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106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106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勘测制作而成的,虽然,远远算不上精确,却也勉强能用在作战上了。
    就在半个时辰前,高畅布置在南运河的斥候将最新的消息带了回来,历亭,武城的丢失对高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高畅过去经历的某个时空是这个时代的后世,故而,他隐约知晓这个时代发生的一些事件,以及某些青史留名的人物。
    虽然,自从他转生在这个时空之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细微的改变,然而,总体的变化却并不算大,天下大势依然按照它原有的轨迹往下走去。
    在这个时空中,除了极少数的人物之外,高畅并没有把其他的人放在眼里,他相信,凭借自己的阅历,以及超越时代的眼光,无论面对什么敌人都不会落在下风。
    然而,他现在才发现,自己未免太小看天下人了!
    虽然,他在心中不断告诉自己,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不管做什么,都要保存足够的谨慎心,然而,随着不停的胜利,随着一个个既定目标的达成,他的心态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如果,不是认为自己在平原的一番做作肯定会瞒过杨善会,进入清河之后,他就不会如此大意了。现在看来,自己不应该急着攻打清河,占据武城之后,应该派兵北上攻打漳南,截断杨善会的归路才是,这样,敌军的踪迹也就无所遁形了,也不至于被杨善会先一步截断自己的退路。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于事无补,当务之急,决定日后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在得知历亭,武城失陷的消息之后,并没有花多少时间,高畅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在心中迅速制定了好几个计划,不过,究竟该怎么做?他还没有决定,要看底下这些大将们有没有特别的建议。
    得知历亭,武城失陷的消息后,高畅派出了一队亲兵在运河的西岸专门收拢溃兵,然后,将他们集中在一地重新收编成队。故而,除了中军大帐中的这几个人之外,整个军中,并没有其他人得知这件事情,因此,军心依然稳定,士气仍旧高涨。
    “据斥候回报,今日辰时,杨善会的主力部队在运河上架起了浮桥,现在,敌军大概已经度过运河了吧?根据逃出来的士兵们的报告,他的主力部队有五千多人,与我们大致相当,不过,随在这支主力部队后面的,还有大量的当地豪强组织的乡兵,人数也有好几千人,这些乡兵虽然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不过,其中也混杂着一部分身经百战的老兵,战斗力不容小视。”
    斥候来回报的时候,徐胜治和高畅在一起,所以知晓大量的情报,现在,他手指着沙盘,正在向管小楼和腾珏介绍他们不知道的情况。
    “按照敌军的行军速度,明日上午能够赶到清河城下,与城内的敌军前后包夹,像一个钳子紧紧地钳住我军。”
    管小楼和腾珏紧皱眉头,死死地盯着沙盘。
    “现在,我军有三个方案可以选择。”
    徐胜治抬头望了高畅一眼,高畅目无表情,微微点了点头,徐胜治低下头,手指着沙盘,继续说道。
    “第一个方案,我们可以连夜拔营,焚烧攻城器械和辎重,只带着少部分粮草,迅速南下,攻打夏津,然后,沿着马颊河东行回师平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冒险,能够保存现在这五千人,不过,这样做,就表示这次清河攻略已失败告终了,不仅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倒损失了两千多人,以及大量物资,并且,将军大人战无不胜的形象也有所损伤,士兵们的士气在短时期内得不到恢复。”
    管小楼和腾珏默默地聆听着徐胜治的讲述,依旧皱着眉头沉思,高畅望着沙盘,同样不发一言。
    “第二个方案,大军放弃攻打清河的打算,留下几百人虚张声势,伪装成大军佯做攻城,主力大军连夜开拔,去伏击杨善会的大军。这样做,有两个难处,第一:留守的这几百人一定要伪装好,不能让城内的守军识破,一旦敌军发现我军只是虚张声势,出城进攻我军,事情就不妙了;第二:杨善会这一路的行军堂堂正正,并没有隐藏行踪,对方知道在这个时候隐藏行踪已然无效,因此选择了稳妥的行军,沿途派出了大量斥候,我军不好伏击对方,要是和敌人在平原野战,一旦不能击败对方,他只要坚守营寨,我军的粮草供应不
    后只能败退,如此,事情就无法收拾了!能够在野战善会部,再回师攻下清河,是这个方案的最好结果,不过,这样做的难度实在是大了一点!”
    腾珏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徐胜治的说法,这是孤注一掷冒险的打法,能够成功自然好,一旦失败,不仅是这五千士卒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因为这几千士兵的败亡,平原那边也会变得不稳定起来,没有士兵的弹压,当地的豪强世家或许会蠢蠢欲动。
    “武城和清河之间,几乎可以说是一马平川,没有险要的山坡和沟谷,要想伏击事先有所准备的敌军,难度太大了!”
