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238部分

1908之钢铁雄心-第238部分

小说: 1908之钢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岳昌毕竟仅仅只是严光的副官,他的任务,也只是遵照严光的命令去做而已…
    不得不说,电报的确是这个时代最快的一种通信途径,不但比马跑的快,比船跑的快,比飞机也跑的快。
    因此电报才刚刚传出去,还在司令部内对土耳其人的效率苦笑不得的蒋百里就已经收到了严光传过来的电报…
    在拆电报的时候,说实在的,蒋百里还在猜测究竟是什么事情。
    “该不会是庆祝我担任联军司令的电报吧…”
    这么想着,蒋百里终于拆开了电报。
    不过…
    “…………”
    看着电报里特意传给自己的命令,蒋百里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放弃对达达尼尔方向的进攻,转攻美索不达米亚?”再仔细看了看电报后,蒋百里转过头对拿电报过来的军官道。“这真的是大总统传过来的电报?!”
    “这…”
    听到蒋百里口中的电报,军官多少也有些傻眼了,不过最后他还是开口道。
    “没错,这的确是电报室刚刚送过来的…”
    “……………”
    确认无疑,蒋百里的脑子里也变得是一团乱麻…
    “这………这不是瞎指挥吗…”
    没错,和另一个方向比,美索不达米亚方向的土耳其军队的确要少,而且是少很多,少到英国人只有两个师多一些的军队,就已经打到了巴士拉,而且正在朝巴格达进军的地步…
    可单就方向的重要性相比,美索不达米亚比之达达尼尔可就要差的远了。而且在见识过土耳其军队的战斗力后,蒋百里对自己解锁达达尼尔海峡也有一定的把握——————只要手头上的军队充足。
    因此…
    “走,我们去电报室,我要亲自给总统发一份电报…”
    将手上的电报放到一边后,蒋百里招呼上了自己的副官,然后几个人一起向着电报室的方向走去。
    到了电报室后,蒋百里在电报室里后,蒋百里将自己的意见说明了一下,而后让发报员将电报发回了国内。
    只不过…
    只是等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蒋百里已经见到了严光传回来的电报。
    在电报里,严光不但重申了一遍意图的重要性,而且也说明了这是必须执行的命令,除此之外,严光也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向美索不达米亚进攻。
    当然,严光并没有在电报里告诉蒋百里,伊拉克的土地下全都是石油这件事情。同样也没有告诉蒋百里,用不了几年俄国就会崩溃,而他则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夺回曾经失去的土地,以及俄国在中亚的领土…
    他只是告诉蒋百里,目前英军已经彻底占领了波斯湾地区,如果能够向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军,并且打通那里的话,那么只要能够在巴格达地区和英军汇合,就能给联军开辟一条新的后勤补给线…
    而只要能够开通这么一条后勤线,对远征军后续的对高加索地区的增兵也是很有益的…
    对这么一条理由………蒋百里简直就是嗤之以鼻。
    没错,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进展的确不错,而且已经拿下了巴士拉,并且正在朝着巴格达地区前进当中。可问题是,虽然奥斯曼帝国有那么一条巴格达铁路,可问题是,这条巴格达铁路因为欧战的关系压根就没有修完,没有铁路的话,难道你准备单靠一条底格里斯河进行运输?
    也是就着这个问题,蒋百里再次给严光发了份电报。
    不过稍后发回来的电报,却让蒋百里大失所望。
    在电报里,严光并没有听蒋百里的解释,只是告诉蒋百里,这是命令,而且还是必须执行的命令——————要知道,在过去蒋百里和蔡锷的眼中,虽然严光似乎有些平庸,可是却很是听的进去意见的,也有知错能改的良好习惯,可是现在怎么…
    既然劝说严光没用,蒋百里就将目标转向了其他身在国内,而且能够说的上话的人。
    比如说蔡锷、王耀武、徐世昌和宋鼎寒等人——————其实他对王耀武没什么希望,因为他很了解,王耀武是一个对严光言听计从的人。
    而事后也的确是像蒋百里想的那样,王耀武也确实是没有参入到劝说工作当中。不过即使没有王耀武,有了蔡锷和徐世昌他们,这个阵容也是已经足够庞大了…
    只不过如此庞大的阵容,在走进了严光的办公室后,却依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事实上,如果不是严光待他们依然和往常一样的话,在场的人说不定会以为严光是被人冒充的…
    不管怎么说,既然严光已经是铁了心要这样,那事后不管蒋百里在怎么不愿,也只能遵照严光的意志去办…
    不过蒋百里对这件事情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那就是英国人…
    突然将目标转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去,英国人必然不会愿意吧?!
