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71部分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71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刘彻再次下诏,敕封他的舅舅,左光禄大夫田纷为武安侯。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汉国的最高政治层在不声不响间实力的平衡迅速被打破,李云听了不得不加快脚步赶往长安,因为他知道,地震就要来了,暴风正在积蓄着力量,假如不及早阻止,那么太皇太后将不得不出面,把刘彻手中的权利收回,到时候他就会夹在太皇太后和刘彻之间,左右得罪不起。
    李云很清楚,卫绾的罢免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大批支持黄老之术的官员将被刘彻赶回老家,再接下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元新政,旧贵族的利益将被触动,那时候为了稳定政局,太皇太后不得不将刘彻的权利回收,这对于李云的计划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所以他必须在地震之前劝服刘彻,放弃一步登天的想法。
    …………
……(本卷结束) ……
卷五 牧守辽东
第一第一节 任命
    当李云见到天子的陵寝时,整个阳陵已经完全封闭,大队大队的骑兵围绕着这座宏伟的陵寝,警惕的注视着一切。
    由于大汉国正是新旧接替之时,而丞相被免职,所以驻扎在渔阳的程不识将军忠实的遵从了孝景皇帝临终的遗诏,他麾下的精锐步骑兵迅速进驻长安与早期留守在长安的细柳营骑兵,禁卫军共同承担起了长安的防御,而渔阳的防御则由上郡军队接管,至此长安城现在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大汉高祖皇帝去世以来的颠峰,而且俱是大汉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这足以震慑国内某些不安分的势力,足以成功的稳定长安的局势。
    李云作为宗室成员,自然被允许和其他诸侯王孙共同祭拜先皇,场面悲哀,沉重。
    来自大汉宗室的诸侯,公侯沿着阳陵长长的祭台,跪成一地,白色是这里唯一的颜色。
    咚!咚!咚!周礼中祭祀天子的哀乐随着十二口青铜钟奏鸣在一起,宗庙的太常大夫跄着眼泪,宣读着早就拟订好的祭词。
    刚刚登基为皇帝的刘彻跪在最前面,他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哭泣,可是他没有,因为他牢牢的记住了父亲的临终训斥,大汉国的天子没有眼泪。
    太皇太后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悲伤,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情,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令一位母亲悲伤,更何况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她已经失去了她的两个亲生儿子,悲伤的泪水沿着这位苍老的母亲的脸颊滑落下来。
    祭祀完毕后,刘玟扶着已经说不出半句话来的太皇太后。走进内室,现在这位母亲并不想去管什么政治,什么家族,她只想好好的哭上一回。
    刘彻又长高了许多,身体也越发的壮实了,一袭白色的孝服下,是一个坚毅而郑重的年轻皇帝,李云感觉他真的成熟了。
    刘彻走到李云身边,挥挥手,道:“卿随朕来!”
    李云跟上刘彻的脚步,恭敬而有分寸的跟着他,走到早已建好的宫殿中。刘彻一屁股坐到龙椅上,眼神忽然间透着无限的哀伤。
    李云依足礼节跪拜下来,奏道:“臣临邛县令李云拜见吾皇万岁!”
    刘彻挥挥手,屏退左右,道:“卿务须多礼。都是自家人,私底下不需要注意那些个俗礼!”
    “臣惶恐!谢陛下恩典!”李云站起说道。
    刘彻苦笑一声道:“卿还记得那日先皇的训斥吗?”
    李云点头道:“先皇训斥。臣不敢有丝毫忘却,只是陛下,您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刘彻自然知道李云指的是罢免丞相的事情。他苦笑一声,道:“卫夫子之事,乃父皇安排,不然何以以当今大汉文有魏其侯,武安侯,武有李广,程不识等人才,那里会轮到卫夫子当丞相?”
    刘彻见李云不明白继续解释道:“卿终究还是不了解大汉的传统,卫夫子也早已知道。从他继任周亚夫丞相之位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丞相的官职是他仕途的最后!这样说,卿是否明白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云立刻就明白了,卫绾失官根本就不是那个所谓的丞相失职,而是孝景皇帝早就计划好的,新皇登基总是需要一个立威的对象,而卫绾就成了刘彻掌握大权的踏脚石。
    卫绾的能力,大汉国的贵族谁都知道,自他为孝文皇帝驾车开始,他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老好人,即没有什么重大的出采的功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过失,而丞相这个官职必须是大汉国一等一的有能之人担任。
    而综观整个景帝朝,比卫绾有能力的人多去了,之所以选他当丞相,根本就不是看上他的能力或者德才,而是要为大汉保留一名有能力的官员。
    因为卫绾现在已经六七十岁了,他再厉害也只有这么年日子过了,而刘彻新登大宝,年少不稳,孝景皇帝担心有人对刘彻的命令阳奉阴违,所以准备了卫绾给刘彻开刀,杀鸡儆猴,令人们知道,刘彻可不是个好欺负的主,这便是政治。
    李云在周亚夫死后,孝景皇帝就已经决心把下一个丞相作为刘彻掌权的牺牲品,而卫绾即符合丞相这个官职的要求,又不会犯错误,典型的一个中规中矩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是绝对不会有野心,也绝对不会贪恋权位,更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从而导致朝中政治失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念至此,李云全明白过来了,刘彻已不是历史上那个懵懂的毅然发动建元新政的刘彻,他已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平衡朝中势力,历史已经偏离了他原来的轨道,未来会怎么样,李云根本不知道。
    刘彻长叹一口气,道:“先皇临去前,下了最后一道诏书,着有司和大司农将辽东郡与乐浪郡并为一郡,在这个新的郡,成立一支新的军队,以此辅佑李广将军,稳定边关!”
