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94部分

大秦帝师-第94部分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里静悄悄的,针落可闻,他们隐隐猜到一种可能,可这种可能太也难以让人相信,是以都不说话,相互望望。
    秦王率先打破沉默,道:“章,把那条大鱼的长相说下,看周先生认不认得。”
    章应一声,道:“他的个子不算太高,也不算太矮,他的奇特之处在于他地气势与众不同,天生具有一种驱使万众的力量。眼睛特别明亮,好象可以看到骨子里似地。”
    周冲打断他的话问道:“他的左脸上是不是有一道淡淡的伤痕?声音很大,中气十足?”
    “是呀!”章吃惊地看着周冲,问道:“难道周先生也撞上了?”
    周冲差点跳起来,语出惊人地道:“他是李牧将军呀!”
    这种可能性秦王他们已经猜到,但是为周冲所证实,仍是一时之间难以置信,无不是惊讶出身。一惊之后,屋里又恢复了宁静,这个消息太具有震慑力了!
第十八章 西线决战(十一)
    在秦王灭赵之前,秦军与李牧交手几次,全部输掉,就没有赢过李牧的事情。这给秦军造成了心理阴影,据历史记载,当尉缭行反间计,赵王御了李牧的兵权后,秦国上自秦王下至小兵都喜不自禁,饮酒庆祝,可以想象得到李牧在秦人眼里处于何种地位。
    章是一个很有胆色的人,也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撞上李牧了,眼睛瞪得老大,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可以塞下一个鸡蛋了。过了好半天,章惊叫着打破沉默,道:“我我我我居然遇到李牧了?”卟嗵一下给秦王跪下,请罪道:“王上,章无能,没有抓住李牧,请王上处罚。”
    要是抓住李牧,这场战争基本上结束了,他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李牧来得太突然,任谁也想不到,就是精明的秦王,料事如神的尉缭也没有想到,不能怪他,他能抓住李牧的亲兵就很不错了,秦王挥手道:“章,你起来。这不是你的错,相反,你还有功。你说的第三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李牧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是吧?来,给寡人指出你遇到李牧的位置。”
    章应一声,走到地图,指着地图,道:“就是这里,离我们大营两百来里的雀儿沟。”
    秦王想了一下,问道:“你告诉寡人,你去那里地理由是什么?雀儿沟离我们大营太远。你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不得不从心里再次赞叹秦王的精明,章如实回答道:“王上,臣一直在想,现在战局对我们是有利,可不在情理之中。”
    “哦,说说你的看法。”秦王兴趣大增。
    章接着往下说:“灭燕固然是赵国变强的最好法子,但是一旦灭燕不顺,或是大秦趁赵军深入燕境再突然攻赵。要是那样的话,李牧一时之间撤不出来,那么西线的司马尚岂不危险?战局的进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臣一直在想,以李牧的精明,他不会想不到这点,良将用兵必虑万全。李牧地援挥迟迟不到,而司马尚又固守待援,那李牧的援军到底在哪里呢?以章想来,不会是李牧现在率领的灭燕赵军。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深入敌国之境的赵国很难在第一时间撤出来;第二,即使撤出来了,千里驰援西线,人困马乏,难以对我军构成威胁,一个不好还会给我们吃掉,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李牧断不会去做。”
    一席话的确是切中了要点,周冲他们点头赞同。
    秦王问道:“有道理啊。寡人也觉得不太对劲。战争嘛。你设计我,我反过来可以设计你。周先生给赵国下了一个大套,李牧何尝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我们下一个套。”
    周冲不无自责地道:“王上,周冲虑事未周,还请王上治罪。”
    秦王安慰周冲道:“周先生不必自责。无论怎么说,能把赵国地实力消耗在燕国,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了。要不是周先生,我们现在不是和司马尚对上,而是和李牧对上。邯郸也不会给我们拿下,赵王也不会给俘虏。这些都是周先生的功劳。”
    周冲谦道:“王上,周冲惭愧。”
    “章,你以为李牧真正的援军会在什么地方?”秦王问道。
    章无奈地道:“王上,臣一直在找,却还没有找到。”
    “你们认为呢?”秦王征询众人的意见。
