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之风流无边 >

第325部分

明宦之风流无边-第325部分

小说: 明宦之风流无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摄政王你自比伊尹霍光如何?”
易土生厉声道:“皇位本来就是留给太子朱慈人的,我这里有先皇的圣旨为证,朱常洵登基名不正而言不顺,所以自从他登基以来民变四起灾荒遍野关中地区颗粒无收,饥民流寇到处作乱。这难道就是你说的勤政爱民没有错误吗?你说我不如伊尹和霍光,你见过霍光吗?霍光是有名的权臣,最后被汉元帝刘病已杀了,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叶向高怒发冲冠:“好,你说有先皇圣旨,不知道圣旨在那里,如果你能够拿出圣旨,我就不说什么了,甘愿听你的差遣。”
易土生心里着急,心想,田吉怎么还不来呢?正在这时,田吉举着一道圣旨从外面唱大喏走进来:“启禀摄政王以及诸位大臣,圣旨在这里,刚才我去取圣旨,耽搁了时间,请各位海涵,海涵。”
田吉冲上大殿,一把接过圣旨,仔细审视一遍,脸上露出笑容,对叶向高道:“叶向高,这是先皇的手谕,你还有什么话说。”
叶向高怒道:“先皇的手谕我怎么没见过,既然是先皇的手谕你读出来让我听听,让满朝文武大臣都听听。”
开疆第七十七章废立3
更新时间:2011…10…1010:19:12本章字数:2217
废立3
易土生冷笑道:“先皇手谕在此,众臣接旨。”高第等人率先跪下接旨,叶向高也只有委委屈屈的跪下来,但眼神中还是充满了不服。易土生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朕身体不适,唯恐百年之后,大明失统,特命皇太子朱慈人继承皇位,年号‘永利’,钦赐。众臣必须侍奉新君,不负朕之所托。”
易土生接着道:“叶向高,你不服先皇的圣旨,自己就拿去看吧。”说着把圣旨扔给了叶向高,叶向高跪在地上,拿起圣旨一看,登时起了疑心,他怀疑这张圣旨是假的,可是上面明明盖着玉玺,却又没有证据说是假的。登时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了。
易土生撤出宝剑,厉声喊道:“有没有不服的,站出来,有理说理。”众臣都害怕易土生的威势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说话的。只有熊廷弼咳嗽了一声,说道:“不知道太后是个什么意思?”易土生冷笑道:“假如太后没有异议呢”熊廷弼道:“满朝文武大臣没有意见,太后没有意见,而且又有先皇的遗诏再次,这件事基本上就可以这么定下来了。”
此时的陈太后现在思绪如潮,乱纷纷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本来是绝对不希望福王当皇帝的,把他拉下来那是在好不过得了,可是,易土生现在的架势分明是带兵逼宫,如果长此下去大明皇朝岂不成了大汉王朝,易土生是董卓曹操,而小皇帝就是汉献帝,这种事情她是更加不愿意看到的。可是现在大兵围城,钢刀架颈,冷风嗖嗖,让她一个女流之辈有什么办法。陈太后咳嗽了一声道:
“刚才熊大人说的非常好,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哀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就按照摄政王的和诸位大臣的意思办吧。不过,弘光皇帝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把他请出来想见一二。”
易土生道:“这个自然,事情终究是要让他知道的,不过,要等太子朱慈人继承了皇位之后,来人,把太子和太子之母请出来,当堂即位。”
田吉早就准备好了,立即带着两千锦衣卫冲入后殿,来到小桃居住的宫殿里把母子两人接了出来,小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的,吓得够呛,田吉解释道:“娘娘别怕,今天是改朝换代的大日子,摄政王易土生请太子爷登基做皇帝呢,娘娘快请,完了就不太好了。”小桃是个宫女出身,见识有限,心里还是忐忐忑忑的,怎么这个皇帝宝座又回来了呢?
来到大殿上,小桃看到太后高坐金殿,易土生带着无数甲兵环伺一旁,气氛紧张,剑拔弩张,平时娇哼无比的大臣一个个不敢说话,不敢抬头,甚至不敢喘气。田吉隔着老远就大声喊道:“新皇帝即为了,新皇帝即为了,大礼参拜,大礼参拜。”
易土生第一个跪下来大声喊道:“臣摄政王易土生叩见新皇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太后赶忙站起来让到一旁,而田吉却把那个只有三岁的朱慈人放到了宝座上,群臣们全都跪下来大礼参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易土生站起来代表小皇帝宣布:“众卿平身。”叶向高站起来道:“新皇帝既然几位了,那么弘光皇帝怎么办,你们打算怎么处置他?”易土生喊道:“即日起废除弘光年号,改封朱常洵为福王,徙封云南,永世不得踏足京城。来人,立即去把福王请出来。”
这种事情当然还是田吉去办。田吉带着人来到乾清宫,朱常洵对这件事情还一无所知呢,抱着几个妃子正在喝酒。田吉直接带人来到了他的面前,举起绣春刀大声喊道:“封皇上口谕,福王朱常洵徙封南京永世不得踏足京城,请福王殿下立即起程,免得让我们作难。”
朱常洵愣了一下,一个妃子站起来道:“你这个奴才真是大胆没看到皇上正在喝酒吗,居然跑到这里来胡说八道,还不快点滚下去。”田吉拔出绣春刀,一刀下去结果了妃子的性命,鲜血喷溅墙壁,也喷溅了福王一身,福王立即清醒了过来,大惊失色道:“田吉,你好大的胆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出了什么事儿?”
