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大独裁者 >

第10部分

超级大独裁者-第10部分

小说: 超级大独裁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以为邓大鹏已经服软,只是说话声音太小,没有听见。
    斋藤正起向前跨上一步,俯下身子,将耳朵竖在邓大鹏嘴边。
    “我告诉你,他名字叫,”
    邓大鹏的眼珠一转,忽然闪现一丝厉色,紧接着忽然张开嘴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狠狠用力一咬斋藤正起的耳朵,然后死死不松。
    啊!
    斋藤正起惨叫一声,双手双脚不由自主的甩个不停,脸上鲜血淋漓,一边耳朵竟然硬生生被邓大鹏给咬了下来。
    “哈哈,痛快!”
    邓大鹏畅快淋漓的大声笑道。
    “八嘎,八嘎,将此人拖下去,砍掉双手双脚自生自灭。”斋藤正起握着流血的耳朵,一边包扎,一边大声怒骂道。
    “哈伊!”两名倭人士兵连忙上前,按照斋藤正起的吩咐做。
    邓大鹏临死前的惨状让其他几名俘虏心惊胆颤,他们不怕死,怕的是临死前还要受到如此折磨。
    没多久,一名俘虏便将自己所知都告诉了斋藤正起。
    “魏季尘!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斋藤正起一只手摸了摸自己脑袋上刚包扎好的纱布,一只手紧紧握成一个拳头,恨恨不已的说道。
    从俘虏的嘴巴中,他得知,魏季尘一行只有大约四十来人,而且大多带伤。
    “来人,备马!”
    斋藤正起点足一百人左右的鬼子小队,杀气腾腾的叫嚣道:“诸君,支那人魏季尘已经彻底惹怒我了,竟敢将我大日本帝国的勇士充作军粮,实在是不可饶恕,我斋藤正起向天照大神发誓,不抓住此人狠狠羞辱,决不罢休。”
    仓库的被炸,池田的惨状,以及监狱里面的森森白骨,最最主要的,是他失去的左耳,都已经让他失去了耐心,已经到了爆发点。
    他准备亲自带人去追,不将魏季尘挫骨扬灰,誓不罢休。
    京师,大清国的政治中心。
    此时正为早朝之时。
    大清国的文臣武将都瑟瑟发抖的跪在紫禁城中太和殿的大厅正中央,其他书友正常看:。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大殿正中悬挂着乾隆亲笔所写“建极绥猷”匾,不过原本应该是金光熠熠的牌匾此刻却稍微显得有些暗淡灰败。
    大清一国之主光绪原本应该坐在殿中央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上,此刻,他却在了起来,怒视着群臣。
    “你们说,倭人是三万余人,我大清国在鸭绿江边的军队也是三万多人,朕就是想不通,作为防守一方的我们,为何会一败再败!我大清国的祖宗基业就要败坏在你们这帮无能之辈手中了。”光绪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的指着下面怒骂。
    东三省为满清龙兴之地,连龙兴之地都被倭人占领,光绪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啊,由此才大为震怒。
    “咳,咳!”
    宝座后面的帘子中传来一声轻轻的咳嗽声,紧接着一声软绵绵懒洋洋的女声响起:“皇上,今儿个你着相了,要注意皇家仪态。”
    光绪微微一弯腰,对着后面轻声说道:“亲爸爸教训的是。”
    “继续吧!”帘中人又说道。
    光绪这才转过身来,直接注视着北洋大臣李鸿章道:“李鸿章,李大人,你倒是说句话,和朕解释一下,为何倭人在花园口登陆了十多天,我们才知道消息,你手下的那些军队都是干什么吃的。”
    倭人第一军在进攻鸭绿江防线的同时,大山岩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余人却在日舰的掩护之下,从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在此地竟然没有设防,犯下了极为严重的战略错误。
    伏在地上的李鸿章悄悄擦了一把冷汗,用略显惶恐的声音回道:“皇上,臣罪该万死,臣实在没有料到倭人会如此胆大包天啊。”
    “你的北洋舰队呢?为什么缩在威海卫之中不敢出战!”
    “回皇上的话,北洋舰队在黄海之战中损失颇重,如今不是倭人舰队之敌,只要死守港口,占着地势,才能与倭人舰队一决胜负。”李鸿章毫不犹豫的说道。
    李鸿章的话语刚落下,跪在他前面的军机大臣翁同龢却阴阳怪气的说道:“李大人这是在保存实力吧,我大清国上上下下几百万的军队,难道还比不过倭人几万人的军队!如果北洋舰队能够早点出击,击敌于千里之外,倭人何至于侵入我国门之内,对此,李大人恐怕要负全部责任了。”
    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身为清流派领袖,一力主战,大声疾呼对付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只能战不能和,只是这个人有时候公私不分,他和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就发生了龌龊,此刻好不容易找到了时机,那里还不会狠狠的再踩上一脚。
    光绪听到翁同龢的话,心中一阵不悦,如今的大清军队,绿营八旗不堪一战,湘军也渐微,唯一有些战斗力的就是李鸿章的淮军了,要是李鸿章再出工不出力,这个国家就完了。
    尾大不掉啊,光绪暗暗想道:等中日战争结束,朕一定要重新训练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一定要掌握在朕的手中。
    光绪虽然心中不悦,但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丝毫。
    ——
    打滚求红票,给个收藏,红票呗,亲们!
