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之钢铁雄心 >

第34部分

1908之钢铁雄心-第34部分

小说: 1908之钢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解释一下,共进会算是同盟会的外围团体,而文学社则是独立革命团体,成员5000多人绝大部分都是新军士兵,虽然有些无语满清政府对4000多士兵喜欢文学这么诡异的事情毫无察觉,但实际上武昌起义出力最大确实是文学社。)
    虽然两者都是革命团体,而且都有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推翻满清政府,但是在进行合并会议的时候双方还是有着很大的纷争,这个纷争的焦点就是合并以后谁当老大。
    在场的虽然都是闹革命的,但是闹革命的也不都是圣人,辛辛苦苦拉出来的队伍转手送人自己当小弟,任谁也不会同意的。(同盟会成立时,若不是黄兴主动让位给孙中山,恐怕同盟会的成立也不会顺利。)
    按照文学社的说法,文学社声势大成员多,在新军发展多年,4000多号新军全都是文学社的成员,所以理应由文学社为首,而他们推举的领头人就是蒋翊武。
    按照共进会的说法,他们是同盟会的嫡系,而且资金充足,日后革命活动都需要他们提供资金,所以应该由共进会来做老大,而他们推举的领头人就是孙武…
    就为了谁当老大的问题,双方一连争执了几个月,最后还是一个叫邓玉麟的共进会成员提议。“我们双方都是革命同志,也没必要争个你高我低,现在革命形势紧迫,我们这样再争下去,反清事业何时才有个结果?这样吧,我们成立一个指挥部,双方的领导都加入,大家都不再用旧名称,各位觉得如何?”
    大家争了这么久,也觉得不是办法,最后一致同意了邓玉麟的提议,1911年9月24日组成革命指挥部,双方统称为“武昌革命党人”,不再用文学社共进会的旧称,推举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政部长,而共进会的另一位领导刘公则为总理。(搞宣传出身的蒋翊武做军事指挥,军校出身的孙武却是军政部长,看来枪杆子确实比钱袋子有用…)
    同时会上决定,在10月6日发动起义,这一日是旧历的八月十五,取的是当年元朝末年明教“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典故。
    只不过就在文学社和共进会开会的时候,湖北新军的一些士兵正准备退役,于是便在军营里面喝酒,这个时候排长刘步云过来干涉,双方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兵营里的革命党人乘机发动,拉出大炮就要起义。谁知这些大炮没有炮栓,放不响,没办法,只好一哄而散。
    这次乱七八糟的起事,实在是打草惊蛇之至,湖广总督瑞?马上宣布旧历八月十五当日全城戒严,官兵不得离营,弹药严格控制,除值勤士兵外,弹药一律集中存放管理。连中秋联欢会都要提前进行。
    好在出于稳定军心方面的考虑,瑞?和张彪将这一次“兵变”定性为一般的士兵闹事事件,没有再大规模追查幕后策划人。有人提出要把楚望台军械库的新军工程营调走,也遭到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的反对,并未获得通过。
    清军戒严,革命党人10月6日起义的难度就太大了,大家开会一商量,决定推迟到10月11日起事。
    八月十五平安渡过,湖北清政府方面稍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防范措施有效,“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闻并没有发生,大步跨过。却不知革命党这边还在密锣紧鼓,抓紧筹备。
    本来一切顺利,眼看着就要到起义的日子。谁知好事多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起义前夕,孙武这边又出问题,而且这次还出了个大问题!
