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82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8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蒙古军队从安庆城里没命地逃跑,郑静和念头一转,立时有了主意,下令船上的宋军除了水手、炮手和必不可少的留守部队以外,所有的人马上登陆,协助李庭芝和张世杰追击蒙古军队。
    命令一下达,万多两万名水军立时跳下水,到处传来卟嗵卟嗵的落水声,从远处望去,水花四溅,江边到处都是宋军,好象麻杆一样,多不胜数。  水军一上了岸,挥着钢刀和淮西淮东军一道,象赶鸭子一样追赶蒙古军队去了。
    安庆城下之败好象导火索,引发了连锁反应,消息一传开,那些还没有赶到安庆的蒙古军队立时没有了斗志,甩下宋军就跑,充分挥了他们骑兵多,体能好地优势,经过不懈的努力硬是把鼻子比猎犬还要灵敏的宋军甩掉了。
    淮西混战中的蒙古军队好比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得到老百姓帮助的宋军自然是嗅觉灵敏百倍,他们逃到哪里就会追到哪里。
    如此一来,原本混战多如牛毛的淮西之地又变成了赛跑地比赛场地。  这次的比赛不是蒙宋两军向安庆进军,而是蒙古军队拼命地逃离这要命的鬼地方,而宋军是使出吃奶的力气去追杀蒙古军队,把战果最大化。
    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会惊奇地发现,整个淮西到处都是逃命的蒙古军队,到处都是老百姓领着宋军痛打落水狗的惊人场面。
    怯薛兵团这支成立于成吉思汗时代,在蒙古发展史上立下大功的精锐部队和三卫禁军这次南下,忽必烈寄予厚望,要他们以迅雷这及掩耳之势拿下临安,没想到连长江都没有渡过去就吃了败仗,给长期没有得到朝庭补给、装备不良、营养状况差的淮西淮东军象赶鸭子似地追得只有逃命地份。
    忽必烈雄材大略。  为历史称赞,他也是想不到竟是这种结果。
    好在蒙古军队多骑兵,四条腿比两条腿跑得快,再者体能好,打不过宋军总跑得过,经过一番艰苦地逃跑比赛总算是把宋军给甩在了后面,伤亡不算大。  博罗欢的损失主要是在安庆城下。  好在到达安庆地军队数目不大,也就四万来人。  在付出了近两万人的代价后,总算是撤出来了。
    这次淮西混战,很有戏剧性,一开始蒙古双方是在进行比赛,都想拿下安庆。  到后来却演变成了混战,蒙古军队胜在望,却给郑静和的舰队弄得鸡飞蛋打不说。  自己还吃了一个大败仗。  对于很少出动地怯薛兵团和三卫禁军来说,损失虽然不是太大,但其意义却很大,这是精锐中的精锐,吃了败仗其影响非常之大,忽必烈震怒,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李隽评论这战极富戏剧性变化地混战时说:“这次混战初看之下肯定会认为这完全是巧合,是郑静和偶然赶到扭转了危局。  我并不这样看。  我认为,这是因为郑静和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水军指挥官,还是一个富有全局观念的战略家,正是这种全局观使他意识到他必须返回安庆帮助李庭芝和张世杰渡江。
    “在这次淮西大战中,不仅郑静和表现出了纵观全局的战略眼光,李庭芝和张世杰两人也是从全局出发。  才促成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混战。
    “这次混战有两个创新,一个是郑静和集中大量火炮从水面对地面目标进行集中轰炸,其规模之大是历史之最。  第二个创⌒λ担骸澳档ぃ的,他首次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尝试,为以后大规模抢滩作战积累了经验。
    “当然,这次混战也不全是好的结果,不好地结果是怯薛兵团三和卫禁军吃了败仗,忽必烈震怒,痛定思痛,引发了蒙古人的军事变革。  蒙古军队的实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我们以后的作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
    最后,李隽用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作结:“战争就是这样。  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提高!谁能获胜,那不要看谁更善于学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郑将军不仅帮我们打跑了鞑子,还带来了这么多船只,是来帮我们渡江的吧?”李庭芝看着郑静和年轻地脸庞笑道:“真象个施舍佛祖的大善人。  ”
    郑静和谦道:“李大人过奖了,郑某末学后进,智识浅薄,还请李大人不要笑话。  ”
    “郑将军高瞻远瞻,及时解了我和张大人的危局,李某是感激不尽。  郑大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胆识,建立如此功勋,冠军侯当年也不过如此。  ”李庭芝一向以提携后进著称,很是欣慰郑静和能有如此全局眼光。
