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5、宦官专政-封建专制的怪胎 >

第3部分

5、宦官专政-封建专制的怪胎-第3部分

小说: 5、宦官专政-封建专制的怪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跋扈可见一斑。李宝臣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决心脱离中央。 
  宦官的暴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因为昏暴的皇帝坚定地相信他,于是宦官的暴行不但公开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满足的对象,随时都会发现忽然陷入〃谋反〃的巨案。虽然大臣们不断向皇帝建议加以约束,但皇帝都听不进去,连本来很英明的唐宪宗李纯也不承认宦官诬陷过大臣。他说:〃宦官怎么敢诬陷大臣?即令有什么谗言,当皇帝的也不会听。〃还得意洋洋地宣称:〃宦官不过是一个家奴,为了方便,差使他们跑腿而已。如果违法乱纪,除掉他们就跟拔掉一根毫毛一样。〃李纯夸口后不久,即被宦官陈弘志谋杀,昙花一现的〃中兴〃也随着李纯的暴死成了昨日黄花,藩镇再度专横割据如故。 
  唐代宗李适在位时,泾原军区兵变,李适对统军将领疑心更重,于是把禁卫军交给宦官统领,两军司令官也由宦官充任。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措施,从此禁卫军掌握在宦官手中,形势为之一变。第二次宦官时代与第一次宦官时代也因此有了质的区别。第一次宦官时代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第二次宦官时代宦官的权力前期来自皇帝,后期来自他们统率的禁卫军。从皇帝手中窃取权力的前提条件是皇帝昏庸无能,如果皇帝英明果敢,宦官专政的局面就会成为旧话。权力来自统领的军队情形就不同了,即令皇帝不信任宦官,企图限制他们的权力,但军队若不答应,皇帝也无可如何。宦官长期统领禁卫军,这支军队事实上成了他的亲军,亲军对统率的支持力又远远大于皇帝和国家,因此皇帝是不可能取得禁卫军的合作的。宦官因有军队的支持,皇帝不但动不了他,他反而可以随时动动皇帝。因此第二次宦官时代宦官的权力更为广泛且巩固。到了唐王朝的后期,执掌禁卫军的宦官几乎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皇帝则是他手中的一个傀儡。 
  宦官掌握军权之初,对皇帝还存有敬畏,但时间累积下来,宦官在禁卫军中布置成熟,培植下不可动摇的势力之后,力量的天平就会发生有利于宦官的倾斜。宪宗李纯死后,为了继位人选,宦官内部发生火并。右禁卫军司令官梁守谦,把左禁卫军司令官和他打算拥立的亲王李恽一齐杀掉,改立太子李恒。这是一个更为不祥的开端,继任皇帝不由前任皇帝决定,而由宦官决定。前任皇帝即令生前决定,他死了之后也要经过宦官集团重新审查。皇帝被杀被立,都身不由主,连自己都不能保护自己,这种现象越到以后越甚。下面把唐王朝后期的几个皇帝的遭遇逐一列举出来,使我们对第二次宦官时代宦官的巨大权力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十四任帝李纯:八0五八二0年在位,为宦官陈弘志所杀。 
  十五任帝李恒:八二0八二四年在位,为宦官梁守谦所立。 
  十六任帝李湛:八二四八三六年在位,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十七任帝李昂:八二六八四0年在位,为宦官王守澄所立,在位期间发生〃甘露事变〃,包括宰相在内的高级官员数千人,被宦官屠杀一空。 
  十八任帝李炎:八四0八四六年在位,为宦官仇士良所立。 
  十九任帝李忱:八四六八五九年在位,为宦官马元贽所立。 
  二0任帝李 :八五九八七三年在位,为宦官王宗实所立。 
  二一任帝李儇:八七三八八八年在位,为宦官刘竹深所立。 
  二二任帝李晔:八八八九00年和九0一九0四年在位,为宦官杨复恭所立。即位后和宰相韦昭度力谋振作,企图限止宦官权力,结果被宦官联合亲信节度使打得东躲西藏,后被宦官刘季述囚禁,迫他传位给太子李裕,一年后虽被仍然忠于皇帝的宦官救出复位,但已完全被宦官控制。 
  看了上述这些皇帝的遭遇后,也许有人要问,禁卫军历来都有统领,他们为何没有构成对皇帝的威胁,而宦官掌握禁卫军后却可以随意废立皇帝,难道非宦官统领的能力不如宦官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非宦官统领的能力应该高于宦官,但他们多少有点原则和节操,为人处事比较注意社会舆论的反映,也会顾及行为的后果,不会轻易去犯叛逆大罪,一旦失败不但身败名裂,还会殊连九族。宦官则连最起吗的节操都没有,行动起来也会不顾后果,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名声可败坏且没有亲属可殊连,因此他们掌握军权的危险性比正常人要大得多。可见皇帝当初为了防止武人干政而把军权授与宦官等于是用毒蛇来替代老虎,后者的危害比前者要大得多。 
