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36部分

永历大帝-第36部分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需要他们能够毫不犹豫地为自己牺牲。
    马车骤然顿住。立时便吸引住了夫子和少年们地目光。无数双乌黑地眼眸投射而来。朱骏缓缓下了马车。便有夫子倒地拜伏:“吾皇万岁万万岁!”
    盘地而坐地少年们反应过来。前几日地思想教育想必收到了不少效用。他们先是楞了楞。随后纷纷激动地跪在地上学着夫子们地口吻齐声颂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黄信也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望见穿着干净衣裳,识文断字的少年不由的楞了楞,他实在想不到这些少年们的待遇竟如此的好,既有干净的衣服穿,又有书读,看他们现在精神奕奕的样子想必也是吃了饱饭的,如此好的条件,就是放在一般富户的子弟中也不过如此。这时只听见朱骏温和的声音传来:“孩子们都起来吧,朕忙于国事,最近一直寻不得空来看望你们。”
    朱骏一面说,一面走进少年们中央,摸摸这个人的头,拍拍那个人的肩膀,像慈父一般的问了些少年们的生活问题,又时而说几句玩笑话,惹得少年们哄笑连连。接着朱骏话锋一转,温和的脸色也变得严峻起来,加大了音量道:“你们现在有饱饭吃,有衣穿,有上学的机会,但是在你们的家乡,还有千千万万个你们的兄弟姐妹饱受颠沛之苦,成为了满清鞑子的奴隶,难道你们能够安心的在这片弹丸之地上苟安而不顾他们的死活吗?”
    “你们要好好的学习历练,将来才能够成为强者,才能够消灭鞑子,复我大明万里山河。从今往后,谁也不会偷懒,因为你们身上担负着最神圣的使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些你们明白吗?”
    “教习何在?”
    “微臣恭听圣训。”教习们纷纷跪倒。
    朱骏厉声道:“管教一定要从严,有不听话的尽管杖责,打死打伤了也是他们咎由自取,朕虽然将他们看作朕的子侄,却绝不容许有人纵容他们。”
    “另外…”朱骏语气缓和了一些,道:“他们还是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日里饭堂的伙食一定要丰盛一些,银钱不够的话尽管到户部支取,你们既是他们的师长,也要做他们的父母,学习上要严厉管教,在生活上却要贴心照顾,除了要关心他们的课业,更要知悉他们的冷暖,他们是朕将来的希望,也是大明将来的栋梁,朕将他们托付给你们,只望你们能够尽心勉力,莫要让朕失望。”
    朱骏的一番话既是对教习们说的,更是对这些少年们讲的,先是严厉的威慑让少年们心中一寒,而后又是一阵带着暖意的关怀让少年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这些孤儿们虽然只有十一二岁,却因为苦难的生活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早熟,哪里听不出朱骏话语中的意思,第一次感受到父爱的他们,情不自禁的眼泪模糊起来。
    教习们更是觉得任重道远,一起拜倒道:“吾等定当竭力报效,为大明培育人才,为君父分忧。”
    朱骏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瞧了瞧正午火热的阳光,转而问道:“孩子们可曾用过午饭吗?”
    一个离得近的教习道:“饭堂简易,所以午饭的时间稍稍推后了一些,还未用过。”
    朱骏手掌一拍:“朕来的正好,今日便在这里用饭了。”说完对一旁呆呆的黄信道:“这里饭食简陋,黄卿家可愿陪朕在这里吃些粗茶淡饭吗?”
    黄信回过神来,连忙点了点头道:“谢皇上恩典。”他一边回答,脑海中却在想着朱骏方才的话,也在想着朱骏对这些孤儿的安置问题,朱骏的举动让他实在费解的很,他原本在江南时便听人说永历是个大大的昏君,今日一见,虽不见他如何圣明,但亲民的举动却不似做作,哪里有昏庸的迹象。
    黄信又想到了沿路所经过的繁华街铺、所在之处各人井然有序的工作和远处所看到规划齐整的军营,他在土瓦城是有铺面产业的,知道这一些不过是半年的功夫发展而成,仔细想来不由得吃了一惊,这哪里是个昏君,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贤明仁德的圣君,想到这里,黄信突然撩起袍子拜倒在地,道:“小人为了身家性命附逆鞑子该受千刀万剐,从此之后,我黄信再不从贼,愿为皇上效力。”他一边扬出脑后的辫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小的竟为了保全性命而将它们损毁,这鬼辫子不要也罢。”
    黄信一边说一边用手猛力一扯,将脑后一小撮头发生生的扯了下来。
    (说明一下,清朝前期的辫子不是我们电视剧中的粗辫,那个时候脑后只有一两根手指的面积差不多百来根头发就算不错了。)
第一第七十五章:奉天监国
    “人来了!”乱糟糟的营门口,眼尖的从辕门夹缝中看到营内一大队人往营门口走,立即大叫一声,这一句话显然起了效果,嘈杂哭喊声渐渐低沉了不少。
    随着三声炮响,营门大开,朱骏穿着大明皇帝正统的冕服珠冠,在一干将领的护卫下露出了身形,朱骏阔步而出,沉着声道:“诸位何故喧哗?”