    紧紧盯着沙盘的管小楼抬起头,补充了一句,他的看法和腾珏一样,觉得这个方案并不可取。
    徐胜治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第三个方案,就是分兵,分出一千人伪装成大军前往这里。”
    他指着沙盘里的一个地点,说道。
    “这里有个叫鼓山的地方,地形相对而言比较险要,只要抢先一步驻扎在此地,然后修筑防守工事,就有可能将杨善会的大军挡住一段时间。如果,敌军不想强攻,而是分兵绕过鼓山,那么,明天他们是肯定到达不了清河城的。只要能将敌人的脚步在鼓山拖住两三天,在这段时间内,能够攻下清河城,得到城中的粮草辎重,以及坚城的防护,杨善会部也就不足为虑了!”
    徐胜治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要想实行这个方案,也有一定的难处,那就是位于鼓山的那一千人究竟能不能拖延杨善会的步伐?在这段时间内,只靠留下的四千人,究竟能不能攻下重兵把守的清河?这些都是问题,有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了,就像赌博一样。”
    说吧,徐胜治笑了笑。
    “赌注压下之后,只能看老天爷怎样安排了!”
    这三个方案是徐胜治在得知杨善会部从武城出发,度过运河之后想到的应对之策,高畅希望他在议事的时候提出来,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三个方案和高畅心中的想法大同小异,相差不大;另一个方面就是,高畅希望徐胜治能得到管小楼等统军将领的认可,所有,给他一个发挥的空间。
    “两位统领觉得该采用哪种方案,或者,有另外的看法?”
    管小楼和腾珏对望了一眼,一起摇摇头,这三个方案已经很全面了,他们没有别的想法,最后,他们的目光落在一直沉默无语的高畅身上,就算遇到了难以想象的挫折,他们仍然相信高畅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一切依照将军大人的命令行事!”
    高畅微微笑了笑,脸上终于出现了可以称之为表情的东西,他抬起头,目光平淡如水,眼神显得极其空旷。
    “既然如此,你们就听令行事吧!”
    说罢,他站起身,来到营帐一侧的几案前,从几案上的令箭筒里拿出几只令箭,转过身,大声喝道。
    “管小楼听令!”
    “卑职听令!”
    管小楼猛地站起身,右手紧握成拳,放在左胸前,行了个长河营标准的军礼,大声应道。
    风从大营的上空吹过,突然间,刮起了一阵风沙,士兵们掩面而走,战旗在风中飘扬,风沙中,传来了辎重营的士兵用铁锤敲打木柱的声音。
    就在高畅调兵遣将的时候,两里外的清河城东城楼上,清河留守杨华一脸喜色,眺望着远方的高畅军的大营。
    以高畅军那区区五千人,根本无法将清河城的四门同时封锁,因此,城内和城外的通信并没有被隔断,就在高畅得知杨善会率军渡河之前,杨华已经从传令兵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
    在他看来,城下的那几千敌军已然临死不远了,唤作他是敌军的主将也无法可想,只能落荒而逃。
    不过,就算是想要逃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杨华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游离在清河城附近,不管敌军从哪个方向突围,他都能第一时间得知具体的消息。
    他不会让敌军这么轻易逃脱的,只要发现敌军有逃跑的迹象,他将派出一支偏师紧跟在敌军身后,延缓敌军的行动,让敌军无法摆脱,然后,等到杨善会的主力赶到,合歼敌军,他相信,这些家伙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之下,没有那么容易逃过本方的追踪的。
    妹夫啊!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歇了,总算可以给你报仇了,只要这些贼子不能活着离开清河,通守大人迟早会将平原郡的那些贼子赶走,把妹妹和小侄子救出来,恢复黄家的荣光。
    一阵风吹来,将杨华耳边两侧的发丝吹得飘拂起来,他一脸的唏嘘!
    第二集 第二十四章 杨华的夜袭
     更新时间:2008…9…4 15:07:30 本章字数:6197
    ,清河,郡守府。
    不断有斥候进出郡守府,他们个个神色匆忙,满脸灰尘,杨华从他们那里,不时得知到敌方高畅军的最新消息。
    “你确定?”
    原本端坐在草席上的杨华猛地站起身来,下颌的三缕胡须由于激动不停抖动,双手按在身前的几案上。
    几案前,跪伏着一个斥候,满头满脸,全是泥土,皮甲上,甚至挂着几根不知名的青草,证明他曾经在泥地和草丛中潜伏过一段蛮长的时间,杨华话音刚落,他将头伏得更低了。
    “卑职可以确定!”
