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斜风 >

第248部分

斜风-第248部分

小说: 斜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语说得夸张一点,但是凭借德蒙斯自己手上的资本,加上柳将军的许可状,德蒙斯至少能在上海筹集到这条铁路的启动资金,甚至还能筹得更多。
    要知道,现在上海有不少冒险家手里都有多余的资金不知道具体投向,而铁路已经在西方世界证明一种高回报的投入,特别是象杭州至湖州的铁路,这条铁路联连了中国两个最繁华的地区,只要经手人不要捞得太狠,办事又能得力,铁路一通就可以等着坐着收钱。
    但是露丝雅也有自己的看法:“听说铁路是冯家的地盘,你准备与冯大少唱对台戏?”
    “不,冯大少虽然拿到了办铁路的专利,但是中国这么大,那么多铁路他那里修得过来,他既然有心无力,也不阻止我来修铁路啊!”德蒙斯信心十足:“我相信我与冯文镒阁下之间,一定能达成最合理的协议。”
    现在冯文镒光是建立电报线路都觉得资金紧张,更不要说是更费钱的铁路事业了,而且他看中的第一条铁路是杭州到宁波这一条黄金线路,如果湖州到杭州的铁路通车了,对于冯文镒也是一件极好的事。
    而德蒙斯关心的是露丝雅会在什么方向投资:“那露丝雅小姐您选择什么方向?”
    “我,我只是对化学工业有一点小小的兴趣而已,除此之外,我愿意在服装业与柳将军保持一如既往的合作”。
    德蒙斯不得不承认,露丝雅这个女人的胃口不比自己小,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化学工业,就知道有多少家大型工厂了,这些工厂又能替露丝雅贡献多少利润,而服装业同样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
    根据德蒙斯自己的粗点统计,在去年一年,光是从宁波港进口的英国棉布就增加了三倍之多,而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可以想见棉花与棉布将是整个中国最渴求的物货,传统的土布将被一步步淘汰出中国市场。
    只是虹军已经建设了一些服装业的相关工厂:“您对制衣业的兴趣,似乎与柳将军有所冲突吧?据我所知,虹军已经拥有不止一座制衣工厂。”
    “不,中国纺织业的需求将改变世界!”露丝雅很有自信地说道:“这是我最好的机会……”
    ……
    “德蒙斯与露丝雅阁下都有意愿与我们展开进一步的合作,而不局限于代购一些工业设备与原材料?”
    柳畅笑着问道:“您想投资铁路事业?而您想投资化学工业与纺织业?”
    “不是投资,是合资!”露丝雅立即找出了柳畅话里的错误所在:“我们可以拿出几十万银圆投入到合资工厂。”
    “你们这几十万银圆,也是从我这里赚过去的。”柳畅试探着讨价还价:“可是合资协议一旦签订,我每年或许都要损失十几万银圆。”
    “但是您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友谊而已。”德蒙斯回答得很巧妙:“有我们的合作,我们将会在几个月之内开工建设一条铁路,许多座大工厂……”
    柳畅回答道:“以现在我们虹军的财力,也能办到这一条,要知道,几十万银圆对现在的虹军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柳畅是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现在拿下了杭嘉湖加上苏常两府,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即使是太平军占领了这些地区,都扩充出几十万军队来,更不要说虹军不象太平军那样,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修一堆王府。
    要知道,光是一个李秀成的忠王府,恐怕就花了百来万两银子,让接受后的清朝官员都惊叹不已,因此柳畅在经济上可以说是非常宽裕的。
    但是露丝雅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您如果与我们合作的话,将会得到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列强将视您为最开明的君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人和其它列强都千方百计寻找着在中国的商业机会,但是进度缓慢,柳畅笑了:“我需要的不是仅仅是支持而已,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上海能尽快完成中立化的转变,如此两位能办到这一点的话,我可以给两位一份特许状……”
    “什么样的特许状?”德蒙斯知道这一份特许状肯定非同一般,但是柳畅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
    “沪杭铁路的特许权,上海到杭州铁路的特许……”
    德蒙斯差一点就跪下来亲吻柳畅的脚印了,这是何等的奇迹啊!上海到杭州铁路啊!
    露丝雅则是问了一个问题:“能否延伸到苏州甚至是南京?”
    “那就要看你们的努力了!”