第十八章 勾心斗角大清官
  第十八章 勾心斗角大清官    
    更新时间:2012…06…23
    李鸿章听到翁同龢话可诛心的论调,不由嘭嘭在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惶恐的说道:“老臣一片丹心向皇上,不敢存有丝毫保存实力之心啊,如果皇上觉得老臣有贰心,还请皇上准许老臣卸甲归田,以表忠心。”
    翁同龢虽然知道李鸿章这是以退为进,却没有什么办法,如今的淮军只有他李鸿章控制得了,一旦李鸿章也撅蹄子不干了,战事只会越发变得糜烂。
    果然,光绪正色安慰道:“爱卿忠心,日月可鉴,如今中日之战正酣,正需要像卿这样忠心耿耿之人尽力,唉!朕只是没有料到我大清的军队竟然会连倭人都赢不了。”
    光绪确实有些心灰意冷,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朝廷上上下下都抱着一种自负的心态,认为倭国,只是撮尔小国,不足为据,书迷们还喜欢看:。
    当时的光绪也是雄心勃勃,期盼着能够击败日本,一振国威。
    只是,随着中**队的一败再败,他现在只希望能够击退倭人。
    “难道我大清就再无可战之将了吗?”光绪黯然一声长叹。
    另外一位军机大臣孙毓文听到光绪的感叹,铮铮有声的劝说道:“皇上不必过虑,刘大人和冯将军正在来京师的途中,另外,刘铭传老将军也有一些意动了。”
    孙毓文所说之冯将军,指的是抗法名将冯子材,刘大人指的是湘军名宿刘坤一,甲午战争之后,冯子材极力请求率领军队从两广出发,抗击日军。
    不过当时由于战事不算紧急,光绪也就没有同意,毕竟谁也不知道法国佬会不会从越南过来趁火打劫。
    现在日军已经进入中国境内,光绪就不得不考虑他的请求了,只是,让七老八十的老将再上战场,他感到一阵心酸啊,大清国,从何时开始,已经变得暮气重重了。
    刘铭传是铭军创始人,淮军老将,威望盛隆,如果此人肯再次出山,不说还会不会作战,至少前线的众将不会不服。
    刘铭传从台湾巡抚的位子上下来之后,一直幽居在家颐养天年,他对于当年自己被解职一直耿耿于怀,甲午战争之后,朝廷以及李鸿章都有意让他重新出山,不过他以自己抱病在身为由推了,显然是在对朝廷表示冷落他这些年的不满。
    只是随着日军的脚步踏进国门,刘铭传也终于松了口。
    不过,日军从花园口成功登陆,直接危险到旅顺、大连以及整个辽东半岛,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战事紧急,此两人就任都来不及了。
    李鸿章对于光绪的顾虑心知肚明,上奏道:“皇上,臣认为可调遣东路军四川提督宋庆驰援,入旅顺节制诸军,在此之前,前敌营务处总办龚照玙可暂为节制,其他书友正常看:。”
    宋庆现如今是鸭绿江防线的统领,把宋庆调走,鸭绿江防线肯定要重新任命一人了。
    李鸿章接着说道:“至于东路军可由聂士成节制,聂士成指挥有度,可堪大任。”
    光绪无奈的揉了揉眉头,说道:“就按爱卿说的办吧,孙卿,你退朝之后再催一催刘大人。”
    孙毓文郑重其事的回道:“喳!”
    光绪又看了看朝臣们一眼,接着说道:“众卿家还有事启奏否?”