    阿伦跪在队首,伏地拜道:“吾等缅国全体官民百姓奏请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奉天监国,若皇帝陛下不答应,我等便长跪不起。”
    “请皇帝陛下奉天监国。”黑压压的人头如波浪一般起伏着给朱骏磕头。
    在缅甸,是人都知道要想恢复以往安乐的生活,不受乱兵以及地痞的压榨,唯有这个大明皇帝才能够办到。若朱骏不肯监国,那么受苦的可就是这些升斗小民了,因此到头来,反而是这些普通的缅人百姓请求朱骏监国的呼声更高。
    朱骏眼眸一扫,放大音量道:“朕已派人四处探查缅国残余王室的下落,不日之内便能迎取新王入城,届时你们自有自己的君王,朕如何能够监国?”
    朱骏虽然这样说,其实傻子都明白所谓的新王是怎么回事,如今近亲的王室子弟已被王莽白屠戮的一干二净,远亲的旁系倒是还有不少,只是这些人如今都是小人物,若拥立他们为王谁会服气?别说阿瓦城中的缅国官员,就算是那些郡守现在还有明军压着,一旦明军撤走让新王登基还不要反了天吗?大家都是成年人,又不是没有智商,如何肯就此罢休。
    “缅国乃大明下国,如今既无君王,该收拢为大明郡县,由大明皇帝治理,大明永乐年间便有将安南国划为郡县的先例,请陛下成全。”阿伦奏道。
    朱骏已皱了皱眉,叱道:“此事绝不可行,大家都回去吧,朕明日便御驾出城回缅南去。”
    “请陛下奉天监国!”这是最后一次的机会了,百姓们纷纷大喊,无数个声音叫喊着同一句话冲入云霄。
    见朱骏踟蹰不定的立在当场,更高的声浪自黑压压的人群中传了出来:“请陛下奉天监国。”
    “请陛下奉天监国……”
    …………
    朱骏非常‘不情愿’地成为了缅甸地监国皇帝。在朱骏同意地那一刻起。整个阿瓦城欢声雷动。喧嚣了许久。第二天。数以千计地明军以十人为一伍充斥在各条大街上巡查。兵痞、无赖们犹如听到了风声似地陡然绝迹。一下子。阿瓦城地治安便好了起来。
    接下来便是封赏。国库中有白银一千一百万两。城外地缅兵请赏时阿伦只推说已被王莽白挥霍了。现在朱骏既然登基当然也就变了出来。朱骏对于城外地缅兵倒也不算小气。大手一挥拿出一百万两出来。接着便是给讨逆地郡守们升官封爵。这种繁琐地事朱骏全部抛给阿伦。
    朱骏地心思则全部放在查找各种缅国地资料上。每年地国库收入是一百三十万两。全国丁口六十万户。也就是百来万人。两百万不到。只是种族繁杂。缅人只占其中地百分之七十。其余地民族竟全是和缅族有仇地。要么如克伦族一样进入深山。要么在某地扯了大旗。烦不胜烦。这还不算。因为缅都阿瓦地处缅甸中部。虽说这里是坦荡地百里平原沃土。是缅甸地主要粮食基地之一。但是道路却不通畅。这与朱骏贸易立国地初衷相悖。于是。一个大胆地计划开始在朱骏地脑海中成型了。
    “迁…迁都?”阿伦脸色一变。神情恍惚地望着丹殿之上地朱骏。其他地缅官更是脸色大变。在这王殿之上交头接耳起来。就连一旁地周慕白也不由得愕然。
    朱骏大剌剌的从银座上起身,声若洪钟的确认道:“不错,正是迁都,昨夜朕在在睡梦恍惚中缅国先王托梦于朕,说缅国之所以会有此灾难皆是缅都地处阿瓦之过,如今缅国王脉已动,才导致百姓流离受此刀兵之祸。因此,朕决定选一良地兴建土木建立新都。”
    朱骏知道,兴建新都的阻力是很大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好的理由。于是这个托梦的故事就出来了,把缅国先王这种鬼怪祭出来有几个好处,第一:人家是正统,是他要朕迁都的,朕从善如流于是决定采纳,你们要怪就去怪他们吧。第二:这年头的人对鬼神之事还是敬畏的,关于灾祸的预言更是无从反驳,在历史上,朝堂上的斗争很大部分都需要借助鬼神来整倒对手,一个地震抑或是一场蝗灾都可以让有心人为之所用,轻松的将高官参倒,甚至导致整个内阁的倒台。
    这是个虚无缥缈的理由,也是个最好的借口,当官的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原因很简单,你当场反对倒没什么,可是若是缅国将来随便发生一场小灾祸说不定就有人站出来让你背这个黑锅了。你当时不是反对迁都的吗?看看吧,现在大河决了堤,淹死了几百人,数万人流离失所,这就是因为不敬神明导致的,而罪魁祸首就是你。这个罪过可就大了,轻则罢官砍头,重则抄家灭族,这种黑锅谁也背不起,就算你是敢于直言谏上的魏征也没这胆子。
    而百姓们就更好哄骗了,大家对于神明还是保持着相当大的敬意的,听说此地会发生什么灾祸,是不详之地,谁还敢造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朱骏说出了这句话,这地方谁还敢呆?
