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115部分

大秦帝师-第115部分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河套之地不仅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宜于牛羊生长,是以匈奴在这里大量养殖牛羊马匹。再者,河套之地去咸阳不过千里之地,无异于一把利刃悬在咸阳头上。”
    秦王右手猛一握头,赞道:“是啊。河套之地战略重地,寡人每每思之,连觉也睡不着。李将军的意思是要先拿下河套之地,解除匈奴对咸阳的威胁,是这意思吧?”
    “王上圣明!”李牧道。
    从历史教科书上我们都知道蒙恬击溃匈奴,收复河套之事。但是教科书却没有告诉我们秦始皇为什以要攻击河套之地,原因就在于河套之地对咸阳地威胁太大。秦朝灭亡以后,匈奴重新占据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对长安构成严重威胁,汉武大帝费尽了心血才把匈奴从这片草地上赶走,彻底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盘活了整个战略态势,变被动为主动。
    秦王问道:“解除河套之地对咸阳的威胁固然是好事,只是眼下寡人不能给你太多的军队,对这点李将军心里应该有数。”
    就目前来说,秦王最明智的战略就是先南后北,先集中力量平定南方,然后再对付北方,李牧自是明白这个战略,道:“王上,臣测算过了,若是王上给臣十万之众,不出三年,臣把河套之地献于王上。”
    秦王双眼放光,道:“好,寡人就给你十五万大军。”蒙恬收复河套之地,投入了三十万大军,只用十五万太划算了。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五)
    王上,臣以为要进攻河套之地,必先要有一个依托,河套之地的长城,把以前的长城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战略后方,可以屯积物资,驻扎军队。”李牧说出自己的想法,道:“一旦时机成熟,臣就率军果断出击,收复河套之地。”
    秦王赞道:“好想法。和匈奴这样善于机动的对手打仗,没有可以依赖的后方,这仗很难打,改造长城,把以前仅仅只作为防御的长城改造成屯兵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年蒙恬正是对河套之地的长城进行改造,使其攻防一体,成为可以依赖的战略后方,这是蒙恬能够击溃匈奴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想到李牧也是持这种看法。
    对于当时的战争水平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提议,尉缭,韩非,王翦,蒙武,蒙恬大加赞赏。
    就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周冲出言反对,道:“王上,此议不可。”
    “周先生,这可是目前最为万全的法子,有何不可呢?”万未想到是周冲反对,就连对周冲极是信任的秦王都有些难以理解,好奇地问道:“周先生有看法,你说说看。”
    这话可是说到众人心里去了,众人盯着周冲,静待他的高见。
    周冲不慌不忙地道:“王上,就目前形势来说,李牧将军之见的确是高见,舍此以外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不过,周冲以为形势会变化,王上若是想仅仅收复河套之地的话,周冲自是无话可说。若是王上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周冲粗略估算了一下。必然要投入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若再去修长城,大秦能支持得了吗?再者,若王上要彻底击溃匈奴,永靖北疆,那么长城修起来有多大的用处呢?”
    正是蒙恬以长城为依托收复河套之地,使秦始皇尝到了甜头,才大规模地修筑长城,鉴于当时地生产水平,当然是民夫的尸体填平了沟壑。使得天下大乱。
    但话又说回来,长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巨大。后世对长城百般指责,却没有说若是没有长城,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肯定地说,若是没有长城的屏障作用,中华民族的灾难还会深重很多。正是由于长城的存在,成吉思汗才不得不制订了绕过长城的迂回战略。这就是长城价值的明证。
    熟知历史的周冲不会不知道这些,他之所以要阻止秦王修长城,那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他要抓住时机鼓动秦王在平定南方以后,对匈奴大举用兵,彻底击败匈奴,解除北边边患,如此一来,匈奴称臣了。长城还能起什么作用呢?