    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一起盯着脚下看蚂蚁,就是没有一人出声。
    翁同龢倒是想对战争发表一番看法,奈何他只会嘴上嚷嚷要坚持抗战,但是对具体的作战事宜,就只能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了,这也是方才李鸿章上奏任命两员自己将领上位,他没有出言反对的原因了。
    “无事就退朝吧!”光绪一脸无奈的摆摆手道。
    一帮朝臣一听说要散朝了,尤其是那帮大清王爷们,那是一个两个眼冒精光,想着待会去哪里玩乐。
    一走出太和殿的大门,军机大臣翁同龢就冷笑着对李鸿章说道:“李大人,前线战事糜烂,皇上对你的淮军很是不满,听说朝廷要练新兵了。”
    孙毓文言下之意就是,李鸿章,你丫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李鸿章气的胡子一抖一抖,颤声说道:“前线的将士浴血奋战,翁大人却在这里冷言冷语,也不怕寒了前线将士的心,书迷们还喜欢看:。”
    “浴血奋战?”翁同龢冷哼一声,接着说道:“老夫怎么没有看到,老夫得到的消息却是我军将士溃不成军。”
    “两军作战,互有胜负,倭人有备而来,我军措手不及之下战败并非不可原谅。”李鸿章为自己军队找借口道。
    翁同龢一甩衣袖,转身而走,临走之前还冷声说道:“老夫倒是要看看,你的军队何时能够打胜仗。”
    等到翁同龢离开之后,李鸿章才面显虑色,战争是衡量军队的最好手段,中日战争进行到现在,他比谁都清楚,现如今的淮军,已经早非往日他亲自指挥的那支军队了。
    尽人事,看天命吧。
    李鸿章此时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时战,一时求和,万一辽东之战再战败,盖时也只有求和这条路了。
    大高岭,扼堵由凤凰城通往辽阳之唯一通道,地势险要,峰峦叠嶂,易守难攻。
    中**队从凤凰城撤走之后,便驻防在此险要之地。
    当东路军统领宋庆接到朝廷电报之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
    帅帐内,宋庆将代表指挥权的大印交给了聂士成。
    铭军将领刘盛休,盛军将领吕本元,奉军将领丰升阿等都是眼光灼热的看着,那神情,显然极为羡慕。
    除此之外,刘盛休还有些愤愤然,想他手中的军队比起聂士成来说,只多不少,想不到宋庆走了之后,新的统领竟然是聂士成。
    “功亭,东路军就看你了。”宋庆握着聂士成的手,苦笑着说道,其他书友正常看:。
    大战在即,朝廷却蛇鼠两端,竟然从前线抽调军队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让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聂士成郑重的说道:“宋提督请放心,功亭必定不负所托。”
    “唉,战场之上,各自珍重了!”军情紧急,宋庆一抱拳,就带着两名手下马玉昆和宋得胜急急而走。
    “诸位!我聂士成承蒙朝廷恩惠,暂任东路军统领,希望诸位能与我齐心合力,共抗倭人。”聂士成双眼扫过几位将领,尤其是刘盛休,对虎山之战中刘盛休的见死不救,他显然是心存芥蒂了。
    几位将领无论心中如何作想,脸上都是带着微笑回道:“那是自然。”
    聂士成也不废话,直接走到地图前面,进行自己的第一次指挥。
    “诸位,我们利用大高岭天险抗击日军,从正面阻止日军由东路进攻奉天。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率部驻守赛马集,从侧面牵制凤凰城日军,支援我们大高岭的正面防御。”
    说了一下己方局势,聂士成继续说道:“敌第一军指挥官山县有朋已经到达凤凰城,诸位请看这里,山县有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他将军队分作两路,一路是由倭人中将野津道贯率领的第五师团,他们从凤凰城经辽阳,必然会过我大高岭,不日将与我们交上手,老夫与第五师团在朝鲜战场上交过手,深知倭人之凶悍,因此我等要做好艰苦作战之准备。另外一路是由日中将桂太郎率领的第三师团,绕道岫岩、海城,出辽阳之西,此路敌军由驻守在岫岩的聂桂林抵御,不过聂桂林将寡兵少,老夫拟调遣一部军队前往支援。”
    聂士成说完之后,眼睛往几位将领身上转了几圈,然后才缓缓说道:“丰将军,就由你部前往支援岫岩吧。”
    丰升阿先是一愣,接着才不情愿的说道:“谨遵聂帅之命!”
第十九章 又一个支线任务
  第十九章 又一个支线任务    
    更新时间:2012…06…23
    大高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岫岩只是孤城一座,他自然是不大愿意去那边了,不过聂士成现如今为统帅,他也不好明着反对,只有在心中暗暗不喜,书迷们还喜欢看:。
    聂士成将丰升阿的不悦神色尽收眼底,在心中只有无奈的叹一口气,在朝鲜的时候,他就对这位爷知之甚祥了,这位爷有些胆小怕死,打仗重来就是避重就轻,奈何这位爷是满族,在朝中后台硬。
    但是,这才倭人的主攻方向是大高岭,因此他只有将战斗力不强的丰升阿部调遣过去。
    顿了顿,聂士成着重说明道:“第五师团有日本第一名将立见尚文,此人手下士兵善于拼刺刀,是快硬骨头。”
    立见尚文是被日本人称为打遍全日本无敌手的名将,历史上的日军陆军长老山县有朋连走路都躲着他,直到他去世才敢去灵堂露个面。
    在日俄战争期间,曾以一万“立见军”全体以刺刀进行突击,成功解除10万俄军的包围,并反败为胜。
    可惜因为出身幕府军中,被闲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