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243部分

永历大帝-第243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炸膛了,铳管爆裂不说连持火铳的明兵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因此,明军并不太喜欢用这些玩意,只有在守城时才迫不得已用上。但是他同时也明白,鞑子皇帝并不是个白痴,他既然组建新军营,将它们看成了宝贝,恐怕这些玩意并不简单,至少威力比起满蒙八旗来说不相伯仲,否则鞑子皇帝如何会相隔几个月便去观演?而且江南方面也多少有些风声传来,说明军之所以能够光复,与一种火铳也很是有关,这就让他不得不小心了。
    “为今之计,只能依城固守了,杨兄弟,咱们好好商议商议,让人去仓库里查查还有多少粮草可以支用,另外也要分出一批人来赶快休息,日夜都要安排人值守,否则难免让鞑子钻了空子。”
第一第四百八十三章:围城
    永历大帝第四百八十三章:围城
    晨的浓雾渐渐散去。新军营的清兵逐显露出模糊的身万新军犹如幽灵一般出现在了汉口城下。齐布探并不急于进攻。昨日上午的一场遭遇战让他的信心增强了不少。他毕竟是第一次领兵打仗。纵使他对新军营很是有信心。绝对想不到这些流寇竟然低能到一触即溃的的步。
    “传令。架设火炮”齐布探下达了命令。利用火炮来轰击城池。炸塌城墙乃是明军用的伎俩。可是如今。满人也学会了这一招数。只不过明军为了尽量减少城内百姓的伤亡。一般情况下都会努力的校准好炮火的射程。只对准城墙轰炸。而对于齐布探来说。却没有这么多顾忌了。哼哼。根据情报。这一群贼寇之所以能够下汉口。不但是因为当的巡抚总兵无能。更大的原因是城内突然冒出了一群私通贼寇的百姓。齐布探甚至好了抢掠的‘算。三万兄弟风尘仆仆的赶了这么久的路。怎么着也捞回些油水回去。
    很快。又有一协标勇赶到了汉口;下。与新军营汇合。这是汉阳的守军。李来亨撤退之后。汉阳的副将立即派出斥候打探。这才知道援军来了。在确认汉阳城安全无虞之后。驻守在汉阳的湖北绿营副将立即率两万前来助阵如今湖北总兵经殉国。作为镇守汉阳的副将。若说他不觊觎这个总兵位置那是自欺欺人。如今他协同汉阳县令守住了汉阳。再协助齐布探取下汉口的话。那么这个位置十有八九要落入他的囊中了。“标下湖营副将冯开山见过都大人。给都统大人请安。”冯开山行云流水般的给布探打了个千。
    齐布探显然不愿意这些绿来搅事。他现在对下汉口很有信心这些绿营过来无非是抢功而已。他摆了摆手:“你正好。带你都北岸去吧。严明寇渡江。汉口便交给新军营了。”
    冯开山不由的脸失望但人家毕竟是个都统。官衔都比高了好几级。又是个满人。身上的黄马褂和顶戴后的双眼花翎都足以对他指气使了。
    齐布探又加一句道:“放心吧。汉口若是攻下。少不的你的一份功劳。”
    开山心里骂了一句。守住渡口叫功劳吗?最多一个协作之功而已。真正的功劳全让你们这些个王八蛋的了。心里虽然在骂但是齐布探的话他却是不敢不听。连忙喳了一句。返身收拾人马守渡口去了。
    此时雾气早已散的无影踪。天空仍然阴沉沉的。倒有些下雨的征兆。一旦下起雨来。这火炮的威力自然大减了不少。齐布探不再浪费时间。立即找来传令的亲兵:“火炮都架设好了吗?”“回禀都统大人百三十一门炮全部架设完毕。请都统大人下令。”亲兵打了个千。中气十足的回应。“传令。命令炮营立即开炮。。”齐布探说到炸的时候了拳。
    “喳。”…………
    北城城墙由钟三郎会镇守而西两面城墙则是夔东军镇守。此刻夔东军听到鞑子出现在北城城墙。立即抽调了人手过来帮忙。就连李来亨也登上了北门楼子。与一脸紧张的杨起隆并肩站到一起观看城下的动静。
    “杨兄弟。这一队鞑子古怪的很哪。你看看他们的后方。”李来亨扶着女墙。一脸的忧虑。
    杨起隆极目望去。只看到清军的型整齐。在阵型的大后方已个个漆黑的物事一字排开。足有数百之多。利用单筒镜看了一会。虽然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但是已猜测出了些玩意:“是火炮。”
    “没错。是火炮而且有数百门之多。”李来亨苦笑。
    杨起隆皱起了眉头:“血肉之躯去抵挡火炮恐怕汉口是守不住了。”杨起隆并非是个胆小如鼠的人。则也不会冒险广布香堂更不会去刺杀朱骏。只是昨日的对阵让失去了信心。今日见到这么多的火炮。免不了心中胆寒。只可惜攻占汉口时潜伏在城内的钟三郎香会炸掉了守军的火药库。而现在汉口城墙上虽然架设着几十门火炮。却因为没有火药而成了摆设。否则怎么说也有些还手之力。
    “不管如何。咱们是跑不了了。既然如此。电脑小说 站htt~~://ww  ~~w。。cn)那就与汉口共存亡吧。杀一个是一个。”李来亨拍了拍女墙的墙体。心里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打算。反而定下心神:“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的。既然不能保全己身。如论如何也不
    子羞辱。更遑论做鞑子的奴才。”
    杨起隆沉默不语。心里打的是一番主意。他;子够大是没有错。但是他的野心也是大的。因为这膨胀的也野心才敢于而走险。敢于造乱起事。只是他错估了清军的实力。而真正意识到对方并非是不堪一击时。那冲天的野心立即被惧替代。王侯将相恐怕是不成的了。现在重要的是保命紧。正所谓野火烧不尽。只要保住了性命。才有春风吹又生的那一天。他想了一想。随即道:“李将军。若是从东门或是西门突围而出。有几分把握?”