    若是不趁雄材大力地秦王在位解决匈奴问题,那么一旦冒顿统一了匈奴,匈奴就会空前强大,对北方的威胁非常大。历史上。匈奴自从冒顿统一后,直到汉武大帝彻底击溃匈奴,历时上百年,北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是在匈奴没有强大起来前就击溃匈奴,对后世可是莫大的功德。
    再者,李牧的提议还是基于当时骑兵处于从属地位的军事观点,而周冲知道就在不仅之后也就是西汉时期,中国历史上骑兵的黄金时期终于到来,汉武大帝正是熟练地大规模运用骑兵。在草原上与匈奴人打野战,彻底击溃匈奴。
    说到底,就是要把骑兵的作用突显出来。升级军事理论。李牧地想法是建立在骑兵是从属地位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主力,这一观点不仅就要给淘汰。
    周冲提出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秦王思索了一下,道:“周先生言之有理。只是在目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周冲笑道:“王上,若是建立稳固的战略后方,周冲倒是有一策。”
    他的主意历来都是出人意料,非常高明,众人很是期待地看着周冲。
    并不急着回答,周冲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这里是草原,匈奴出没之地,这里是蓟城,相去不远。周冲的看法是修长城,不如建设蓟城。”
    李斯反驳道:“周先生,你的提议很大胆,很新奇。只是要把蓟城建设成为一个稳固地战略后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非数十年不可。再说了,蓟城远离中原,苦寒之地,百姓不愿附之,即使大秦有心,也难办到。”
    蓟城和现在北京的位置差不多,当然有出入。北京的战略地位有多重要,朋友只需要知道那是首都就明白了。
    尉缭少有地赞同了李斯的看法,道:“是啊,周先生,李大人说得很有道理。”
    周冲笑道:“此事不难。王上不是愁这里没人嘛,没人就移人过去,移民实边。”移民实边之策从西汉大兴,历代都在用,这对北方地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好处,正是这个移民实边之策才使华北平原得到很好的开发。
    就在众人惊讶声中,秦王双眼放光,击掌赞道:“周先生,你这主意太损,不过是个高招,就这么办。六国的宗室不是不服我大秦吗?那好啊,寡人就把他们移到这里来。燕国的宗室就不能留这里了,到南边去。各地的豪强依仗权势欺压百姓,不就是一个土霸王嘛,离了那方土,他什么都不是,寡人也把他们移过来,不来的杀!
    “那些流民难民,无地可耕,无衣无食,寡人也把他们移过来。寡人再给他们耕种之具,帮他们建造房屋,要他们恢复生产。不出十年,蓟城就会是一个巨大的后方,这里有人有衣有食,有买卖,比起只建一个军事基地,兵士整天看着兵士强多了。你们说,怎么样?”
    秦王简直太棒了,他说的正是周冲要补充的,周冲还没有说,他就先说出来了,周冲不得不佩服他地才情和独到的洞察力,心悦诚服地道:“王上圣明!王上,周冲以为还可以把那些不法之徒,犯了轻罪的人,要他们交粮到蓟城来,可以赎罪。”这也是西汉用地一个办法,效果很不错。
    “对对对,轻罪者缴粮到蓟城,既可以填满粮仓,还是对刑徒的处罚,比起做城旦强得太多了,就这么办。”秦王很是兴奋地道。
    周冲接着道:“王上,光这样做,蓟城还不能成为击胡的战略后方。”
    “哦,周先生还有什么高明办法?快说。”秦王兴趣大增,很是热切地问。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六)
    冲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从蓟城出发,东去可向可去河套之地,北上可入大草原,蓟城实是我大秦大北方的第一重镇,不得不加强防御。”
    在座的都是战略家,具有战略眼光,周冲这话并不高明,只能算一个常识,周冲接下去的说法才是让他们感兴趣的,周冲道:“只是蓟城南面是山,这些山是中原的屏障,有了这些山,中原就安全多了。只是,这些山把蓟城和中原分割开来,使得蓟城成了大秦在北方的战略孤岛,不太容易得到中原乃至全国的支撑,这点不得不虑。”
    把北京和中原一带隔开的主要是太行山,秦始皇打匈奴,粮食供应主要来自山东半岛,运粮队伍要两次穿过太行山,走了一个迂回曲折的道路,消耗极大,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乃至怨声载道。
    “这倒是个问题,要不是周先生提起,寡人还忽略了这个问题。”秦王轻拍额头,问计道:“周先生计将安出?”