    顿了片刻,他继续说道。
    “我和几个兄弟分别潜伏在敌方大营北侧的小土坡上,距离敌军的大营并不远,我们都清清楚楚地瞧见敌军大部离开了大营往北而去了,时间是申时。虽然,敌军偃旗息鼓,想要掩藏踪迹,不过,这种大规模的调动终究有迹可循。”
    “有多少人?”
    杨华索性离开了几案,来到那个斥候身前。
    “具体人数无法查探,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据卑职的目测和判断,这股敌军人数并不多,最多两千人!”
    虽然是第二遍,那个斥候却没有觉得麻烦,仍旧非常详细地再说了一遍。
    “属下的几个兄弟已经尾随而去了,随时有消息传来,请大人放心!”
    “嗯!”
    杨华点了点头,说道。
    “我知道了,你起来吧!下去领赏!”
    那个斥候退下去后,杨华重新回到几案后坐下,微蹙眉头,若有所思。
    敌军如果想要撤退,当然会留下断后的部队,虚张声势,以便拖延本方追击的时间,只不过,敌军真的要逃跑的话,为什么会选择北行呢?
    明明杨善会大人的大军是从北方而来的啊!敌军选择那个方向,不是要和杨善会大人的大军迎头撞上吗?
    莫非敌军在耍什么花招?假意北上,到了夜间在调转方向,调头南下;又或是,他们其实没有逃跑的打算,而是北上准备迎击杨善会大人的大军,击败援兵之后,再调头攻击清河。
    只是,敌军如果真的要这样做,这支北上的军队不应该只有两千人啊!敌军总共只有五千人,一分为二的做法两头不讨好,不仅攻不下清河,同时,也不见得能抵挡住杨善会大人的大军。就算是逃跑,也不会这样做,丢弃三千人,保住两千人,这笔帐怎么算也不划算啊!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问题呢?
    杨善会陷入了苦思,时间就在他的思索之中慢慢流逝。
    太阳从西边的原野落了下去,黑夜悄然而降,城中点起了火把,白日休息的士兵纷纷走上了城楼,防止城外敌军的突然袭击。
    陆续有斥候进到郡守府来,其中,有两组消息值得杨华注意,根据这两组消息,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决断。
    第一个消息,是伪装成民夫被敌军抓进大营的民夫带来的,现在,敌军的大营里面,有许多营帐都是空的,士兵们虽然在大造声势,从外面看来,仿佛人数众多的样子,然而,实际上,整个大营最多只有一千士卒。
    第二个消息,是紧随着北上那支敌军的斥候带回来的,虽然,根据敌军行军的阵型,那支军队看上去最多只有两千人,然而,在这支军队中,带着大量的马车,根据车轮的痕迹,马车吃重很深,显示马车上装了不少重物。有一辆马车在行军途中坏掉了,有一个斥候发现有不少士兵从那辆马车上下来,若是,所有的马车上都装载的是士兵,那么,这支军队人数绝对不下于四千人。
    另外,入夜之后,这支军队并没有扎营休息,而是继续向北面急行。
    综合两个消息,杨华可以肯定,北上那支军队是敌军的大部分主力,留守的只是一小股部队,故意做出声势庞大的样子,为的是吓阻自己,让城内的本方军队不敢出城攻击他们。
    与此同时,伪装成小股部队,实际上却是主力大军的那支北上部队连夜急行,迎击杨善会大人的大军。
    敌军的主帅这样做,杨华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真是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啊!若不是自己小心谨慎,派出了大量的斥候,还真的有可能被对方瞒过去。
    不过,既然自己知晓了对方的底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时间继续向前缓缓走去,虫子在黑夜的草丛中鸣叫,城楼上的***一盏盏地熄灭,间隔一段距离,挂着几串气死风灯笼,在黑夜中闪耀着红光。
    寅初,清河的东城门缓缓打开,一支军队悄无声息地潜出了清河。
    这支军队有两千来人,全是杨华从军中精挑细选选出来的精壮士卒,他们个个将自己的武器用漆涂黑,以防在暗夜中出现寒光,脚上是轻便的草鞋,铠甲的缝隙之间,缠着麻布,以防发出大的声响,故而,大军行进之间,没有多少声息。
    杨华亲自率领这支军队,他准备
    外的敌军营寨,既然,敌军留守的部队人数不多,这的大礼,不收的话,似乎不是很好。
    吃掉这一小股敌军之后,他继续率领军队北上,和杨善会大人前后夹击,他确信,敌人无法摆脱全军覆灭的命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