    李来亨还未想过逃的问题。这个时候听隆问起不由的瞪了他一眼:“怎么?仗还未打杨兄弟就要?实话和你说了吧。只要出了汉口城。更是死路一条。附近到处都是鞑子州县。汉阳城的绿营还有少部分的骑兵。汉口一失。我们能往哪里逃?败军如惶惶之犬。恐怕就是一队县城的乡勇够将咱们这些兄弟一股脑的收拾了。我们能够从兴山奔袭汉口。全是因为‘了个鞑子手足无措。沿路上的州县没有预警。这才眼睁睁将我们放过。而此刻各州各县以及绿营的各协各标都已做好了困兽的准备。往哪里?现在汉口还有城墙可据守。一旦出了城。恐怕只能给人做靶子了。”
    李来亨说到这里又来了气。如果杨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拿下了汉阳。形势也不致到如此的步。有了两座大城。形成犄角之势。怎么说还有挽回步。如今口成了死城。坚持的再久。也有被攻破的一天。只能人在城在了。
    杨起隆眉宇更显的忧虑起来。城里的粮食能够坚持吃一个月。可是一个月有什么用?鞑不但有火炮。更有源源不断的大军。败亡已成定局。接下来该如何办';他十几年来在各的广设香堂。下了十几万的香原本以为登高一。天下便能赢粮而景从。继而成就王霸之业。可谁知。事情满不这么回事。不说这些香众是乌合之众。他一举拿下了汉口也没见多少人拥附。一时之间。那燃烧在胸口十几年的野心化为了乌有。叹息了一句:“既如此。只能誓死守城了。李将军。杨某不懂军务。防务的事还需李将军统御全局。”
    李来亨点了点。
    这个时候。城突然传来一阵阵的轰鸣。震的所有人耳聋昏聩。随即如雨点一般的火炮在空划下半弧。随后砸落在城墙和北城的民宅里。
    时间。还未做足准备的士卒以及城内的百姓一下子慌乱起来。
    “传令。”终于来了。李来亨拔了长剑。大吼一声:“所有人不许慌乱。”而就在这个时。起隆却趁着乱局下了城池。一干钟三郎香会的领往东城而去。
    数百门火炮反复轰击。完没有停止的迹象。一枚枚被火药炙烧的通红的铁球毫无章法的在各个的方砸落。伴随着铁球钢钉铁屑比之铁球杀伤力范围更大。整个北城顷刻间成了人间的狱。无辜的百姓眼看着自己的木质宅邸被炸塌落。屋瓦被炸出一个个窟窿。纷纷哀号着向南城方向涌去。
    城下的齐布探却很是悠闲。他并急于一下子破开城门。反而下令火炮尽量往北城方向轰炸。这样既可以让城内陷入混乱。又可以给贼寇们施加心理压力。当然。也不能排除他想看看好戏的心理。
    新军营的士卒大多是在训练试炼过火炮。虽然威力强大。但是毕竟是对着野和山壁射。如何见过今日这样的局。眼看着城墙上的守军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茫然四窜。听到城内一阵阵的哀号。不由士气大振。新军营的士卒都是满人中挑选出来的青年。可以说是满人中的仇汉派。汉人占领了江南。让他们节衣缩食。派出舰队觊觎辽东。让他们祖先基业不能保全。既然如此。他们完全不介意多杀几个汉狗以泄私愤。许多人甚至高呼起来。
    火炮的连续轰射一直持续到了晌午。整整一个时辰。北城靠近城门的民宅早已变成了瓦铄。城墙也多出了许多的窟窿和弹坑。但是习惯了清军的火炮之后。城墙上的守军却的镇定下来。从前他们没有见过如此大的火炮轰射的阵仗。开始时慌乱是难免的。但是现在。许多人却找到了躲避的方法。至少胆子也壮不少。
第一第四百八十四章:降清
    军营似乎也疲倦了下来,从一开始的兴奋过了一个时人失去了兴致,齐布探也并不急于一举破城,而是吩咐下去埋锅造饭,反正汉口城如今已是探囊取物一般的容易,何必要折腾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呢。
    整个城上城下,除了弥漫而又刺鼻的硝烟之外,一下子安静下来,李来亨没有觉得压力少了一点,这不过是延缓了一些喘息的时间而已,败局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扭转,李来亨同样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立即数百门火炮不断的轰击城池来攻城却是他第一次见到,并且还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到了,他看到一个个兄弟甚至还没有接触到敌人便呻吟着倒下,无数的兄弟被这震天的火炮吓的满是惶恐茫然,便立即意识到若只是守在城内那么只是坐以待毙而已,就算是要死,也必须让敌人付出代价,一个出城迎战的主意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他下了决定,便打算与杨起隆商议,毕竟这城中的头领有两个,什么事都不是他一个人做主的。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杨起隆并不在城墙上,方才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战场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杨起隆在一干将领的拥簇下已经去城东了。
