来已成西夏心腹大患,他们聚则为匪,散则为民,一但调动大军围剿,你根本找不到他们
    由于他们每次抢得粮食或财物,都分给百姓,甚得百姓感激,都暗暗帮着掩护他们的踪迹
    就算能探到少部分人的踪迹,那也没用,这股贺兰贼平时出动时都是蒙着脸,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出动时才由一些上层贼首临时招集,除非你能抓到这些贼首,否则根本无法对这股贼匪造成重创
    问题是这些贼首行踪万分诡秘,梁格方花了一年多时间,竟然抓不到一个;
    这些贼首虽然都作党项人打扮,用的也是党项人的姓名,但从各方面的线索综合分析,这些人很可能是南朝派来的间谍;
    这些人不用百姓帮着掩护,而是由一些暗中变节的西夏官员帮着掩护,想找到他们,难如登天
    现在,事情再一次印证了梁格方的猜测,盐州守将没藏阿骆也是暗中了投靠大宋,这才和贺兰贼配合,在这风雨飘摇之占据盐州
    没藏阿骆举动的意义不只是盐州丢失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加快了西夏的瓦解,事情之严重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梁太后想也不多想,立即向梁格方下令:“你立即带兵夺回盐州,务必要快,必须对没藏阿骆严惩不贷,否则其他守将有样学样,我大夏就真的完了,快去”
    梁格方也知道不能拖延,二话没说便跑出天祚殿
    有关西夏的情报,每天通过边军斥侯,职方馆谍人员不断地汇聚的东京,对河套地区的战争准备从年初就开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