    “谢谢!”露丝雅在柳畅的脸上印上了一吻,宣布这一场谈判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接下去德蒙斯与露丝雅都需要回到上海去准备前期工作,选好合作伙伴,确定技术方案,并筹集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只是德蒙斯与露丝雅刚刚离开的时候,柳畅就得到了一份坏消息:“武昌失守,韦志俊率军突围而走……”
    “这么快?”柳畅小小地吃了一惊:“原本以为韦十二能在武昌多坚持几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退走了。”
    而周秀英报来情报的同时,也同来了疑问:“检点,江西战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武昌一失,九江危急,我认为第一师还是尽快入赣为好……”
    虽然柳畅已经下定决心尽快入赣,但是第一师之前还要完成攻占苏常的扫尾工作,同时在常州府进行大约一周的休整与补充,毕竟第一师这次苏常战役的损失也接近了一千人。
    因此武昌一失守,整个江西战局就显得危机四伏,因此周秀英主动提出:“湖州及广德附近的治安作战,有我们骑兵旅就够了,预备旅的先锋也已经抵达湖州……”
    “不!第一师依旧向广德方向展开,不但借给你一个星期,还可以延长两三天,但是我丑话说在前面,最多只能借用两个星期。”
    看起来,江西战局急在眉毛之上,但是他还是相信霍虬和楠溪旅的老战友,他们即便打不下整个江西省,但是守住已有的地盘应当是没问题的。
    何况只要九江不失守,江西的局面就稳如泰山,个别州县的易手不致于影响大局,而林启荣怎么也是太平天国史上的强人,历史上他坚守九江一直到一八五八年,现在第一师在湖州附近拖廷一两周磨合一下部队不致于影响大局。
    而此时,林启荣却渴望第一师能尽早入赣。
    “两位,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我林启荣都是东王一手提拔起来,我既不负天国,也不负东王……”
    他的话掷地有声,只是他对面的韦俊却是愁容满面:“你投了柳绝户倒不是大问题,可是你让我怎么办!”
    他本名韦志俊,人称韦十二,是北王韦辉昌的弟弟,这次武昌虽然失守,但谁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处置挑不出毛病。
    只是现在这位太平天国的勋臣却喝了一口冷酒:“柳绝户的两个王娘,一个是东王之妹,一个是翼王之妹,都与我哥有着血海深仇。”
    韦俊这句话才落,对面一个赤着脚的广西汉子站了起来,这人一身黄袍,却极是英伟:“翼王都能容得下你韦十二,难道他柳绝户就容不下你韦十二了!”
    这人是小池口的守将黄文金,真正的广西老贼,在太平天国战争史上他几乎是无役不从,清军的奏报一次又一次将这个广西老贼重创或是击伤,有时候是虚报,有时候是真重创了这个广西老弟兄,但是没过一两个月,黄文金这人又活蹦乱跳地出现战场上,继续成为清军最头痛的对手。
    直到天京失守之后,黄文金仍是死死地据守湖州这个太平天国在浙江的最后据点,屡屡重创来创的清军与洋枪队,只是天国的气运到这个时侯也确实尽了,幼天王一到湖州,没过多久黄文金就死了,或说病死,或说是战死。
    总之黄文金死的不是时候,结果幼天王到湖州的时候尚有十几万兵马,士气尚好,黄文金一死人心就涣散,一个月十几万兵马就尽数崩溃,幼天王与干王先后被俘,如果黄文金不在这个关健的节骨眼死去,天国的国运说不定还能维继一段时间。
    但不管如何,黄文金都是天国极有份量的大将,他直接说了:“十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你我何去何从,都得看翼王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杨辅清
    原创第三百九十八章杨辅清
