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679部分

大宋私生子-第679部分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太傅是什么人,那是文星下凡,用得你来提醒吗?有本事你也孝个状元试试。”
    在何尚书府做西席的许先生也出面帮张秀才:“各位莫吵,照我看来,张秀才所言不差,此联确实平常,张秀才并非虚言诋毁杨太傅。”
    在场的诗书人纷纷附和,那些崇拜杨逸的人声音顿时小了下去,毕竟大多数读书人都说这联平常,应该是假不了。
    听了围观者的议论,杨家小厮好心劝阻道:“各位也别争,我家太傅的chūn联是好是坏。你们只看上联,如何便能下定论?各位慢慢看。”
    “快贴下联。快把下联贴出来,也好教这些人心服口服。”
    在众人的鼓噪下。杨家的小厮移过梯子,很快将下联贴了出来:
    天连碧树chūn滋雨。
    这算什么下联,围观的读书人全都愣了愣,这上联是:雨滋chūn树碧连天。下联是:天连碧树chūn滋雨。瞧上去怎么差不多的意思啊?
    这对偶句不都是讲究天对地,雨对风,赤rì对苍穹的吗?
    众人又来回看了两遍,突然有人大声叫好起来:“妙!太妙了!不愧是名满天下的杨太傅所作,妙啊!”
    还有人不解地问道:“妙在何处?”
    “这还看不出来吗?这下联和上联都是相同的七个字,巧就巧在下联是上联倒过来念的结果。这样一来,顿时妙趣横生,杨太傅果然是大才啊!”
    众人回过味来,不由得纷纷叫好,这才叫化腐朽为神奇,杨太傅一向就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啊,在众人的赞叹声中,此事很快就传遍大街小巷,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据说苏大学士听说此事后。大感有趣,也在自家大门贴出了一联: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偶像的魅力是无穷的,苏杨两家在除夕rì贴出喜迎新chūn的对联。让坊间百姓争相效仿,问题是,那些读书人还能自己写chūn联张贴。普通百姓可不行,怎么办?
    找人代写去。街上多有代写书信之人,许多百姓便将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但这些人落到靠代人写书信维生的地步,文才自然好不到哪里出,勉强能想出一联就不错了,可想不出那么多?怎么办?
    不管了,杨大傅和苏大学士名满天下,他们家贴的对联一定是好的,那就照抄苏杨两家的吧,于是呼,满大街很快就贴满了“雨滋chūn树碧连天,天连碧树chūn滋雨”的对联。
    再于是,杨逸很快接到下人回报,自家大门贴出的对联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这太平盛世,朗朗乾坤,贴副chūn联竟然不见了?”
    “嘻嘻,杨大哥,太平盛世是不错,可如今天都要黑下来了,可算不得朗朗乾坤,再说了,盗chūn联之人也算是雅贼,杨大哥再想一联另贴就是了,何必计较呢。”
    在清娘的劝解下了,杨逸决定原谅一回盗chūn联的雅贼,从新写了一副chūn联贴出,这对他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难事,只见他提笔一挥而就: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处处寻寻觅觅,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卿卿暮暮朝朝。
    清娘一见此联,立即着迷了,反反复复念了许多遍,如获至宝,嘴里赞叹不已;
    杨逸有些惭愧,在诗词歌赋中最先使用叠字的不知是不是清娘,但清娘绝对是使用得最好的,她晚年所作的那首《声声慢》中,开篇就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叠字,可谓是千古绝唱。
    嗯,或许此联能给清娘一些灵感,让她另作出一首不下于《声声慢》的词作来吧。
    此联贴出后,杨家开始吃年夜饭,按杨家几年来形成的习惯,吃年夜饭不分男妇老幼,主人仆从,全都齐聚前堂用餐,一样的菜肴,一样的酒水。
    杨家现在也是家大业大了,府中加上丫环小厮已有一百五十多人,摆下将近二十桌宴席,十分热闹。
    住在兴国坊那边的阮柔、李盈、顾媚娘三人也被请了过来,三人现在已经可以zì yóu出入,平rì也不时过来向杨氏请安,但年夜饭却是第一次过这边来用,神态不免有些拘谨;
    好在无论是杨氏,还是十三娘,待她们都很和善,特别是见丫环小厮们都没有谨小慎微的样子,若大的场面气氛极中轻松融洽,三人慢慢也就放松了。
    杨逸给大家讲了几句话,然后由杨氏宣布开饭,今年喝屠苏酒要从最小的杨轩开始,杨轩还不到两年月大,琴cāo用筷子点了些屠苏酒让他含,就当是喝过了;