    王翦发表看法,道:“王上,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时的成功无关轻重。就目前来看,我军是占了上风,形势不错,不过,要是李牧调度得法,赵军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王上,臣以为不论李牧有何高明手段,我们应该抽调出一支军队,准备应付不测之变。”
    万全之道,虑得很远,是一个稳妥的法子。秦王点头道:“王将军想到前面去了,这是必要的。这事,就由王将军去办。但是,李牧援军的位置,我们还是要找到,这毕竟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所在。”
    赵国很大,可以藏兵地地方多了去了,再加上李牧高明的手段,要找出他藏兵地地方,还真不容易,和大海捞针没有什么区别,王翦蒙武内史腾他们都是无法可想,不由自主地望着足智多谋的尉缭,再看看神奇地周冲。
    “缭子先生,你以为会在哪里呢?”秦王问道。
    尉缭想了一下,回答道:“缭子也以为李牧手里必然还有一支可以动用的生力军,但是缭子到现在还没有想到会是哪里的军队,更不知道李牧会把这支军队藏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大难题,要去猜还真难猜到,秦王很是失望,望着周冲,道:“周先生,你说说看。”
    尉缭都猜不到,周冲又哪里猜得到,转念一想,立时有了主意,道:“王上,周冲心里也没底。不过,我们可以综合一下谍报,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秦王点头道:“李牧此来已是最好的情报,他到了这里说明一点,他是去和他的这支援军会合。可以多派侦哨出去打探,或许能找到。寡人担心的是在我们找到李牧之前,他给我们来一个突然袭击,那问题就严重了。”
    一道灵光在脑海闪过,周冲突然想到一件事,问道:“王上,据我们所知道的情报,李牧调走了其他地方的赵军,有一个地方地赵军却没有调动。”
    “代兵!”秦王,尉缭,王翦,蒙武,内史腾脱口而出。
    秦王猛拍脑门,道:“寡人怎么就忘了这一茬呢?李牧最早为代地守将,大破胡人,胡人不敢犯边。代兵才是李牧手里最精锐的军队,能攻善守,多骑兵,机动能力强。只是,谍报上说代兵一直没有动,才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这些探子该砍头,他们上当了。寡人以为,李牧手里地援军必然是代兵,李牧此来必然是去与代兵会合。”
    “王上所言极是!”尉缭他们无不赞同。
    秦王对章道:“章,寡人给你一千侦骑,你从雀儿沟开始,展开搜索,加大范围,就是刨地三尺,也要给寡人找到这支军队。”
    章很是兴奋地道:“遵王命!”大步而去。
第十八章 西线决战(十二)
    解决了这个问题,秦王也是欣慰,笑道:“周先生凯旋归来,寡人高兴,心里真高兴。”
    周冲谦道:“王上言重了,周冲之所以能够成功,一则在于王上圣明,果断采纳周冲的建议,实施奇袭。二则将士们用命,不顾疲劳,长途行军。”
    攻占,活捉赵王实是奇功一件,换个人很可能是沾沾自喜了,而周冲却是一点也不居功,实是难得,秦王更是高兴,道:“立功而不骄,周先生好品德呀!这第三嘛,当然是周冲运筹得法,才得以活捉赵王,稳定。
    “在这之外,周先生果断分兵阻击,让司马尚突围的打算泡汤,才有今日之局,这也是你的功劳。”
    周冲非常真诚地道:“王上,周冲敢于分兵阻击司马尚,是因为周冲相信王上会派人从后跟来,要不然周冲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是不敢,这都是王上英明。”
    这是一句大实话,要不是相信秦王会随后赶来,周冲肯定不敢采纳蒙恬的建议,分兵一万阻击司马尚,而是改变计换,全军留下来阻击司马尚。
    秦王开玩笑道:“真看不出,寡人还立了一功。”他的玩笑话引来一片笑声。
    周冲笑道:“王上,周冲从来,给王上带来了两件礼物,还请王上垂验。”
    秦王摇手道:“周先生先别说。让寡人猜上一猜,这两件礼一件是赵国地国玺,另一件就是赵王。对吧,周先生?”
    尉缭他们点头赞同秦王的猜测,按道理秦王猜得再准也没有了,然而周冲却摇头道:“王上,后面一件猜对了,前面一件王上再猜。”今天周冲的心情也好。卖起关子了。
    屋里的气氛极好,其乐融融,心急的内史腾忙道:“周先生,你这话就不对了,灭了赵国不把赵国的国玺收了,那能行吗?肯定是赵国国玺。”
    周冲否定道:“赵国国玺一定是要收的。但是赵国国玺比这件宝物却算不得什么。赵国国玺不过是一国之印,要是这件宝物用好了,就是天下之印玺。”
    一席话把屋里人的兴趣都吊起来了,就是稳重地尉缭也是好奇地看着周冲,道:“周先生快讲,别卖关子了。”
    “带上来。”周冲不答所问,冲屋外喊了一声。
    三个虎贲卫士大步而来,一个捧着一只锦盒,另外两个押着赵王进来。对于一个王者来说,灭国之事是最沉重的打击。赵王迁一下子苍老了十年,脸色憔悴。目光散,一副垂暮之态。去死不远。
    秦王原本一脸高兴地站着,一见赵王进来,转身坐下,脸色一肃,王者威严立现,冲赵王喝道:“赵迁,见了寡人为何不跪?”