    10月9日晚,孙武在他的住宅内**,准备在起义时使用。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总之忽然“轰”地一声巨响,炸药误爆,现场一片狼藉,孙武本人也严重烧伤。
    孙武的住宅在俄租界之内,俄国警察的效率很高,一听到爆炸声响,马上派人前来查探,一时间里面鸡飞蛋打,外面警笛乱响,孙武等几个革命党人来不及收拾现场,只好迅速撤离,这么一来,住宅里面的炸弹原材料,共进会文学社文件,革命党人花名册,一次性曝光,被俄国巡捕房搜出并转给了当地清政府。
    这一次炸药误爆事件,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一声巨响之下,连锁反应接连而起,终于引爆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
    求收藏和推荐~~~
第七十一章 借势
    1911年10月9日,“首义三武”之一的孙武由于调配炸药失败,脸部和脸部受到严重烧伤,因此不得不在其他几名共进会成员的搀扶下前往医院。
    同时由于爆炸时造成的声响太大,引起了周围不少人的注意,因此在场的共进会成员准备将文件和名册等待走,只是钥匙并不在这里,锁柜根本打不开。
    就在这时俄国巡捕赶到现场,将没有离开的刘同抓获,随后便将其和名册、文件等全部交给湖北满清政府。
    被捕之后,刘同将自己所知的革命机关全部供出,随后,湖北地区三位革命党领袖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先后被捕。而15天前,在武昌胭脂巷主持的秘密会议上,制定起义总行动计划的人正是刘复基。
    这场爆炸使得原定的计划无法实施,如果在等下去,那么等到满清政府按照名册抓人恐怕一切就悔之晚矣,因此起义之事只好提前。
    1911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
    就在起义军从床底下将黎元洪揪出来做都督的时候,远在四川的严光终于得到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万幸,虽然干了这么多改变历史的事情,但是至少这些最重要的没有改变。”在心底下默默的给三清四御烧香后,严光一脸高深莫测的看着几员心腹。
    原本有些不满严光一直要等的几个心腹也惊呆了,洪茗等人甚至怀疑严光暗中与湖北的革命党有联系,虽然严光和同盟会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老板,接下来我们还要等吗?”一身肌肉的杨山挠了挠头,如果说原来还有些不满的话,他现在是一点不满都没有了。
    “当然要等!”严光肯定的道。
    年初的时候严光说要等,结果等来了保路运动,后来湖北新军入川严光说要等,最后等来了武昌起义,这次严光还是说要等,几个心腹互相看了看决定听听再说。
    看着几个心腹的样子,严光笑了笑。“这次只要等其他几个省的动作就可以了。”
    严光想的很清楚,历史上为什么赵尔丰手里明明握有巡防营和新军,却选择了与成都立宪派蒲殿俊等人妥协?
    只要看一下起义表单就可以了,除了武昌起义外,10月22日湖南起义,同日陕西起义,10月30日云南起义,11月3日贵阳起义,11月7日广西起义…
    在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这八个省里,只剩下西藏、青海和甘肃还没有起义,而这三个省的人口总共还不到八百万,想要靠他们来救援…
    到了这个时候赵尔丰和坐困资州的端方一样已经是孤立无援,故而才会选择与蒲殿俊等人妥协…
    如果说赵尔丰哪怕还有一点希望,恐怕结果就会不同了。
    同理,就算严光能在第一时间杀掉张人骏,事后靠什么收编巡防营和新军?靠大洋吗?那样的话人家会觉得用抢的比较快一些!这种时候财露的越多死的就越快。
    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势,依靠绝望感让他们知道如今整个南方,至少是四川周边都已经是革命军的天下,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接受整编。
    所以严光必须等,至少要到云南起义之后才能发动…
    ――――――――――
    当然,说是要等,但是这段时间里严光也并没有闲着。
    “烫手吗?”用手端着麦德森机枪比划了两下后,严光问着旁边一个向他反应问题的士兵。
    “没错,老板,这个机枪用的时间长了就会烫手,根本就没办法端着进行射击!”一个身上肌肉不比杨山少多少的士兵回答道。
    “这个…”严光挠了挠头。
    他买麦德森并不是为了充作马克沁那样的机枪用于火力支援,而是为了让自己手下的士兵端着冲锋用的,虽说那样的话机枪的射击精度会很差,但是巷战当中精度差点也没关系,毕竟自己仅仅只是希望它们能在夺取成都的时候发挥最大作用。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出钱从德国洋行买来100挺麦德森了,要知道这种机枪的价格可是很贵的,每挺的价格都要500多银元,而一挺马克沁的价格也不过是800多银元而已…
    想到这里,严光给手上的麦德森机枪安上了一个30发的弹夹,在示意旁边的人都闪开后,自己戴上一个手套便端着麦德森朝着远处的靶子射击。
    “哒哒哒哒哒…”虽然麦德森是这个时代最轻的机枪,比后来的刘易斯机枪都要轻不少,但近10公斤的重量终究还是有些沉重,再加上严光又是站着端枪射击,以前也从来都没有使用过机枪这类武器,所以除了几发子弹外,剩下的全都打在了靶子的周围。
    “……”作为严光的下属,虽然他的成绩很丢人,但是王二他们还是憋住没出声。
    不过和丢人的成绩相比,更让严光皱眉头的却是枪管上的热度。
    只不过是30发子弹,带着胶皮手套的严光就已经能感觉到一定的热度了。
    想了想,严光又要来了两个30发的弹夹,在将这些子弹一口气全部打光后,机枪的枪管便有些烫手了。
    麦德森的构造和抗战时的捷克式轻机枪差不多,都是长长的枪管,只不过麦德森是一根而捷克式则是两根,而且麦德森的枪架位置是在枪口后面一点,而不是捷克式的枪管中部,也不能像捷克式一样端着用,如果想用手直接握着枪管射击的话…
    除非是不要手了!