    接下来是一岁多大的杨依依了,小丫头彪悍啊,杨逸要喂她。不肯,依依呀呀地抢过酒杯。自己大灌了一口,结果酒刚进嘴巴她仿佛就被烫着了一样。连忙往外吐,接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那声音嘹亮啊,让她立即就成了整个前厅的主角。
    她一边哭一边可怜兮兮地看着杨逸,眼泪象断线的珍珠似的噗噗直掉,杨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丫头一向馋嘴,这下好了,让你来这一大口。屠苏酒可不是酸酸甜甜的葡萄酒啊。
    李湘弦见女儿这样子,有些忐忑地看了杨氏一看,见杨氏也是满脸笑意,这才暗舒了一口气。
    “大姐儿,来吃个鸡腿,嘴巴就不苦了。”老大杨睿用碗装来一个大鸡腿,帮着哄妹妹。
    杨依依一边哭,一边用手抓过鸡腿往嘴里塞,好了。这下哭声终于停下了,但那鸡腿太大了,小丫头拿不稳,才咬一口。小手一抖,那大鸡腿就落到了杨逸怀里,她顿时又依依呀呀地叫起来。沾满油汁的小手就往杨逸衣裳上不停乱抓。
    “哎呀呀,乖女儿啊!你这是做什么?哎呀呀。爹爹这可是刚穿的新衣,完了完了”杨逸被女儿弄得手忙脚乱。惊呼不停。
    “官人你不会抱孩子偏抢着去抱,嘻嘻,这下可怪不得咱们家依依。”十三娘拿出手帕,一边替小丫头擦手,一边对杨逸笑道。
    李湘弦不敢怠慢,连连过来把女儿抢过去,小丫头被抱走时还死死盯着那个大鸡腿,又开始大哭起来;
    老大杨睿眼疾手快,又给她夹了一个鸡腿,小丫头才转哭为笑,一家人被这场面逗得笑声不断。
    等用过年夜饭,小小厮出门一看,刚才贴出的chūn联又不见了,连忙回来秉报杨逸。
    “什么?又不见了?反了反了,怎么满城都是盗贼呢,此风不可长,此风不可长啊”
    “杨大哥,杨大哥,今天是除夕可不许生气,嘻嘻,杨大哥再写一联就是了嘛。”清娘仿佛恨不得多些雅贼来偷chūn联,俏脸上满是笑意。
    杨逸心中诧异,摆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逼问道:“清娘,你怎么这么高兴?说!这是不是你干的?”
    “小女子冤枉啊,小女子可没偷chūn联,还望杨太傅明察”清娘一向不缺俏皮的一面,这番话说出来,惹得一家人又是笑声不断。
    “那咱们家的chūn联被偷了,你为何如此高兴,还不赶紧从实招来。”杨太傅不为所动,用手上的茶杯当惊堂木,大的屈打成招之意。
    “嘻嘻,杨太傅满腹锦绣文章,别人偷去chūn联,小女子就能再观佳句,自然高兴啊!”清娘一副婉丽清扬之态,说话间如翩跹彩蝶,轻灵地跑到桌边研墨,还不忘催促道:“杨大哥快写,快写”
    杨逸有些泄气,好吧,在清娘这丫头面前,他只有投降的份,走到桌边又有些不甘地说道:“我想不出好联了,清娘你来吧。”
    “不行,不行,人家可不行,杨大哥是一家之主,这等装点门楣的事,自然得由杨大哥来,杨大哥快写,快写。”
    在清娘连声催促之下,杨逸无奈的提起笔,想了想写下一联:
    去年茄子长得好,
    今岁芝麻卖钱多。
    清娘和十三娘等人见了此联不禁呆若木鸡,杨大官人趁她们没反应过来,连忙让家中小厮拿出去粘贴。嗯,这下子没人偷了吧,
    “呀!这不能贴,杨大哥就会作怪,你这一联贴出去,别人不笑话才怪,快揭回来,快揭回来。”清娘反应过来,顿时娇呼起来,上来摇着杨逸的袖子不肯作罢。
    杨逸得意地说道:“清娘,我这联如何就粘贴不得了,这叫贴近生活,和人民大众打成一片,你想啊,去年茄子长得好,今年芝麻又卖了好多钱,这不是说明咱们大宋年年风调雨顺吗?”。
    “可咱们家又没种茄子,更没种芝麻,杨大哥这叫脱离实际,凭空捏造。”
    “我怎么就凭空捏造了?我又没说那茄子芝麻是咱们家的。”
    “这”
    *******************************************************
    PS:祝贺玩石成为本书第二位盟主,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同时要感谢支持月关、吃猫1的鱼、逍遥之剑气飘香、一枚小**丝等朋友投来宝贵的月票!谢谢。
    (未完待续。。)
第751章 天涯节序匆匆
    @@@
    “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yīn,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杨逸站在船头,没头没尾地高呤了几句,江风吹来,两袖飘飘,着实人间风流人物。
    汴河上桨撸声声,舟楫往来不断,两岸烟柳依稀,风景如画。回头望望,巍峨的东京城已经淹没在烟柳间。
    清娘闻声走出船舱来,她一袭chūn衫,罗裙漫飘散,恰似凌波仙子,为这动人的chūn光添上了最鲜活的一笔。
    “杨大哥是想念江南了吗?”