    赵王本来就平庸,就是在位之时也没有多少王者威严。经受灭国之痛的打击后,仅有的一点威严胆色早就荡然无存了。一袭绸衣在身,活脱一位垂死的财主,乍闻秦王之言,卟嗵一声跪在地上,颤颤兢兢地道:“臣赵迁参见王上,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恭敬得象一只摇尾巴狗看见主人手里的肉骨头似地。
    周冲是个厚道人,自然不会故意折磨赵王,衣食住行都很优待,是以赵王并没有吃多少苦头,他之所苍然而老,只是因为亡国之痛的打击太沉重了。当然,周冲要把代表王者的王袍王冠给拔掉。
    秦王冷眼扫视赵王,冷笑道:“就你这点胆色,也配做王上,哼!”不再理睬赵王,让他直挺挺地跪着,对周冲道:“还有一件礼物可是在这盒子里?”
    周冲从虎贲卫士手里接过盒子,递给秦王,道:“王上,这盒子里可是先昭襄王费尽心机,用十五城易而不得的和氏璧呀!”
    “啊!和氏璧!”周冲话音一落,屋里立时响起一片惊讶声,内史腾的声音最是响亮。
    秦王猛地站起来,道:“和氏璧!太好了!”打开盒子,只见一片玉光出现在屋里,柔和明亮,给人一种沐阳在温暖的冬日暖阳里的舒适感。秦王从盒里捧起和氏璧,端详半天,才道:“果然是好宝贝,好宝贝。”
    走到赵王前面,喝道:“抬起头来。”赵王应声抬起头,秦王指着和氏璧,道:“你是知道的,当年先祖昭襄王为了此璧费尽了机心,不惜以十五城相易,最终却是没有得到。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原因在于赵国有两大能臣,一个是完璧归赵的相如,另一个是能征善战的廉颇。
    “你地先祖虽不是很好,却比你强,他敢于信任这两人,是以先祖昭襄王一生有两件憾事,一是没有得到这和氏璧,另一件就是兵败城下,终先祖一生都没有复仇。今天,寡人为先祖了却心愿意,得到和氏璧,雪了之耻。有李牧司马尚这样的良将,你却不敢信用,你是不得不用。
    “赵迁,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赵王浑身哆嗦着道:“王上,臣无话可说。”
    秦王袍袖一拂,不再理睬赵王,道:“寡人能成今日之功,周先生之力也!周先生,你说这和氏璧用在哪里最合适?”
    对于这事,周冲早就胸有成竹了,道:“王上,周冲以为可以让玉工雕琢成国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此代代相传。不如此,不足以彰此宝璧,不足以垂王上之功于后世。”
    这主意出得确实好,屋里人齐声附和。
    秦王笑道:“如此宝璧,刻成国玺,再好不过了。若论书法,李斯生有一双巧手,小篆无人能出其右。不过,韩非也不在他之下,嗯,就让韩非来写这八个字。”
    历史上,这八个字是李斯写地,没想到历史重来时居然是韩非来写,周冲有点晕乎乎的,心想也许这是对李斯居心不良地惩戒吧。
    秦王把和氏璧放回盒子里,道:“赵高,收好了。”
    赵高忙道:“王上放心,奴才明白。”
    秦王大袖一拂,道:“趁着天气好,赶紧晒粟草,带上赵迁,走,去会会司马尚。”大步而出。
第十八章 西线决战(十三)
    “启禀将军,秦军开过来了。”小校向司马尚报告。
    司马尚由于长时间的疲劳,正以手支头打瞌睡,闻言猛地惊醒,霍地站起身来,虎目中精光四射,道:“传令:准备战斗!”小校领命而去。
    “来吧,秦王,你今天又有什么花样?”司马尚手按剑柄,大步而出,会合众将大步行去。来到营寨边,只见秦军列着整齐的队形,阵中驰出一行人,正是秦王带着周冲,尉缭,王翦,蒙武,内史腾一干人,任冲带着虎贲卫士押着赵王跟来。
    来到近前,秦王一拉马缰停了下来,抱拳道:“司马将军,寡人有礼了。”司马尚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人钦佩,秦王才以礼相见。
    司马尚还礼,道:“王上,外臣有礼了。王上亲临,不知有何见教?”
    秦王笑道:“司马将军,寡人知你忠义,但寡人请问将军,你如此固执,徒使两军将士的鲜血长流,于心何忍?天下归一,势在必行,周天子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寡人于心不忍,决心兴义师,一统天下,还百姓以康宁,将军何故逆天而行?将军请听寡人一声劝,放下武器,归顺我大秦吧。寡人在这里向将军承诺:任由将军纵横天下!”
    以秦王之才,说给你纵横天下的天地肯定能够做到。对于这一点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