    可惜,结果让他失望了…
    在总统府内接待了闻讯而来的朱尔典后,严光非常直截了当的问道。
    “………这么说吧,大使先生,您觉得是单凭现在的这点兵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现实一些,还是配合贵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兵力,占领巴格达打通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要现实一些?要知道底格里斯河虽然小了一些,但还是能运送一些物资的,而且这个目标如果够快的话,是可以在明年实现的,可是达达尼尔这个目标,恕我直言,恐怕欧战结束了都未必能打通,这点贵国相信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听到严光的话,朱尔典也显得有些尴尬,毕竟就在不久前,英法联军才刚刚在达达尼尔海峡失败,而且损失惨重…
    何况朱尔典心里也觉得严光说的很正确,没错,如果从高加索进军的话,想要打通达达尼尔的确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要花费多少时间?要知道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结束后,土耳其人已经能够投入足够的兵力到高加索了。
    反之在美索不达米亚,因为那里对土耳其人来说是次要地区,所以在那里的兵力也很少,如果中国人能够趁着这个机会,配合英国人拿下美索不达米亚的话,那么接下来物资的运输工作也要轻松一些。
    最重要的是,从此向土耳其进军的中国远征军也不需要在靠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来维系物资了,因为波斯湾已经在英国人的掌握之中…
    ——————————
    朱尔典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向伦敦传达自己的想法的。
    事后英国人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以及争执后,也同意了朱尔典的想法。
    没错,和单靠中国人的力量打通达达尼尔相比,先打通美索不达米亚显然要更现实一些,因此最后英国人还是同意了严光的说法。
    至于中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在英国人看来,无非是想早一步拿到属于自己的战后利益而已,这点在英国人看来没什么,反正这么做也没有干扰到欧战。
    至于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伊拉克那块土地?不过是一块荒地罢了,在英国人看来,送给中国人也不无不可。毕竟现在中国人投入到欧战中的军队已经接近十万人,而且每个月都在以一万余人的数字增加着,这个时候如果能事先给中国人“一点点”头的话,无疑能够让中国人增加一些积极性——————虽然这么“一点点”的甜头,最后让英国人后悔了整整一个世纪,一直到英国已经彻底沦落为二流国家后,依然在后悔着…
    而在英国人也同意了后,蒋百里也只能遵照指示,开始筹划对美索不达米亚进军的计划。
    美索不达米亚,又称伊拉克,虽然在世人的眼里这里还只是一块荒地,但在严光看来却是一个无比美丽的地方,当然最美丽的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土地下的石油,这些黑色的黄金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使得哪怕是一个世纪后,依然吸引着无数的人前往那里…
    !#'(m)無彈窗閱讀'
第三百三十五章 解围
    第三百三十五章解围
    虽然蒋百里很奇怪严光为什么要将方向瞄准美索不达米亚,更奇怪以往很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严光这次为什么会独断专行,不过既然已经这么下来了,那么作为联军的总司令,蒋百里也只能遵照命令去做。
    “美索不达米亚吗…”
    虽然目标已经变成了美索不达米亚,不过蒋百里还是听了一下关于西线土耳其军队的情报,毕竟西线的土耳其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威胁。如果在他们进军美索不达米亚的时候,土耳其人突然从侧翼发动袭击,那么——————事情可就不怎么妙了…
    不过万幸的是,或许是因为冬天快要到了,而联军却一直都没有动静的关系,所以到现在为止土耳其人都没有要行动的意思,如此一来,也就给了蒋百里从容准备的时间。
    而且在等上一段时间的话,新增援的一个步兵师也就快到了…
    也是趁着这个机会,蒋百里复习了一下关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情报,毕竟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战场就是那里了…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其实就是后来的伊拉克,那里的人文历史也就不用介绍了,毕竟也没几个人会对伊拉克的历史有兴趣。