    “来人,去吧杨兄弟请来,要快。
    ”李来亨遏制住心内的不快,吩咐几个人去找人,对于草莽出身的李来亨来说,杨起隆这个家伙实在是太不厚道,打仗不行也就算了,在敌人攻城之际居然还不见了踪影,连个招呼都和自己打一打,只会动那一张嘴皮子,上下翻飞说的头头是道。
    …………………………………………………………………………………………………………………………
    杨起隆并没有东城的一座民宅之内,七八个钟三郎头目望着杨起隆,方才北城传来的火炮轰鸣声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对于这些从未行军打仗过的钟三郎香众以及头目来说受的震撼绝对比夔东军要大的多。
    “众位兄弟,眼下的时局恐大家心里已经有了数吧,汉口早晚要攻陷的,凭着咱们这些人恐怕要守住实在勉为其难,+东军人数虽多,哼哼,却不见得人多有什么用处,看来咱们要早做打算了。”
    一个头目了点头:“太子是千金之躯,是我大明的希望自然是不能有失的,不管如何,咱们不能跟着夔东军一起死,总得想个章程,只要能逃出去,就还有机会。”
    几个头目纷纷点头余几个却沉默不言,钟三郎香会的成员复杂,既有城市的无业者,更有乡间活不下去的农民,以及小商贩,甚至还有一部分土匪或是前明遗留下来的低级官吏等等,有的寻思着保命要紧,有的指望着保住三太子的性命,有的则是暗地里义愤填膺,说实在的+东军在城头上跟鞑子决战,而自己这些人却在商议着如何保住性命于一些因为反清而加入钟三郎香会的头领实在做不出来,当年杨起隆高喊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吸引了不少身负血仇的好汉加入是如今,鞑子就在城下算是打不过,至少杀得一个是一个才是,既然决心反清,若是没有舍命的觉悟,那还反个屁。杨起隆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嘴脸让几个头领心里生出不少的反感。
    “逃?往哪里逃?”杨起隆苦笑着摇头。方李来亨地话让他绝了出城逃命地心思。一出城哪里有他们地容身之地?四处都是清兵。除非向南渡江。可惜他曾经刺杀过新始。如今南明已将他视为不共戴天地要犯。只怕一渡江就已被人砍头了。
    “那么太子殿地意思是?”几个力主出城逃窜地头领反而摸不清头脑了。逃又不能逃。守又守不住。那还议个什么。倒不如去城头拼命去。
    杨起隆半阖着眼。心里一句几欲出口。可是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他反复衡量了许久。随即道:“如今摆在我们面前地尽皆是死路一条。要想险中求生。倒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
    杨起隆地双眸抬了起来。不断地观测着每一个首领地面部表情:“我主意已定。向大清投降。诸位兄弟。可有谁我一道地吗?”
    杨起隆地几个心腹头领立即随声附和。每一个人都是紧张地看着曾经地战友。手已不知不觉地按向腰际地刀柄。这件事是绝对地机密。一旦泄露。绝不是好玩地。因此这个屋子里任何反对之人都将变成尸体。
    在场地首领脑子里都打了个突。有人震惊地。有人迟地。有人
    到了身边同伴的杀意咽着口水畏惧的,杨起隆说的话以消化,许多人入钟三郎香堂都是抱着反清的目的,可如今,清兵就在城下,不去和他们拼命反而去降清,这足以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
    杨起隆半阖着眼不说话,他是个野心家,野心家追求的是最大的利益,当野心化为乌有时,那么只能弃大舍小,天下争不了了,那么干脆就先保住性命再说,说不定还能混个官衔回来。
    “殿下,您是崇祯遗脉,就算是势孤之下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