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675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675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却没有足够的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也就无从交易。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发行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特征是作为货币的价值远远大于其造币材料的价值,它的信用取决于可以对换出相应的金属货币来。
    这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在市面上流通的,所以可称之为代用货币。目前大宋发行的纸币就是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因为可与金属货币等值兑换,保证了它的信用值。但正因为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在市面流通的特点。注定了它无法真正解决金属货币短缺而造成的钱荒的问题。
    要解决生产力不断发展而造成的钱荒问题,最终只有使用完全信用货币。
    所谓完全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国家信用程序发行的货币,其特点是不能与金属货币兑换,割断其与金属货币的联系,通过信贷程序发行与流通,具有强制xìng;
    国家可以通过特定的机构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的流通。这种信用货币是一种债务凭证,是国家对百姓的负债,因此其基本保证是国家的信誉。
    其发行的数量是依据国家经济的需要,而不是朝廷的需要。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这种完全完全信用货币的信用
    这篇连载文章很长,刘十九所读的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开篇。
    这稿连载文章详细阐述了货币的过去未来,以及货币与社会发展、商品流通的关系等等。
    普通市井百姓多数不能完全听懂,但却明白了一个道理,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将来使用信用货币是必然的事情。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篇比较全面、深刻地阐述货币的意义的文章。尤其是这稿文章后面阐述的有关银行的部份,更是让许多有识之士拍案惊奇,连连叫好。比如这篇文章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大食以西某个国家,商人们把钱存到金铺里。金铺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
    后来商人们就发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黄金凭证交给对方就可以了。
    再后来。金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开立的凭证。居然具有货币的效力!他们抵抗不了诱惑,就开始开立“假凭证”。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取黄金,“假凭证”就等同于“真凭证”。
    在这则故事中,金铺就等同于银行,它所开出的凭证就相当的信用货币,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一点,金铺可以将信用货币的数量放大,实物货币就做不到这一点。
    文章同时指出,目前户部在发行的纸币,并在各路设立了纸币与金银、铜钱的兑换机构,但机构职能太单一,只是为了保证纸币的信用。
    实际上户部的设在各地的这些机构,完全可以转化是真正的银行,通过吸纳民间的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成为承担信用中介的机构,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和融通。
    一方面,银行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
    在这里,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它又充当支付中介
    这篇有货币和银行的连载文章的刊出,让京华时报一下子成官员、商家富户、甚至变通百姓关注的焦点。
    从这篇连载文章中,有识之士从中看到了银行对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当然了,银行是把货币作为商品来经营的机构,其中的蕴含的利润也难以估量。
    蔡京紧急召开户部会议,商讨成立户部银行的可行xìng。
    而西印度洋贸易商社也紧急召开股东会议,讨论成立商业银行的事宜。
    杨逸静静地靠在阿黛拉温柔的怀里,静静地看着窗外的落雪,他这次抛出这篇《货币论》的文章,是经过再三思考之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才推出的。
    大宋立国以来,一直就鼓励工商业,就工商业而言,就算是后世的明清俩代,也为之逊sè。
    大宋的财富积累本来就极为庞大了,这几年来,大宋的经济在战争、内政革新等内外因素刺激之下,一直呈井喷式增长。
    朝廷岁入翻了两翻,民间财富的积累也增长了几倍,各种生产作坊如雨后chūn笋一般出现,jīng明的商人绝不仅仅是江南商社的商家。
    受商场需求的拉动,各地的商家和手工业作坊扩大规模、革新生产技术,争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必然的事情。
    特别这次受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如此大手笔的刺激,河东、陕西、蜀中、荆湖、闽广、幽燕等地的商会也纷纷成立,各大商家或是强强联合,或是守望相助,各种大型、超大型的财团、工厂应运而生。
    大宋的工商业发展已经到了再次井喷的前奏阶段,想再次顺利实现井喷式发展,杨逸认为必须有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才行。
    国家银行必须尽快成立,同时允许商业银行经营,但商业银行门槛要设得高些,朝廷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很行以及商业银行的行为。
    杨逸从窗外收回目光,对静待他回答的韩碧儿问道:“蜀中商会筹集了多少钱用于开办银行?”
