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284部分

1908之钢铁雄心-第284部分

小说: 1908之钢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威尔逊会提出这么十四条,也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国情。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就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中德间的友好关系,无论是对英法还是对美日都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中国也从来都没有将这件事情当成是秘密过。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美国才对中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毕竟凭借着过去中德间的友好关系,再加上德国人正在中国国内动用的影响力,让严光在和会上站出来支持威尔逊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而事实上,在和会前,国内也的确有很多电报传到了严光这里,甚至是严光还在印度洋上飘着的时候,电报就已经传了过来。
    虽说那些发电报的人,在电报上都给予了这两、那样的理由,但这些人其实都是德国人动用影响力的结果,在这点上绝对是毫无疑问的。
    只可惜…
    就在德国人的确是竭尽全力的动用了自己在中国的全部影响力,而美国也对中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在稍后的巴黎和会上,严光却旗帜鲜明的站到了英法一边,而且就连一点犹豫都没有。
    这一点,无疑让其他四国跌破了眼镜。
    毕竟以过去中德间的友谊,中国会毫不犹豫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很难让人想象的事情。
    只不过这在外人看来或许很难想象,但在严光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的确,严光对德国的确有很强的好感,而且严光和苏尼尔等德国人也有着很好的私交。所以在个人感情上,严光的确很愿意帮助德国。
    但是…
    虽说帮了德国也未必能起作用,可问题是如果德国最后接受的条约真的和威尔逊提出的和平十四条一样的话,那么想要煽动德国人的复仇情绪恐怕就会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而如果德国人没有饱受凡尔赛条约带来的屈辱感,恐怕不光是后世的纳粹党,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会发生。
    要是这样的话,那么严光的后续计划可就要全部落空了。
    这就是严光没有帮德国的第一个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
    不要忘了,现在严光不但收回了外兴安岭和外蒙古,还侵占大半个中亚(狭义上的中亚指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广义上的中亚则是哈萨克斯坦的南部、中国的新疆和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伏尔加河南部地区,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和科威特及一部分的土耳其领土…
    不要忘了,关于民族自决的条例在威尔逊十四条里也占了相当的分量,而且这十四条里虽然没有提到中国所占的土地,但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曾经属于土耳其却是毫无疑问的。
    要知道,现在中国所占的土地上,在后世可是至少诞生了十个国家…
    如果现在站出来支持威尔逊,那将来严光的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何况威尔逊十四条里,虽然仅仅只提到了一部分国家,但是
    这四个字,其意义在于倡言全世界各大小民族,皆可自行决定自己归属的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与命运等。而这些决定不得为他国或其他政权决定。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殖民地**风潮,很大程度上也源于
    这四个字。
    顺带一提,历史上的**、外蒙和唐努乌梁海也都曾
    过,后来外蒙和唐努乌梁海
    了,而**则失败了,由此可见
    对中国而言也未必是件好事,毕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在对历史上的中国都不是一件好事的情况下,对现在的中国就更是如此了。毕竟现在严光的兴趣,就是替中国打下一块大大的领土。
    因此,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严光都要站到威尔逊,或者是德国人的对立面去。
    中国会站到英法一边而不是美国那里去,的确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尤其是在消息传回了国内后,更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应。
    毕竟过去中国和德国的关系的确不错,整场欧战中也没有和中国爆发过什么规模较大的冲突,很难让中国的民众像英法一样,对德国有着很大的复仇心理(法国自然是举国上下都对德国恨的牙痒痒,不过英国的话,上层到是不希望对德国有太重的惩罚,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苏俄的问题,不过因为英国远征军在欧洲损失太重的关系,英国民众对德国也相当的仇恨,而欧战结束的时候恰逢英国大选,为了迎合英国民众的这种心理,劳合?乔治也只能投其所好)。
    此时的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在心理上都很美国有很大的类似。
    只不过当国内的民众从报纸上得知,如果这个时候赞同了威尔逊的所谓十四条,现在所占的那些领土在未来就会有可能出现
    的时候,国内民众的态度很快就发生了转变…
    嘛,这也不奇怪。
    虽说列强在中国瓜分利益的时候,国内百姓都对这些列强恨得牙痒痒,但是等到自身也成为列强,而且还是列强中体型比较大的那一只时,国内百姓的立场就很难不发生变化了。
    当然,国内的百姓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吹捧殖民主义,毕竟过去他们也曾经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
    不过…
    “既然英法都能实行殖民主义,为什么我们不能实行。”以及“正是因为我们过去太善良了,所以才会饱受欺凌。”的论调在国内却很有市场。
    当然也并不是全部的人都支持这种论调,也有不少的人认为,既然中国过去曾经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那么就更不应该在摆脱受害者身份后,转变成一个新的施暴者。
    只可惜,这种论调的市场太小了。
    而且愿意接受这种论调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知识分子,至于光谱大众?光谱大众对这种论调可没什么兴趣。