田吉道:“我再重复一遍,今天一大早,太子朱慈人已经在太和殿继承了皇位,你已经不是皇帝了,皇上把你贬为福王,徙封云南,未经召见,永世不得入京,你听明白了吗,还不快点跟我走。”
朱常洵震惊道:“不可能,这不可能,朕明明是皇帝,谁有这个权利可以废了朕,你们这帮乱臣贼子,你们先干什么,你们这是谋反,天下的大臣和百姓是不会放过你们的,你们要小心报应,小心报应。”
田吉见他不肯走,大力的挥了挥手,十几个锦衣卫冲上去连拉带拽把朱常洵的龙袍和皇冠全都扫落在地上,然后拉着他推推搡搡的走出了乾清宫,一直来到了金殿之上。易土生看到他来了,大声喝道:“大胆的朱常洵,看到了皇帝陛下还不下跪。”
朱常洵披头散发面对文武大臣,支支吾吾,指着他们大喊道:“你们这些人简直翻脸不认人,朕才是皇帝,你们都是朕的大臣,现在却看着易土生一个人胡作非为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吗?易土生鹰视狼顾野心勃勃早晚是大明朝的祸害,你们现在不出面阻止,等到大明朝的权利全都落在了他的手中那可就后悔莫及了呀。”
易土生厉声道:“小小的一个王爷,居然敢自称为朕,真是大逆不道,传皇帝旨意,废除朱常洵福王的爵位,改封为金门侯,让他到厦门去做侯爷吧。来呀,把他给我拉出去,没有命令永世不得上殿。”
田吉唱诺一声,立即下令把朱常洵拉下去。到了这个时候,朱常洵也不敢说话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如果还是抗争,很可能会头颅不保,现在保住一条命,说不定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呢。
看着朱常洵狼狈的退出大殿,易土生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这次废立进行的还算顺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血雨腥风,幸亏自己回来得早,朱常洵还没有形成羽翼,不然的话事情可就麻烦了。
开疆第七十八章关中告急
更新时间:2011…10…1010:19:13本章字数:2274
自从废除了朱常洵之后,连续一个月的时间易土生都住在北镇抚司的军营里,寸步也不敢离开,生怕有什么变故发生。除了易土生之外,祖大寿赵率教等大将也住在军营里,一点也不敢怠慢,同时京城九门仍然紧闭,进不能进,出不能出。另外易土生以指挥使的名义诏令全国各符道的锦衣卫严密主意握有兵权的大将,尤其是左良玉和史可法这种人,一有异动,立即报告,说来也奇怪,左良玉还和平日一样悠闲自在居然一点起兵的意思都没有。
一个月之后,田吉忽然闯入了北镇抚司的大营,直接进入易土生的房间,大声喊道:“摄政王,大事不好了,出大事了。”易土生还以为朱常洵死灰复燃了连忙问道:“什么大事,出了什么大事儿?”
田吉手上拿着一份奏折,“由于一月以来,京城和外面的交通断绝,以至于很多急报进不了京城,知道今天,山西巡抚胡廷宴奏折才进了正阳门,奏折上说,陕西民变日炙,王嘉印攻占了澄城、王左卦攻占了宜川、高迎祥攻占了汉南,张献忠起兵于汉中,每只队伍最少七八千人,最多五六万人,已经形成了气候,陕西全省各郡县都布满了农民军的足迹,胡廷宴兵微将寡根本抵挡不住,请求朝廷立即出兵支援。”
易土生一听就着急了,他早就知道,这几年应该是农民起兵的日子了,只是自己忙于攻占西方世界把国内的事情给忽略了。现在的年号纪年和历史书上已经不一样了,易土生只知道是公元1630年。
易土生道:“这些都是乌合之众,应该成不了什么大事,等我出兵立即就可以剿灭,告诉将军们千万不要惊慌,事情很快就可以解决的。”
田吉叹道:“事情恐怕不能像易兄弟你想的那样顺利,其实农民军造反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关中、山西一代的大旱,现在这两个地方一斗米价值万钱,百姓们根本就买不起,到处都是饿死的人,陕北饥民和边军参加农民军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农民军现在正大批向山西转移,王嘉印由府谷县转移到山西河曲,高迎祥、张献忠、王自用等相继前来回事儿,王嘉印在此称王,以王自用、白玉柱为左右丞相,以高迎祥张献忠等为大将,山西所有农民军全都听他的号令。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朝廷如果再不用兵,恐怕北平就要失守了。”
易土生这才开始紧张了,叹道:“没想到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陕西居然巨变如此,可是现在朝廷的根基不稳,皇上刚刚坐上宝座,如果我举兵亲征,只怕有些人趁机出来闹事,这可怎么办才好?”