    “陛下,既是要迁都,那么必须要选址建立新都,工程所耗甚大,所需钱财甚多,绝非一两年便能建成的,况且战事渐平,正是修养生息之时,若是贸然迁都恐怕会激起民变,还请陛下三思。”沉默过后,一名缅官站出班来,他并没有傻到去怀疑灾祸,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拿来劝谏,说到底,缅官在阿瓦城多有房屋地产,谁也不愿意去新都跟着朱骏受罪。
    朱骏道:“朕素来勤俭,虽要迁都却不需花太多的银子去修缮宫殿,先贤们有云:民为贵、社稷轻之,既是如此,各官邸衙门也就不必太过奢华了,一切从简。至于百姓的安居之所朕也有了考量,但凡愿意随朕去新都的百姓每丁发给补偿银十两,另外朕会为他们安排好住宿,或许现在艰难,但昨夜在梦中缅国先王所说的灾祸却不可小视,若当真发生了什么灾祸,你我皆是缅国的罪人了。”
    缅官缄默不言,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不敢再造次了,一来跟朱骏顶牛对他没有多大的好处,二来朱骏反复说到灾祸二字,若是自己再谏,说不定哪个地方真的发生了什么事要拿自己开刀可不是玩的。
    银座上的朱骏见无人说话,道:“既是如此,大家便听朕安排,右参政阿伦何在?”
    “臣在。”阿伦站出班来。
    “朕命你为新都筹建主事,这新都的选址便在缅南的土瓦城吧,一切土木和所要征集的民夫完全由你负责,记住,不要太过苛刻民夫,要严查克扣工钱的工头,至于工匠的人选朕自会安排。”
    “微臣遵旨。”阿伦恭顺的应诺。
    “内阁大学士周慕白。”
    “臣在。”周慕白已经猜出了朱骏迁都的意图,心领神会的站出班。
    “朕命你为新都督察,监督工程顺利完成。”
    “臣遵旨。”周慕白会意,说到底,朱骏对这个阿伦仍然不是很放心,有了自己坐镇最好不过。
第一第七十六章:争端再起
    吕宋西部海域。
    两艘巨大的西洋战舰在海浪中将十几艘大型商船夹在正中,桅杆之上,一面面白底狮冠旗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战舰的两侧,是上百门黑漆漆的炮口分成三列排放,拥有五桅七帆的战舰行驶的很慢,与周遭的商船速度保持一致。
    主舰的甲板上,两个衣冠楚楚的荷兰人各自架着单筒西洋镜观看四处的动静,年老的穿着笔挺的荷兰海军军服,他放下单筒镜,用手抹了抹被海风吹乱的稀疏红发:“温特阁下,这里并没有危险,除了西班牙人,我想没有任何一支海上力量能够与我们的舰队较量,请您放心吧。”
    名叫温特的少年穿着欧洲流行的绅士装,头上顶着精致的三角合帽,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被海风一吹,脸颊处绽出一抹红晕,他是个富家子弟,祖父是荷兰东印度董事之一。
    “少校阁下,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远航做生意,我的祖父告诉我,海洋不但给我们带来宝藏,更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我希望能够谨慎一些,这批货只有到达吕宋,我们才是安全的。”
    少校点了点头,对这个远航菜鸟表示理解:“阁下,您真的认为船上这些并不值钱的货物能够在吕宋卖到三四倍的价格吗?我的上帝,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您就发财了。”
    温特眯着眼,望着天空盘旋的海鸥道:“是的,根据我的情报,吕宋遭受了海盗的封锁,我们只要拥有强大的战舰保护商船,货物的价格就能翻倍。”温特说的很有自信,他相信他的判断力。
    少校幸灾乐祸道:“西班牙人完蛋了,这群曾经还趾高气昂的家伙居然连海盗都对付不了,我想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乖乖的从远东滚出去,远东是荷兰人的远东。”
    温特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这个时候,海平面上突然了十几个黑影,很快便被眼尖的少校捕捉到了,他连忙架起单筒镜,好一会才松了口气道:“是在附近海域巡逻的西班牙海军,共有四艘风帆战舰和七艘武装商船,看来这些海盗确实让西班牙人吃尽了苦头,竟然出动了西班牙一半的海军力量巡航。”
    少校嘲弄似的撇撇嘴:“阁下,我们是商船而且还悬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