    就和国内一样,在巴黎发生的一切也同样是毫无悬念。
    毕竟在中国也倒向了英法后,在十人委员会中,英法对美国已经形成了4:1的绝对优势。
    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威尔逊居然患上了西班牙流感,使得自身的身体条件大降,精力也不再像过去一样充沛…
    而且患上西班牙流感的也并不只是威尔逊一人,劳合?乔治和克列孟梭还有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西园寺公望也都患上了流感(历史上是三个人都患上了,日本的则由于早早回国没有患上,不过既然现在没回,那就把他也带,仅仅只是轻重不同而已,而这其中最重的就是威尔逊。
    当然,也不是没有没患上的,比如说严光就没有患上。
    而且严光也是整个十人委员会里,唯一没有患上西班牙流感的人。
    对此不止是别人,就连严光自己也感到惊奇。为此严光甚至不顾旁人的劝阻,跑到了负责保护自己的近卫营去,探望了一下近卫营里患上西班牙流感的士兵们。
    其结果自然是近卫营里的官兵们感动的死去活来,纷纷发誓一定要永远效忠于严光,而严光…
    还是啥事都没有…
    对此严光也是深感不解,毕竟代表团里就连同样防护严密的顾维钧也患上了流感,没理由就自己什么事也没有。
    为此严光甚至想到,会不会是前世的抗生素什么的起到的作用,毕竟在前世的时候各种疫苗实在是用了不少。可是仔细想想,自己来的时候可没把身体也带来,套用前世的说法,那就是魂穿…
    到最后,严光也只能将这件事情归纳于自己已经百毒不侵,百病不生。
    虽然因为和会的很多与会人员都病倒的关系,整个和会的进度大大拖延了下来,不过远在乌拉尔的高尔察克却并没有等到和会结束才对伏尔加河流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发动进攻。
    在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工作后,终于等到天气转暖的高尔察克,率领着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招募、组建的四十万白军向伏尔加河流域进攻。
    在庞大的军势下,高尔察克的四十万白军很快就推进到了伏尔加河一线,此时白军距离中国远征军所控制的伏尔加河南部地区也没剩下多少距离。
    不过这个时候高尔察克并没有想过要挑衅远征军,毕竟现在的他还需要中国的许多支持。而且在中亚的远征军驻军,也可以轻易的就捣毁高尔察克在乌拉尔的根基。
    因此哪怕现在高尔察克对远征军在伏尔加河南部掌握的地区,仅仅只是隔河相望而已,但最终高尔察克还是指挥着军队向着苏俄所控制的区域发动了进攻。
    面对高尔察克的进攻,在伏尔加河区域的苏俄红军抵抗的相当顽强,只不过在四十万白军的猛烈攻势下,当地的苏俄红军还是在节节败退着,毕竟在兵力上苏俄红军和高尔察克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前线的紧张形势迫使苏俄红军缔造者托洛茨基乘坐装甲列车亲临前线督战,赶赴前线的托洛茨基不但带来了大量的援军,而且多次派卫队参战。在托洛茨基巧妙的指挥,很快苏俄红军就在伏尔加河一线站稳了脚跟。
    当然,这其中远征军暗地里的援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苏俄红军节节败退的时候,已经由高加索赶至伏尔加格勒的蒋百里,就已经开始考虑对苏俄红军的援助。
    只不过远征军所装备的武器,有许多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国防军一家拥有,如果援助这些武器的话实在是太过明显了一些。
    因此等到托洛茨基赶到的时候,蒋百里才从部队里抽出了一千多门迫击炮送给了托洛茨基。蒋百里援助迫击炮也有自己的考虑,在经过了4年多的欧战后,迫击炮这种武器已经不再是国防军独有,尤其是在远征军远征高加索的时候,沙皇俄国也曾经根据国社政府提供的许可证生产了大量的迫击炮。
    而且在口径和型号上,俄国政府生产的迫击炮和国防军装备的迫击炮也没什么不同,因此在破坏掉迫击炮上的记号后,就算送了一千多门迫击炮过去蒋百里也不用担心。
    而事实上,在获得了蒋百里所赠的一千多门迫击炮后,虽然不能说是如虎添翼,至少也算是增强了托洛茨基手中的不少力量。
    而在将自己带来的援军和伏尔加河原有的红军整合了一下后,再加上蒋百里所赠的一千多门迫击炮,托洛茨基很快就在伏尔加河流域同高尔察克所率领的白军进入了僵持阶段。
    就在苏俄红军和高尔察克的白军在伏尔加河一线陷入僵持的时候,时间终于进入了四月,同样,一直都没办法染上流感的严光也终于等来了德国人。
    或者说,是由英法美主导的委员会,终于同意德国代表团走进凡尔赛宫了。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虽然由五国构成的十人委员会间多次发生争执,而且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因此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
    不过不管怎么说,因为中日都没有站到美国一边的关系,最终在十人委员会内,英法对美国构成了4:1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最后达成的对德国的条约,也就变成了符合英法要求的条约。
    当最终的草案达成时,已经是4月的下旬了,在草案达成的翌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冯?布鲁克多夫兰祖伯爵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
    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只不过德国已经战败这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在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后,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
    至此,关于德国的凡尔赛条约终于宣布告终。
    不过德国外长赫尔曼?穆勒签字时的场景,严光却是看不到了。
    因为在前任德国外长乌尔里希?冯?布鲁克多夫兰祖伯爵抵达凡尔赛宫,并且接受战胜国提出条件后,严光已经乘船离开了巴黎。
    说到底严光毕竟无法离开自己的国家太久,何况现在距离严光离开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因此关于德国政府接受条约的消息,严光其实是在
    号客轮上得知的。
    而当严光得知,那份和历史上的
    一样的合约已经正式签订的时候,严光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已经是无法终止的了…
    的确,在
    签订后,处于对抗苏联的需要,英法美都曾经对德国进行过帮助或减轻过条约带来的负担。
    但是就像一个人捅了另外一个人一刀,最后突然发现自己还有需要他的地方,因此拿了不少钱送他去医院接受治疗一样。
    身上的伤口或许会因为治疗而愈合,但是被捅时所造成的伤痛会因为的愈合而痊愈吗?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严光明白,不会…
    所以,当严光得知合约签订时,他说出了和福煦一样的话…
    “这不是和平,这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