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114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1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能让人满意的王朝之一,北宋时期拥有地领土主要是中原、岭南、西南、江南这些地方,现在地西北、新疆、东北、北京这些在汉代就属于中国领土的地方都没有并入版土。  据我所知,宋太祖除了有一个收复燕云之地,也就是现在地北京一带的计划外,并没有把东北、西北、新疆并入版土的计划。
    宋朝在对外战争方面是出了名的一塌糊涂,一败再败,一败就是两百多年。  但是,并不是说宋朝一无是处,还是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可能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  经济是相当的繁荣、发达,除了中原、江南、淮河流域这些富饶的地区以外,还把珠江三角洲开发出来了,其经济实力相当可观。
    当然,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其实是一件让人感到辛酸的事情。  宋朝之所以能够开发珠江三角洲,那是因为对外战争的失利,大量北方老百姓逃难到岭南。  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定居下来,凭着他们的聪慧,把珠江三角洲给开发出来了。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开发,其实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感到愤慨的事。  开发固然是好事,可是造成开发的真正原因却让人无法接受,珠江三角洲从秦始皇时期对这一地区用兵并入版图开始,就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  这里一直被视不毛之地,历代把官员贬谪到这一地区。  促成珠江三角洲大开发的却是战争。  中原的每一次战乱,都会造成大量老百姓逃难到这一地区定居下来,相应地也就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真正称得上由中央政府主导,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开发地就是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开放。  都知道深圳是改革开放地第一个点,正好是在珠江三角洲,是为了开发这一地区而设。
    在南宋,由于岭南之地偏远。  金的入侵、蒙宋战争打下来不少老百姓迁到岭南之地,造成了这地区的空前发展,特别是广州更是这一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不乏富商。  李隽这一计划一开展的话,是这些富商的福音。
    文天祥充分发挥了他的洞察力,道:“皇上,臣以为朝庭要做好监督,避免这些技术流入境外。  特别是鞑子地刺探。  ”
    在古代尽管科学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被列入杂学,但并不是古人不知道其重要性,历朝历代都曾采取过一些措施严守科技机密。  文天祥的担心并非多余,这些和军事息息相关的技术,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和足智多谋的郭侃不会不知道其重要性。  要是给他们知道了定然会派人来窃取。
    “当然,这是必须的。  ”李隽非常赞同文天祥的提议,道:“保守朝庭地秘密并不完全是指军事机密,技术机密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对于这一工作,我想好了,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反间谍机构来做这一工作。  ”
    对于这一提议,李庭芝他们自是无话可说,非常赞同。
    李隽接着道:“光靠出卖技术和经营权还筹措不到我们需要的银子,重建计划我们马上就要启动,银子要得也挺急。  苏定方从海外归来。  带回来的原钻正好派上用场了。  这批原钻得来不易啊。  这是苏定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异域万里以外带回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用用。  要不然。  太也对不起人家地心血了。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刃口上。  ”
    一说起这批原钻,李庭芝他们的眼里一下子就冒出星星了,李庭芝眼里的热度都增加了许多,马上就道:“皇上,臣已下令调集玉工对这批原钻进行加工了。  这原钻真是个好东西,硬得很,要不是黄永善的钢铁过硬,可以雕琢的话,还真拿这批钻石没办法。  ”
    “那是当然,要不然钻石怎么用来做特种刀具。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
    陈宜中也是兴奋地道:“皇上,臣以为,我们可把这批钻石卖给富商,就可以把他们手里的银子变成国库里的银子了。  ”
    文天祥马上表示反对,道:“皇上,历代的富商都是为富不仁,奢侈成性,要是把这批钻石卖给他们的话,会造成奢糜成性,对朝庭对老百姓很不利。  ”
    钻石的价值虽然大,但确实是奢侈品,可有可无。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奢侈品地出现是经济好坏地晴雨表,良好的经济表现才会促成奢侈品畅通地销路,不好的经济表现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奢侈品很难有好的销路。
    这是一条经济规律,但是这一规律并不是完全正确,有时却会失灵。  还有可能完全相反,就是最糟糕的经济状态却有奢侈品最好的销路,原因在于贫富不均,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为了气派,他们自然是要搞些奢糜之事。  印度可能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印度的经济表现并不好,但对奢侈品的需求却是惊人,比中国还要多得多。