    强忍着手上烙铁一样的感觉,严光将机枪放到了一边。
    “怎么办呢…”
    “是啊是啊…”
    如果想不出什么办法的话,这100挺机枪就真的只能充当火力支援了…
    最后还是一个班长想出了办法,既然枪管无法直接握着,那么干脆就在枪管上面弄出一个握着的把手来…
    虽然这么做,换枪管的时候会很麻烦,不过机枪的作用也仅仅在于攻取成都。
    攻下成都,按照严光的估计只需要一天时间,这一天时间里想来一两根枪管也就够了。
    ――――――――――
    求收藏和推荐~~~
第七十二章 发动
    就和历史上发生的一样,随着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湖南军政府也在11日后的长沙起义中成立。
    同日,西安起义,五天后成立秦隆复汉军政府。
    11月23日,九江起义,次日成立了九江军政分府。
    11月29日,太原起义,阎锡山任山西军政府都督。
    11月30日,昆明重九起义,推举蔡锷为11月3日成立的云南军政府都督。
    11月31日,南昌起义,11月1日成立江西军政府。
    11月3日,贵阳起义,次日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同日,陈其美等同盟会成员发动上海起义,并将于6日成立沪军军政府…
    不过上海的事情与严光无关,因为那里距离四川实在是太远了,所以他只要知道云南和贵州的事情就可以。
    “贵阳已经起义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贵州也会被革命党占据。”在将最新的情报汇报给严光后,宋鼎寒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没错,如今南方诸省成为革命党的天下已经用不了多少时间了。”说着洪茗看向了严光。“老板,如今时机终于到了吧。”
    “啊。”严光揉了揉太阳穴。“时机终于到了。”
    看着几名心腹兴奋的表情,严光也笑了起来。“接下来,只要向士兵们宣布他们真正的使命就可以了。”
    和严光的轻松写意不同,依然坐守总督府的张人骏却下达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命令。
    “大人,这么做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刚刚被招到总督府的新任知府迟疑道。
    “是啊,总督大人,这么做的话恐怕新军的士兵会反弹吧…”其他几个文官也道。
    不止是文官,就连一直都和新军不对付的几个巡防营统带和管带也有些犹豫。
    因为就在刚刚,张人骏决定停发所有新军的军饷,转而将新军的军饷发给巡防营。
    这个命令,就和历史上赵尔丰的命令一样。(让人吃惊的是,即使被这么对待了,历史上的四川新军还是没有起义…)
    自从武昌起义以来,南方各省的新军不断起义,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不断落入革命党手中,到如今张人骏等人已经不敢在信任新军了。
    事实上在昆明起义以后,张人骏就将所有的新军全部派出镇压革命党,转而将外面的巡防营招入成都,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巡防营可以信赖。如果还将新军留在成都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和其他省一样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张人骏决定将新军的军饷发给巡防营,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力量,他希望至少可以用金钱来激励巡防营的士气。
    不过让人顾虑的是,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第十七镇新军的士兵们会不会反弹…
    张人骏的决定很快就传到了正在成都附近镇压革命党的新军耳中,只不过就和历史上一样,虽然新军的士兵对这个决定怒火中烧,但最后却还是选择了默默忍受。
    虽然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严光也不知道这些新军士兵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过对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此刻他正在对排列整齐的1000名士兵进行着训话。
    “……因此我决定,成立四川革命军,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建立全新的革命政府!”
    说到最后,严光还掏出手枪,向天鸣枪三下。
    在严光心腹带头下,操场上的1000名士兵很快就响应了严光的决定。
    就和当初随严光一起去墨西哥的那群保镖们一样,就算严光从来没有对他们明言过,他们还是多少能够猜到一些严光的心思。
    什么样的目的才会让一个商人招募500名士兵?才会让这些士兵配备最好的装备?为他们聘请德国教官?到了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