    “清娘说呢?”
    “我猜一定是想的,时间过得好快,算来咱们都两三年没回江南了。小楼一夜听chūn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这早chūn二月,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我也想念江南了呢。”。 。
    清娘脸上带着向往的神情,她曾两次到江南,杨逸曾陪着她四处游赏江南的chūn光,那些美好的时光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如何也不能忘。
    杨逸含笑说道:“清娘,杨大哥这次出京巡察地方,行程上没有特别的安排,就是随意的走走看看,时间也没有什么限制,这回呀,杨逸哥不但要带你重游江南,还要带你走遍各地的锦绣河山,你那《清娘流浪记》又可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清娘听了也难掩欣然之sè,远行虽然辛苦点,但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李白若不是漫游一生。杜甫若不是半世流世,何来大唐那些最壮丽的诗篇!
    其实清娘明白。最美的诗篇不是她带着小艾在东京各处寻寻觅觅就能寻到的,最美的诗篇都在那壮丽的河山之间,你不去走走,不去看看,就很难写出同样壮丽的诗篇来。
    杨逸也相信,多带清娘出去走走,开阔她的视野,将来即便没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她笔下也会有更多空灵悠远的诗词问世。
    这次他出京。当然私下会有一些安排,但官面上确实没定下什么行程和时间,大宋改革六七年了,各项政策在地方上落实得如何?改革给百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何调整?这肯定不是窝在东京听地方的报告就能定论的。
    这几年朝廷总会派出高官到地方巡察,而杨逸作为很多政策的制订者,却一直没有到地方实际察看过,这可不行。
    所以京城的扩建工程一完工,他便立即上表出京巡察。
    如今已是文昌五年chūn,京城的扩建工程整整花去了十六个月时间。这还是在杨逸全面实行多劳多得之策后,才提前半年完工的。这一年多时间,杨逸一直呆在京城,颇为休闲。此次出京也算是静极思动吧。
    船舱里,阿黛拉正在烧水泡茶,杨逸和清娘回舱之时。炉上水刚好烧开。
    阿黛拉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微笑,用竹夹从茶罐中取出茶叶分别放入杯中。然后斟入沸水,盖上茶盖。那纤纤素手,动作轻灵,充满了美感。
    杨逸含笑看着她,心中颇有些感慨,阿黛拉曾是一国公主,十指不沾阳chūn水,泡茶这些事以前是没做过的,来东京一年多时间,她一直在努力学习汉家文化,包括茶艺,如今茶道已学得有模有样。
    这次杨逸能带阿黛拉一同出来,她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奉茶添香侍墨,样样争着做。茶水端到杨逸面前,她宛然笑道:“请杨郎品尝试试,奴这茶可合你心意。”
    杨逸打开茶杯盖,一缕清香顿时弥漫满舱,他轻呷一口,含笑夸奖道:“好茶,阿黛拉的茶艺是愈发的jīng湛了。”
    阿黛拉刚学这清茶技艺,得了夸奖,更是高兴,一抹嫣然在美丽的脸庞上流淌着。
    这泡茶兴起的时间并不久,一直以来,象皇家及贵族喝的都团茶,团茶的制作主要是先将采摘下来的新叶上甑蒸熟,再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包装好就可以了。
    这种团茶饮用时要煎煮,常要加入rǔ酪、香料同煎。
    清茶出现也就在这二三十年间,而且流传范围并不广,最先出现应该是在杭州一带。
    苏东坡曾就团茶和清茶分别作过评价,为认团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的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但失茶之真香。
    他在杭州为官时,常到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所饮的“白云峰茶”就是僧人们试制的烤茶,苏东坡曾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chūn。”的诗句。
    西方印度洋贸易商社成立时,杨逸曾吩咐过韩碧儿等人,在烤茶工艺上努力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商社出品的龙井、碧螺chūn等茶叶,泡出来后茶sè清冽,回味悠远,深得茶叶真味,受到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称赞,一时名声大振,饮绿茶已隐然成为一种时尚。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最先探索这个领域,在烤茶方面占着技术优势,光是茶叶一项,就赚足了银子,商社股东对杨逸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他但凡有什么主意,商社股东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船行至雍丘县时,杨逸停船靠岸,准备上岸看看。他这次出京随行人员很多,连同护卫一起,共有两百多人,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跟在杨逸身边,这些人大多走陆路,象一张大网一般,向沿途的州县撒开,为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