    冠军侯是指西汉击破匈奴两大名将中的霍去病。  霍去病十八岁出征匈奴,一生六击匈奴,二以校尉,四以统帅带兵,建立了不世奇勋,至今为人们颂扬。  李庭芝以此来比拟郑静和,可见他对郑静和是如何的看重。
    郑静和忙谦道:“李大人过奖了。  郑静和微薄之才,不敢与骠骑将军相提并论。  ”
    “你们两个呀,不要在这里一个赞,一个谦的了。  就差一面锣了,要不然真象唱戏,一搭一唱地。  ”张世杰拍着郑静和的肩头,笑道:“以我说啊,我们还是赶快准备准备过江吧。  要是去得迟了,后果可不大妙了。  ”
    李庭芝看着郑静和笑道:“郑将军,你说这个张世杰又在打什么主意了?”张世杰也想听听郑静和的看法,看着他不说话。
    郑静和笑道:“李大人可真是为难静和了,静和哪能猜得到张将军的心思。  我想,张将军想的是要是去得迟了,时间拖长了,郭侃要是把战马杀着吃了,我们的骑兵可就没了。  ”
    郭侃带了二十五万骑兵,有好二十几万匹战马,缴获郭侃的战马,组建宋军的骑兵部队正是张世杰话中之意。  要是围困的时间过长,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他肯定会下令宰杀战马,对于宋军来说,损失真地是太大了。
    现在地宋军实力在不断增强,各个兵种都在增强,唯独骑兵因为马匹的关系无法扩大,要是缴获了郭侃地战马,不要多久时间,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就会出现在宋军里。
    张世杰抚掌称妙道:“妙妙妙,郑将军所言正是我所想。  ”
    “这叫英雄所见皆同!”李庭芝总结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长江上,舳舻千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计其数的船只满载李庭芝和张世杰的援军顺江而下,直发江南。
    张世杰和李庭芝南渡长江的任务已经改变了,他们最开始是考虑到忽必烈可能会派出增援部队去援助郭侃,才急着渡过长江去与李隽会合,目的在于增强李隽的兵力,以免在江南决战中由于兵力不足而失败。  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长江水道已经由宋朝水军控制了,忽必烈就是有再多的军队也别想渡过长江了,郭侃已经成了一支孤军,随时可以吃掉他。  当然,早吃早好。
    郭侃军到达江南,忽必烈增援江南是必然之事,那么江南就会成为决生死之地,一定要有雄厚的兵力,保住江南这个根本重地。  如此想的人不止李庭芝和张世杰两人,还有一个人也是这样想,此人率领的援军正在长江以南的大道上向江南飞驰。
    大路边站着一位高大威猛的将军,看着快速通过的队伍,很是满意,喊道:“弟兄们,拿出精气神!赶到江南,靓见皇上!”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六十五章 群星闪耀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六十五章 群星闪耀
    “这个郭侃,真不愧是神人,在那种情况下居然还带了这么多的补给,真让人想不到。  ”李隽一想到郭侃又给他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头又大了,很是无奈,使劲敲着额头,额头发着砰砰的响声,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宋军和郭侃军对峙态势图,动都没动一下,好象地图是磁石似的。
    廖胜功也是死死盯着地图,不无感慨地道:“郭侃用兵思维缜密,真的是滴水不漏,各个方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想动他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皇上,臣还真有点狗咬乌龟,没处下嘴的感觉。  ”马上想到这样说不够恭敬,请罪道:“臣失言,臣失言。  ”
    李隽挥挥手阻止他再请罪下去,道:“你说的一点没错,我也有这种感觉。  按照我们的预计,郭侃匆促入伏,带的粮食顶多支撑十来天,没想到他用了这一手,就是足额配发也可以支撑一个月,要是减半配发,就是两月,再加上宰杀战马和一些特别措施,支撑三个月也没有问题。  ”
    柳河子拄着拐杖,盯着地图,把李隽没有说出来的结论说出来:“所以,我们原本计划把他拖瘦拖垮,再聚歼的办法行不通,应该尽早解决掉郭侃,让老百姓重返家园,从事生产。  ”
    这是境内作战,长期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大片良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为了对付郭侃大军,整个江南都调动了。  老百姓给动员起来挖战壕不说,由于总兵力地不足,怕郭侃突围逃走,还动员了大批身体强壮的老百姓帮助宋军防守,这数目少说也有好几十万。  几十万老百姓不能从事生产,对急需钱粮的南宋来说,问题真的很严重。