    黄文金这话一出,韦俊不由又喝了一口冷酒,他借酒浇愁:“是啊……咱们就只能看翼王了,对翼王……我真是恨不起来啊!”算起来,翼王石达开与韦俊有着杀兄之仇,韦俊现在这个落魄处境,缘因大半都在翼王杀了韦辉昌身上,他说话的语气都擅抖着,但是终还是说了这句“恨不起来”原创首发'“听说天京这次要争究武昌失守的责任,还是翼王替你顶下来的!”林启荣在一边帮腔:“国家气运,就寄于翼王一身,可是翼王到现在连一个军师衔都没有……”到现在为止,首义八王,除了天王洪秀全之外,只有翼王石达开尚存,天王洪秀全又是个不爱理庶务的人,天国文武,只能把希望寄于石达开身上。只是到现在为止,石达开虽然得了“圣神电通军主将”的头衔,但是却没有关健xìng的军师头衔,同样也没有拿到军师的权力,在朝中受洪秀全两个异母兄弟牵制太多,因此林启荣让整个场面气氛都冷却下来了,好一会黄文金说道:“如果再折翼王,这国家气运……这国家气运不堪设想啊,启荣,你与柳绝户联络过没有,他那边怎么回复你?”林启荣与柳畅已经有直接来往,柳畅开价不低:“柳畅柳检点已经答应我,如果我过去的话,让我干一个旅长。”“旅长?旅帅?”黄文英对于虹军的建制搞不清楚:“在天国是个小官,也不对,那霍虬据说是江西督军兼旅长,这是个什么职位。”林启荣答了一句:“文英,折冲御侮,身经百战是你的长处,但是你营中也应当多备些读书人,知晓世事是,虹军之中有师旅之制,集百战jīng锐于其中,现在整个虹军不过是一师三旅而已……”黄文英却是关切地问道:“那一旅能统领多少人?”“霍虬是老虹军,他那一旅大约六七千人。”“少了些,你在九江至少有两万人啊!”黄文英答道:“我过去当一个旅长差不多,你过去就低了些!”“虹军与我们天国,师旅之中必是百战jīng英,你在小池口,除去牌尾女行,能有多少人?何况你的牌面,和人家的百战jīng锐差得远。”太平天国将老弱编入牌尾馆,又分男行女行,战时一并行军,平时声势浩大,往往一出动就数万之众,但是真正会战,能派上场的兵力有限得很,后期是官多于兵,头等jīng锐部队也闹出五十余人真正能战者不过六七人而已,李秀成集十三王二十万人围攻曾国藩,不但解决不了五万湘军,甚至招致大败。因此林启荣就说了:“我在九江这两万人,带过去能编一个旅就不错了,说不定还要与你联手能编一个旅……”黄文金口直心:“那岂是少了许多声势,我在小池口可有五六千人……”“可是清妖八营,你可有多少胜算?”“不成,不成……老弱妇女多了些。”黄文金实话实说:“可是壮个声势也好,不过虹军现在只有一师三旅?”“没错,一师三旅,另有dú lì步兵团一二十个,师有万人,旅有五六千,每团有两千人,皆是百战jīng锐……”黄文金当即下了决心:“启荣,你告诉柳绝户,我是广西老弟兄,给个团长嫌低了点,听说他也是广西老弟兄,能不能替我也争取一个族长,我愿意居于启荣你之下!”黄文金的条件林启荣觉得可以争取争取,而现在他把视线转给了韦俊:“韦十二,你是什么想法?”“我的家业比你们都要大,众至数万,至少也得是一个旅长。”韦俊答道:“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我绝不与杨辅清、杨雄满那批人共事!”
    杨辅清、杨雄清这些人都姓杨,又与杨秀清同排了“清”字辈,但这些杨氏国宗并不是杨秀清的手足兄弟,而是他认的干亲而已。
    这些杨氏宗亲虽然出身贫寒,但在天京内仗着杨秀清的权势横行霸道,可是为杨秀清制造了不少多少敌人,而在天京事变之前,杨秀清却把这些杨氏国宗都派出去在外领兵,固然为自己在天京事变败亡种下了原因,却把保全了这批人。
    林启荣很直接地答了一句:“不好办!”
    韦俊也很直白地说道:“我能容得下杨秀清,也能容得下他妹,但是他身边那批干兄弟的气,我受不了……你如果要与柳绝户谈,就说清楚,只有能满足这两条条件,我会考虑过去的事情!”
    黄文金摇摇头道:“韦十二,你这是何必了,我现在之所以想要个旅长,也不过是想替自己手下这帮兄弟找碗饭吃,也能替十四找条出路。”
    他说的“十四”不是韦俊的弟弟韦十四,而是黄文金的一个侄黄十四,人称“小老虎”,在太平天国是出名的少年猛将。
    对于黄文金来说,他们这些广西人干的谋国之事,因此特别注重可信的血缘关系,象杨秀清、石达开这些人因为没有可用的兄弟侄,宁可认旅人以任国宗,黄文金也不例外。
    只是黄文金,身边原本只有一个弟弟黄文英,这个弟弟虽然是黄文金一手养大的,可惜文武皆废,是出名的不能干,倒是侄黄十四十分争气,黄文金被人称为“黄老虎”,而这个侄因为勇猛不逊sè于黄文金,太平军都称“小老虎”,黄文金是把这黄十四当作自己的亲生儿来看。
    只是话不投机两句多,韦俊不由又喝了一口冷酒:“那是你的事情,我和姓杨的混不在一块,柳绝户不肯答应的话,我自有去处……”
    “不好办啊!”那边林启荣已经说了个颇为震惊的消息:“现在杨辅清与杨雄清这批人都已经到了江西了……”
    韦俊不客气地说道:“他们在哪里?”
    “在景德镇……”
    韦俊斩钉截铁地答了一句:“不是他们避着我走,就是我避着他们……”
    ……
    景德镇。
    这座瓷城的主人们,显然失去了以往的豪情壮志,一走进军营,你就能闻到酒味与脂粉味,对于太平军的嫡系部队来说,这是一件极少见的事,以往只有与他们合作的花旗军与捻军有这样的现象。
    大碗喝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