    文天祥的担心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远见著识。
    “履善之言很对,这点我们一定要防止。  陈宜中的话也不无道理,也是可行之策。  ”李隽少有地模棱两可,让李庭芝他们很是惊奇。  惊奇之极地看着李隽。  李隽自然是明白他们心里的想法,接着道:“苏定方他们带回这批钻石对于我们既是好事,也是坏事,用得好是皆大欢喜地好事,用得不好,那就是很不好的事。  这感觉就好象一个捡到金元宝的人走在悬崖边上,固然让人开心。  也让人心惊胆跳,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入悬崖。  ”
    李隽这一比喻非常有道理。  李庭芝他们不由自主地点头赞同。
    “我打算把其中一小部分在境内出售,换回一批银子。  为了得到更好的价格,到时搞一个拍卖会,邀请那些富商来参与竞拍。  我,你们,还有廖胜功他们都可以到场去捧捧场,甚至还可以题字。  再找些画工,凡是购买了钻石的人都可以获得与我们同画一幅象的机会。  ”李隽很有头脑地说,在心里感叹:“要是有照象机就好了,用不着画工这么麻烦。  ”
    这既是一个显示自己富派的机会,也是一个亲近九五至尊地良机,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价,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富翁得到消息肯定是趋之若鹜了。
    如此一来。  必然会卖个好价钱,这银子自然是大大地有,李庭芝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隽的商业头脑。
    可是,文天祥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李隽这是从现代商家搞促销中获得启发,想出这么一个创意。
    李隽接着道:“至于另一部分。  我们就销售到海外去,在海外去举办展览会,邀请他们的富商士绅来出席,会促成大宗大宗的生意。  当然,为了安全,就责成特种部队去负责安全。  ”
    钻石这种奢侈要是在境内销得太多的话,会大量挤占有限的资金,不能用于民生事业,李隽才想到到海外去举办展览会,减少钻石带来地危害。
    “这样一来。  我们就有了银子。  重建计划就可以全面启动。  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用不了多少时间。  江南之地就会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李隽信心十足地说。
    马上就要启动的重建计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需要的银子非常多,十船原钻再加上两船黄金肯定不够,就是再加上出卖技术所得也是不够,李隽却如此有信心,李庭芝他们虽然相信李隽之能,却不敢相信李隽描绘的未来会成真。
    文天祥迟疑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朝庭是不是太乐观了点?”
    “这早就为现代经济学所论证过的事情,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哪里是乐观了,我觉得还有点悲观。  ”李隽在心里暗笑文天祥他们地保守,给他们解释道:“履善放心好了,我敢打保票,要不了多少时间,江南的繁华更甚昔日。  履善,你想想,比如你去菜市场买一次菜,用掉一两银子,你说,这一两银子只起一两银子的作用吗?”
    对于这些现代经济学上的问题,文天祥这个古人哪里懂得,愣了愣,有点叫屈地道:“皇上,臣买一次菜顶多五文钱,用不了一两银子,那也太浪费了。  ”
    文天祥是个勤于修身的人,哪会一次买菜就花一两银子的,确实有点冤枉他。
    憧憬未来地李隽这才发现话中的语病,忙解释道:“履善别介意,我这是打个比方,打个比方。  其实,我们花出去一两银子,产生的效果绝不止一两银子,会是好几两银子的效果。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我用一两银子买了一次菜,农夫就多了一两银子的收入,他就会拿去进行开支,去买猪、买羊、买农具、买其他的东西。  给农夫买过的人也会象农夫一样买他必需的物品,如此循环下去,就会产生出好几两银子的效果。
    “我们投入这批银子,其结果会是产生出好几批银子的效果。  我们主要是投在建筑上,由建筑开始,会带动百业地发展,江南自然会成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
    这是经济学上地一个放大系数,意思是说当你消费一块钱时,由于不断有人消费,就会产生出好多个一块钱。  至于这个放大系数是多少,就要看经济表现好与不好来决定。  按照我的理解,消费型地经济体系比节约型的经济体系产生的效果更好,因为人们都在消费,而不是节约,产生的效果自然是要大些。
    人们一直在为老美感叹,说老美可以借钱消费,用的是未来的钱,这不好。  中国人崇尚节俭,能节约就节约,消费热情不高,一句很有名的话“细水长流”。  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正是老美喜欢消费,才造成了老美的经济体系是一个消费型的,需求够足,才使老美的经济体系是全球最强劲的经济体系。
    反观中国的经济体系却往往因为消费不足造成某些方面的需求不足,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采取的经济措施正是为了刺激消费,把需求这驾马车的动力加足,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真正要改变的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消费观念,该消费就去消费,不能仿效古人把钱埋在地下,数十年后,数百后还不和道便宜谁了。  再说,正常的消费是满足正常需求的方法,只有进行正常的消费,才能获得福利,人民才能生活美满,才有幸福的生活。  严监生的银子够多,他过的是幸福生活吗?