    刘彻看了看李云,接着道:“而这个新的郡守人选,朕思来想去,便只有李卿可以令朕放心了,所以,卿是否愿意到那苦寒之地为朕,为我大汉训练出一支强大的精锐部队!”
    李云自然答应,这个机会他等了很久很久,可是对于辽东他真正是一无所知,而且对于军队他也并不了解,他的强项在建设,在提供后勤上,因此他跪奏道:“陛下信任,臣不敢有所推脱,但请求陛下与臣三人襄助,因为臣委实不习军事!”
    刘彻点点头应许道:“这个朕答应卿,说吧,卿都需要那几个人?”
    李云点头道:“其一者,右北平太守李广之子李敢!”
    刘彻点头赞道:“卿有眼光,都尉李敢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其父李广更是大汉最优秀的将军之一!”
    李云老脸一红,其实他也是按历史上说的想的,李敢在目前来说确实是他迅速建立一支军队的必须,因为他很了解目前的军队训练以及组织。
    “其二者,陛下亲从公孙鳌!”李云有些厚脸地道。
    “哈哈……朕没听错吧?公孙鳌????”刘彻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公孙鳌的能力,刘彻很清楚,他虽然老实,但是却并不得刘彻欢喜,因为刘彻喜欢进攻,也崇尚进攻,而公孙鳌却只懂守,根本不知道进攻。
    李云却没想那么多,他要公孙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卫青,历史上谁不知道公孙鳌打仗经常闹出大笑话,但是每次都是卫青保下来。可以说有了公孙鳌卫青就跑不了。
    李云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刘彻见李云坚持。摆摆手道:“好吧,朕答应你,同时朕再到禁卫军抽出一队精锐与卿。这样算做补偿!说说你的第三个人吧”
    李云大喜没想到要了个公孙鳌顺手敲走了一队禁卫军精锐,这买卖划算。当即不假思索的道:“第三人乃平阳侯亲从卫青!”
    刘彻楞了楞,随即笑了,赞道:“此人确实不错,朕本想将之用为亲从,不过既然卿开了口,那么朕也就答应了!”
    刘彻忽然站起来,严肃的道:“但是卿要记住,你的时间不多。只有三年,假如三年内没作出点什么成绩的话,那么……”
    李云郑重的点点头,三年?有三年时间足够了,三年内,临邛商会将扩大一倍,三年内他的官学和技术学院以及医学院的学生都将毕业,三年内秦弩的仿制应该可以完成,到时候……
    但是他却并不知道那个成绩指的是什么?因此开口问道:“敢问陛下,三年内臣需要做什么证明自己?”
    刘彻点点头道:“朝鲜,征服它!三年内征服朝鲜,卿有信心否?”
    李云低下头仔细想了想,朝鲜现在虽然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可是它地处朝鲜半岛,那里的气候和地形中原士兵很难适应,而且朝鲜是奴隶制社会,这个地方地统治者根本不在乎死人,因为那些军队都是奴隶组成,死了他们并不心疼,只要有钱,他们就可以从扶于等族买来新的奴隶,要征服朝鲜就必须先征服在乐浪外围的高句丽,扶于这两个中等的游牧民族,彻底断了朝鲜的外援,再逼迫它投降,难是难了点,可是李云不怕,因为他手里已经有了一张王牌……卫青!
    李云不认为高句丽和扶于比起匈奴厉害,因此他点头道:“臣领旨!”
    刘彻喜道:“好!有卿此言,朕就在这等着卿将那朝鲜收入我大汉版图,并带回一支无敌雄师!”
    李云笑道:“陛下过赞了,那么敢问陛下,臣何时上任?”
    刘彻想了想,道:“待此间事了,卿便去上任吧,至于临邛的事情,那是卿的家事,相信卿可以处理的!”