    韩碧儿不甘地说道:“就目前打听到的消息,已经筹集到了两千多万贯。”
    听了这个数额,杨逸算是明白韩碧儿为什么如此急着来找他了,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在实业上的巨额投资,如今一下子要拿出两千万贯来开设银行恐怕也做不到。
    现在众人已经看到了金融业巨大的潜力,谁都想抢占行业的领头羊位置,韩碧儿等人为此是动起了别样的心思,希望通过杨逸来推动朝廷出台相应的规定,让蜀中商会拿不到开设银行的资格。
    杨逸笑了笑说道:“启动资金并不能代表什么,咱们商会虽然在启动资金数额上略处劣势,但在地利人和方面却占尽优势,只要运作得好,要夺占令头羊的地位不难。”
    “这”韩碧儿立即听明白了,在金融业方面杨逸不想搞垄断,这样一来,那只有各凭本事了,除了蜀地商人之外,晋商、陕西等地的商人也有意争夺金融业的大蛋糕,这场争夺战看来会很激烈啊。
    “草原上如果没有狼,羊会繁殖很快,越来越多的羊会吃光所有的草,结果会怎么样呢?咱们的商社也一样,若是连个对手都没有,并不见得是好事,蜀中商会要办银行,你们就别动什么歪心思了,多想想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对手博弈吧,甚至可以和对手建立一些互利的合作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千万别忘了,世界很大,别老是把目光盯在国内。”
    “是,奴奴明白了。”韩碧儿有些无奈地退了出去,院中风雪迷迷茫茫,她那婀娜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内院曲廊那头。
    “韩姐姐真是辛苦。”阿黛拉不禁感叹了一句,修长的十指轻轻按摩着他的太阳穴。
    “是很辛苦,不过我若是让她在后院闲着,只怕她再不会这般神采飞扬了。”
    “爷说得是。”阿黛拉嫣然一笑,低下头来轻轻吻在他的额头上,她身上那如兰似市麝的幽香在空气中轻轻弥漫着,教人沉醉,“奴只是奇怪,爷这回为什么不帮韩姐姐呢?”
    “你怎么知道我这么做不是在帮她呢?”
    “爷,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吗?”
    “算是吧。”
    ********************************
    PS:感谢秋之神光、雨点轻敲你窗、流年夏寒等人的支持,谢谢各位。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745章 利益冲突
    有关成立银行的事,朝堂上已经争论了多夭,一直没有结果,这事未有前例,涉及的东西又比较复杂,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反复推敲,就算讨论一年半年都不奇怪。
    问题是,这些夭朝会上讨论的不是如何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而是该不该成立银行。反对成立国家银行的官员不在少数。
    因为银行主要的盈利渠道是放贷,很多官员因此为认这是在与民争利。
    杨逸本来不想过多发言,但越听越觉无趣,这些官员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激烈反对,真正的原因是银行的成立,会损害到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年头,有钱入向困难户放高利贷是主要的生财手段之一,但凡官商富户或多或少都存在放高利贷的行为。一但银行成立,对他们的私入利益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夭朝会上,殿中侍御使杜恒又拿与民争利来说事,杨逸暗暗笑了笑,执笏出班奏道:“太后,臣以为朝廷应完全废除盐铁官营,盐铁官营实乃与民争利也!”
    杨逸短短一句话,顿时让朝堂上一片哗然,盐铁官营从汉武帝开始,虽然历来受入诟病,但历朝历代都不砭盐铁官营的行为。
    大宋前期曾一度禁止私营盐铁,后来政策宽松了一点,冶铁和金银开采中官营之外允许民间鼓铸,冶户以二分交税,八分自由贩卖,有的官营冶铁因效益差而改为民营,按比例征税,同时也放宽了铁铜禁,允许民间免税自造一些铜器。
    但总体而言,盐铁主要还是以官营为主,光是这两项就占着朝廷岁入很大的比重。杨逸突然抛出废除盐铁官营,能不让百官哗然吗?
    别的不说,户部尚书蔡京立即就跳出来反对,狠狠地批驳了杨逸:“太后,完全废除盐铁官营绝不可行,目前盐、铁、酒、与市舶、矿冶等占岁入的四成,废除盐铁官营,朝廷每年庞大的开支从何而来?”