  第二次宦官专政使一度强盛并给世界带来巨大震撼的唐王朝朝纲紊乱,象一个奄奄待毙的病人苟延残喘,最终酿成黄巾民变后最大的一次农民暴动。农民领袖黄巢在对富庶的江南和中原作彻底的破坏之后,挥师西向,攻陷了唐帝国的首都长安,禧宗李儇沿着爬灰皇帝李隆基当年逃亡的老路再度逃往四川。这场惊天动地的农民抗暴虽然最后被平定下去,但中国已支离破碎,农村遭到彻底的破坏,所有军区无一例外脱离中央自行割据,互相攻战更烈。皇帝命令不出首都长安,宰相和宦官,分别跟军区司令官勾结,各人寻找各人的利害关系。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剩下的日子进入了倒计时。 
  当宦官把唐王朝往坟墓里推进时,自己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坟墓跟进。二任帝李晔复位后,宰相崔胤建议皇帝乘着这个机会使禁卫军摆脱宦官的掌握,任命正规军出身的将领担任司令官。李晔不肯接受,表面上是顾及骤然间改变百余年的传统会招致强烈反应,实际上他仍然觉得宦官比任何人都可靠,家奴总是家奴,只要任用驯服的家奴就行了。于是他任命最亲信的宦官韩全海、张彦弘接任左右军司令官。 
  宦官对几乎剥夺了他们军权的崔胤恨之入骨,他们勾结凤翔军区节度使李茂贞作为外援,准备向崔胤下手。崔胤也知道自己的危机,就向宣武军区节度朱温靠拢。于是第一次宦官时代发生的故事再度重演(那时大将军何进为了铲除宦官,密令凉州军团司令董卓进京救驾。董卓进京后大权独揽,皇帝成为傀儡)。崔胤给朱温写信说奉有皇帝密旨,命朱温发兵救驾。朱温,这个地痞流氓出身的恶棍一把抓住这个上天掉下的馅饼,立即统军西上。韩全海得到消息,强迫李晔投奔凤翔。朱温围攻凤翔,凤翔坚守两年,可怕的饥饿使它不能支持。九0三年,李茂贞只好把韩全海、张彦弘杀掉,跟朱温和解,送李晔回长安。朱温迅雷不及掩耳地派军进入皇宫,对宦官作彻底的屠杀,包括新任命的两位禁卫军司令官和大多数无权无势也属于被迫害的小宦官在内,共五千余人,全部死在乱刀之下。派往各军区担任监军的宦官,朱温也命李晔下令,一律就地处决。第二次宦官时代就到此结束,跟第一次宦官时代斩尽杀绝的结局完全相同。 
  四、第三次宦官专政 
  第三次宦官时代发生在中国最为专制也最为黑暗的明王朝,始于一四三五年王振当权,终于一六六一年明王朝覆亡,历时二百二十七年。 
  这是一个更为漫长的时代,占据了明王朝将近五分之四的时间,相当于当时一个人平均寿命的四点五倍。 
  注意一个现象,宦官时代一次比一次的时间漫长,说明中国的封建王朝正在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 
  第三次宦官专政是极权体制和皇帝懒惰无能的产物。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朱姓皇族的江山永固,创立了一整套便于集中权力的极权专制体制。这种体制的核心是全国主要的政务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各级官吏只能秉承皇帝的意旨办事,没有任何决策权和变通措施。极权体制有效地防止了权臣乱政,但同时又出现了新的更大的问题,即皇帝一人的能力和精力能否应付得了一个庞大帝国千变万化的政治。如果皇帝英明勤奋且统治的又是小国寡民,皇帝也许能够胜任他的职责。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且内部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帝国的政治千头万绪变化莫测,没有分身术的皇帝往往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即使勉强应付得了也一定是完成任务式的低质量政治。朱元璋在位时,平均每天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种案件,这样大的工作量不是提高工作效率所能解决的,事实上只能草草了事。这时皇帝若缺少理政的能力和热情,帝国的政务就会积压,以前还有大臣来弥补皇帝的不作为,现在则没有大臣来分担政务,皇帝也不允许别人分担,结果帝国陷于实际上的瘫痪状态。有讽刺意义的是,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懒皇帝最多的王朝,除了一任帝朱元璋、三任帝朱棣和七任帝朱祁钰外,其余的十多个皇帝都或昏或懒,既无智力也无心力处理国家政务,别说一个国家的政务,连他自己家里的事务都处理不了。 
  为了防止国家的政务瘫痪,皇帝在取消宰相后,又设立了一个胁助自己理政但品级不高的秘书机构〃内阁〃,工作人员称为〃大学士〃。大学士的职责和现在的秘书完全相同,即帮助皇帝处理信件,奏章,分析案情,代写文稿,把自己的意见上呈皇帝,但不能象宰相一样对下行使意志。这样皇帝就不用亲自阅读和书写奏章,既可减少工作量又无大权旁落的危险。大学士因不能直接向下发布政令,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也就没有宰相那样的责任心。那些懒皇帝在位时,理政只有依靠内阁,命那些大学士在每一个奏章上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应对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根据这些签注加以批示。这样政权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大学士成了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 
