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资本家 >

第81部分

明末资本家-第81部分

小说: 明末资本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没有说话,虽然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也很刚愎自用,但他做为一个皇帝,想的可就比王承恩多了,王承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崇祯却看到这件事之后的影响,擒杀这位唐总兵不难,但他手下有数万在海外的士兵,如果这些士兵对他很忠心的话,那么以后给大明造成的麻烦还是很多的,这种事情岂能随心所欲的乱来。
    这个时候的唐同,还不知道有人在谋算他的一切,而崇祯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会儿没有决定,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讨论时,却给了唐同逃脱的机会,也让大明朝加速了败亡的时间。
    首发
第一第一百二五章意外人才(上)
      一
    第二天的早朝,还不等崇祯皇帝把唐同事情说出来,那些个言官便纷纷弹劾起唐同来,这些言官是得张枝青的指使与鼓动,心中也是极为嫉妒唐家实在是太有钱了,又得了张枝青的好处,于是一个个按照张枝青所提供的所谓谋反证据,在这一天的早朝上共同弹劾起唐同来,崇祯皇帝见这些言官们竟然也弹劾起唐同来,心中也不由的相信起唐同谋反的事实。  首发
    为些,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大怒,心想一个小小的总兵,竟然也敢如此对朕,若是不不杀了此人,以后岂不是有更多的人将要起来反叛朕了,当下发下圣旨,着张枝青派出一锦衣卫将唐同抓捕来京,崇祯皇帝决心把唐同在午门外处于磔刑。
    但崇祯皇帝做梦也想不到,他的那些老丈人和小舅子们会一个个的吃里扒外,朝庭对于唐同的决议刚下,就有几家的快马飞奔出京,给唐同报信去了,这速度比那锦衣卫的效率来的快多了,当调兵遣将抓捕唐同的圣旨还在半路上时,唐同就已经得了消息。
    一直以来,唐同就担心自己会树大招风,引来朝庭的毒手,是以与那些皇亲国戚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与这些皇亲国戚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如今那田家,周家,张家等这些家族的商队早已经与唐家商队有着不可分割业务往来,海外巨大的贸易利润让这些家族赚的脑满肠肥。
    另一方面,这些家族也知道唐同在海外的强大势力,这些家族的人虽然贪得无厌,但心中也明白,没有唐同这强大的海外势力,他们在海外的贸易也将变得艰难,这其中也曾有人想过取代唐同,接管唐家军,不过在后来的接触中也明白了,唐同是唐家军的灵魂,这些人都被唐同所洗脑了,基本上是只知有唐大人,不知有大明,外人休想插入唐家军中。
    为了共同的利益,这些皇亲国戚们自然要保住唐同,虽然崇祯皇帝给唐同定下的是谋反的大罪,但只要暗中给唐同报个信,让唐同跑到海上去,以唐同在海上的实力,崇祯皇帝是拿唐同没有办法的,而这样一来,有了唐同在海外的实力,他们这些人在海外的贸易也就有了强大的保障。
    只是让这些皇亲国戚们想不到的是,唐同对于这件事的反击可是有些厉害了,唐同在接到信后,一方面派人带了金银财宝上京去打点关系,一方面派出手下去伏击那支来抓自己的锦衣卫队伍。
    唐同的这种做法可谓胆大妄为,但唐同在黑白两道的关系网可说的上巨大之极,不声不响之中,那支由京出发的千人锦衣卫队伍连同宣旨的钦差大人在内被杀了个干净,后来朝庭连这些人的尸首都没找到。
    另外唐同大肆的出手帮助山东造反的白莲教众,几千支前装火绳枪让白莲教的势力大增,派出战船载着白莲教众佯攻京城,可怜这时大明的水上军队除了郑家外,其余的都掌握在唐同的手中,为了这次的佯攻,唐同动用了几千满人协从军,这些与建奴一样装扮的人出现在京城脚下时,不但整个的京城震动了,也让整个的大明感到震惊,特别是孙承宗这样的有识之士,当他们知道建奴竟然在白莲教的帮助下,可以从海上进攻时,心中的那份震动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的大明,凡是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一旦建奴可以从海上而来时,那么大明的山海关将是如同虚设,这一次的佯攻,也让崇祯皇帝手忙脚乱,意识到海上军队的重要性,知道手握大明水军的唐同现在暂时是不能动的,因为一旦唐同死后,唐家军倒向建奴,那时建奴的军队可就对大明境内来去自如了。