    中国的经济体系要从节约型向消费型转变,这是必然趋势,才有一个这几年提得很响亮的词“内需”。
    当然,南宋时期的经济体系与现在很是不一样,现代经济学不能完全适用于南宋,但是有些东西仍是共同的,比如没有了需求,也就没有了经济的动力这一点也是适用的。  李隽投入这笔银子进行重建,促进了需求,也就会促进南宋的大发展。  这点,在后面会陆陆续续介绍到。  (按:这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还请朋友们指正。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十八章 重庆战役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十八章 重庆战役
    现在的四川号称巴蜀大地,巴和蜀是中国古代建立在这一地区的两个小国家。  这两小国家对巴蜀大地的开发做出过贡献,正是他们第一次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
    我们都知道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  然而,秦国在最初并不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前期最强大的是魏国,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是楚国,用现在的话不说楚国是“超级大国”,因而曾经一度为人看好,认为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国家。  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统一中国的却是并不为人注意、偏处西陲的秦国。
    秦国之所以能够变强,最后统一中国,原因在于商鞅变法的成功。  商鞅变法之后采取的战略方针是向东防御,向西发展,兼并西边的少数民族,经过努力,秦国非常成功,领土面积扩大了,人口也多起来了,秦国也就强大起来。
    到了秦惠文王时期,专任诡诈多智的张仪为相,张仪献计要求攻占巴蜀,秦惠文王欣然采纳了这一计划,把巴蜀并入版图,得到富饶的巴蜀大地,秦国更加强大,再把战略重心向东转移,秦兵大出与山东六国争雄,最后统一了中国。
    在前文中我也提到巴蜀之地和关中之地是中秦国统一中国的两大基石,由此可见巴蜀大地的重要性。  正是考虑到巴蜀的重要性,李隽才决定向巴蜀增兵。  以巴蜀大地为中心,在西南一带展开一场大规模地歼灭战,把盘踞在西南一带的蒙古军队彻底消灭掉,稳定巴蜀大地,进而稳定西南诸省,为南宋创造更好的战略态势。
    重庆是西南诸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建在长江边上。  是著名的水陆交通城市,也是西南诸省向东交通的出口。  我们都熟悉李白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巴蜀之地缺乏出口之故。  巴蜀地是出了名地盆地,北面、南面和西面都有大山阻隔,要找到一个出口真的是很难,唯有向东因为长江之故有一条重要地通道,这就是寻三峡而下直出湖北这一条道路。
    自从蒙哥时代开始,蒙古人就一直在对重庆用兵,想控制重庆然后浮江而下。  攻占夔门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咽喉,与郢州之地的蒙古兵会合,三路大军南下,直取临安。  由于四川军民的奋起抗战,蒙古大军在这巴蜀大地苦战数年没有结果,最后却是蒙哥战死在钓鱼城下,才使得大迂回战略最终没有再继续下去。
    南宋军队在李隽的统率下在江南连打了两个大胜仗,歼灭了蒙古百万大军。  对蒙古造成的震憾力自然是无法用笔墨所能形容。  在蒙古历史上,战败的事情虽不乏先例,就是成吉思汗早年也有败得很惨地教训,但是如此大规模战败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忽必烈震怒,决定再次征募大军。  准备对南宋发起规模更大的战争。
    为了进行即将到来的战争,控制住四川之地,动用这里的战争资源自然是他的一个目标,再者也可以把长年陷在这里的蒙古军队调走,参与到攻击江南的军事行动中来。  而南宋在李隽地部署下也在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四川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自然是李隽稳定的重点地区,以此来加强南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