  大学士签注的意见皇帝会不会采纳,大学士并不知道,他们和皇帝之间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很少有向皇帝当面陈述意见的机会,他们的意见要靠宦官来转达,这样宦官就有干政之权。自九任帝朱见深起,朝王朝出现了自人类有政治组织以来,从未听说过的政治现象,即皇帝长年幽居深宫,不上朝理政,越往后这种现象越是突出。十二任帝朱厚骢自一五四0年到一五六六年逝世,二十七年间总共跟群臣只见过四次面,平均七年出席早朝一次。到了十四任帝朱翊钧在位时,最后的三十年只在金銮殿亮过一次相,朝见的大臣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认识他。皇帝长年不上朝,大学士数月数年或数十年见不到皇帝,不能向皇帝面呈〃票拟〃,皇宫他们又进不去,那里除了皇帝外任何正常男人都进不去。这样所有的〃票拟〃都要仰仗宦官转达,并仰仗宦官在皇帝面前作补充说明。皇帝所颁发的命令,也由宦官传递,有时用批示,有时用口头,宦官的权力遂日形膨胀。且皇帝和大学士之间,往往互不认识。皇帝对大学士的印象,全来自宦官的报告。物以类聚,宦官口中的好官通常情况下都是赃官。于是政府大权从大学 
士手中滑出,滑到宦官之手,中国进入空前黑暗的年代,第三次宦官时代来临。 
  明王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他特别亲信并掌握权柄的宦官。明王朝宦官的数量之多,说出来包管让你倒抽一口冷气。十七任帝朱由检在位时,国土只剩下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但宦官却有十万人。继明王朝之后建立的清王朝,疆土扩张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明王朝的四倍,但宦官只有五百人。仅只十万人这个庞大的数目,就可想见明王朝宦官的重要。 
  明王朝的宦官几乎无孔不入,不但在中央政府左右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官吏任免升降,还深入到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直接鱼肉人民。十四任帝朱翊均在位时,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矿监、税监、采办太监和织造太监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无恶不作,成为地方的一大公害,最终酿成沸腾的市民抗暴。云南税监杨荣,群众在忍无可忍之余愤起抗暴,攻杀他的随从。杨荣一口气逮捕了数千人,全部用酷刑拷死,又逮捕被认为拒绝合作的一位中级军官樊高明,拷打后戴枷示众,结果酿成更大的民变和兵变,杨荣被乱刀砍死。宦官本来是在宫廷侍候皇帝的,现在却走向社会插手大小政务,可见宦官的权力膨胀到何种地步。 
  明王朝的宦官虽然没有象唐王朝的宦官那样掌握军权,但他们的权力相当广泛。皇家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厂〃完全在他们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个组织让人谈虎色变,可以不经司法部门批准就随意逮捕、审讯和处死除皇帝之外包括亲王宰相和平民百姓在内的所有臣民。此外,宦官还管理开矿和负责征收赋税,主宰国家的经济命脉。 
  第一、二次宦官时代宦官虽然大权在握,但政府官员和士大夫阶层仍从心底蔑视他们,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因此会付出巨大代价。如汉末的范滂宁可进监狱杀头,也不向宦官低头。第三次宦官时代则不同,政府高级官员和公卿士大夫,公然无耻地争向宦官卖身投靠,疯狂地向宦官谄媚。王振当权时,工部侍郎王佑没有胡须,王振问他什么原因,王佑说:〃老爷没有,儿子辈安敢有。〃王直当权时,监察部委员王亿上奏章给皇帝,颂扬汪直主持的西厂(一个乱用酷刑,冤杀无辜的特务组织)对治安有极大的贡献,他说:〃汪直所作所为不仅可以为今日法,并且可以为万世法。〃魏忠贤专权时,几乎包括大多数宰相和大多数政府官员在内的士大夫阶层,争着拍他的马屁。 
  第三次宦官时代权倾朝野给国家和社会酿成巨大灾难的宦官很多,逐一列举他们的罪行恐怕有厚厚的一大本书。这没有必要,下面只把其在有代表性的几个权力宦官亮亮相。 
  明王朝第六任皇帝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由司礼太监王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王振遂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专擅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不但成为太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