    就在这种形式下。那些皇亲国戚与一些被唐同打点到地官员纷纷说起唐同地好话来。崇祯皇帝也就顺水推舟地改为向唐同征收一百万两银子地捐响来。同时下旨山东等地地官兵加紧剿灭白莲教。只是白莲教得了唐同地赞助。势力大涨。那些个官兵反而被打地丢城失地。
    唐同对于崇祯皇帝要自己捐响地圣旨。以资金短缺为由。暂时性地给了五万两。把来人打发了。随后唐同下令把自己所有地军工厂迁往大连新城。连研究所和学校也迁到了大连新城。而那些生产日用品地工厂。则改名换姓地由手下信得过地人经营。在名义上和产权上。这些工厂与唐同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唐同地手中。
    这一次风波过后。让胡蒙斐认识到了唐同地强大。这人也是极有魄力地主。知道这其后而来地报复不是自己家族可以承受地。当即带上大半地胡家家产向唐同负荆请罪。唐同也觉得这人是个人才。便收下了一百万两银子地损失费。其余地还给了胡蒙斐。
    随后。唐同为了震慑胡蒙斐。让手下假扮乱匪。将其他几家盐商家中地男性斩杀一空。家中地财物也抢了个精光。胡蒙斐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冷汗流了一身。暗自庆幸自己见机地快。在以后地日子里再也不敢对唐同生出叛逆之心。
    唐同把胡蒙斐留在了身边做谋士。在以后地日子里到是为唐同出了不少地缺德主意。渐渐成为唐同地亲信。也成了后来唐同手下地智囊团中重要地人物。
    却说崇祯皇帝见唐同只上交了五万两银子。心中又有些恼怒。但想到唐同已经是尾大不掉。而且其势力在海外。自己也拿他没什么办法。而王承恩在经过了这件事后。也知道这个唐大人似乎不好惹。其势力大到连皇帝也不敢轻易动他了。在听说那几家盐商被灭门之后。虽然明知这事一定是这位唐大人所为。却也没有办法。人家敢把上千人地锦衣卫都敢弄地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地。可想而知不是什么好惹地人物了。
    这王承恩也是有些聪明的人,见崇祯皇帝为此事心烦,便给崇祯皇帝出了个主意,以表彰唐同捐响的名义,赐唐进士出身,在这个时代,这可是了不得的光荣,同时削了唐同的兵权,改唐同为苏州知府,另外派人当东江总兵。
    唐同也知道崇祯皇帝这是打的什么主意,不过唐家军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平时就没少进行思想教育,这些人忠的是他唐同而不是朝庭的崇祯皇帝,所以唐同一点儿也不在意丢了那个总兵的职务。
    唐同现在有了大连新城,到是不在意皮岛了,得到这个任命后,便将皮岛的驻军撤回大连新城,另外招了一万多流民,发给了冷兵器,也留下了三十来条小船,算是原先自己当东江总兵时的手下军队。
    那个新任的东江总兵多少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得了唐同暗中的好处,这事情也只能认了,本来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这个东江总兵还应该接管倭国和朝国的租界的,这东江新总兵带着手下与唐同给的那三十条小船,冒着巨大的海上危险来到张牛角处,结果张牛角派出朝国的,倭国的以及西洋的各种美丽歌姬加上大量的**,让这位新任的东江总兵每天都下不了床,哪有心思谈其他的,结果不出一个月,便快被那些歌姬榨成了人干,随后重病缠身,拖了半年后一命呜呼,这些事都是后话。
    唐同成了苏州知府后,在权力上来说,实际上比那个什么总兵大多了,大明时也是重文轻武的,武将的地位可是远没有文官高的,权力也没有文官来的大,所以唐同就任苏州知府时,与唐同有生意往来的那些人便一个个的前来祝贺,到是让唐同又收了一笔礼金。
    唐同上任后自然不会象其他的官员一样把这个知府的权力紧紧抓在手中,而是找了一些人为自己处理这苏州政务上的事情,大一些事情由有徐元化,胡蒙斐,大玉儿,海兰珠和柳如是五个人处理,所以一般情况下,唐同是没有什么事情的,用唐同自己的话来说,领导就要有个领导的样子,做领导不一定会处理事情,但只要会用人就行。
    这一天,唐同正与沅儿,李香君她几个小女孩子在知府后院中休息,柳如是拿了几本书跑到的来见唐同,见柳如是递过来的几本书,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拿这几本书给我干什么,我又没说要看书的。”
    “同哥哥,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唐同喜欢柳如是叫自己哥哥,所以柳如是便没有象红娘子她们那样叫唐同为夫君。
    唐同打开书来一看,却是几本外文书,心中更是奇怪:“这几本书怎么都是西洋人的?”