    这里介绍的是,欧战爆发后伊拉克的情况。
    早在土耳其参战前期,因为透过情报得知土耳其参战的消息,英国人在1914年的10月23日就已经派兵匆匆赶至巴林以保护当地石油提炼厂,并在稍后的一段时间里出兵侵入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在侵入的过程中当地的土耳其守军被击退。
    到了11月23日的时候,击退土耳其守军的英军占领了巴士拉。
    到了来年,也就是1915年的1月时,英军在下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谷的力量已增至2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并拥有一些重型火炮,由将军j。e。尼克松爵士指挥,其指挥部位于巴士拉。
    4月12—14日,土军攻击巴士拉西面库尔纳英军的筑垒前哨阵地,被击退。4月24日,土军又攻击巴士拉北面约80公里的阿赫瓦兹英军的一个外围防御阵地,亦被击退。尼克松奉尽可能向巴格达进军的命令,派遣c。v。f。汤森少将率1个加强师以及一支小舰队逆底格里斯河而上。5月31日,在库尔纳附近,英军发动两栖攻击粉碎土军一个前哨阵地。随后,英军继续北上攻击阿马拉,6月3日,占领该城。
    这个阿玛拉是伊拉克东南部的城市,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低山背上。为一重要河港,农产品与牲畜、羊毛、皮革的贸易中心,以织布与银器制造著称。不过人口就没多少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只有八万人而已,而且这还是一个省会城市。
    而到了此时,英军距离巴格达已经只有304公里远了…
    到了7月24日,g。f。戈林奇少将指挥一支小型远征队逆幼发拉底河而上,攻击纳西里亚的一个土军防御阵地,以保护汤森军的侧翼和交通线。土军抵抗很顽强,英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攻克纳西里亚。该战英军伤亡533人,土军的伤亡不得而知,但他们丢下了1000名俘虏和17门火炮。
    到了8、9月份的时候,汤森的部队得到加强并奉命夺取位于底格里斯河和舍特—哈伊河流域的库特—阿马拉。到9月16日,他的攻击兵力已集结在桑奈耶特附近底格里斯河南岸,桑奈耶特紧靠库特,位于其下游地区。英军的交通线很长而且脆弱。沿几乎达483公里的弯弯曲曲的底格里斯河的航运不能满足其需要。他有2个师,但不得不将1个师沿河分散配置以保护运输线。该地区的土军指挥官努尔乌德丁帕夏指挥1万人,配备有38门火炮,在库特下游地区,横跨底格里斯河两岸构筑了堑壕防御阵地。汤森有11000人和28门火炮。
    此时,英军距离巴格达已经只剩下150公里远了…
    而到了11月,也就是前一段时间的时候,汤森开始进军,他临时征集了一些骆驼和驴子车辆以补充其内河船只的不足。当他抵至泰西封,发现土军已构筑了大规模的防御阵地,其兵力由正规军和阿拉伯人组成并加强至18000人,装备有火炮45门。汤森抽调了保护交通线的1个旅,调集了大约1万名步兵、1000名骑兵和30门火炮。此外,他还拥有一个由7架飞机组成的飞行中队。这是在该战场上第一次使用飞机。
    泰西封是巴格达南部的一座小镇,距离巴格达仅有32公里远…
    “32公里吗…”看着情报上显示的资料,蒋百里喃喃的道。“英国人的进展到是很快啊…”
    如果这么看的话,直接向巴格达进发到也不是不可行的事情。
    只是…
    英国人的进攻真的这么顺利吗?
    ——————————
    在距离巴格达仅有32公里的小镇泰西封,英军少将c。v。f。汤森率领的一个加强师,正在猛攻着土耳其军的左翼。
    只不过由于他过分倚重于这一行动,并没有保留预备队,土军的第一道阵地虽然被攻占,但随后土耳其人不断实施反击,而此时汤森已无力加强进攻。
    在整场战斗持续了三天的时间后,土耳其人的援军越来越多,可汤森手上的部队却是越来越少了…
    “唉…”
    眼见随着局势的发展,战场上英军和土耳其军已经是攻守逆转,汤森对英军统帅部真的是深恶痛觉…
    “如果统帅部的那群混蛋能多给我一些兵力的话,还有那些该死的印度人…”(在美索不达米亚行动的英军,主要都是由印度部队组成的)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眼下毕竟是土耳其人的地盘,英国陆军既没有以一敌十的能力,在战斗力上也不如德国人那么强,眼见土耳其人的援军已经是越来越多,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不想全军覆没的话,汤森也只剩下后撤这么一条路可以选了…
    “伤员都送走了吗…”
    听到汤森的话,汤森的副官连忙回答道。
    “阁下请放心,所有的伤员已经全部送走了。”
    汤森点了点头。
    “这样就好。”
    的确,有底格里斯河在,别的不提,至少运送伤员一类还是很简单的,毕竟这次随着汤森一起向巴格达进军了,还有一支小型舰队…
    而很显然的是,虽然在兵力方面,土耳其人要占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海上,或者应该说在河上,占据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