    周冲手指按在地图上现在天津的位置上,道:“王上,周冲以为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码头,便于南方的船队到这里装御,如此一来,蓟城就可以从这里获得补给,从而整个北方也就稳固多了。”现在天津对北京有多重要,朋友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众人齐皆击掌赞好。
    秦王不住地踱来踱去,道:“有了这个码头,齐地的船只很快就可以到达。当然,关中的船只也可以顺流而下,经过海道到达;蜀中的船只顺长江而下。从海路也可以到达,就这一个港口就可以使北方的力量陡然增强。只是,一定要造出适合地货船。”
    “王上请放心,这点不难。”周冲信心十足地道:“王上只需要多办几家船厂就成了。”
    秦王赞同道:“是啊,有了船,一切都好办。不行,寡人一定要把长江和黄河连通,要不然蜀中的船只要绕一个大圈,太费时间了。寡人怎么没有把郑国请来呢?他是这方面的天才,有他给寡人谋划。要不了多少时间,长江黄河就会连为一体。”
    在历史上长江和黄河的确是连成了一体,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秦王做出如此宏大的设想,让人不得不服气。
    周冲接着道:“光有这点,蓟城还不足以成为北方的重镇,周冲以为可以修路。把南北连通,如此一来,南北一体,王上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攻击一个方向。”
    都知道秦始皇修了直道,但是我相信明晓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直道的人不会是太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当时没有交通干道把南北连为一体,力量不能集中使用。尤其是攻打匈奴那场战争,由于没有便捷地交通,使得运粮队伍吃足了苦头。据历史学家估算,秦人要想把粮食运到北方战区,光是途中就要消耗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五,这消耗太大了。
    当这问题突显出来后。秦始皇才发现这是个大问题,不得不解决,才修了直道。周冲熟知历史,决定先修起来,那么军事调动,后勤保障就不会成问题。所不同的是,少走一个大弯路,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就不会重演劳民伤财的悲剧。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秦王兴奋得双手互击。道:“路不仅要修,还要修很多,不能仅修南北直道。还要修东西走向的要道。寡人相信,南北相连,东西相通,全国的力量就可以捏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寡人就可以砸向寡人所需要的点上。如此一来,不论是匈奴,还是楚国,他们面对地就是大秦举国之力,而不是某一地的力量,没有谁拦得住寡人的脚步,楚国不能,匈奴也不能!”
    李斯有点发怵,道:“臣以为王上的构想很宏大,只是这修路要费时费力,大秦目前以取天下为第一要务,是不是往后推推?”
    他说的是一个大问题,秦王想也没有想就否决了,道:“寡人当然知道眼下当以一统天下为第一要务。李斯,你要记住,世上没有哪件事情是等你一件事情做完才能做下一件,所有的只是你不得不同时做好几件事。寡人还没有灭楚,还没有平定南方,北方的匈奴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寡人不得不虑,这就是一个明证。”
    这是务实的言论,李斯不好再说,只得道:“王上,臣以为应该先捡紧要的路来修,集中力量先修几条最急地路,余下的容有余力再修也不迟。”
    秦王赞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寡人马上就派人去勘测,找出最佳修路方案。”经过后世的研究,在秦代拥有很高地地理勘测技术,要不然秦始皇修不成直道。
    韩非思索着道:“王上,修路固然是好事,对大秦有莫大的好处,只是一下子要修这么多的路,这银子、人力哪里去找?”他本来就是结巴,心中一发急,这话更结巴了。
    秦王满不在乎地,道:“这事你不要问寡人,去问周先生。周先生没有费大秦一两银子,还不是把路从咸阳修到新郑了吗?寡人相信,周先生有办法。”
    他明显是撂挑子,周冲胸有成竹地道:“王上,周冲以为这修路一事,依然可以仿照以前的做法,要民间出钱。只是,这路主要是为了便于军事调动,要是还象以前那样军队调动不给钱的话,恐怕民间的老财们不太愿意出钱。”
    “哦,那你说怎么办?”秦王也知道现在的路和咸阳到新郑的路不同,那是万金油,现在的路没有那么多油水,不是那么好办。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是想军队通过依然不用给钱,但是可以给予一定的贴补,如此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老财们地损失,要他们出钱就好办多了。”
    秦王思索道:“要是寡人发民夫的话,动静太大,怨声载道,反倒不如出点小钱,得大利来得划算。寡人就两害相权,取得其,就这么办。”真是个精明的商人。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七)
    王兴味正酣,周冲知道机会来了,抓住这个机会建议功倍的效果,接着道:“王上,周冲以为光有路还不够,要是没有足够的货物运输,那么我们费尽力气修起来的路不过是一件摆设,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秦王很是赞同,道:“周先生所言看似平常,其实含有大道理,没有多少东西供老百姓使用,这才是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周先生,你说说看要如何才能使得货运畅通,大秦有使不完用不尽的货物。”
    周冲不慌不忙说出自己的想法,道:“周冲以为列国各成一体,各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