    “柳将军。  你就不要在那里说了,谁都知道我们总兵力不足。  要想现在聚歼郭侃这狗汉奸,想想可以,要做起来还真没办法。  ”老将高达一想到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吃掉郭侃心里就不舒服,柳河子提到这事,他心里很不是味,免不了唠叨几句。
    柳河子忍着心中的好笑,道:“高将军说得对。  柳某不再说了。  ”
    “你这个高将军,说也不让人家说。  ”李隽敲着高达的胸口,笑道:“你这是讳疾忌医。  ”
    高达一跺脚,道:“皇上,臣一想到这事,头就大了。  不是不让柳将军说,实在是不想听到。  ”
    李隽笑笑道:“你真有得说。  ”
    赵佥很有点兴奋地道:“郭侃狗汉奸把军队分成三种,第一参战部队。  第二参战部队,第三参战部队,要第一参战部队每人带十斤粮,第二参战部队带二十斤粮,第三参战部队带四十斤粮,五十斤马料。  确实是个不错地办法,既保证了军队的正常推进,又保证了后勤补给,值得我们借鉴。  ”
    他地话音刚落,黄汉马上表示反对,道:“这法子不对,也太苦步兵了。  步兵哪里是步兵,纯粹成了脚夫,千万用不得。  ”他是步兵将领,维护步兵是他的天性。  一想到郭侃那法子步兵最苦。  自然是要反对。
    郭侃的法子其实很简单,他把部队分成三类。  按参战顺序叫第一第二第三参战部队。  第一参战部队就是在军队推进时担负警戒,一遇到敌人能马上投入战斗的部队,一共有五万骑兵和三万步兵,骑兵要求每骑带十斤粮食,步兵每人也是十斤,这八万人就带了八十万斤粮食。  十斤粮食对于作战部他来说,不算什么负担,特别是对骑兵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  (按:为了便于表述,也为了好理解,我就分成第一第二第三参战部队。  骑:是古代的一个名字,是骑马和骑马人的合称一骑。  )
    第二参战部队就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但按战斗序列来说,他们仅仅是第一参战部队地预备队,做好了准备,事实上一般不会投入战斗。  一共有五万骑兵和两万步兵,每人每骑带二十斤粮,就是一百四十万斤粮食。
    第三参战部队在军队推进时参加战斗的可能性为零,所以郭侃给他们的行军任务就是带足粮食,每人每骑四十斤粮食和五十斤马料,一共有四十万之多,就有一千六百万斤粮食和两千万斤马料。  这批部队最是倒霉,成了脚夫。
    郭侃这么做,一旦遇到大规模的战斗,所有作战部队会把粮食放下参加战斗。  等战斗结束,又负重开进。  依他的判断,李隽的主力不会这么快就赶来,没想到给柳河子拦截了,导致他入伏。  (按:对于步兵负重九十斤粮秣,加上装备一共有一百多斤,能不能正常行军的问题,以我的亲身体验,完全可以。  对于这一点,朋友们不要怀疑了。  具体原因我也不多说了,不然有人肯定会认为我在骗朋友们地币。  )
    在这外以,郭侃还做了一件让任何人都感到吃惊的事情,就是他居然在军中带了两万多只生蛋的母鸡。  战马和人一样,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持久力,郭侃带上生蛋的母鸡是为了给战马贮备鸡蛋。  (按:在我的家乡,在没有公路以前,所有地货物主要靠马匹驮运,赶马人每天除了带上一包玉米喂马外,有时还会带上一个鸡蛋。  )
    郭侃的军队纪律严明,不骚扰老百姓,这点在历史上有记载。  当蒙古大军横扫中东时,其他军队抢劫成风,唯有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他这是不想过多打扰老百姓,才自带母鸡。
    经过郭侃这么一弄,在行军途中他就有接近两千万斤粮食和两千万斤马料,再加上后勤部门带的补给。  粮食和马料接近三千万斤。  要是每个士兵每人每天消耗两斤计地话,可以支撑差不多一个月。  每人每天两斤,算得上是足额了,根本就饿不着士兵。
    要是郭侃再减半配发,每人每天一斤的话,这时间就翻了一番,差不多两个月。  要是采取特别措施。  比如给短时间内不上战场的军队配发基本量,比如半斤。  作战部队正常配发,再加上马奶,宰杀战马,支撑三个月问题不大。
    郭侃这一手要部队自带粮食的作法,不仅李隽没有想到,就是对他很是了解的忽必烈也没有想到,以忽必烈想来。  他仓促入伏,携的粮秣不会太多,竭尽所能也只能支撑两个月,没想到他却可以轻轻松松支撑三个月。
    当郭侃入围后,宋军才发现这一情况,李隽一计算之后就知道要在短期内把郭侃拖垮再聚歼地办法行不通,想到战争拖下去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头不大都不行。
    “皇上。  这都是臣地错失,臣领罪。  ”柳河子一语道破郭侃的真实用意:“郭侃这狗汉奸是怕给臣地游击队袭扰才要粮食与军队一道走。  ”
    确实柳河子所言,游击队在江南闹得很厉害,让伯颜吃足了苦头,要是把粮食与军队一起带走,柳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