田吉道:“想要治理叛乱,必须先治理旱灾,眼下关中和山西一代的旱情简直太严重了,简直到了颗粒无收的地步,农民参加起义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有饭吃,谁愿意造反呀,请朝廷立即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样才能环节农民军的攻势。”
易土生点头道:“你去传旨让新任户部尚书刘宗周来见我。”易土生离开的这段时间朝廷的官吏有点小小的调整,虽然他重新取得了权利,却也不愿意打量清洗异己,所以,这些人还留在原来的官位上,刘宗周就是弘光皇帝任命的,不过这人官声不错,听说是个清官,易土生对他印象不错。如今易土生是摄政王,而小皇帝年纪还小,所有的政事全都在易土生的手里把握着,刘宗周也不敢不听话。
接到命令之后,刘宗周立即从家里赶到了北镇抚司,大礼参拜摄政王然后站起来。易土生笑道:“刘大人一路远来辛苦了,这次这么急着叫你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商量,你身为户部尚书,关中大旱的事情似乎不用我说了吧,我想你应该了解的比我清楚。”
刘宗周不等易土生说完了话,就叹了一口气,道:“早在先皇驾崩之前,下官就连续上奏陕西大旱。要求朝廷开仓放粮,可是奏本上去之后,完全没有反应,魏忠贤魏公公还说我危言耸听,事情拖到今天这个地步,山西的旱情已经没有办法缓解了。”
易土生道:“刘大人似乎对旱情非常的了解,我刚从国外回来还不太清楚,刘大人是否能够详细的说说,让我的心里也有个底,看看能不能设法解决掉。”
刘宗周一边叹息一边说道:“去年地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首先遭到大旱的袭击,自当年开始,大旱几乎连年不断,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陕西、陕西等地赤地千里,河流干涸,颗粒无收,还同时发生了蝗灾和文艺,更是死者无数百姓流离。树皮草石都已经吃进了,人后十个死了八九个,大部分都是而死的。
随着旱灾和蝗灾而来的是大饥荒,人民没有粮食可吃,只得吃草,草吃完了就开始吃树皮,树皮吃完了就开始吃,吃人。米脂县从斗米五钱一直发展到斗米万钱,县里一个少女只能换来两升米,少妇只能够换一个馒头,这还不是最残忍的,据说有很多县城里面出现了杀人相食,父子相食,易子而食,这种情况,还有的人家刚娶回来的新媳妇,洞房花烛夜就给杀了吃了,有的孩子一旦丢失再也找不回来,不知道被谁家捡去放在锅里煮熟了。简直是天下惨事,天下惨事。而各地的贪官污吏,竟然毫不怜惜百姓,继续横征暴敛,此时此刻相比于元末的惨况,相差无几,真是亡国之象。”
刘宗周说完这些话,激动地热泪盈眶,易土生这才知道陕西的情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自己以前做户部尚书的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算是失职了,现在只能尽量的弥补,易土生问道:“请问刘大人,朝廷府库现在还有多少粮食可以赈济灾民,不如大量的发放救济粮,估计灾民在家乡打井,我想这样做也许可以缓解旱情,您说呢。”
刘宗周道:“朝廷的粮食也不多呀,为什么会这样,摄政王你应该是清楚地,这些年你不断的带兵征战,动辄带兵百万,朝廷的府库和粮库早就被吃光了,现在能拿出来赈济灾民的也是杯水车薪,根本缓解不了这么大面积的旱情呀。”
易土生没先到刘宗周会说出这番话来,心里一下子着急了,暗想:想想个什么办法能过了这道坎呢,真麻烦。
开疆第七十九章打井、放粮
更新时间:2011…10…1010:19:13本章字数:2255
易土生心想,农民大军真正的强大起来实在十五年之后,眼下那点兵力还威胁不到大明朝的统治,而且现在皇帝在南京而不再北京,想要过长江他们还差得远呢。最让人忧虑的就是连续十几年的大旱,那才是亡国的真正诱因,如果没有这一条,大明朝是不会灭亡的。
易土生对外面喊道:“传工部侍郎常龙过来,本王有事和他商量。”外面有人应诺一声立即去了。刘宗周道:“眼下国家困苦民不聊生,难道摄政王还要兴建宫殿起造房屋劳民伤财,这可是亡国之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易土生道:“刘大人忠心一片可昭日月,本王心里是很清楚的,大人误会本王了,本王把工部侍郎找来,是想让他疏理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