    “是啊,同哥哥,如是当时也觉得奇怪呢,这几本书是一个叫高复的人的,也不知的,这几本书成了那个叫高复的罪证,放在刑狱的公文中。”柳如是这几年也学了点西洋人的文字,却不识得这书上说什么。
    唐同认识英文,却不认识这几本书的文字,当下起身道:“哪我们去看看这个高复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此时的高复,正忍着身上的伤痛,躺在阴暗的监狱中,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发
第一第一百二六章意外人才(下)
      一
    阴暗的屋内躺着三个人,此时中午的阳光从那个很小的通风口射了进来,给屋内多少带来了一点光亮,却驱不散屋内那发霉的怪味。
    这个屋内是苏州的大狱内,高复刚刚被两位狱友修理了一顿,原因是因为看高复不顺眼,在狱中,打人的理由其实是很简单的,强的欺负弱的,弱的欺负更弱的,自古始然,不会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了,这种地方也会变的文明起来。
    那两人在高复的身上寻找到了满足后,便自到自己的床上休息起来,留下高复心中还在想着,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遭遇。
    高复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不一定会有机会成为秀才,后来高复继承了家业,成了一名海商,在一场海难中被西班牙人救起,在西洋飘泊了七年,前段时间回到家乡后,自己的家中已经破败不堪,因为一份田产的争执,得罪乡中的恶霸乡绅,结果被人弄了个妖言惑众给弄到了狱中,而自己从海外带来的那些书籍,则成了自己宣扬妖言的罪证。
    可惜了自己的那些书啊,高复心中叹息了一声,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个衙役走了过来,对高复道:“高复,快给老子起来,你今天走运了,知府老爷今天亲自审你的案子,我可告诉你,知府老爷可是常州有名的唐大善人,指不定就帮你平了这件案子哩。”
    高复是苏州人,苏州人本来就对于常州的事情了解的很少,而高复因为从海外归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其中一段时间还是监狱里渡过的,更是没有听过唐大善人的名号。
    “这位黄大哥,这苏州知府不是吴知府吗,怎么成了唐知府了?”高复的这件妖言惑众案是在前任苏州知府吴知府手中定下的,只不过那个吴知府还没有来的及把这件案子定下来,唐同便走马上任成了苏州的新知府,是以高复并不知道。
    “告诉你也无妨,咱们苏州原来的吴知府已经到其它的地方去当知府了,新来的知府姓唐,听人说是常州人,以前是一个总兵,为人乐善好施,在常州被人称作大善人,后来皇上格外开恩,赏唐大人进士出身,就任了咱们苏州的知府,高复,这回说不定你就时来运转了哩。”那衙役姓黄,平时就是一个碎碎嘴儿,此时也不觉在高复的面前卖弄起来。
    “若真能平了这事,那可就谢天谢地了,高某也不会忘了黄大哥的好的。”高复可不是一个古板的读书人,胸中不但有才学,为人也有着商人的玲珑八面,在那黄衙役打开牢门后,出来时不忘随口感谢了一下这个黄衙役。
    高复被带到了大堂,上面坐着一个面相有些凶恶的人,高复偷偷的打量了一下,谁知那人也在看着他高复,眼中一抹冷然的气色闪过,刺的高复有些心慌,不由的低下了头来。
    “你就是高复?”堂上坐着地人是唐同。这是他当知府以来第一次审案。说名实话。他对于这个时代审案地程序并不了解。不过旁边有师爷提点。再蠢地官员也会知道如何审理案子。所以知县知府这些个官员。真正懂得律法地人不多。
    “是地。青天大老爷。小地正是高复。”高复跪了下来。心中怀着一丝希望。
    “这些书可都是你地?”唐同把放在案上地几本书拿了起来。丢在了高复地面前。
    高复看了一眼。这几本书正是自己从西洋人哪里带过来地:“是地。大人。”
    高复简短地回了一句。看到这几本书。心中又是一阵难过。唐同眼波跳动了一下。道:“这几本书你是如何得来地。可否给本官讲述一下?”
    高复见问起这书地来历。也不隐瞒。将自己如何出海经商。如何在海上遇到风暴。后来又如何被西班牙人救起。随着那些西班牙人到了西洋。在西洋待了七年后。赚了点钱。然后又如何地回到了大明。
    这高复讲虽然简单,却也花了半个时辰,唐同任他述说,一直没有打断他的话头,等高复讲完了,才道:“既然如此,那么你现在是懂得好几国的西洋人语言了?”
    “是的,大人,小的懂得四国的西洋话,那些书,都是西洋人的一些著作,小的带回来,本来是想把它们翻译出来的。”高复点了点头,为自己稍微辩解了一句。
    “嗯,这么说来,你对于西洋人的地方是很熟悉了?”唐同摸了一下自己那长的不长的胡须,沉吟了一下问道。
    “小人在七年的时间里,游走过十几个西洋国家,虽然不算很了解,却也大致知道一些情况。”高复说到这里,微微有些自信,挺了一下胸。
    “那好,本官手下正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