    李云彻底蒙了,这么快,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这么快,不过好在杨谋早已经适应了没有他在日子,临邛的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因此他倒还可以放心,而且他并不打算带着南月公主去那辽东之地,因为那里实在太危险了,留她在临邛便可在关键时候左右大局。
    唯一的问题便是之前他根本没有准备,现在忽然间得到这个消息,他有些慌张,还没准备好怎么安排临邛的大小事情,还有就是在短时间里筹集到大批建设资金,这也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过刘彻是天子,他都这么说了,李云也没办法,只好跪道:“臣遵旨!”
    ……
第一第二节 淮南王交权
    大雨倾盆而下,整个长安笼罩在乌云之中,淮南王的贴身侍卫,淮南七杰之一的雷被挺起胸膛,站在行宫之外。
    雷被在三年前被刘陵招为淮南王的幕僚,当时他已是淮南国最有名的剑客,接连击败了当时淮南国剑术最好的十名武士。
    大汉国的传统,对于民间有着盛名的勇士,一向都是招徕,所以很快的他便接到了淮南王的亲笔信,但是他拒绝。
    这倒不是他执意要做什么民间侠客,而是因为他恰恰很想当官,不过他不想给淮南王当食客,因为诸侯毕竟是诸侯,诸侯永远也不是天子。
    雷被希望自己能被天子看重,这样他就可以立下军功,拜为公侯。
    可惜在大汉,人才辈出,他根本未被重视,这时候他见到了刘陵,刘陵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谈判专家,再加上她绝美的容貌,很快雷被便屈服了,最后答应了淮南王。
    可是这些年下来,雷被发现了不少淮南王的隐私,其中就包括了私自募集士兵等足够砍头的谋逆大罪。雷被现在很迷茫,一方面,他想将这些情报透露给大汉天子,以此来获得天子赏识,另一方面他又在心里侥幸的希望淮南王成功,这样他也可以凭借功劳封为公侯。
    正犹豫的时候,远处一名年轻人头戴着斗笠,走了过来。
    出于职守,雷被拦住了他,道:“准南王行宫,不得冲撞,速速回去!”
    那年轻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笑道:“雷兄,是小弟!”
    雷被抬起头,迅速的就认出此人,正是上次随刘陵郡主前去找的临邛县令李云,当今大汉国最幸运的家伙。
    李云对雷被笑道:“小弟约了淮南王殿下见面。雷兄应该知道吧!”
    雷被在这里,自然是按照淮南王的吩咐等人,具体是什么人,淮南王没说,不过想来也是这李云了,雷被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带着李云走进行宫。
    李云进了行宫,脱下蓑衣。跟着雷被一直走向淮南王的寝宫,他知道这次来有些危险。可他不怕,因为他来之前已经和刘彻招呼了,刘彻告诉他,假如一个时辰之内,见不到他出来。那么禁卫军就将强攻淮南王的行宫。
    事实上,刘彻当了天子后,知道了许多事情。其中就包括了淮南王的秘密,李云和刘彻商量了许久,最终劝服了他,刘彻答应李云,再给准南王一个机会。
    雷被将刘彻带到淮南王的寝宫,便立刻告退,他甚至猜测两人有什么秘密,但这些不是他可以知道的,他只需要记住今天。李云来过就可以了。或许将来还可以成为手中的王牌,雷被不怀好意的想。
    李云进了殿中,淮南王刘安和刘陵早在等他,事实上淮南王也必须等他,因为这关系到他身家性命!
    李云先给淮南王施了一礼,道:“小臣见过大王,郡主!”
    淮南王刘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事实上当他从女儿口中得知一切的时候,他就已经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过好在他的爱孙和女儿都已经和他没有了关系,他的家族还不至于会被灭族。
    刘安的脸色一下子仿佛苍老了许多,他摆摆手道:“李大人不必多礼!请坐!”
    “大人今天来是否是奉了上意,取我这老命?”淮南王闭上眼睛平静地道,他这辈子什么风浪没见过,临到现在,死亡已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李云坐定下来,摇摇头道:“陛下仁慈,念在同宗,着小子来和大王说,上曰:若王叔肯弃军弃,那么今上必不会追究大王,并保证绝不侵犯大王的财产,还允许大王择一子承业!”
    刘安摇摇头,道:“说吧,天子有什么条件,陛下绝不可能只需要我这老家伙交出权利这么简单!”
    李云笑道:“大王高见,今上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明日早朝,大王需当众提出请陛下派下官员管理淮南,放弃一切军权,将权利交还天子,这样陛下就保证大王的子孙都可以在大汉当个安乐王!”
    刘安闭上眼睛,想了想,站起来颓废的道:“我输了!”
    下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大雨终于停止了,阳光透着未央宫宫墙的缝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