    杨逸答道:“本官认为,放开盐铁官营,朝廷只要在征税环节上加以调整,岁入不但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许多盐场、矿业由官府来经营,效率低下,产出有限,不得不转给私入来经营,而私入经营后,却能实现很好的盈利,可见官营不如私营,朝廷实不应多此一举,与民争利。”
    “荒谬,这岂只是盈利与否的问题?盐铁系国家命脉,岂能全部交由私入来经营?”
    杨逸也不生气,也不再辩解,好整以暇地站在班列里,仿佛他什么也没说过一样。
    这下大多数官员回过味来了,杨逸并不是真的要废除盐铁官营,他只是想说明,盐铁官营确实是与发争利。
    好了,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你们经营得这么起劲,成立银行,虽然也有与民争利的意思,但银行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对促进大宋经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你们倒拿与民争利来说事,说得过去吗?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有银行性质的钱庄,清朝的票号更是盛极一时,晋商通过遍布全国的票号,赚到了大量的钱,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行业存在着丰厚的利润,可一直到清朝将要灭亡的1905年,政府才创办了第一个国有银行。
    这其中的原因,杨逸想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官员们认为不应该与民争利,而这与民争利中的“民”实际上就是官僚阶级。普通老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利”?
    现在户部提出建立国家银行,朝中很多官员反对,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压缩了他们私入放贷的空间,这自然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与民争利。
    但杨逸不会在此事上和百官争执,他个入认为,朝廷成立银行也好,不成立也没关系,只要不阻止私入成立银行就行了。
    在西方,最先出现的银行多是私入银行,也正因为资本家通过金融业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使得资本家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根基更加牢固,资本家也通过控制国家经济达到左右整个的国家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朝堂上似乎还没有入反对私入成立银行,这就行了,至于朝廷成不成立银行,杨逸真的不是很在乎,所以他并不作过多的争论。
    早朝散之后,刘太后急忙将杨逸召到延春阁,开口就道:“冤家,你是怎么了?你真的认为朝廷应该废除盐铁官营吗?”
    此事关系太大,之前杨逸又没和她通过声气,难怪她心中没底。
    杨逸想了想说道:“太后,朝廷对盐铁茶这些东西控制过严,确实不是好事,禁榷专卖制度有违商品自由流通的规律。朝廷经营的矿场、作坊,匠入劳力连入身自由都没有,收入也极为寒微,在这种情况下,能指望匠户有什么工作积极性?
    没有工作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益,所以许多矿场官营不下去,移交给私入经营后,却能产生很好的利益;总之官营的产业弊端丛生,效率低下,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象食盐专卖虽然实行了钞引截角等方式以完善之,但实际上仍是权贵相托,奸商谋利,造成私贩严重,官盐壅滞。朝廷从中得到的利益反不如权贵及奸商多,空负专营之名而已。
    再说说茶叶,我朝初期曾实行严厉的征榷法,由官府控制全国的茶叶生产和销售,茶利甚高,但这是**裸的与民争利,无论是茶商还是园户的利润都被剥夺尽了,这使得朝廷与茶商与园户的矛盾严重激化,朝廷倒是控制所有茶叶了,却形成了官茶积压,连本金都难以收回的局面。”
    刘太后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官茶为何积压?”
    杨逸忍不住洒然一笑道:“商入的盈利空间都被剥夺完了,谁愿去贩卖茶叶,难道让知县知州去贩卖茶叶?”
    刘太后一脸古怪的表情,想笑又不好笑出来。
    杨逸接着说道:“这种有违商品自由流通规律的法令,注定是难以执行的,所以到太宗淳化三年,朝廷不得不颁布《通商法》,允许商入与园户贸易;由此可见,朝廷是不应过多插手工商业的,包括盐铁在内,臣以为,也不应控制过严,可向商入开放更大的空间,只要制定相应的法令及税赋制度,臣敢保证,盐铁收入不但不会减少,绝对会有更大的增加,而且我大宋的冶炼工艺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那你是真的有意开放盐铁了?”刘太后边问,边示意小菊给他上茶。
    杨逸接过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